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日本是如何走向戰爭的----戰前日本陸軍派系和226事件

[複製鏈接]

3516

主題

3766

帖子

6825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6825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幾年前,我曾經說我打算寫一篇關於日本陸軍派系形成的文章,但是幾次提筆都不得不放下。因為和國家主義不同,戰前日本陸軍派系關係之複雜繁瑣,讓很難以表達。

  雖然,就在今天早上,看見某電視台紀實節目中放「二二六事變揭秘」。其錯誤百出,甚至不能以「失實」來評價,幾乎直接就是在胡說八道了!

  譬如,片中開首就說岡田啟介首相被刺殺。還信誓旦旦說自己採訪了岡田的兒子,找到了所謂「真相」,但是關於二二六事變的一個眾所周知的事實,是岡田首相併未遇刺,其事後還代表內閣向裕仁遞交辭呈。所謂「岡田被殺」是二二六當時的傳說,真相是當叛軍闖進首相官邸時,岡田的妹夫松尾傳藏大佐為了保護岡田,率先衝進庭院,結果被叛軍打死。叛軍一直誤以為那就是岡田,而當時岡田藏在浴室中,後來藉機混出首相官邸。

  接著就是東條英機在226前是「關東軍總司令」----事實上東條英機226時只是關東軍的憲兵司令而已,並非要職,只是因為226后軍部整軍,東條才在關東軍憲兵司令通過迅速整肅了大量年輕將校而嶄露頭角,其後來飛黃騰達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其在226后的表現,使得政界和軍部相信東條英機有強力手腕能壓制軍中少壯派。

  片中又說,裕仁天皇是此時同謀,實現知情卻不肯鎮壓云云,所謂同謀本就是無稽之談。所持證據不過是裕仁在226時說了一句「終於開始了」。殊不知右翼軍人一直叫囂掀起叛亂,刺殺政要,這個陰雲籠罩在日本政府已經多年,別說裕仁,當時幾乎每個政要,都有「終於開始了」的感慨。非但裕仁預測到了右翼軍人的叛亂,甚至陸軍部都預測到了這點。因此才下令將長期駐紮在東京,深受青年軍官「愛國主義」思想的第一師團調去東北,以「消弭禍害」。卻不了就在調動前,第一師團的少壯軍官搶先發動政變。

  最雷人的,是片中說叛軍將裕仁的弟弟,閑院宮載仁親王從外地找來,打算如果裕仁拒絕接受其條件,就讓閑院宮執政。為了讓這個說法看上去象這麼回事,居然找開了連個「專家」來「證明」此事,其中一個就是著名旅日學者薩蘇-----我不知道薩蘇真的相信這個說法嗎?

  閑院宮載仁親王原本是伏見宮邦家親王的兒子,算起來是裕仁的叔祖,而不是裕仁的弟弟。二二六時,被叛軍找來的是當時在弘前某部服役的秩父宮雍仁親王,他是裕仁弟弟。而閑院宮載仁親王當時是陸軍參謀總長,本身就在東京。並且閑院宮在前一年,曾夥同陸軍大臣林銑十郎罷免了陸軍教育總監真崎大將,在皇道派看來,參與罷免真崎的就是「國賊」。因此被認為策劃推翻真崎的軍務局長永田在1935年8月,在陸軍省的局長辦公室中被皇道派軍官砍死,而取代真崎擔任教育總監的渡邊大將,則在226中被叛軍亂槍打死。閑院宮作為皇道派眼中的「國賊」,如果不是皇族親王,在二二六政變中也是難逃一死的。

  而中國的「專家」居然說二二六叛軍居然打算推舉閑院宮「攝政」,簡直莫名其妙了。看到這裡,實在看不下去。神州的紀錄片呀,何時能脫離YY和胡說八道,或者造造小日本的謠算是「主旋律」,就不會被起訴「尋釁滋事」「非法經營罪」了?

