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8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意識虛妄╴╴經教彙編

[複製鏈接]

290

主題

548

帖子

2207

積分

五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2207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SPZ 發表於 2013-5-15 02:15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本帖最後由 SPZ 於 2013-5-15 02:16 編輯

http://www.a202.idv.tw/a202-big5/Book7001/Book7001.htm


意識虛妄╴╴經教彙編


——依北傳四阿含、南傳尼柯耶 證明意識為生滅心——
             
正覺同修會編譯組彙編

【扉頁】

佛言:「天主!虛妄法者,於別解脫法中有六種法。何等為六?所謂眼觀色,耳聽聲,鼻嗅香,舌了味,身覺觸,意分別法。」既然聖教中如此說,衡之於密宗雙身法樂空雙運墮於身觸境界中,又衡之於應成派中觀墮於意識境界中,都主張意識心常住不壞,同樣都落入五陰中,也同樣落入識陰中,都是錯執有生必滅之識陰全部或意識心為常住不壞我,即是我見未斷之人。今舉北傳四阿含諸經中的聖教,以及南傳尼柯耶中的聖教,證明六識論者主張識陰常住或意識常住的說法,都同樣落入虛妄法中;於二乘聖人所修的別解脫法中,屬於未斷我見的凡夫,貪著於識陰或意識自己;由此貪著故,永遠無法斷我見,於聲聞緣覺所修的別解脫法中,皆是未斷我見的凡夫。今者彙編別解脫法中的種種聖教,證實意識之虛妄,有智者據此即知應否定意識,方能於解脫道有所實證而斷我見,然後方有可能證悟般若。

—佛教正覺同修會—


─────────────────────────────
【緣 起】

  近百年來的佛教界知見普遍偏離佛陀聖教,六識論者的錯誤說法,錯將意根(大乘法中名末那識)及能生意根、意識的阿賴耶識說為「第七意識」與「第八意識」,皆是嚴重曲解佛意。

  佛陀聖教明白開示:「諸所有意識,一切皆意法因緣生。」但密宗四大派都主張意識常住不滅,公然違背佛陀聖教。

  佛在阿含諸經中對識陰的定義是「二法因緣生」,也是「根觸塵」而生,故識陰六識都是所生法,有生則必有滅,是無常;意識覺知心正是識陰所攝的第六識,故是生滅心,不是常住不壞心;則意識所緣的一切境界,譬如有念靈知、離念靈知、定中靈知、雙身法中的樂空不二靈知,全都是意根與法塵、觸塵相觸之後方有之境界法,自是生滅境界,不可取作佛法實證的境界。
─────────────────────────────
【目 錄】

第一章 北傳阿含部諸經
 第一節 《長阿含經》………………………………001
 第二節 《長阿含單譯經》…………………………001
 第三節 《中阿含經》………………………………002
 第四節 《中阿含單譯經》…………………………014
 第五節 《雜阿含經》………………………………015
 第六節 《別譯雜阿含經》…………………………058
 第七節 《雜阿含單譯經》…………………………062
 第八節 《增壹阿含經》……………………………064

第二章 南傳尼柯耶諸經………………………………070
 第一節 《長部經典》………………………………070
 第二節 《中部經典》………………………………074
 第三節 《增支部經典》……………………………092
 第四節 《相應部經典》……………………………096
 第五節 《小部經典》………………………………131
 第六節 《律藏》……………………………………138
 第七節 《彌蘭王問經》……………………………140
─────────────────────────────

69

主題

634

帖子

2811

積分

七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2811
沙發
arznith 發表於 2013-5-15 19:17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arznith 於 2013-5-15 19:22 編輯

意識是什麼?電擊植物神經元,自然的反應算意識么?

古人有買櫝還珠的說法,你這樣說是把櫝和珠全還掉了!按你說法,植物人都比你強!

