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美國政府關門為哪般?

[複製鏈接]

970

主題

1283

帖子

2262

積分

五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2262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假裝從無錫來 發表於 2013-10-3 10:15 來自手機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政府關門,這對中國百姓來說好像是天方夜譚。在美國,政府關門可不是什麼稀罕事兒,美國聯邦政府從1977年到1996年間關門17次,幾乎平均每年關門一次,最短的1天,最長的21天。除聯邦政府外,州和縣市政府照樣關門。2005年紐約州和明尼蘇達州政府關門,2006年新澤西州政府關門,2007年賓夕法尼亞州和密歇根州政府關門,2010年紐約市政府關門。

  1. 為什麼政府會關門

  美國政府關門是有法可依的。《美國憲法》第一條第九款規定「除依照法律規定撥款外,不得從國庫中提出任何款項,一切公款的收支報告和賬目應定期公布」。針對憲法的該款規定,美國1870年通過了《反預算過度法》(ADA),明確了政府應該如何獲得和使用預算,禁止政府超預算花錢,任何聯邦公務員違反《反預算過度法》將被處以最高兩年的監禁並罰款5000美元,當政府提出的預算得不到國會批準時,政府應當關門(緊要部門除外)。

  說白了,政府關門就是因為「差錢」,把預算花光了,沒錢支付公務員工資,只有關門大吉。

  美國總統是聯邦政府的大老闆,政府「差錢」,按照中國百姓的理解就是總統「沒本事」向國會要錢。

  別看美國總統乘「空軍一號」、坐防彈車,到哪裡都是前呼後擁、耀武揚威的樣子,但他是名副其實的「紙老虎」。尼克松說句謊言,柯林頓找個「小三」,這對普通百姓來說沒人過問,可總統就不行,堂堂一個大總統,被法院和國會一次次提審,一個被迫辭職,一個差點被彈劾。

  美國總統在外「牛」,他可以把巴拿馬總統抓到美國審判,在國內,他就「牛」不起來了。

  聯合國50周年慶典時,紐約市長為各國首腦舉行了一場音樂會,音樂會開始前,市長居然把柯林頓總統邀請的客人阿拉法特驅逐出了劇場,理由是他是「恐怖分子」,氣得柯林頓七竅冒煙,但他對這位市長也無可奈何,只有代表自己去給阿拉法特賠不是,他代表不了別人,因為沒有公民授權他去給阿拉法特道歉。

  美國總統到外地考察,地方政府官員沒有陪同的義務,甚至連見都不見,根本不給總統什麼面子。

  美國任何級別的公務員———哪怕是總統,都沒有財政撥款權,即使花費一美元,也要到國會去申請。前些年,中國財政部代表團訪問美國,美國財政部對口接待,美國財長在招待宴會上說:「國會只批准了菜錢,沒批准酒錢。這桌菜由政府買單,你們吃菜要感謝美國納稅人,酒由我自己買單,你們喝酒要感謝我。」世界上唯一超級大國的「財神爺」因公招待外賓,自己竟連酒錢都批不出來!

  聯邦眾議員芭芭拉·喬丹講:「作為公僕,我們必須成為這個國家其他人的楷模。」所以,美國公務員就像生活在玻璃房子里,一舉一動接受人民的監督。公務員是國庫的看門人,不能「監守自盜」,把國庫的錢悄悄裝到自己腰包,更不能撒謊,不好好乾工作,天天嚷嚷漲工資。為此,1990年11月5日生效的《聯邦公務員可比性工資法案》(FEPCA)特別規定「聯邦公務員的工資不得高於私企」。

  可見,在美國,如果一個人想發財,千萬別干公務員,美國沒有人在公務員的職位上發財的。道理很簡單,任何一級公務員都沒財權,接觸不到錢,這就從制度上杜絕了貪污腐敗現象的發生。

  那政府的錢是怎麼來的呢?在每個財政年度(上一年的10月1日~當年的9月30日)結束前,總統要簽署13個撥款法案,也就是下一財年的政府開支。但有時總統提出的預算在國會通不過,通常情況下是總統的預算開支太大,國會要削減總統的預算。如果總統不同意按照國會的要求削減預算,這就出現了預算缺口。這就需要總統與國會之間的智慧協商,儘快就預算問題達成一致,否則,9月30日過後政府就要關門。

  美國也有個在這種情況下避免政府關門的補救措施,那就是通過一個短期臨時預算《應急預算方案》,為政府提供經費繼續運轉,為總統與國會繼續磋商提供時間。如果《應急預算方案》到期,正式的預演演算法案仍沒通過,這時,要麼再通過一個《應急預算方案》維持政府運轉,要麼政府關門。