  ---------------------

  日本陸軍的派系:

  日本陸軍的傳統,大約要上訴到倒幕運動時,西南強藩向天皇進獻「御親兵」。這是日本近代歷史上第一支帶有「國軍(皇軍)」性質的軍隊,不同於先前的諸藩各自擁有的軍隊。

  雖然在「御親兵」基礎上建立的軍隊是國家軍隊,但是軍人來自各藩,因此依然帶有藩閥色彩。

  明治維新以來,時間傳說「陸軍長洲,海軍薩摩」,就是說陸軍是長洲藩的天下,海軍是薩摩藩的天下。不是這兩個藩出生的軍人,無法升到高位。

  事實上,從新軍出現時,陸軍就出現兩個派系的鬥爭,其一稱為長州閥,其二稱為薩摩閥。

  長州閥核心成員分別是:山縣有朋-桂太郎-寺內正毅-田中義一(田中以後,長州閥基本失勢,其繼承人寺內壽一公認是個草包);

  薩摩閥核心成員:上原勇作-宇都宮太郎(佐賀閥)-武藤信義-真崎甚三郎-荒木貞夫。

  基本上,在1928年前,長州閥一直在陸軍占統治地位,而薩摩閥則是「在野派」,但有時也能分享權力。

  但是到了20年代,日本陸軍另一個派系異軍突起,這個派系就是所謂「宇垣閥」,其領袖是日本陸軍的才子宇垣一成。此人最大手筆是在1925年擔任陸軍大臣期間進行「整軍」裁掉四個師團(當時日本陸軍一共不過21個師團,被他裁成17個),因此得罪了幾乎日本陸軍多數軍人。

  宇垣閥被視為長州閥的繼承人,其主要成員為:宇垣一成-白川義則-南次郎-杉山元-小磯國昭

  這就是至上世紀30年代前,日本陸軍的三大派系。

  明眼人肯定看出問題來了。不是說荒木貞夫,真崎甚三郎是皇道派,他們怎麼算是薩摩閥了?杉山等人不是統制派嗎?他們怎麼算宇垣閥了?

  這是因為我們對日本戰前陸軍派系認知,一直存在一個嚴重的誤區!

  荒木是「皇道」主義的提出者,但是嚴格說他的確不是皇道派。真崎也不是,他們是陸軍中支持黃道派的後台元老,但不屬於皇道派成員,這也說明了為何二二六事變,皇道派的叛軍並未事先告知真崎,荒木等人詳情。

  那麼什麼是皇道派,什麼是統制派呢?

  皇道派

  眾所周知。1921年,日本陸軍三羽烏,永田鐵山,岡村寧次,小畑敏四郎三人在德國巴登巴登開會,提出「巴登巴登密約」。打算推翻當時控制陸軍的長州閥,結束藩閥統治,建立軍備體制。隨後回國后,同志的青年軍官組成二葉會,秘密做推翻長州閥的準備,其結果就是田中義一因為對皇姑屯事變處置不力而被轟下台(詳情參見本人的帖文《皇姑屯事件內幕》)。

  長州閥的田中下台後,宇垣閥執政,但是因為宇垣一成在陸軍中不得人心,軍部開始出現分裂。而巴登巴登三羽烏也分道揚鑣。

  最初出現的派系是皇道派。1931年918事變后,犬養內閣成立。時任陸軍教育總監(按照陸軍傳統,陸相,參謀總長和教育總監絕對將級軍官的人事分配,稱為「三人人事」)武藤堅決要求陸相南次郎下台,而推舉荒木貞夫擔任陸相。隨即上原勇作元帥,以及政友會的森恪等人也推舉荒木。這一決定幕後策劃者據說就是「三羽烏」之一的小畑。

  小畑此舉的矛頭,是對準在陸軍不得人心的宇垣一成即宇垣閥。南次郎被視為宇垣一成的接班人,而小畑人事的結果,是南次郎下台,次官杉山元被下放第十二師團擔任師團長,陸軍省的宇垣一成派幾乎被掃蕩一空。小畑在1932年擔任參謀本部作戰科長,和荒木貞夫合作。形成 鈴木率道(作戰課長)-小畑敏四郎(參謀本部第三部長)-真崎甚三郎(參謀次長,此時參謀總長是閑院宮,因此次長就是實際上的總長)-荒木貞夫(陸相)。這就是日後所說的「皇道派核心」。

  在這裡,荒木貞夫和真崎是提出皇道派思想的人,因此被皇道派奉為「首領」,但是就和日本當時很多其它組織一樣,這樣的「首領」並不參與皇道派的實際組織,只是因為位高權重卻被拉來作為靠山和護身符。

