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孩子訓練得好,不等於教育得好

[複製鏈接]

5454

主題

5515

帖子

7633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7633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作者:信力建


最近,廣州家長李先生每天都要為6歲孩子的作業而糾結。其子剛上越秀區某小學一年級,雖然拼音字母寫得不錯,但由於書寫不規範,每次都被老師批閱為「B」,這讓兩位年輕的博士父母百思不得其解。最近一次,孩子拿著作業回來哭了,讓夫妻二人驚詫的是,「怎麼也看不出來到底差在哪裡?」事後打聽才知,原來書寫是有嚴格規範的,比如拼音y,左邊要頂住拼音格的上線,右邊一畫上面也要頂住上線,下面要超過下線的三分之一。而寫W的時候,兩個V的高度和開口的都要一樣。

除了不諳中國教育規則的外來和尚,有什麼能讓在同樣教育規範下成長起來的人們感到驚詫呢?難道大家不是都被如此馴化過的嗎?何況是千錘百鍊的博士們。或許正因為自己相同的學習境遇,才讓博士生父母看到自己孩子重蹈覆轍時,生出憤怒和無奈。

事實上,中國教育的理念很少發生變化,自始至終強調刻苦嚴謹、精益求精。不能說這種理念絕對不正確,但是單憑此理念並將其推向極致,就會適得其反。比如說強迫孩子將字母寫成印刷體,還煞有介事地區分拉丁字母和英文字母的書寫規則,一旦寫不出印刷體就拿不到「A」,還要遭到批評等等。如果教育者首先想到的是規範孩子的各種行為,那麼「刻苦嚴謹」就有可能成為孩子的痛苦感和挫折感;「精益求精」就會有固化成條條框框的危險。

福柯說,規訓的背後是理性的力量。而中國教育在工具化理性的支配下,始終無法跳出功利化的泥沼。筆者作為一個長期參與中國教育的實踐者,經常會看到一種尷尬的現象,當學生、老師、校長同時面對一個嶄新的課題時,學生們表現出來的思考能力往往更加出色,很多老師反倒不如學生。對於很多老師、校長、教育主管者們來說,他們早就在自己糟糕的學習過程中將全部精力用在了服從規範上,從而喪失了不斷思索的興趣和能力,形成了各種老練而世俗的價值觀、判斷力,他們飽受中國式教育的影響,又反過來將這種影響加諸於後來者身上,所以無形中又培養了一批又一批的「接班人」。

我想所有教育的從業者們大可不必對孩子們寫歪了幾個字母而斤斤計較,教育的天地很寬廣,教育的方法亦多種多樣,並非只有反覆訓練一種辦法。動物園的獅子都會因鞭打而坐好,但是我們只會說它們是被訓練得好,而不會說它們是被教育得好。
沙發
白露為霜 發表於 2013-10-16 00:45 | 只看該作者
現在誰還在手寫?這種訓練毫無意義。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24 00:04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