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3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讓植物悄悄的來照顧你 (圖)

[複製鏈接]

7492

主題

1萬

帖子

2萬

積分

貝殼光明大使

Rank: 6Rank: 6

積分
23113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大千世界 發表於 2013-10-10 04:23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2013年10月08日 07:13:39 來源:國際在線

  

  
  著名花藝師梁平曾養過一枝玫瑰,每天,她會走到玫瑰旁邊,坐下來,安靜地看一會兒,誇讚它美麗;每天,她會給玫瑰換水剪枝,還會把玻璃瓶洗得透亮。後來,這朵玫瑰開了足足25天,直到她離家遠行,還沒枯萎。這是她的一個實驗,想看看,究竟植物有沒有心靈感應。


  與花為友的人,大抵都相信這點。曾有美國植物學家將測試儀器接在植物上,然後把恐怖的聲音轉換為電波傳送給植物,觀察植物在強烈刺激下的「感情反應」。沒過幾分鐘,一些植物的葉子出現驚嚇反應,無法順暢地接受根部傳送來的水分,發出枯萎的信號。

  同樣的,我們身體的細胞也會接受到植物傳遞的信號,就好像植物本身的特性會改變一個人。每次,我們去接近仙人掌都會變得小心翼翼,收斂氣場。

  雖然植物不像動物那樣活潑,充滿生命的體征,但它不是聾子、瞎子、啞巴。在高等院校園藝系,情緒花卉一直都是基礎課。國內著名園藝學家、交通大學園藝系羅震偉老師就是這門課的教授。他說,不管植物心情好還是不好,都打開它們的感受,當我們感覺到它們,就建立了一個情緒通道。只是,植物和人的能量形式不一樣,它們總是非常安靜。芳香療法師金韻蓉說:「我為什麼那麼喜歡它們,就是因為植物是無怨無悔的,有些植物唯一可以發出求救的信號,就是顏色,嗷嗷待哺時,它顏色會變深,它不會攻擊你,一直到受不了的時候,才會發出微弱的聲音,說我受傷了。」所有這些,都是植物在向我們傳遞情緒。

  在美國、歐洲、日本,更多人通過感受植物的情緒,建立與植物的溝通,改善自己的身心靈狀況。一些園藝治療課程覆蓋到各個人群。大家會在自家陽台、院落和公共空間進行花、果、蔬菜、香料等植物的栽種與花藝活動。人們相信,透過植物生命內在豐富的質地、氣味、顏色與成長變化,能激發記憶與思考,喚醒我們對外在環境的覺察,進而建立健康的意識和幸福感,改善身心靈狀況。

  一個連貫的生命教育

  我們有許多方式照顧心靈,和藝術、音樂、舞蹈這些溫柔形式相比,植物的獨特就在於,ta是一個完整的生命體,但又不像小貓小狗那樣,會給我們及時且生動的反饋,我們在照顧它們的過程中,會感覺到一個完整的生命變化:孕育-破土-發芽-長高-花開-花落-結果,生生不息。這是連貫的生命教育。

  最好,是由種子開始。「花朵藉由種子獲得永生,生命的循環永不停止。一株植物凋萎了,另外一株在它的位置上欣欣向榮。植物的生命循環帶給我們生命更新的希望,以及再次起步的機會。」台灣園藝治療師黃盛璘說。

  有一位女性朋友找到黃盛璘,說她因為姐姐突然離世,把自己隔絕了幾個月,卻始終無法走出哀傷。她帶著幾包種子來到山上的園子。痛哭著,一把一把將種子撒向天空,撒向遠方,直到傍晚。當她安靜下來,眼淚不再流了,感覺自己「好像可以走出來了」……