二分法要不得,當然,這裡有很多問題是國內的教育的問題——早在二戰前,西方都是數理邏輯,不承認二分法了!而國內由於唯物主義辯證法矛盾論和數理邏輯衝突的問題,在數理邏輯上一拖再拖,,,

很不客氣的說,對國家對民族,這是斷子絕孫的做法。而對宗教,這是給魔披上神聖外衣的詭辯。

別亂提意識虛妄,鄙人知道輪迴,知道輪迴細節,沒有任何人可以用虛假的和經不起驗證的東西矇混過關的!到了那時候,你就知道生命很奇怪,很匪夷所思了。

二分法是手段,只是手段而已。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90

主題

548

帖子

2207

積分

五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2207
3
 樓主| SPZ 發表於 2013-5-17 00:19 | 只看該作者
第一章 北傳阿含部諸經

 第一節 《長阿含經》

  欲脫離三界生死痛苦,必須滅盡後世一切名色,故定性阿羅漢入涅槃時必須滅盡名色;欲滅盡後世名色者,必須願意滅盡意識或識陰六識覺知心,捨壽後方能不再受生而斷盡後世名色,永離三界生死痛苦。名色既然必須滅盡,識陰六識或意識心,都是識陰所攝,正是名色所攝,是生滅法,不應認作真實我。經證如下:

  【「於時菩薩復自出思惟:『何等無故老死無?何等滅故老死滅?』即以智慧觀察所由:『生無故老死無,生滅故老死滅;有無故生無,有滅故生滅;取無故有無,取滅故有滅;愛無故取無,愛滅故取滅;受無故愛無,受滅故愛滅;觸無故受無,觸滅故受滅;六入無故觸無,六入滅故觸滅;名色無故六入無,名色滅故六入滅;識無故名色無,識滅故名色滅;行無故識無,行滅故識滅;癡無故行無,癡滅故行滅。是為癡滅故行滅,行滅故識滅,識滅故名色滅,名色滅故六入滅,六入滅故觸滅,觸滅故受滅,受滅故愛滅,愛滅故取滅,p.1取滅故有滅,有滅故生滅,生滅故老死憂悲苦惱滅。』」】《長阿含經》卷一


  【何由無四大?地水火風滅?何由無麤細、及長短好醜?何由無名色?永滅無有餘?應答識無形,無量自有光;此滅四大滅,麤細好醜滅。於此名色滅,識滅餘亦滅。】《長阿含經》卷一六



 第二節 《長阿含單譯經》

  【「有生死之本,轉如車輪,行無休息;從癡不明,故有生死。假令不明無餘無欲以滅,則行滅,行滅則識滅,識滅則名色滅,名色滅則六入滅,六入滅則更樂滅,更樂滅則痛滅,痛滅則愛滅,愛滅則受滅,受滅則有滅,有滅則生滅,生滅則老死憂悲苦懣惱,致是具足苦性習有為,都滅矣!」】《般泥洹經》卷一


  【「復次,四念處觀,是佛所說。謂觀身不淨,無生起想,調伏無明,離煩惱受。觀受是苦,觀心生滅,善觀諸法亦復如是。」】《大集法門經》卷一


  【佛言:「天主!虛妄法者,於別解脫法中有六種法,何等為六?所謂眼觀色,耳聽聲,鼻嗅香,舌了味,身覺觸,意分別法。」】《帝釋所問經》卷一


  【「何謂五陰?一、色,二、痛,三、想,四、行,五、識,此五覆人,令不見道。沙門自思,覺知無常;身非其身,愚癡意解;心無所著,色陰已除,是第一喜。沙門思念,自見身中五藏不淨,貪欲意解,善惡無二,痛陰已除,是第二喜。沙門精思,見恩愛苦,不為漏習,無更樂意,想陰已除,是第三喜。沙門思惟,身口意淨,無復喜怒,寂然意定,不起不為,行陰已除,是第四喜。沙門自念,得佛清化,斷諸緣起,癡愛盡滅,識陰已除,是第五歡喜也。」】《佛開解梵志阿?經》卷一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484

主題

8128

帖子

9368

積分

五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9368
4
Djogchen 發表於 2013-10-4 21:31 | 只看該作者
arznith 發表於 2013-5-15 06:17
意識是什麼?電擊植物神經元,自然的反應算意識么?

