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80年代:中國從歐美引進的大量先進軍事技術盤點

[複製鏈接]

6609

主題

6901

帖子

1萬

積分

六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11937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COSLATER 發表於 2013-10-14 14:53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中美合作的「美洲虎」坦克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對中國採取了軍事封鎖和經濟遏制。朝鮮戰爭爆發后,中國軍隊赴朝參戰。1950年12月,美國商務部宣布中國為 「敵對國家」,並按照美國《1949年出口管制法》,將中國列入全面禁運的Z組。1952年,巴黎統籌委員會(又稱輸出管制統籌委員會)成立專門的中國委員會,設立「中國禁單」,即對中國貿易的特別禁單。該禁單所包括的項目比對蘇聯和東歐國家所適用的「國際禁單」項目多500餘種。1972年,美國總統尼克松訪華,中美關係改善,美國對華技術禁運有所鬆動,但中美軍事關係仍然停滯不前。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中國確定了改革開放的基本國策。1979年1月,中美正式建交,中國與西方國家的安全關係不斷擴展深入,軍事技術合作迅速展開。

  對與西方國家軍事技術合作的基本政策和態度

  20 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中央雖然估計到戰爭風險有所減弱,但對軍隊建設仍非常重視。1977年12月28日,鄧小平在中央軍委全體會議上強調:「仗總可能有一天要打起來,我們絕不能浪費時間,要加緊備戰工作。」同時,隨著中外軍事交往的進行,中共中央、中央軍委清醒地認識到我軍在國防現代化建設方面嚴重落後於時代,與軍事先進國家的差距相當大。

  1979年1月2日,國防部部長徐向前在軍委座談會上說:「國防現代化,一個是人的問題,一個是物的問題……物的問題,武器、裝備,現有的東西很落後,怎麼現代化,著急不著急?」

  1982年11月,中央軍委常務副主席兼秘書長楊尚昆在全軍參謀長會議上不無憂慮地說:「(我國武器裝備)同發達國家相比,還是比較落後的,特別是在電子技術方面差距更大。」

  1983 年10月,楊尚昆強調,要「儘快改變這種狀況……現在擺在我們面前的任務,就是爭取時間,加速發展我軍的現代武器,包括戰略武器、常規武器」。11月,楊尚昆在全軍教育訓練改革座談會上講:「抓住當前有利時機,有計劃地加強軍隊建設,是一個帶戰略性的問題……我軍的戰備水平,特別是武器、裝備,同一些國家的差距本來就比較大,如果不抓緊,幾年十幾年時間,一晃就過去了,很可能差距越來越大。我們有些同志的精神狀態同形勢的要求很不適應,說什麼北邊搞緩和,南邊搞談判,東南邊搞統一,反正打不起來,軍隊建設可以慢慢來。這要引起我們注意……要搶時間,絕不能浪費時間,軍隊就是為打仗而存在的。」

  中央軍委領導明確肯定應該以引進外國的先進軍事技術作為起點,加快國防現代化建設。1977年12月,鄧小平連續會見了第三機械工業部、第五機械工業部、第六機械工業部的負責同志,了解軍工企業的發展現狀和問題。他強調:「我們要有自知之明,我們技術水平不夠,應當先引進,引進外國的新技術作為起點。」「獨立自主不是閉關自守,自力更生不是盲目排外。要學習和適當引進國外先進技術,學習先進才能趕超先進。」「楊成武同志去法國看了,與人家現代化指揮系統比,我們要落後得多……要逐步實現指揮系統的現代化,總不能拖得太久吧!自己不行,可以引進外國的新技術。當然,主要的技術他們不一定會給,但有些東西弄點回來還是可能的。」「國防口也有個引進問題,有沒有條件吸收外國的先進技術?軍事部門也要吸取外國的技術,自己不行嘛。」「本來水平不行,也來不及做,而且質量又不好,引進是重要的手段。」「解決途徑要包括引進外國先進技術,例如幻影-2000戰鬥機。」