一直被朋友稱為小博士。其實就是書讀得多一些而已。

7492

主題

1萬

帖子

2萬

積分

貝殼光明大使

Rank: 6Rank: 6

積分
23113
沙發
 樓主| 大千世界 發表於 2013-10-10 04:24 | 只看該作者
  

  土地,還有這個完完整整的大自然,擁抱了人們的痛苦,過濾掉我們背負的負面能量,「這個播種的動作,則在無形中提醒我們:新生命與新希望開始了。」

  能量是可以傳遞的。所有自然療法的核心精神就是:不管是植物、昆蟲、人,在大自然中都是以能量的形式出現,這種能量可以相互補償。金韻蓉告訴我們,當我們處於壓力與低落中,就要種植那些堅強的植物,因為,唯有健康的植物才能提供身心靈已經疲憊的人一種好的能量來源。喜好花草的人都有個不成文規定,不會在室內出現枯枝敗葉,因為,那是一個能量的阻塞,會影響整個氣場。

  「我們要向著光明生長」,是一位植物愛好者在網上的簽名。許多人說,侍弄花草的人不容易絕望,不僅因為這股光明,也因為他們知道獨立的生命都要經歷生老病死。每株植物有自己的生命周期,當植物抽枝、生根發芽,我們感覺到有個生命需要照顧、呵護的時候,也會增加自己的存在感,增加對自己的肯定;當它落地化泥,我們也不會沮喪,因為,又會期待新的生命,生生不息,希望不滅。

  調動五官,吸收能量

  「離我屋子最近的植物,是綠屋前的胡蘿蔔,早晨起來,發現一根根紅紅的胡蘿蔔從土地中撲撲地冒出來,紅彤彤的,一天的好心情從它們開始。」植物會通過自己的外形、氣味、顏色等,向我們傳遞它們飽含的能量。

  香港園藝治療協會的Alice篤愛根莖類植物,因為它們周期很長,可以逐漸看見這些一塊塊的傢伙浮出地面,慢慢向著光拉長身體,今天長一點,明天再長一點,就好像把陽光和水轉換了外形,變成綠綠的桿。一個自然生命的生長,就是能量的蓄積,沒有什麼比植物更能調動我們的五官了,而每一個感官都在幫助我們獲取能量。

  不同香味可產生不同嗅覺刺激效果,如薰衣草、天竺葵、鼠尾草等,如果把植物放進頻譜儀,會發現,茉莉的能量比玫瑰強得多,它的頻譜圖顯示均勻整齊,能量峰線更高,所以,它的香味總是非常濃郁。在歐美,人們最喜歡種植的植物是香料,它們不僅提供美妙的滋味,還能提供給豐盛的能量,灌入我們的鼻子,滋潤生命。植物不同部分,像樹皮、樹葉、花朵、果實、種籽等都有不同質地,可提供不同觸覺刺激,如虎尾蘭、蘆薈等肉質植物摸上去肥嘟嘟有飽滿的感覺,而絨毛植物則有點像嬰兒的肌膚,柔軟貼心。

  味覺刺激是藉由與人分享栽種的成果,提升栽種者的成功感和滿足感。夏天如果有條件,多種藍紫色、淺色調的植物,會讓人感覺清爽。還有輕重問題。一般人不太喜歡黑色的花,因為太重,好像在心上壓了大石。惟有聽覺是反其道而行,植物提供的刺激卻是由於樹木、籬笆、灌木叢可以阻隔一些噪音,提供寧靜鬆弛空間。所以,種植植物總和專註連為一體,讓人怡然自得。

一直被朋友稱為小博士。其實就是書讀得多一些而已。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7492

主題

1萬

帖子

2萬

積分

貝殼光明大使

Rank: 6Rank: 6

積分
23113
3
 樓主| 大千世界 發表於 2013-10-10 04:25 | 只看該作者
  

  
  愛的傳遞


  我們把很多情感寄託到植物中。梁平大學輟學,開始學習花藝。她總會記得自己五六歲時,在內蒙古幫爺爺奶奶種花的一個細節——雨後,明亮的窗台上有一盆粉色的月季,那種清香的味道,帶出空氣乾淨的滋味。「覺得那是一個特別讓人幸福的時刻……後來,我經常夢到雨後的草原上,沁人心脾的甘露露水,在滿地的小野花上面,有彩虹。」