古人有買櫝還珠的說法,你這樣說是把櫝和珠全還掉了! ...

仁兄你似乎把兩種意識混淆了,電擊是由身根色接觸電所產生的意識,而邏輯是緣於法的獨立意識,那是只有買櫝,沒有還珠
我手寫我心!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63

主題

389

帖子

388

積分

貝殼網友二級

Rank: 3Rank: 3

積分
388
5
renee209 發表於 2013-10-4 22:55 | 只看該作者
十八界本如來藏,妙真如性。

所以,電擊后的自然反應,應該是妙真如性,是珠,
大腦所產生的分別意識,邏輯思維等,才是生滅的意識心,才是虛妄的。

大乘起信論中,把心分為心真如門,和心生滅門。很好理解,和運用。
心真如門有了了靈知性, 而大腦所產生的分別意識,邏輯思維等,才是心生滅門的意識心,才是虛妄的。

禪宗說:」一念不生全體現」。其中,」 一念不生」就是心生滅門關閉,」全體現」就是心真如門的了了靈知。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63

主題

389

帖子

388

積分

貝殼網友二級

Rank: 3Rank: 3

積分
388
6
renee209 發表於 2013-10-4 22:58 | 只看該作者
心真如門和心生滅門,是一不是異。就像是手心和手背。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484

主題

8128

帖子

9368

積分

五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9368
7
Djogchen 發表於 2013-10-8 02:24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Djogchen 於 2013-10-7 13:27 編輯
renee209 發表於 2013-10-4 09:55
十八界本如來藏,妙真如性。

所以,電擊后的自然反應,應該是妙真如性,是珠,


師兄你提出的「十八界本如來藏,妙真如性」乃是從大乘心性與法性結合為一的觀點去察看。而此文所引導的原始佛教經典都是從相上的觀點去察看,在巴利經藏中的「增支部」裡。,佛陀說:緣起有三相,那就是生,住,滅,,在楞嚴經裡佛陀曾經叫羅喉羅敲鐘示範給阿難何為聲的生滅,佛陀並非是要告訴阿難聲有生滅,而是告訴阿難聞性不滅
至於聲如何「住」?小弟妄以舉出寒山寺之著名詩中一句:「夜半鐘聲到客船」
見笑了!
我手寫我心!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63

主題

389

帖子

388

積分

貝殼網友二級

Rank: 3Rank: 3

積分
388
8
renee209 發表於 2013-10-8 09:04 | 只看該作者
見笑了。我自己都搞不清楚自己到底想說明什麼。可能只是想借題發揮,搞出一些idea,並非正式參加討論。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90

主題

548

帖子

2207

積分

五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2207
9
 樓主| SPZ 發表於 2013-10-12 07:15 | 只看該作者
renee209 發表於 2013-10-4 22:58
心真如門和心生滅門,是一不是異。就像是手心和手背。

大德請參考 :

真實唯識門--所顯說無我性的「真我」

關於三轉法輪之唯識正理,分為兩門來說︰在虛妄唯識門裡面顯說「無我」,在真實唯識門,則顯說無我性的「真我」。虛妄唯識門顯說「無我」就是處處告訴我們:眾生的五蘊、十二處、十八界要以什麼為因?要以什麼為緣?然後才能生出色受想行識,才有眾生的五蘊我,才有見聞覺知的「我」。「眾生我」是由色法開始的,這個色法以如來藏為因,以過去世意識意根所造作凈染諸行所成的業種為緣,加上父母為緣、四大為緣,所以生起我們的色身;有了色身以後,才有我們見聞覺知的心。這就已經是告訴我們:我們人以為真實不壞的「我」,其實是假我,是由藏識因及種種緣而假合形成。虛妄唯識門就是告訴我們:五蘊、十二處、十八界所假合而成的「我」是虛妄的,不是真實不壞的,所以虛妄唯識門宣說一切法無我--當然包括眾緣所假合而成的離念靈知心--都是不具有真實不壞性的假我,不是常住不壞的真我。