  皇道派的主張,主要特色是推翻日本國內「資本財閥」的「革命」優先於對外侵略,而主張尊皇則是一種革命手段,因為皇道派才能在推翻日本資本主義政府時,只有利用天皇的「緊急狀態下立法權」才能順理成章的實現法西斯專制。

  統制派:

  和皇道派的小畑急於通過對軍隊高層的擁戴控制軍部事務不同。永田鐵山則拉攏了軍部中的青年精英,即參謀們在一起會議,主張穩健的政策。當時一起集會的成員有:

  永田鐵山,東條英機,今村均,武藤章,福永恭次,下山琢磨,影佐禎昭,池田純久,田中清,四方諒二

  當然,和皇道派一樣,統制派也有雖然不直接加入派系,卻在背後支持的有力高級軍官。這些人雖然不是統制派,卻被認為有統制派色彩:

  林銑十郎,渡邊錠太郎,南次郎,石原莞爾,梅津美治郎。(以上名單來自當時擔任派系幹事的池田純久的回憶錄)

  此外,還有接近統制派,後來成為派系鬥爭的馬前卒的,如辻政信,片倉衷等人,在外界看來,這些人也是不折不扣的統制派核心。

  永田鐵山領導的統制派,最初和皇道派一樣,都希望通過「暴力革命」(即軍事政變)實現其軍事主張,但是隨著研究的深入,統制派逐漸放棄了暴力革命的思維,認為那樣不可能實現,倒是通過壯大軍部,利用陸軍大臣在內閣中的發言權逐步控制政界更加可靠。

  因此統制派和皇道派就出現尖銳矛盾。皇道派希望在國內引發「暴力革命」是解決日本困局的出路,而統制派認為暴力革命不解決問題,應當發動對外戰爭,以化解國內矛盾,並且利用戰爭所必然產生的軍部地位上升,從而實現法西斯專制。

  --------------------------------

  皇道派和統制派的矛盾。

  以1932年1月,荒木貞夫擔任陸軍大臣開始,皇道派正式走上政治舞台。小畑及其側近的皇道派少壯軍官們成功操作了軍部人事,掃除了宇垣閥。但是此舉並非沒有後顧之憂。

  1932年,皇道派的小畑擔任參謀本部第三部長,在對蘇作戰問題上與時任參謀本部第二部長的永田鐵山產生矛盾。皇道派和統制派從原先倒藩閥(長州閥,薩摩-佐賀閥以及宇垣閥)的戰友逐漸開始兄弟鬩牆。

  1932年5月,親皇道派的武藤信義從教育總監位置下台,轉去擔任關東軍司令。時任陸相的荒木貞夫決定先前因為在918事變中擅自讓朝鮮軍越境作戰而聞名的「越境將軍」林銑十郎擔任教育總監。當時荒木一直認為林行為果斷,是親皇道派的將領。此後在1934年1月,荒木貞夫因病辭去陸軍大臣。推薦林銑十郎繼任首相,且讓親皇道派的真崎擔任教育總監。孰知林非但不是皇道派,骨子裡卻是親統制派的。而荒木此舉,一下子讓統制派可以在軍部和皇道派分庭抗禮了。因為當時軍部三個要職,陸相是統制派,教育總監是皇道派,而總長是中立的皇族親王閑院宮載仁。

  也就是在這次人事任免時,皇道派和統制派的矛盾開始激化。先是,荒木貞夫非常信任林,視他為自己人,其辭任陸相時,曾建議林出任陸相,但是兩次都被拒絕。荒木因此向參謀總長建議讓真崎出任有陸軍中下級人事任免權的陸相。結果皇族親王閑院宮臉色非常難看。荒木不知情,還派次官柳川平助去勸說。柳川回來后告訴荒木,說林銑十郎給閑院宮看了一份奇怪的文件,內容是關於陸軍內部派系的,閑院宮因此非常震驚(giga子按:當時的軍部幾乎被皇道派控制)。

  荒木貞夫此時才意識到自己被林出賣了,但是事已至此無法挽回,他無奈只能再次向閑院宮推薦由林出任陸相。這樣就形成此後的軍部風雨飄搖時期,「林陸相,閑院宮總長,真崎教育總監」三足鼎立的格局。

