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08日 07:13:39 來源:國際在線

著名花藝師梁平曾養過一枝玫瑰,每天,她會走到玫瑰旁邊,坐下來,安靜地看一會兒,誇讚它美麗;每天,她會給玫瑰換水剪枝,還會把玻璃瓶洗得透亮。後來,這朵玫瑰開了足足25天,直到她離家遠行,還沒枯萎。這是她的一個實驗,想看看,究竟植物有沒有心靈感應。
與花為友的人,大抵都相信這點。曾有美國植物學家將測試儀器接在植物上,然後把恐怖的聲音轉換為電波傳送給植物,觀察植物在強烈刺激下的「感情反應」。沒過幾分鐘,一些植物的葉子出現驚嚇反應,無法順暢地接受根部傳送來的水分,發出枯萎的信號。
同樣的,我們身體的細胞也會接受到植物傳遞的信號,就好像植物本身的特性會改變一個人。每次,我們去接近仙人掌都會變得小心翼翼,收斂氣場。
雖然植物不像動物那樣活潑,充滿生命的體征,但它不是聾子、瞎子、啞巴。在高等院校園藝系,情緒花卉一直都是基礎課。國內著名園藝學家、交通大學園藝系羅震偉老師就是這門課的教授。他說,不管植物心情好還是不好,都打開它們的感受,當我們感覺到它們,就建立了一個情緒通道。只是,植物和人的能量形式不一樣,它們總是非常安靜。芳香療法師金韻蓉說:「我為什麼那麼喜歡它們,就是因為植物是無怨無悔的,有些植物唯一可以發出求救的信號,就是顏色,嗷嗷待哺時,它顏色會變深,它不會攻擊你,一直到受不了的時候,才會發出微弱的聲音,說我受傷了。」所有這些,都是植物在向我們傳遞情緒。
在美國、歐洲、日本,更多人通過感受植物的情緒,建立與植物的溝通,改善自己的身心靈狀況。一些園藝治療課程覆蓋到各個人群。大家會在自家陽台、院落和公共空間進行花、果、蔬菜、香料等植物的栽種與花藝活動。人們相信,透過植物生命內在豐富的質地、氣味、顏色與成長變化,能激發記憶與思考,喚醒我們對外在環境的覺察,進而建立健康的意識和幸福感,改善身心靈狀況。
一個連貫的生命教育
我們有許多方式照顧心靈,和藝術、音樂、舞蹈這些溫柔形式相比,植物的獨特就在於,ta是一個完整的生命體,但又不像小貓小狗那樣,會給我們及時且生動的反饋,我們在照顧它們的過程中,會感覺到一個完整的生命變化:孕育-破土-發芽-長高-花開-花落-結果,生生不息。這是連貫的生命教育。
最好,是由種子開始。「花朵藉由種子獲得永生,生命的循環永不停止。一株植物凋萎了,另外一株在它的位置上欣欣向榮。植物的生命循環帶給我們生命更新的希望,以及再次起步的機會。」台灣園藝治療師黃盛璘說。
有一位女性朋友找到黃盛璘,說她因為姐姐突然離世,把自己隔絕了幾個月,卻始終無法走出哀傷。她帶著幾包種子來到山上的園子。痛哭著,一把一把將種子撒向天空,撒向遠方,直到傍晚。當她安靜下來,眼淚不再流了,感覺自己「好像可以走出來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