真實唯識門則告訴我們:阿賴耶識不是真實「我」,因為阿賴耶識中含藏了許多導致有情生死輪迴的種子,使得有情落入分段和變易生死之中。由於阿賴耶識含藏了無明種、業力、煩惱種,令有情輪迴生死,所以說阿賴耶識不是真實的「我」,說阿賴耶識非真。然後在這真實唯識門中,又宣說阿賴耶識中本來具足了能令有情解脫分段生死的體性--本來自性清凈涅槃;由於阿賴耶是本有的這個涅槃性,所以佛門中人可以依此涅槃而修斷煩惱,成就有餘依涅槃、無餘依涅槃、無住處涅槃;由此本來自性清凈涅槃之體性,能令佛門中人斷除無始無明中的一切所知障隨眠而成究竟佛道。阿賴耶具足了如此的特性,所以證得阿賴耶識的人,可以依憑阿賴耶的證驗,及深入了知祂的體性,而具足解脫慧與般若慧;具足了這二種慧,就斷盡了分段生死與變易生死,這時的阿賴耶識便改名為無垢識,也就是佛地的第八識--真如--真正的真如。

所以真實唯識門所說的阿賴耶識是說:阿賴耶是雙具有性與空性,雙具生死輪迴性與涅槃解脫性,雙具染污性與清凈性;若不入佛門修證解脫道,則阿賴耶識成為眾生輪迴之因;若入佛門修學解脫道,則阿賴耶識即成解脫輪迴之因。若不入佛門修證佛菩提道,則阿賴耶識永遠不能轉變成佛地真如,則是虛妄識;若能進入佛門修證佛菩提道,則阿賴耶識其實正是未來佛地真如之體,則是真相識,是真正之「我」;所以因地的祂是虛妄性又非虛妄,如此非虛妄非不虛妄而成就中道。

這就是說:唯識種智中,虛妄唯識門所說的五蘊無我、十二處無我、十八界無我,展轉所生一切法也都無我,說蘊處界及一切法都是緣起性空,這就是顯說「無我」。唯識種智中,真實唯識門所顯說的「我」,則有四種顯說,那就是業感緣起、賴耶緣起、真如緣起以及真常唯心。

什麼是業感緣起?就是說十方三世一切有情,在世間造了善惡業以後,一切善業種子及惡業種子都記存在阿賴耶識中,將來便由這些業種,引生善報以及惡報,名為業感緣起。世間俗人常說︰「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候未到」,即是業感緣起--由善惡業之種子感應而有未來之順違果報。譬如有人學佛以後開始修集福德,慈濟布施、買物放生;或者供養三寶,護持正法,乃至為救護眾生「離眾生相」而出頭摧邪顯正,都是善業凈業,未來必定感生良善果報:這種由善凈業而引生良善果報之現象,名為業感緣起。

緣起不一定是令人厭惡的,也有正面的現象與事實,也就是說:作了善業,必定生於三善道,受用世間快樂;生於三善道之後,如果志得意滿,侵欺眾生,不考父母公婆,忤逆師長,誹謗正法及諸賢聖,乃至諸佛,捨壽之後,就墜入三惡道中,受盡種種不如意境界,乃至地獄中種種慘不忍睹之刑罰,歷經多劫受生於餓鬼畜生道,展轉報盡才能重回人間受生,這都是業感緣起。