  鄧小平多次強調要抓住機遇,加快技術引進。「引進科研手段,不僅航空工業,全國也必須加速引進一大批。」「民用飛機要搞合股經營,軍用飛機能搞合股經營也可以。我們搞出來以後,還可以向第三世界出售嘛!關鍵的問題要搶時間。買產品時要買全,要同技術製造的資料結合起來。」

  

  中美「和平典範」計劃中由格魯門公司改裝的殲-8原型機

  中國與美國軍事技術合作的展開

  尼克松訪華后,中美關係得到改善,美國對華技術禁運有所鬆動。1972年4月,作為改善對華關係的一個信號,尼克松政府結束了對中國的大部分禁運,將中國划入Y組,允許向中國出口相當於對蘇聯出口商品的70%。隨後,美國向中國出口了10架波音-707飛機。尼克松因「水門事件」下台後,美國在改善對華關係方面裹足不前,對華技術出口政策也沒有大的進展。直到中美建交,美國一直堅持對中國和蘇聯採取同樣的出口政策。美中軍事技術交流與合作基本停滯不前,美國僅對售華某些特定技術產品進行了可行性評估。

  卡特上台後,在美國政府內部,關於中美之間是否應建立安全關係一直存在爭論。國防部長布朗和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布熱津斯基一直認為需要與中國進行某種防務合作,而國務卿萬斯則怕惹惱蘇聯,堅持反對意見。1979年1月1日,中美正式建交。1月底,鄧小平訪美。鄧小平訪問美國期間,卡特授權布熱津斯基著手與中國進行一些「特殊會談」。年底,雙方達成了一項非正式協議。

  1979年 12月底,由於蘇聯入侵阿富汗,美國政府內部的爭論解決了,態度有了很大轉變。1980年1月,布朗訪華,稱「我們已在與中國人的戰略關係上採取了一項重大步驟」。隨後幾周,美國國務院放寬了對30多種軍事支持設備的管制,可以由軍火控制局發放許可證向中國出口。這些裝備包括防空雷達、無線電、對流層通信設備、運輸直升機、載重牽引車和電子干擾裝置等。

  1980年4月,美國商務部把中國從華沙條約國家組Y組轉入新的國家組P組,使中國有資格獲得更廣泛的輸出品,尤其是敏感性領域的產品。5月底,中央軍委秘書長耿飈訪問美國,象徵著兩國間的安全關係正在擴大。7月,美國商務部宣布進一步放寬發放許可證的標準。9月,五角大樓一個高級代表團訪問中國,並批准頒發400多項技術先進的軍事支持設備的出口許可證。

  1981年1月,里根上台後,採取雙軌政策,一方面保持同中國的交往,一方面又加強與台灣當局的聯繫,還在一定程度上升級了對台灣的軍售。6月10日,中國外交部發言人發表談話,再次重申中國反對美國向台灣出售武器的立常他說:「我們已多次聲明,我們寧可不要美國的武器,也絕不同意美繼續干涉我內政,售武器給台灣。」鑒於此,中國政府推遲了解放軍副總參謀長劉華清原定於8月的訪美日程,而此次訪美是以討論向美國購買武器為主要內容的。

  1982年,中美簽訂了《八一七公報》,雙方關係有所緩和。1983年5月21日,里根總統以「雙倍政策」(1981年7月里根提出的新的對華技術出口政策,即允許美國廠商向中國出口的技術和產品在性能和水平上可能是美國向蘇聯出口的兩倍)很難衡量為由,批准將中國由P組改為V組,列入「友好的非盟國」一類。同月,美國商務部部長鮑德里奇訪問中國。其訪問的結果是,美國同意放寬對中國的出口限制,尤其是放寬七種具有「雙重用途」項目的出口限制。