  林擔任陸相后,啟用統制派的領袖,陸軍大學才子,人稱「永田之前無永田,永田之後無永田」的永田鐵山少將擔任掌握陸軍實權的陸軍部軍務局長要職。而由永田操控。統制派展開了對皇道派的打擊活動。

  同樣掌握將軍人事權的真崎原本打算看抗拒這次調動,但是林提出讓陸軍次官柳川平助,憲兵司令秦真次兩人保留原職來換永田的提升(柳川和秦都是親皇道派)。真崎無奈答應,永田進入中樞,是皇道派勢力第一次巨大的衰退。

  永田擔任軍務局長后,與1934年10月發行《陸軍手冊》,其中以建立總體戰格局為由,開始強調陸軍和政府的妥協(而不是暴力革命推翻政府)。此事引發社會巨大轟動。

  1934年11月,就在陸軍手冊發布后不久,陸軍發生了「士官學校事件」,根據士官學校中隊長辻政信大尉的舉報,學校中一些青年軍官正在策劃政變武力推翻政府,憲兵對此進行調查,最後將村中孝次大尉,磯部淺一主計(請記住這個名字),片岡太郎大尉三人停職。此事原本到此告一段落。但是辻政信等人對此結果不滿,又上報給參謀本部第二部第四班班長,統制派的片倉衷少佐。統制派正想搞「整軍」壓制皇道派,因此一拍即合。片倉衷和辻政信一起找到當時的次官橋本(虎之助)要求嚴加處罰。因此,涉案8人遭到逮捕。

  統制派藉此事件開始整軍,而親皇道派的村中大尉,也在獄中狀告片倉衷,辻政信等兩人「誣陷罪」,誰他們泡製此案意圖「清除林,荒木,真崎」(雖然林已經表態其親統制派,但是下層軍官不知情,還認為他是皇道派)。

  關於此事內幕,眾說紛紜,迄今為止依然存在爭議,一般認為可能是片倉衷,辻政信等人構陷了村中,淺部等人。但是都無法拿出證據。

  但是毫無疑問,陸軍士官學校事件(十一月事件),使得皇道派和統制派的鬥爭進入白熱化。

  -------------------------

  國體明證論。

  國體明證論,是1935年日本社會掀起的一次重要的政治爭論。

  1935年1月,日本愛國憤青,國士館專門學校的教授 蓑田胸喜 所撰寫的《論美濃部達吉博士,末廣岩太郎博士紊亂國憲的思想》,由擁護國體聯合會向陸海軍,在鄉軍人,教育者,神道家以及右翼團體散發,引發對於天皇地位的所謂「國體明證爭論」。

  先是,東大教授美濃部達吉撰文稱天皇是國家機關,是為天皇機關說,此舉為日本右翼所不能容忍,因為日本右翼主張尊皇,說天皇是現人神。早在1911年-1913年,美濃部達吉就因此和同事上杉慎吉引發公開爭論。

  而關於天皇機關說的爭論在1935年再起,恰好成了皇道派「順從輿情」的工具。皇道派本來就標榜尊皇,而反對天皇機關說的少壯軍官和右翼團體,非但要求美濃部辭去公職,甚至已經轉而將矛頭指向「國賊的資本主義政府」,要求岡田首相,后藤內務降,松田文相,小原直法務大臣,金森法制局長官,一木樞密大臣等人。而真崎藉此要求陸軍「統一認識」。而讓林等人在巨大的社會壓力下同意「軍中排斥天皇機關說」。

  1935年4月4日,真崎教育總監頒發軍中尊皇,必須排斥天皇機關說的訓令。皇道派的勢力又開始抬頭。但是殊不知真崎此舉引發宮廷的方案。

  早在裕仁擔任太子時,就曾經接受過日本右翼精神領袖北一輝的「朝賀」,對北一輝等人的法西斯國家主義思想有所了解。在北一輝等右翼看來,尊皇只是手段而非目的,尊皇的目的事實上就是利用民眾對天皇的崇拜實現北一輝等人主張的法西斯專制。裕仁當時年輕氣盛,並不希望成為軍部的傀儡。根據《本庄日記》記載,裕仁自己對憲法第四條的解釋就是「國家元首云云就是機關說」。也就是說裕仁是承認天皇機關說的,因此對主張排斥天皇機關說的皇道派和右翼愛國團體非常反感。

  雖然如此,但是裕仁畢竟不是實權君主,政府依然按照預訂方案,逐步排斥天皇機關說,從4月7日檢查局調查美濃部開始,一些列排斥天皇機關說的政策開始實施。此後對美濃部達吉進行行政處分。雖然後來(9月17日)檢查局決定對美濃部免於起訴,但是9月18日,美濃部依然被迫辭去貴族院議員的職位。

  皇道派此事上得分,但是他們終於惹惱了天皇等皇族,而統制派也隱忍不發,等待機會扳倒皇道派!