十方三界有情,由於造作種種善業惡業,無量劫來不知應斷我見我執,所以捨報之後,又重新受胎於三界之中,這就是業感緣起。★業感緣起的意思,是說一切有情所造的一切善惡業,都會一直潛藏在各人的第八識中,隨著有情世世轉生而遇緣現行,所以龍樹菩薩說:「假使百千劫,所作業不亡,因緣際會時,果報還自受。」但業感緣起並非全部是貪染的、惡劣的,也有正面的、善美的,譬如各位修三福凈業、護持正法,來世必得可愛異熟果報,不論世間法或修學佛道上,都必順心如意。然而眾生的業感緣起,通常是負面的--違背眾生心之所樂,這是由於眾生不瞭解業感緣起,為求一時之離苦及愛樂,而造作惡業;由此惡業而感應生起未來世的長時受苦,這就是業感緣起。

第二種緣起名為賴耶緣起。賴耶緣起是說眾生所造一切善惡業,以及所熏習的一切善染法、一切世間出世間法,不論是什麼法,都落在阿賴耶識之中所集藏。由於阿賴耶集藏你所造作熏習的一切業種以後--你的無明種也集藏、業種也集藏--那你因為阿賴耶識,就有了三界的生死輪迴,於三界生死輪迴之中,往世所造業種,以及所熏無漏法種,就會一一遇緣現行;這些無明種、業種,及無漏法種凈業法種,都由各人的阿賴耶識集藏,隨著各人的轉生而帶到未來世去,一世一世遞傳不滅;除非遇緣現行受報,否則業種將會永遠存在各人的阿賴耶識中,等著緣熟時現行受報;這種阿賴耶識集藏一切法種不滅、遇緣而起的現象,就是賴耶緣起。換句話說:眾生所造的一切善惡業種,以及八識心王的一一種子,以及眾生因不明實相、不知解脫道,而熏習種種外道邪見和我見我執所成的無明種,都集藏在阿賴耶識中,因緣成熟便會現行。

賴耶緣起就是一切法的緣起,離開阿賴耶識,就不可能有一切法的緣起緣滅;所以,一切世間法的緣起緣滅,包含一切有情蘊處界的緣起緣滅,都是以阿賴耶識為因,乃至佛法中所說解脫道之蘊處界緣起性空之正理,以及佛菩提道之實相般若與一切種智,都依阿賴耶識而起,這就是賴耶緣起;阿賴耶識集藏八識心王之一切種子(功能差別)故,阿賴耶識無始劫來恆不斷滅而集藏有情所造一切業種以及所熏一切無明種故。

但是,賴耶緣起之正理;雖然有人講解唯識學時會說到賴耶緣起的道理,但卻無力親自證實祂。更嚴重的是否定阿賴耶識,不承認有這個第八識,使得佛法墮入斷滅論、無因論中;譬如否定第八識,不承認有第八識。認為有情眾生造業以後,業已經過去了,業過去以後,不須有第八識執持業種,業種自己能去至未來世而起現行,所以認為不須有阿賴耶識執持自己所造的業種,這種觀念是墮入外道無因論中。這有很多的過失,這裡只舉出一個較大的過失來說:

業行完成而成就業種以後,如果不是由各人的第八識執持集藏,則業種如何可能存在而不滅失?若不是由各人的阿賴耶識自己集藏,那就表示他人所造的惡業善業有可能於未來世在自己身上現行受報,那就變成修福修凈業的人,一生勞苦所修的福德與功德,都可能唐捐其功,對自己無益亦無果報;可能別人前世所造惡業會在自己此世身中受惡報,也可能自己前世所修善業會在別人此世身中受福報,那就因果錯亂、無因無果了。如果說業的種子不須由各人的阿賴耶識集藏,而自然存在虛空,由虛空所持,那也是有大過失的;且不說虛空只是名詞,因待色法而建立,單說眾生日日造業熏習虛空(假設虛空是實有法,是能執持業種)而只有少數人在修凈業、在熏習凈業,那麼虛空中的貪染及種種之惡業種必定越來越多,無明我見邪見的熏習也必定越來越多,請問:「眾生每天在熏習這麼多業種,虛空中的無明什麼時候才能斷得盡?」

