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何謂五種性?

[複製鏈接]

1635

主題

2471

帖子

8711

積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8711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開心樹 發表於 2013-10-13 11:26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寶性論》云:
「圓滿佛身力用故,真如無有差別故,
恆具如來種性故,眾生常具如來藏。」

此頌之首句是說:「法身空性遍滿一切有情。」 因為,佛陀者,法身也,法身者,空性也,空性又無所不周,遍滿一切有情,所以說一切眾生悉皆具足(佛性)或如來藏的。

第二句:「真如無有差別故」是說,佛陀的真如和眾生的真如並沒有好壞、大小、高低之差別。因此說一切眾生皆悉具足如來藏。

第三句:「恆具如來種性故」是說,一切眾生以五種不同的差別相而具足如來種性。這五種差別相是什麼呢?

頌曰:
「斷滅種性不定性,聲聞種性緣覺性,
大乘(菩薩)之種性,五者皆是佛種性。」

A .所謂「斷滅種性」(闡提性)者,是指哪一類的人呢?這是指無著大師所說的那些無有愧慚,無有羞恥,和毫無慈悲等六種性質的人們。頌曰:
「雖見輪回諸過患,不生絲毫之哀思,
雖聞佛陀諸功德,不生絲毫之信心,
無羞無恥無慈悲,造種種罪無憂悔,
若人具足此六非,是為斷滅如來種。」

《莊嚴經論》云:
「或有惟作諸惡行,或惟破壞諸白法,
毫毛之善亦不為,與解脫法成絕緣,
(如此下劣之眾生),(是為斷滅如來種)。」

話雖如此,這些所謂斷滅如來種性之人,並非是說他們已經完全斷滅了成佛的可能。這只是說他們在輪回中流轉的時間極為長遠而已。這些人如果努力還是可以成佛的。

《悲華經》云:
「阿難!若有眾生乏涅槃根性,彼若能緣想如來,以花擲空供養,我說彼是具涅槃果者,近涅槃位者,究竟涅槃者。」


B.不定種性

這是指那些隨著環境和外緣而轉變的人。此類人若是與聲聞乘人相過從或學習,他就會成為聲聞乘類。若是與緣覺乘人或大乘人學習,他就會成為緣覺乘者或大乘者。


C.聲聞種性

頌曰:
「極端懼輪回,信樂於涅槃,
悲心甚微小,此乃聲聞性。」

又曰:
「見輪回若起大怖,誠信欣慕涅槃道,
於利生業不愛樂,具此征者聲聞種。」

D.緣覺種性
除了上述(聲聞乘)的三種征相外,如是還有傲慢心大,秘密師承,寂處獨居等征相,那就是屬於緣覺種性者。

經云:
「深厭輪回欣涅槃,慈悲心小傲慢大,
秘密師承喜獨居,識者知為緣覺性。」

(此處值得一提的是),修習聲聞和緣覺二乘的人,雖然皆能獲得己乘之果位,但卻不是真正的涅槃。那麼,他們究竟住於怎樣的境地呢?因為仍有無明習氣,所以他們實際上是以無漏業而住持意自性身,其時住於無漏三摩地,而自以為是進入涅槃了。難曰:「如果二乘所證不是真正的涅槃,那麼佛陀薄伽梵宣說此二乘之法不是錯了嗎?」答曰:「沒有錯!譬如有一隊商人從南瞻部州出發,前往大海中采寶,途中經過一個大曠野荒漠之時,疲累欲絕,不覺想道:『采寶恐怕沒有希望了,還是回去吧!』此時領隊的商主就以神通力變現了一座城市,使他們能得(暫時的)休息。意志力較小的眾生,聽見佛果之廣大智慧就心生畏怯,不敢修習成佛之道而生退悔之念。為了利益這一類的人,所以佛陀宣說聲聞及緣覺乘之法,使他們能夠在此二乘之果位上得到休息。

《法華經》云:
「諸聲聞乘人,自認得涅槃,
佛陀有示曰,彼實暫休息,
未曾得涅槃。」

所以聲聞、緣覺乘之果位只是(佛陀權設之)一種休息的境地,終究還是要化導二乘之人趨向於成佛之道的。至於化導之法,佛陀則用身、口、意三門之方便而勸化之。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7 18:44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