  1983年夏,中國國防部長張愛萍邀請美國國防部長溫伯格訪華。9月25日,溫伯格訪問中國,恢復了中斷三年的中美官方軍事聯繫。訪問期間,溫伯格與張愛萍建立了深厚的個人友誼。在與張愛萍談到軍事技術轉讓問題時,鑒於中國方面於1981年6月曾向美國提出了一份意向購買清單,溫伯格講了其中多少項可以解決后,又談到美國技術轉讓的基本政策。溫伯格對加強中美軍事關係態度積極。

  中美雙方隨後就確定了進行軍事技術合作的原則,成立了參謀級別的中美軍事技術合作工作組,繼續進行討論,並決定中方派出考察組赴美國考察。會後,組成了以張品為組長,賀平、賀鵬飛參加的三人小組,先期赴美考察。

  1984年3月下旬,根據中國要求出售火炮、反坦克武器和防空系統的信函,雙方達成協議,美國同意向中國轉讓火炮、反坦克武器和防空武器,並大致確定向中國出售的武器和轉讓的技術用於四個方面:反坦克、火炮彈藥、防空雷達和導彈、岸艦反潛艇戰。

  6 月,張愛萍回訪美國。6月12日,里根簽署了同意中國享受「對外軍事銷售」(FMS)待遇的文件,這樣就用法律的形式肯定了中國在美國對外軍事銷售和技術轉讓中的地位。自此,中國購買有關軍事設備和技術轉讓項目,無須再經過美國國會批准。里根在與張愛萍會面時表示:「我們是把中國作為不結盟的朋友看待的。」訪美期間,張愛萍與溫伯格簽署了軍事技術合作備忘錄,這一備忘錄闡明了兩國未來軍事技術合作的基本原則。在兩國國防部長實現互訪后,兩國軍方的各個方面領導人的互訪更加頻繁。

  中美兩國軍事交流與合作以高層領導頻繁互訪為契機,簽訂了大量合作協議,兩軍軍事技術合作進入具體實施階段。

  

  中國飛行員試飛幻影2000B

  美國對中國與歐洲國家的軍事技術合作採取了默許甚至鼓勵的態度

  相對於中美兩國軍事技術合作的坎坷,中國與西歐國家的軍事技術合作則較為順利。主要原因是西歐國家在這個問題上採取了積極合作的態度,政治上的阻力校早在20世紀70年代初、中期,中國與西歐國家的軍事技術合作就已取得一定突破。

  美國對中國與歐洲國家的軍事技術合作採取了默許甚至鼓勵的態度。1979年1月,美國總統卡特同英國、聯邦德國和法國領導人在瓜德羅普島進行過一次非正式討論。卡特表示,在中國購買武器問題上,歐洲採取鬆動態度,我們不會不高興的。4月底,布朗和布熱津斯基說服了萬斯,要他告訴英國人:「我們不反對他們向中國出售武器,希望他們不要把這種買賣提請巴黎統籌委員會批准,在那裡可能會引起爭論。」

  1978年6月,鄧小平在聽取第三機械工業部工作彙報時指出:「中國航空工業的發展,按現在這個速度不行,要引進國外先進技術。美國的買不來,就到西歐去買,然後在引進、吃透的基礎上再發展。」

  11月,第三機械工業部部長呂東率副部長段子竣陳少中、徐昌裕以及國防工辦、空軍、海軍等部門的領導、專家和相關企業負責人到聯邦德國、法國和英國參觀考察。他們與有關廠商進行了商談,決定首先從西歐引進電子火控設備,以提高中國航空電子的起點。

  11 月6日至17日,國防科委副主任劉華清陪同王震副總理出訪英國。此訪的目的在於了解英國工業發展情況,探討引進英國的民用和軍用技術,加強中英兩國、兩軍之間的交流和友誼。讓劉華清同行,主要側重於調研和探討軍用先進技術和裝備的引進問題。回國后,劉華清寫了《英國軍工技術和引進其技術的意見》,就引進國外先進軍事裝備技術問題的進一步落實提出七點建議。12月19日,張愛萍同意了劉華清提出的建議。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2 19:22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