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高考這麼多年過去,你還記得多少學過的東西?(圖)

[複製鏈接]

4977

主題

5008

帖子

6732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6732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shishangxiu 發表於 2013-10-19 17:13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中學時代學到的東西畢業后能用到多少?調查顯示,表示經常在用的僅佔8.6%。高中生們能做三角函數,會畫大氣環流圖,看得懂電路圖……如今自嘲就是個「文盲」。調查顯示58.6%已不記得中學時代所學的知識。

  

  漫畫:曹一

  最近,網上流行這樣一個段子:「很多年前,我能做三角函數,解多元高次方程,會畫大氣環流圖,能背化學元素表,知道小孔成像,看得懂電路圖,能背很多文言文,英語語法也熟,知道植物細胞有細胞壁而動物細胞沒有……現在我就是個文盲……」

  隨著各地高考招生工作的展開,已經告別中學時代的學生們,是否會像上述段子講的那樣,從此與高中知識說再見了呢?

  上周,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通過民意中國網和搜狐新聞客戶端,對5210人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58.6%的受訪者表示大部分已不記得中學時代所學的知識,只有2.5%的受訪者表示還都記得。其中,數學(46.0%)、化學(45.6%)與物理(36.9%)成為被受訪者忘記得最厲害的三門課程。

  僅8.6%受訪者表示畢業后經常用到中學所學知識

  中學時代學到的東西畢業后能用到多少?調查顯示,50.8%的受訪者表示偶爾會用到;18.6%的受訪者表示從來沒用過,表示經常在用的受訪者僅佔8.6%。

  作為一名初中生的家長,鮑人告訴中國青年報記者,如今中學知識的「投入產出比」失調的問題太嚴重了。「有些和今後生活關係度不大的知識也被列入必學知識點,但實際上這些知識的適用範圍很有限。比如,阿根廷盛產什麼礦藏?哪兒的石油最豐富?在木星和天王星之間是否存在小行星帶?這些知識沒必要讓所有孩子都掌握,感興趣的孩子通過課外閱讀有個了解就行。」

  「另外,現在孩子們要做的題目是越來越難。中學教學中,在教學大綱設定的要求之外給學生加壓的情況十分嚴重。」 鮑人說,極少數人今後需要用到的知識,或者是用於培養少數專業人才的知識,如今越來越多地成為所有學生都需要學習的知識。我們孩子有限的青春和精力不能都耗在這些上面。

  「多元化不是錯,機械式的背誦填鴨才是問題。」一位孩子剛剛高考完的家長對記者說,現在許多知識到一個普及的層面其實就夠了,重要的是要多留給孩子一些開放性的討論題目,激起孩子們的學習興趣。「但是現在孩子們時間都花在做題上了,根本沒有時間去發掘自己的興趣,更沒有時間按照自己的喜好去細細鑽研。」

  首都師範大學教育科學學院院長孟繁華在接受中國青年報記者採訪時表示,中小學時期基礎知識的作用就是通過構建一個完整的知識體系來培養學生的綜合素養,逐漸加深對世界整體的認識和理解。學習基礎知識的目的不只是為了有用,在基礎教育上至少不應該有這種功利的想法。

  首都師範大學青年教育藝術研究所所長郭海燕,用「磚」和「水泥」來形容中學時代的基礎知識。她認為「人的文化素養就像蓋房子一樣,是一塊塊的磚、一層層的水泥給壘起來的,我們當然不能說這磚、這水泥沒用。」

  46.2%受訪者認為快速遺忘中學知識是因為應試教育壓力過大

  是什麼原因導致中學時學過的知識被快速遺忘?調查顯示,58.0%的受訪者認為是由於中學時代的基礎知識脫離生活現實、沒有實用性;46.2% 的受訪者認為是應試教育帶給學生的壓力過大,學習只為了考試;其他原因還有:「強調死記硬背,導致學生短期記憶」(40.9%);「強調理論知識,忽略實踐能力」(37.2%);「學過就忘,缺少趣味性,無法激起學生的學習熱情」(23.8%)等。

  「高考一結束,我就把那些課本、參考書和筆記全都稱重賣了。」南昌某中學2004屆畢業生賀微回憶道,據說下一屆的學弟學妹們還撕過書,教學樓下滿地都是碎紙片,清潔工打掃了很久。她覺得撕書的舉動除了發泄高考壓力之外,也體現出課本實用價值很低,「反正以後也用不著書里的內容」。

  中國人民大學歷史系學生韓燦說,她高中時根本不喜歡歷史,因為那時的歷史知識很多就是死記硬背,毫無樂趣可言。後來,考大學時因為專業調劑她陰差陽錯進了歷史系,才發現歷史原來很有趣。韓燦現在回想起來覺得,那時的歷史課講得有些過於表面化、簡單化,只需要背誦並記住知識點就行了。「老師上課沒別的,就是讓我們背,這當然激發不了大家的興趣。」

  「背的過程就是加深記憶、鍛煉邏輯思維的過程,這為以後進一步的學習積累知識。」 郭海燕認為,中學學習還是需要「下點背功」。但她同時也強調,不是所有的知識都需要死記硬背,還是要注重理解,在理解的基礎上靈活掌握。中學教育應該適當地給孩子們一個放鬆的學習環境,多給他們留一點自己發現、思考、研究的時間,如果給孩子的壓力太大的話,容易適得其反。

  孟繁華指出,老師教、學生背是非常低級的教育,這不是教育本身。好的教育要觸動學生的心靈,實現教育良好的互動,激發學生的潛能。

  98.0%的受訪者認為中學教育應該做出改變

  鮑人認為,人們在中學時代花費的學習時間最長,但知識的效用卻最低,問題主要在學知識的目的和手段上。「學生學習的目的是為了考試,學知識的手段主要是通過做題,教學與生活大多數是脫節的,學生們不知道這個知識是怎麼來的,有什麼意義,自然就不會對知識感興趣,此後也就遺忘了。」

  一位自稱是中學教師的民意中國網網友留言說道,現在許多老師的教學就是以讓學生考試得到分數為主。通過多年的高考總結,每一科都總結出了一些考點和題目類型,老師只要教這些考試會出現的知識點就行了。 「我們孩子的青春,相當程度上耗費在了這些他們今後一生都用不了幾次、甚至可能一次都用不上的知識上面。眼看著孩子們痛苦的掙扎,天性在隨之喪失,卻無能為力。誰能救救我們的孩子?」

  調查顯示,71.5%的受訪者贊同中學教育取消一些與生活關係不大的基礎性知識或者降低難度,只有15%受訪者表示反對,認為這是「知識無用論」的變種。

  同時,98.0%的受訪者認為中學教育應該做出改變。具體而言,64.0%的受訪者認為應結合生活進行教學,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46.2%的受訪者認為應減少死記硬背,注重思維能力訓練。其他的建議還有:「增加實用性學科」(36.3%)、「考試減少問『是什麼』,多問『為什麼』和『怎麼做』」(35.6%)、「增強知識的趣味性」(34.5%)、「徹底改革應試教育」(32.9%)、「拒絕題海戰術」(26.4%)等。

沙發
想飛的兔子 發表於 2013-10-21 10:14 | 只看該作者
忘記的差不多了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4 20:47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