3516

主題

3766

帖子

6825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6825
沙發
 樓主| 陰陽師丶花 發表於 2013-10-5 10:01 | 只看該作者
  ----------------------

  真崎教育總監被罷免-----226的導火索。

  皇道派在35年上半年「國體明證論」的爭辯,因為支持天皇是現人神而反對機關說,贏得右翼團體的一片讚譽聲,但是殊不知此舉得罪皇室和統制派,接下來就要遭到報復。

  按照日本傳統,每年8月將進行日本陸軍的定期調動。

  先是,在1934年8月,林銑十郎陸相不露聲色的將陸軍省次官柳川平助調到第一師團擔任師團長,將憲兵司令秦真次調任第二師團師團長,逐步開始將親皇道派勢力從軍部拔除,1935年初皇道派勢力鼎盛,林暫時沒有動作,但是1935年8月,他決定將真崎甚三郎從教育總監上撤下來。

  林先向真崎提出一份人事案,其中將親皇道派的秦真次從第二師團長上改為待命,將參謀次長杉山元外調,讓統制派的建川美次擔任次長(《軍國幕僚》說建川美次是皇道派,大錯特錯!)。將參謀本部作戰課長鈴木率道外調,由親統制派的石原莞爾接任。將新皇道派的要員柳川平助調預備役,山崗忠厚和山下奉文調地方。

  真崎聞訊大驚,立即抗議,並針鋒相對的提出反人事案,將建川美次等人調預備役。林遂以「不能合作」為由,要求真崎辭任教育總監,放棄人事權(1935年 7月10日,真崎日記上記錄了林提出這個要求的日期)。11日,林電話通知三長會議(即掌握人事權的陸相,總長和教育總監會議----顯然是為了迫使真崎離任)。真崎盡量將其拖延到15日,並且背後活動,真崎托親皇道派的伏見宮去勸說參謀總長閑院宮拒絕林的要求,而荒木貞夫則在14日拜訪閑院宮提出同樣要求。而意識到閑院宮的重要性,統制派的

  但是15日會議上,掌握決定票的閑院宮雖未正式表態,但是很顯然是支持林陸相的,此後陸相單獨上奏裕仁宣布罷免真崎的教育總監,獲得裕仁的認可,原田日記中甚至記錄這樣的詞句:「有其是以陛下為首的皇族都為陸軍大臣作出如此決斷而歡欣鼓舞」。

  真崎這時才意識到皇道派鼓吹「天皇現人神」而反對「天皇機關說」,居然在宮廷里不得人心到這個地步。心灰意冷的終於放棄抵抗辭職。

  繼任教育總監的是渡邊錠太郎,當年10月剛上任不久的渡邊在對第三師團講話中,明確表達其支持天皇機關說的觀點,加上他「陰謀推翻真崎教育總監」,使得他成為二二六中陸軍方面唯一被殺的高級將領。

  -------------------------------------------------------

  永田遇刺

  1935年8月12日,皇道派的靈魂人物,永田鐵山遇刺。

  先是,永田自從1934年出任軍務局長以來,策劃陸軍士官學校事件,策劃推翻了真崎教育總監(公認他是林銑十郎背後的人物。事實上政界和宮廷都知道這個情況。譬如元老西園寺的秘書原田想要知道真崎是否真的被陸相罷免,都直接打電話問永田)。也因此永田成為皇道派眼中的「首惡元兇」。

  刺殺永田的相澤大尉是自詡「愛國」的皇道派軍官,士官22期,親近國家主義派思想,和村中孝次,西田稅等人關係密切,因此1934年11月的士官學校事件后,他對村中受到懲罰而不滿。起先他打算向辻政信問罪,但是後來聽說真正的策劃人是永田軍務局長,而辻政信只是傀儡,因此就叫囂要殺了永田。