但是,你不用 耽心,因為虛空中沒有業種及無明,因為每個人的業種及無明都由自己的第八識所執藏,別人熏習的一切染業種子與你無關。你只要斷你自己的一念無明及無始無明,你就可以成就解脫果,就可以成就究竟佛果。所以別人的業種和無明與你不相干,所以你吃飯你飽,他不肯吃飯他就挨餓,跟你無關,那大家就可以安心向道;這個就是講賴耶緣起--一切業種和無明都依附於各人阿賴耶識而集藏,遇緣而現起。

第三、講真如緣起,就是說這個真心阿賴耶識,眾生是個個本具。但是裡面有無明和業種,還有種種無漏法種等,你如果把業種修除掉,把一念無明的根本煩惱修除掉以後,三界生死的現行也就斷了--從此以後不再受生,祂就成為異熟識、庵摩羅識,這個時候就改名叫做第九識,其實還是同一個識。你再把剩下的那些種子隨眠修除,又將無始無明的無明隨眠、也就是塵沙惑全部斷盡,斷盡以後--達到最後的一分也全部斷盡的時候,祂就成為佛地真如,就改名為第十識,又名無垢識,也就是真如,可是祂還是第八識。這個佛地真如是從因地的阿賴耶識修行轉變清凈而成,你不修行轉變祂的內涵,就不能成為佛地的真如,你用功去修行就可成就,這就是真如緣起。

所以,真如緣起才是真正的佛法,真如緣起才能成就中道的真實義,為什麼呢?因為真如非修行非不修行能得--你不修行就不能證得佛地真如;你修行也不能得,因為真如之體阿賴耶識,是你本來就有的,不是修行以後變來的;祂的清凈性也是本來就有,所以非因修得;但是你如果不參禪求悟,你就不能證得。所以真如非因修行而得,非不修行而能得,這叫作真如緣起--依第八識阿賴耶識而修佛法。

第四是真常唯心:真常唯心就是明心的人證得阿賴耶識以後,漸漸了知佛菩提道之二主要道,他就開始悟後起修,去斷除煩惱障的現行,成就解脫果而不取證;另一方面則是跟隨善知識修學般若的別相智及一切種智,一分一分斷除所知障的隨眠;在進入初地通達位的時候開始,在修除「修所斷的所知障隨眠」時,也同時作意修除煩惱障的習氣種子;第八地起,任意除斷煩惱障習氣種子。直到最後身菩薩位,斷盡最後一分極微細的所知障隨眠與煩惱障習氣種子,到達最後究竟佛道,這叫做真常唯心。

真常唯心為何叫做真常?因為你的第八識裡面所藏一念無明種子現行的現象全部斷了,一念無明的習氣種子也已經斷盡了,第八識裡面無始無明的所有粗細一切隨眠也全部斷了,那你第八識所含藏的所有種子統統存在佛地金色身的真如裡面,究竟清凈究竟圓滿,永遠不再接受新的熏習,也就統統不再變異了。從這個時候起,真如的內涵種子是恆常不變的,所以說變易生死已經斷盡,這樣,你的第八識才是真正的常。真正的常才可以說是究竟真實的「我」,才是真正的如,這叫做真常唯心。

真實唯識就是講這四門,這就是說:你已經斷盡煩惱障的習氣和現行,你也斷盡所知障的一切隨眠,這樣也就是佛地的常樂我凈,因為真如種子已經不再熏習變異了,是常;常所以是樂,真正的樂、才能夠說是「我」。有變異就是無常的法,無常的法當然是無我;無常當然是苦,苦怎麼會是「我」?苦當然不願意是「我」,誰願意是苦的「我」呢?然後,這樣斷盡煩惱障的習氣種子和所知障的一切隨眠,第八識究竟清凈,前七識當然也就永遠不與染法相應,究竟清凈;這樣的第八識才是真實的「我」,這叫做真常唯心。所以真常唯心正是真實的佛法,太虛大師這個說法才是正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3 17:50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