  2. 奧巴馬面臨政府關門危機

  由於奧巴馬總統向國會提交的2011財年預算方案會造成15000億美元的財政赤字,在2010財年結束時也沒得到國會的批准,所以,從2010年10月1日起,美國政府一直在《應急預算方案》的支持下運轉,而這個預算3月4日到期,也就是說,到3月4日24時如果議會與總統達不成一致,那從3月5日零時起,政府的錢就花光了,不得不關門。

  為了避免政府關門,總統與國會進行磋商,雙方都希望對方在預算問題上有所妥協。共和黨控制的眾議院要求總統在本財年剩餘的7個月里,把預算削減610億美元,平均每天削減2.9億美元,總統則認為削減幅度過大,這對醫保改革、就業和刺激經濟復甦都會帶來過大負面影響,為此,總統與國會之間一直未能達成一致。

  為了避免政府關門,3月1日,眾議院又通過了一個為期兩周的《應急預算方案》,要求奧巴馬總統必須在政府現有的開支水平上削減40億美元,平均每天削減約2.9億美元,削減幅度與眾議院當初提出的削減幅度沒有變化。

  參議院民主黨領袖亨利·里德3月1日表示,參議院民主黨議員儘管不贊成共和黨主張,但為了避免聯邦政府關門,他們將投票通過這一臨時預算方案。

  3月2日,參議院投票通過眾議院提出的《應急預算方案》,當天下午,奧巴馬總統無可奈何地簽署了這個方案,使之成為法律。這樣,美國聯邦政府3月5日關門的危機算是度過。但是,如果在3月18日前正式預演演算法案不能在國會通過,奧巴馬政府將再次面臨政府關門危機。

  面對美國15000億美元的財政赤字,共和黨參議員湯姆·戈本說:「我們國家現在正患嚴重的疾病,而且患的是癌症,它要讓我們失去自由。」

  參議院共和黨領袖米奇·麥康奈爾說:「目前美國債台高築,已嚴重損害了美國經濟,奧巴馬政府執政以來,美國財政赤字增加了3萬億美元,可我們卻失去了300萬個工作崗位,可以說,這是政府管理的最糟糕的方式,我們必須制止。」

  獨立參議員伯尼·桑德斯則認為,共和黨提出的如此巨大的預算削減,將會損害中產階級、窮人、老年人、病人和孩子的利益,因為很多針對這些人的福利項目將無法實施。民主黨警告共和黨,過分削減預算將妨礙美國經濟復甦,損害美國的長期競爭力。

  美國公眾對政府關門好像習以為常,筆者為寫本文,給美國朋友打電話讓他們談談看法,他們對此沒有表現出任何擔心,有的甚至不知道政府關門這回事兒。不過,《華盛頓郵報》在2月24日~27日針對政府關門危機進行了民意調查,調查顯示,36%的人認為如果政府真的關門那是共和黨的錯,35%的人認為是奧巴馬政府的錯,17%的人「各打50大板」,認為雙方都有過錯,12%的人沒有表態。

  3. 美國歷史上時間最長的政府關門

  1995財年結束時,按照柯林頓總統提出的預算,美國需要提高財政赤字的最高限額,眾議院議長紐特·金里奇則堅稱,拒絕提高財政赤字最高限額,以避免讓國家陷入債務危機。開始,紐特·金里奇議長認為柯林頓總統會對此讓步,削減預算,結果總統否決了國會提交的預演演算法案,使總統與國會之間的這場博弈持續了很久,並導致聯邦政府在1995年11月14日~11月18日、1995年12月16日~1996年1月5日兩度關門。

  由於預演演算法案沒有通過,從10月1日開始,政府只能依靠《應急預算方案》運轉。11月13日是《應急預算方案》到期的最後時刻,柯林頓總統和金里奇議長、戈爾副總統、眾議院共和黨發言人迪克·阿姆尼和鮑勃·多爾參議員再次磋商,設法解決預算分歧。

  柯林頓總統這樣描述這次磋商:「阿姆尼粗暴地對我說,如果我不向他們屈服,他們就讓政府關門,我的總統一職也就干到頭了。我厲聲回擊說,我將永遠不會讓他們的預算成為法律(總統不簽字,預算不能生效),我寧肯在民意測驗里降5個百分點。如果你們想通過你們的預算,那你們就要讓別人來當白宮的主人!毫無疑問,我們沒有達成一致。」

  於是,從11月14日開始,聯邦政府宣布關門。後來,總統與國會都作了些讓步,又通過了一個《應急預算方案》,11月19日開始,政府重新運轉起來,但柯林頓總統與議長的分歧仍未彌合,臨時預算12月15日到期,從而導致迄今為止美國歷史上時間最長的一次政府關門,80萬聯邦僱員無薪放假。政府關門期間,正趕上聖誕節,柯林頓總統不得不自己掏腰包付白宮的電費,讓美國第一聖誕樹的燈光沒有熄滅。

