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習李頻調研現改革端倪 八大領域將重點改革

[複製鏈接]

6609

主題

6901

帖子

1萬

積分

六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11937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COSLATER 發表於 2013-10-21 13:09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編者按:舉世矚目的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將於11月中上旬在北京召開。日前,習近平主席在印尼的APEC之行中,首次向世人傳遞了三中全會的最重要信息:中國即將進入全面深化改革開放時代,正在制定並通過未來10年全面深化改革總體方案,統籌推進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五位一體」改革,這些都是難啃的硬骨頭。李克強總理亦不止一次強調,要打造調結構轉方式的中國經濟升級版。

  鳳凰財經綜合據香港文匯報報道,在習李新政屆滿周年之際,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將於下月中上旬在北京召開,揭曉下一個十年中國深化改革的總體方案。以習近平為總書記的新一屆中央領導層對改革籌謀已久,特別是今年以來,在改革總體方案設計的最後衝刺階段,中央七常委先後30餘次赴地方考察調研,足跡遍布20省市區,既為三中全會發先聲,更釋放出改革端倪。有智囊分析,循習李地方考察之腳步,可以預期,著眼於短期穩增長的三項改革與側重長期完善體制的三項改革,有望在三中全會上做出全面部署。

  此次中央全會將「研究全面深化改革重大問題」,籌劃「全面深化體制改革的頂層設計和總體規劃,明確提出改革總體方案、路線圖、時間表」。

  中共中央在重大決策前,召開高層次座談會,到地方考察調研,聽取各方意見,發布政策信號,已形成慣例。自今年以來,中央政治局七常委分赴各地進行了多輪近 40次考察和調研,足跡遍布20餘省市區,既有落實群眾路線教育實踐的考察,更有對經濟、社會摸底之行,聽取改革之聲、了解地方實情是貫穿始終的主線。

  習「新南巡」釋改革強音

  自當選中共中央總書記以來,習近平赴地方近十次,次數居七常委之首。去年12月,習近平將其當選總書記之後第一次離京調研,選在改革開放的前沿深圳,並向鄧小平像敬獻花籃,被中外媒體稱為「新南巡」。今年7月底,習近平赴湖北調研,並在武漢召開部分省市負責人座談會,要求深入調查研究六個重大問題,全面深化改革,強調「以更大的政治勇氣和智慧,不失時機深化重要領域改革」,此次講話被外界視為是對十八屆三中全會部署「全面深化改革」定調。

  李著重「新四化建設」

  在中共確定三中全會議程的次日,8月28日習近平即到遼寧大連、瀋陽等考察,就技術創新、人才工作、高新區建設等提出意見,此行被外界視為吹風之旅。

  而過去一年,李克強到江西九江、內蒙古包頭、江蘇、上海、河北、廣西、遼寧大連等考察,足跡恰恰契合十八大報告所提的「新四化建設」(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為新一輪經濟改革謀篇布局。

  關鍵改革初顯眉目

  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發改委權威人士接受本報採訪時分析,從前期調研和政策制定看,當前習李謀划的新一輪改革包括兩大類,一類是重點在拉動內需、穩定增長方面發揮作用,發揮短期效應的改革,包括收入分配改革、城鎮化改革、資源型產品價格改革;另一類改革,則是著眼於長期的體制機制性問題,有利於增強市場內在活力和動力,真正通過調結構、轉方式來增強社會整體效益的改革。這些改革包括,下放實質性的行政審批和行政許可許可權,推動金融領域的改革創新,推進財稅體制改革等。

  實際上,一些關鍵改革已開始推進並初顯眉目。今年年初開始的反腐措施正取得顯著成效,行政審批的權力正受到制約,一些價格正在放開,在經濟較長期低迷的形勢下,貨幣政策並未放鬆。外界預期,三中全會後,這些改革可能扮演催化劑作用,推動更多變革。

  習近平考察分布圖

  1廣東2012年12月7日-11日來到深圳、珠海、佛山、廣州,深入農村、企業、社區等,強調把改革開放繼續推向前進。

  2甘肅2013年2月2日-4日深入農村和企業,強調要多到群眾最需要的地方去解決問題,多到發展最困難的地方去打開局面。

  3海南2013年4月8日-10日深入漁村漁港、特色農業產業園、國際郵輪港等,強調加快國際旅遊島建設。

  4天津2013年5月14日-15日考察天津生態城、了解夏糧生產等,強調穩中求進推動經濟發展,持續努力保障改善民生。

  5四川2013年5月21日-23日考察部署災后重建。

  6河北2013年7月11日-12日深入農村、機關,與農民面對面,召開離退休老幹部座談會。

  7湖北2013年7月21日-23日在武漢召開部分省市負責人座談會,要求深入調查研究六個重大問題,全面深化改革。

  8遼寧2013年8月28日-31日就技術創新、人才工作、高新區建設等提出意見,強調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振興老工業基地。

  八大重點改革領域:

  一、以依法行政、公開透明、大幅度實質性減少行政審批為重點,深化政府行政管理體制改革。

  二、以打破壟斷、促進競爭、重塑監管為重點,加快基礎產業領域改革。

  三、以權利平等、放開准入、公平分享為重點,深化土地制度改革。

  四、以降低金融行業准入門檻、推進利率匯率市場化為重點,推動金融體系改革。

  五、以優先調整事權、帶動財力重新配置為重點,啟動新一輪財稅體制改革。

  六、以重新界定職能、國有資產資本化為重點,深化國有資產管理體制改革。

  七、以改進競爭環境和激勵機製為重點,促進創新和綠色發展。

  八、以服務業開放為重點,深化涉外經濟體制改革。

  歷屆三中全會概要

  ★十一屆1978年12月18日-22日

  作出把工作重心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的戰略決策,啟動農村改革。

  ★十二屆1984年10月20日

  通過《中共中央關於經濟體制改革的決定》;改革從農村走向城市;加快以城市為重點的經濟體制改革,包括增強企業活力,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

  ★十三屆1988年9月26日-30日

  通過《關於價格、工資改革的初步方案》;確定治理經濟環境、整頓經濟秩序、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導方針,嚴控物價上漲速度,實施價格和工資改革。這次會議為進一步深化經濟改革掃清了道路。

  ★十四屆1993年11月11日-14日

  通過《中共中央關於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勾畫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基本框架,提出建立現代企業制度、深化農村經濟體制改革和擴大對外開放等政策方向。

  ★十五屆1998年10月12日-14日

  通過《中共中央關於農業和農村工作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提出到2010年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奮鬥目標。

  ★十六屆2003年10月11日-14日

  通過《中共中央關於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提出使股份製成為公有制的主要實現形式,首次提出建立現代產權制度。

  ★十七屆2008年10月9日-12日

  通過《中共中央關於推進農村改革發展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最大的突破是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的流轉。

  智囊分析三中全會六項改革:

  短期改革:

  收入分配改革

  城鎮化改革

  資源型產品價格改革

  長期改革:

  下放實質性的行政審批和行政許可許可權

  推動金融領域的改革創新

  推進財稅體制改革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7 12:37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