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中國人的處女情結是怎麼形成的?

[複製鏈接]

4977

主題

5008

帖子

6732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6732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shishangxiu 發表於 2013-10-24 16:03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文/趙炎


  近幾年官員姦淫幼女案件頻發,中小學女學生也常常成為某些人床上的羔羊,且受害者的年齡呈現越來越小的趨勢,雲南一官員連四歲女童夜不放過,就是一個令人髮指的例子。這種人性異化現象,我想,不單純都是獸慾使然吧,更多的恐怕還是處女情結在作祟,以至於成了洪水猛獸。

  沒有性經歷的女子,謂之處女。處女的第一次,又謂之「開苞」或「破處」,如今則被某些官員引申出仕途升遷的某種好兆頭,愚昧荒唐至極。

  但是男人好處女、女人重童貞的情結,卻是普遍存在的,男人尤甚。

  那麼,這種處女情結又是如何形成的呢?

  遠古時期女子的未婚身份,並無明顯的童貞含義。

  先秦時魯國的漆室女,大概是最早的處女原型。據說這位年輕的未婚女子經常依柱悲吟,鄰居們都說她如此抑鬱,肯定是急於出嫁,她卻分辨說是憂國憂民,對鄰居們誤解她感到十分失望,於是作了一首《處女吟》,上吊自殺了。

  漆室女的《處女吟》,從字面上看不出和屈原那類標榜自我高潔的詩有什麼區別,她應該被視為一個「女屈原」。如果說這位「女屈原」確實關心國家大事,對社會現實有她自己的看法和批評,而她的鄰居也確實誤解了她的話,那為什麼人家推測她急於出嫁就肯定應被視為蒙羞受辱呢?

  從《詩經》到後世的詩詞,傷春之作幾乎充斥了才女的篇什:「膘有梅,其實七兮,求我庶土,迨其吉兮。」民間女子並不諱言她們急切的待嫁之心,北朝民歌中甚至有待的「老女」跺腳大喊的自白,不願意做老處女,可以說是古代所有懷春之作明顯而強烈的主旋律。

  我們有理由懷疑,關於漆室女的故事,是先秦文本中一個常見的改寫現象,即儒家的政教詩學把明顯是性的或性別的文本,政教化為有說教意義的文本。漆室女不過是一個懷著婚姻問題的若惱而自殺的女子罷了,熱心搜集「烈女傳」素材的人士偏偏要把她打扮成一個「女屈原」。

  當然,由此也可見,在「女子十二而嫁」的古代中國,社會一般是不允許一個女子把處女當「老」的。在父權制社會中,嫁人就是女性的職業,正如仕宦是文人的出路一樣。

  也就是說,遠古時期,人們並不以為處女是必須的是聖潔的不可褻瀆的,而僅僅是嫁與未嫁的簡易區分而已。譬如傳說里的守宮砂,當小龍女手臂上還有守宮砂時,李莫愁表示了敬佩,而失去之後,李莫愁的鄙視之情則隨之而來。

  有些實際上未必信仰佛道的女子,也許僅僅是為了保持未婚身份,追求單身生活,遂不得不隱其單身生活方式於尼庵、道觀。

  元 好問的妹妹大概就是一個這樣的才女,她當女冠的時候有人向她求婚,她一邊補著卧室的天花板,一邊吟詩作答曰:「補天手段暫施張,不許纖塵落畫堂。寄語新來 雙燕子,移巢別處覓雕梁。」在普遍害怕自己在為老處女的傷春主旋律中,這種自甘淡泊的女性聲音可謂陽春白雪,和者實寡了。

  處 女情結之泛濫,大約常見於話本小說。《紅樓夢》中的妙玉是一個隱於方外的單身主義者,可是她的下場卻很悲慘,縱心性高潔,其奈社會如污泥何(「可憐金玉 質,終陷污泥中。」)!連阿Q那孱頭都要打小尼姑的俏皮,話本小說給出家人編排了大量的淫穢故事,中國的重婚主義文化總是以其男盜女娼之心度獨身主義者之腹的。

  男人作繭自縛,是最主要的原因。

  魏晉時,曹植似乎戲擬了漆室女的聲音,他在《美女篇》中塑造了一個「盛年處房室,中夜起長嘆」的處女。可笑的是,漆室女本為己身大事苦惱,卻被拔高為政教主題。曹植表面上寫擔心自己成為老處女的美人,但這只是他打出來的「美人芳草」幌子,實際上他是在抒寫自己的懷才不遇。

  於是,在古代男性作者的文本中又有了一批偽老處女形象,她們是當然不會直接說,自己在仕進上失意的文人所塑造的人物。而男人們卻不厭其煩地把自己在文本上化裝成失時的處女。

  須知古漢語中有「處士」一詞,該詞義為不出來當官的男人,因為「處」是待在家裡的意思。「處」之一字,在男人身上是不和朝廷官場發生關係,而用在女子身上,就是養在深閨,不和男人發生關係了。

  男人歌頌處女,拔高處女,甚至迷戀處女而不能自拔,其實是自我安慰、故喻清高的需要而已,重在凸顯自己對「第一次」的絕對擁有權。

  一旦邁過「第一次」的門檻,於己,則不再是「處士」,不重要;於女,則不再是處女,卻又十分的重要了。何故?期許更多「第一次」的擁有權罷了。如此循環往複,處女情結植入人心,亦深深影響並荼毒了女性自身。

  中國人的處女情結大致就是這麼形成的。(趙炎)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4 04:52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