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戒定慧(一)修戒

[複製鏈接]

1635

主題

2471

帖子

8711

積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8711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開心樹 發表於 2013-11-6 17:37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戒的定義是不當作的不能作,應當作的不能不作。總括起來就是《增一阿含經》卷一的迦葉佛偈,也就是一般通稱的 《七佛通誡偈》:「諸惡莫作,諸善奉行,自凈其意,是諸佛教。」這是過去世中,離現在最近的七尊佛陀,對於弟子們所通用的戒律。我們如果確實做到了這樣的要求,便是一位標準的清凈佛子。事實上,這在三歲的兒童都說得上口,但在八十歲的老翁也不容易行得貼切,簡單之中蘊有嚴格的要求,那一個凡夫能夠完全做到?

因此,釋迦世尊的教訓之中,戒是分有層次等級的:那就是通俗的五戒十善,半通俗的八戒,出世的沙彌戒與具足戒,以及入世救世的菩薩戒。

在此,只能介紹通俗的五戒十善,事實上,五戒十善是一切戒的基礎。能把五戒十善持好了,其他的戒也就容易持了。

所謂五戒十善,五戒就在十善之中,明白了十善,也就明白了五戒。

十善的內容,分為三類:

1.身業類有三種: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

2.口業類有四種:不兩舌挑撥、不惡言謾罵、不淫詞艷語、不散亂雜話;

3.意業類有三種:不貪慾、不嗔恚、不邪見。

把十善修好,就稱為三業清凈,如果身、口、意的三種行為不能導入正軌,不能保持清凈,那不要說修持解脫,就連一個基本的人格,也是有缺陷的。所以佛教的修持法門,是以持戒為一切法門的基礎。剛開始不能持得清凈,也不要氣餒,只要持之以恆,漸漸地成為習慣,久了自然就會清凈;要是怕犯戒便不持戒,乃至反對持戒,那就不行了。

在十善之中,意業類配飲酒戒,前面的身口兩類,配殺、盜、淫、妄的前四戒,便是五戒的範圍。犯戒以既成的行為事實為主,所以僅有意念犯戒,不成正罪。但在十善之中,卻以意業的主宰力最強,所以佛教的持戒精神,重在內心的發意,不重肉體的貞操,比如遭人強姦而不受淫樂,便不成犯戒。特別是「邪見」一項,那是十善的罪魁禍首。所謂邪見,就是不信善惡因果,如果不信因果的人,他是不能學佛的。不信因果,未必就是惡人,甚至也可以是善人,但是,最大的惡人,定是不信因果的。不信因果,就不會考慮到未來的業報問題,業報問題雖屬於功利的庸俗的範圍,但那確是存在的,並有抑制罪惡作用及鼓勵行善作用的。既然否定了業報的觀念,巨奸大惡,也就可以為所欲為了。所以,唯有深信因果的人,才能把戒持得清凈,才能把心擺得平穩。

戒持清凈了,心擺平穩了,然後才能談到學定的工夫,太虛大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8 06:40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