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歐盟能源政策再承壓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舟行天下 發表於 2013-10-13 21:26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歐盟在減碳政策方面正承受壓力。

歐盟將與各利益相關方會談,探討修改碳排放交易制度。有消息稱,歐盟可能將允許對未來碳排放許可證的供應進行調整。

9月11日,2013年歐盟「國情咨文」發布,歐盟委員會主席巴羅佐表示將堅持2007年通過的「20-20-20計劃」,即到2020年達到溫室氣體比1990年減排20%;可再生能源在總能源消費中的比例達到20%;提高能源綜合使用效率20%。但他也說道,將考慮這項工作對能源價格、企業競爭力和社會凝聚力的影響。

根據計劃,今年年底前歐盟將出台2030年減排的具體目標,此時正是各利益相關方開始活動的黃金時期,各方都希望自己的利益訴求在新計劃制定時被考慮進去。

雙重壓力

9月9日,歐洲九大能源公司聯合對歐盟施壓,認為歐盟的能源政策讓歐洲的電力供給陷於風險。

據悉,法國燃氣蘇伊士集團(GDF Suez)總裁熱拉爾·梅斯特雷和義大利埃尼石油公司(ENI)總裁保羅·斯卡羅尼在9月10日歐洲議會聽證會中遞交改革建議,希望歐盟縮減對可再生能源的過度補貼。一起參加會議的還有義大利電力公司Enel、德國能源巨頭Eon、德國萊茵能源集團RWE、荷蘭能源公司GasTerra、西班牙伊維爾德羅拉公司Iberdrola、西班牙能源公司Gas Natural以及瑞典大瀑布電力公司Vattenfall。這九大公司的營業額超過9000億歐元,在職員工多達50萬。

梅斯特雷認為,由於再生能源造價很高,即便對其補貼也會增加能源消費的成本,尤其是風能和光伏產業的投資速度過快,目前已經到了無法支撐的地步。這九大能源公司不希望歐盟加大2020年的減排力度,也不希望2030年的能源目標過於苛刻。同時,它們也希望對歐盟碳排放交易體系進行改革。

除了來自企業的壓力,歐盟成員國也提出了對當前歐洲碳交易市場進行改革,讓碳交易系統能夠更加靈活地應對價格的大幅波動。這無疑對歐盟碳排放許可交易制度提出了政治壓力。9月4日,英國、捷克、丹麥和芬蘭都表示希望歐盟能設法穩定碳排放許可交易價格,並把價格穩定作為其與歐盟協商和制定2030年能源和氣候目標的先決條件。

捷克方面認為,歐盟氣候和能源政策應該優先考慮穩定碳交易價格。英國和丹麥則表示其更希望歐盟碳排放交易系統重新設定排放目標,在2020年之前降低排放限制,或者取消一些排放許可,並希望歐盟考慮一些措施來增加低碳科技投資者的信心,避免價格大幅波動的不確定性。而芬蘭表示,期待一項能經常性調整配額供給的機制。

作為新能源發展的領頭羊,歐盟為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制定了嚴格的排放標準,並率先建立了歐盟碳排放交易體系(EU ETS)。

然而,隨著近幾年歐洲經濟的不景氣、能源需求下降,新能源產業的政府補貼日益減少,許多公司難以為繼;與此同時,傳統能源行業也不堪重負,歐洲近些年倒閉的發電企業,燃氣發電量約為30000兆瓦,相當於30個核電站的發電能力。碳排放許可的拍賣價格更是一路下跌,這一昔日「最先進」的碳排放交易體系屢遭質疑。

歐盟的能源政策正在受到挑戰。碳排放許可的交易價格確實在近兩年出現了大幅波動。歐盟碳排放交易系統的拍賣價格在2008年7月1日達到峰值28.73歐元/噸,之後一直下跌,今年4月降至低谷2.63歐元/噸,近三年的價格降幅高達75%。有分析認為,歐盟把太多歐洲產業排除在外,以至於這個交易系統無法激勵公司對清潔能源技術進行投資。

根據湯森路透旗下點碳公司(Point Carbon)的消息,歐盟可能會對碳排放許可供給設置更靈活的機制來避免價格的劇烈波動,這項改革可能在今年晚些時候出台。

規劃不變

「歐盟不會調整發展綠色能源的步伐,但歐盟碳交易市場有明確的限制碳泄露的條款,這對能源密集型企業來說本身就是一種保護。」歐盟委員會氣候行動司發言人Isaac ValeroLadron對經濟觀察報記者表示。