  當我們看見一朵花,嘗到一種味道,聞到一縷氣味,一股暖流立即如觸電般迅速微震全身,或如漣漪般一波波地在體內激起、擴散,那無以名之的感受就是「美」,它正在開啟我們的心房,在我們的身心和靈魂里流轉、播種。這種能量,正是自然提供給我們的愛。

  這樣的愛往往是很寬容的,不僅是因為你賦予植物什麼,植物就會給與你什麼。更多情況下,植物不會因為你懶惰或者你不好而對你立刻翻臉,它們會有一段容忍期,通過一些逐漸暗沉的顏色,提醒你。它們沒有歧視心,當你需要傾述時,它們總在那裡。

  園藝師會建議將收穫的食物和朋友分享,抑或邀請朋友來家賞花,分享會增加喜悅感;也強調一起合作、聚會,增加彼此的交流。比如老人們該走出去,到社區里共同分享果實;小孩子可以在院子里或者公園裡搭建自己的秘密基地;如果願意,也可以剪下鮮花,或者拍下圖片,發送給朋友,主婦們可以把鮮花曬乾,紮成香包,分送給別人。所有這些,都是愛的傳遞。

  兩個步驟,建立與植物的溝通

  讓植物來照顧自己,首先要告訴自己:我願意,請開啟你的情感閘門;第二,大自然是很寬容的,它不會要求你一定以某種方式去感受它,唯一需要做的,就是注意它們。這種注意不是緊張的,要放鬆,不要去探求,一探求就有理性進來,而我們需要的是感受。然後,植物會用它的方法引導你進去。

  測試:通過植物了解自己

  有些人的性格需要一些顏色比較絕對、彩度很高的植物,說明他/她是一個熱烈的人。如果一個人不喜歡模稜兩可的東西,說明是一個比較分明的人。不過,無論你如何強調顏色,你都是個右腦發達者,比較感性——因為顏色是感官的。反之,如果你喜歡植物的形狀,那你就是習慣用左腦思維,是具象的。

  梁平:植物陪我成長

  小時候父母離異,他們都生活在另外一個城市,我在爺爺奶奶家和姑姑們一起生活,和小動物、植物打交道讓我最放鬆。院子是有野趣的,不知什麼時候就會開出些沒有種過的花——我喜歡牽牛花和含羞草,還喜歡海棠花和黃杏,沒有很膩的香,卻生機勃勃,它們都是風送來的禮物。

一直被朋友稱為小博士。其實就是書讀得多一些而已。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7492

主題

1萬

帖子

2萬

積分

貝殼光明大使

Rank: 6Rank: 6

積分
23113
4
 樓主| 大千世界 發表於 2013-10-10 04:26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大千世界 於 2013-10-10 04:27 編輯

  

  我一直喜歡院子里的一棵大樹,每次貓狗去世,我會把它們埋在那棵大樹下,每到春夏,大樹就枝繁葉茂,特別絢爛。所以,小時候,我的願望就是要一個有兩層樓的小院子。

  後來,我輟學,跟從一位德國花藝師。他們一家四代人都是花藝師,有自己的地種植花朵。他們強調要從種植中了解植物的一生,才能在花藝里真正做到道法自然。他們了解植物的形態,一年四季的變化,種類的變化,包括空間感的掌握,很多都需要想象力。

  從他們身上,我堅定一點,人心底是否善良,情感是否乾淨、純粹,是不是熱愛生活——這些才是花朵真正的滋養。1998年,那時候的中國,還是紅玫瑰配滿天星的時代,我遇到一個男人,他居然把花插得自然簡潔,我相信這樣一個懂花的男人一定也懂得生命。後來,他成為我的初戀。8年後,我們分開。後來,遇到我的愛人,也因花藝。我一直堅持認為,花朵建立了人和人之間的橋樑,沒有防禦性,這座橋樑是美好的。

  《走進園藝治療的世界》

  作者:黃盛璘

  心靈工坊出版 2007-06

  作者獲得了園藝治療師認證,通過介紹自己的學習歷程,帶著讀者體驗一段尋找自我、擴展生命的精彩旅程。

  來源:《心理月刊》

一直被朋友稱為小博士。其實就是書讀得多一些而已。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9 04:39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