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名人「被語錄」折射出普通人對話語權的饑渴

[複製鏈接]

3159

主題

5478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14216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寒冬開梅 發表於 2013-10-10 06:19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2013年10月09日08:24來源:紅網

  被杜撰、篡改的名人名言在網上流行已非新鮮事,假語錄滿天飛,央視著名主持人白岩松此前曾發聲明澄清。近日,白岩松接受某雜誌專訪,就所謂的「白岩松語錄」進行了一一辨認,鑒定結果是,網上流傳的借白岩松之口的言論,有些並非出自他本人。(10月7日《揚子晚報》)

  中國自古就有托古改制的傳統,很多改革者或改革的提倡者,會去獲得廣泛認可的古代經典中去尋找一些話語,或者用這些話語直接支持自己的改革行為或觀點,或者將這些話語按自己的意願在人們可以接受的範圍內進行解釋,以使其成為自己的改革行為或觀點的支撐。這樣的「托古改制」,比較著名的,遠的有王莽的托古改制,近的則有康有為的托古改制。

  「托古改制」之所以「托古」,無非是「改制」的人或者人微言輕,或者在提出「改制」論點之初權威不足,不得不去古人那裡尋找支持。這樣的傳統影響到普通人的生活,便是,當一個人所要表達的觀點因為人微言輕而無法得到別人的認同,甚至無人願意聽其絮叨時,他可以通過展示別人說過的類似的話語,來表達自己的觀點,或者支持自己的觀點。

  這樣的展示,一種情況是原封不動地引用別人的話語;一種情況是將別人的觀點進行演義,但給人的總體感覺卻仍然是所「托」之人的語氣和表達方式;一種情況是在別人的話語中夾雜自己的觀點,或者斷章取義,使其表達差別很大甚至完全不同的語義;一種情況則是完全沒有對方的話語,只托其名,話語卻完全是自己的,即所謂的「掛羊頭賣狗肉」。

  第一種情況還算老實,后三種情況,尤其是最後一種情況,則是當事人在藉以表達自己的觀點。這種表達方式,當然不妥。不過,探究其背後的動因,卻很難說從一開始他們便是為了往某個名人臉上抹黑。

  網路時代,每個人都有表達自己的觀點的衝動。假託別人之名,行「掛羊頭賣狗肉」之實,如果僅僅是心靈雞湯類的話語,倒不至於給當事人造成不良影響,但是,如果是託人之言所發之言論,無論言論正確與否,只要給相應的名人造成了不良影響,這種假託的行為,無論違法與否,至少是不道德的。也就是說,讓名人「被語錄」存在侵權風險。

  但是,我們也必須看到,在名人「被語錄」的背後,隱藏著的其實是普通人的表達饑渴。當自己的饑渴得不到滿足時,他們便把表達的希望寄托在一些名人身上。有些「語錄」表達的,是對一些社會現象的反思、批評,很多人相信這些「語錄」出自某些名人之口,也認同這些「語錄」表示的反思和批評,實際上反映出的是人們對這些名人承擔更多社會責任、代表弱勢群體表達更多意見的期盼。

  明白了這一點,在批評一些人偽造名人「語錄」的同時,更應該思考的是,如何讓普通人更輕鬆地表達自己的觀點,而「被語錄」的名人也應該承擔更多的社會責任,以不辜負普通人的期盼。

  文/張楠之

(責任編輯:久黑必白)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9 17:42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