「碳泄露」是指由於歐盟氣候政策導致的成本上升,一些公司會把生產轉移至對溫室氣體排放更寬鬆的國家,而這將導致碳排放總量的上升。碳泄露的風險更容易發生在一些能源密集的行業。歐盟有一份有效期五年的官方文件,將這些有明顯碳泄露風險的部門悉數列上。為了保護這些行業的競爭力,這些行業在2013年-2020年的交易期間內,將從歐盟碳交易系統中獲得更多的免費碳排放配額。這樣一來,歐盟的這些能源密集型企業在與其他國家沒有溫室氣體限制的企業競爭時,不至於缺乏競爭力。

這份行業名單每五年修改一次。根據歐盟的規定,名單上的行業通常是由於碳排放限制使企業的直接和間接成本增加5%以上,並且與歐盟之外的國家交易額佔到總交易額的10%以上;或碳排放使企業成本增加30%以上;或與歐盟之外國家交易額佔總交易額的30%以上。名單上的行業本身就受到一定的保護,而歐盟認為在這樣的條款之下,能源企業目前不再需要額外的保護了。

至於九大能源公司提出的降低減排目標的動議,Isaac表示,總體的減排目標不會改變,但針對碳排放市場供需失衡的現狀,歐盟已經做出了一些調整。「去年歐盟提議從ETS市場中削減9億噸的碳排放許可,這是短期的調整。雖然這項提議並未生效,但今年年底歐盟會出台長期碳排放許可的調整計劃。」

目前,歐盟的碳排放交易系統涵蓋了11000種工業設備,其交易額佔到歐盟碳排放總量的40%,並且從今年開始航空業也將被納入其中。根據歐盟2020年的減排總體規劃,在規劃的第三階段即2013年-2020年,工業和能源設備的減排目標是比2005年的排放量低21%。而這一階段新的變化有三個:用單一的歐盟排放上限取代目前27個國家各自的排放上限;排放許可權拍賣將取代免費的配額成為主要的獲取排放許可的方式,2013年一半以上的許可將通過拍賣的方式分發,這一比例還將逐年提高;對於依然免費分發的配額,歐盟將引入嚴格的統一分配規則。

隨著歐洲經濟的緩慢復甦和歐盟堅定的新能源戰略,歐盟碳交易系統的行情已經有所回升。根據點碳公司的數據,9月以來歐盟碳交易拍賣價格已經回升至5歐元/噸以上,9月17日達到8個月以來的最高點5.48歐元/噸,幾乎是4月價格低點的兩倍。9月24日,歐盟以9.47歐元/噸的價格拍賣出了346.2萬噸的碳排放許可,這意味著歐盟將獲得更多的資金來為新能源企業提供資金支持。

長遠打算

歐盟發展新能源的計劃並未受到經濟危機和來自企業與成員國共同壓力的太多影響。在中國人民大學「中歐學術連線」主任王義桅看來,這是因為歐洲的新能源戰略有其長遠打算。

歐洲本身能源並不豐富,石油及天然氣大量從中東、俄羅斯進口。自身條件先天不足,又不希望一直太依賴進口,發展新能源就成了必由之路。

第二個原因,在於歐洲對世界大宗商品的價格沒有操控權。不像美元與石油、大宗商品的價格掛鉤,可以通過對沖基金影響石油價格。對於能源和大宗商品的價格變動,歐盟和中國一樣,只能被動接受。而美國是可以通過美元的波動將能源資源成本轉嫁出去的,歐洲需要提高新能源的比重來弱化這種風險。

另外,推廣新能源是歐洲的比較優勢。「美國發展的技術比較粗放,歐洲主要發展集約型技術,這是歐洲的比較優勢。軟實力也是有硬訴求的,如果世界都按歐洲集約的模式發展,歐洲肯定更有影響力。」王義桅說。

歐洲生態比較脆弱,這也是歐洲能源戰略的另一重顧慮。「很多低地國家像荷蘭、比利時確實很漂亮,生態脆弱經不起折騰,為了維持其生態和生活方式,歐洲就需要發展清潔能源。」王義桅解釋道。

然而,意願和能力經常不匹配。新能源投入非常大,但產出很低。太陽能產業在歐洲已經元氣大傷,有實力的德國、英國並不像義大利、西班牙那樣擁有充足的日照,而後者目前仍深陷債務危機的泥淖。針對成本困境,王義桅補充道:「政府雖然鼓勵新能源,但財政負擔很重,所以沒法補貼太多。都知道新能源是大方向,但歐洲難免心有餘而力不足。」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8 02:09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