  1935年7月,皇道派所仰仗的真崎教育總監被罷免。消息傳來少壯軍官們都感到震驚。當時駐紮在福山的相澤大尉就去東京,通過陸相秘書有末精三少佐,和永田面談幾個小時,據說當時相澤向永田提出永田自己辭職而相澤也辭職,永田當然沒有答應。

  因此,在8月份陸軍例行人事調動中,相澤被列為「危險分子」,被調往台灣高等商科學校擔任軍事教官。自從1925年宇垣一成裁軍以來,大量青年軍官被迫離開部隊,為安置這些人多數被強行塞給大專院校學校擔任軍事教官。這些人因此被軍隊和地方視為百無一用的「廢物」。遭受此安排,相澤大怒,8月10日再次進京,住在西田稅家。12日上午離開西田稅家,說「去找永田局長」。

  相澤三郎在陸軍部,先從山岡重厚(整備局長)哪裡了解永田是否在辦公室,然後直接闖進永田的辦公室,用軍刀當場劈死了陸軍省軍務局長,統制派的靈魂人物 永田鐵山陸軍少將。

  事後相澤的行為,讓人疑心他是否腦子出了問題。相澤行兇後再次來到山岡重厚辦公室(山岡是親皇道派的),對山岡說剛才殺了軍務局長。山岡震驚之餘問他打算怎麼辦。相澤居然說「今後我去台灣赴任」。另一方面,相澤一共砍了永田四刀(一刀當面砍在永田的肩頭,一刀刺向永田的背部,一刀砍在永田後腦將其砍死,第四刀砍斷永田的喉嚨),期間由於過於緊張,相澤將自己的手也砍傷了。而山岡要他先去醫務室看看手,他居然聽從了,就在去醫務室的路上,相澤被聞訊趕來的憲兵逮捕。

  永田之死引發陸軍部的震動。皇道派和統制派在永田之死問題上起了尖銳的鬥爭。林陸軍大臣曾要求軍隊團結,但是卻無法平定事態,因此於9月3日辭職。而繼任的陸相川島義之以平庸無能著稱,無法控制住軍隊少壯派,陸軍部隨即變成一個一觸即發的火藥桶。

  補敘:相澤三郎的命運。

  相澤三郎因為殺害陸軍要員永田而被監禁。10月11日被解除現役編入預備役,並送第一師團軍法處等待審判。11月2日,經軍法處預審有罪,決定交付公審。當時的局面對相澤非常有利,因為預選的軍事法庭由皇道派的柳川平助(前陸軍次官,此時是第一師團長,親皇道派),法庭成員幾乎是清一色的皇道派(第一師團是皇道派的大本營)而社會輿論幾乎一邊倒的支持「誅殺和資本家勾結的腐敗軍人」的「忠君愛國軍人」。從1936年1月28日開始由第一師團司令部開庭公審相澤,在當時「愛國無罪,愛國者殺人也是無罪的」觀點在日本甚囂塵上的局面上。庭審對相澤三郎非常有利,大家都認為相澤可能會按照過去軍官出於「愛國」殺害政要的先例獲得輕判。

  但是從第六次審判開始,法院開始傳訊重要證人,2月12日的審判傳喚了近衛師團長橋本虎之助(前陸軍次官),17日,25日傳喚前陸軍大臣林銑十郎以及前陸軍教育總監真崎大將(真崎拒絕作證,因為統制派試圖舉證相澤前往軍部刺殺前曾和真崎聯絡,以證明相澤刺殺永田是真崎的陰謀)。此時的審判即不公開,也逐漸敏感。從另一方面,不公開審判和辯護方試圖傳喚齋藤實(內大臣),池田成彬(三井合名理事長),以證明「永田和財閥勾結」。局面變得非常微妙。

  然而對於相澤而言,非常不幸的是226事件爆發后,皇道派遭到清肅。1936年4月21日重開對相澤的公審,幾乎全被統制派控制的法庭迅速作出判決,而因為支持相澤的勢力,如皇道派以及國家主義者在226后多數都被牽涉,曾經為柳川,真崎等人都接受處分,而曾經積極為相澤辯護的西田稅也被捕(后被判處死刑)。相澤在孤立無援的情況下被判處死刑(5月5日)。7月3日,相澤三郎被槍決。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6 20:41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