  後來,通過了第三個《應急預算方案》,美國政府從1月6日開始開門辦公。在1996年1月6日~4月26日期間,美國聯邦政府一直在幾個《應急預算方案》下運轉。

  針對這次政府關門,共和黨與總統互相指責,但公眾比較同情柯林頓總統,民意測驗顯示,柯林頓總統的民意支持率達到了他上任以來的最高點,共和黨的支持率逐步下降。

  紐特·金里奇議長一次對媒體記者透露,他之所以強迫政府關門,是因為總統曾粗暴地讓他和鮑勃·多爾參議員坐在空軍一號飛機的後面,他感到受到了總統的羞辱。金里奇對記者無意說的這句話,使他失去了道義上的支持。

  4. 政府如何關門

  根據《反預算過度法》,行政管理和預算局(OMB)負責聯邦政府關門的管理、協調工作,人事局(OPM)則為政府各部門提供人事管理的技術支持,尤其是政府關門期間公務員的工資和福利管理。

  政府關門並非所有部門都關門,根據法律,在政府關門期間,「在緊急情況下,如果某個部門不履行職責,會造成對人民生命和財產的直接危害」,這些部門要保持運轉。政府關門期間,以下部門和人員不受影響:

  負責國家安全及與國家安全或人民生命財產有關的外交部門公務員;對一些預算沒用完的政府合同;醫院負責治療、護理、門診及公共健康的醫護人員;維護空中管制和其他交通安全、保護交通設施的人員;邊境警衛和海岸巡邏、保護聯邦政府的土地、建築、河流等財產的安全人員;獄警和其他被監禁人員的看守;維護社會治安和犯罪偵查人員;急救和救援人員;發電站和供電部門;聯邦政府的貨幣儲備系統、稅收和財政部門;政府科研機構的安全警衛人員。

  政府關門期間放假回家的公務員是沒有工資的,但公務員的健康保險在關門期間繼續有效,聯邦政府支付政府應付的保險費,公務員自己支付自己應付的保險費,或者在政府關門期間暫時欠著保險費,當復工時從工資里扣除。

  5. 政府關門的後果

  讓政府關門雖然「教訓」了政府,讓政府「長了記性」,時刻提醒政府花錢時一定要精打細算,避免浪費,但社會也要為政府關門擔負一些成本。

  2004年9月20日,國會調研局(CRS)就政府關門的原因、程序及影響向國會提交了一份報告,該報告對1995年12月16日~1996年1月5日政府關門造成的影響進行了評估。

  健康衛生。一些政府財政支持的醫療機構不接受新病人,疾病預防控制部門也停止了檢測,609個有毒廢棄物搜集點的消毒、搜集工作停頓,2400名聯邦政府的搜集有毒廢棄物的工人被打發回家。

  公共安全。酒類、煙草、武器和爆炸物品的申請程序延緩或停止,對3500件破產案的審理暫停,包括400名邊境巡警在內的聯邦司法人員的徵募、培訓、考試工作取消,對犯罪兒童的救助及矯正工作暫停。

  公園、博物館、紀念館。關閉了368個國家公園的景點,耽誤了700萬遊客對這些景點的參觀,每天損失1420萬美元旅遊收入,關閉的博物館和紀念館也損失了200萬參觀者。

  簽證、護照。每天有2萬~3萬個簽證無法處理,20萬份護照申請延誤,給旅遊業和民航業造成巨大損失。

  印第安人。所有13500名內政部印第安人事務局的公務員放假,對53000名印第安人的救助工作延遲,25000名印第安人沒有收到燃油和燃氣補貼。

  退伍軍人。對退伍軍人的健康、福利、財政和旅行等服務縮減。

  聯邦合同。在華盛頓180億美元的聯邦合同中,有37億美元由於撥款缺口受到影響,負責執行這些聯邦合同的僱員因放假沒有工資。

  公民服務。40萬名新加入老年醫保體系的人因政府關門推遲登記,11.2萬名新加入社保體系的人沒有辦理手續,21.2萬張新發、換髮的社保卡沒有簽發,36萬次診所就醫被延誤,80萬次免費電話醫療諮詢沒有應答,政府提供的8億美元對中低收入家庭的貸款延期。

  政府關門是由美國的國家政治制度決定的,是「三權分立」、互相制衡的結果。政府關門也是兩難選擇,是人民給政府一個「下馬威」,這是美國人民馴服政府、把政府這隻老虎關進籠子里的具體措施,以保持林肯提出的「民有、民治、民享」的政府本質。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8 00:52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