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6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中國改革開放30年四位普通人的生活變遷

[複製鏈接]

7812

主題

1萬

帖子

2萬

積分

貝殼光明大使

Rank: 6Rank: 6

積分
26065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2008年03月05日 11:35   來源:生活報   

    在中國改革開放30周年之際,新華社記者走訪了江蘇、遼寧、北京、山西的4位普通百姓。從農民到企業家,從工人到個體戶,從無業到汽車銷售代表,從國家幹部到返鄉帶領農民創業致富的能人,4位普通人職業的變化、生活的變遷從一個側面折射出改革開放這場波瀾壯闊的偉大實踐的歷史進程。

    農民楊國強:能走出國門看一看,以前連想都不敢想

    農曆大年初二,江蘇南通的楊國強一家踏上了去歐洲的旅途。這已是老楊第三次帶著家人出境旅遊了。

    2007年,老楊經營的紡織加工廠利潤增長了30%,心情格外舒暢:「現在我們生活這麼好,還能走出國門看一看,以前真是連想都不敢想啊,這都是改革開放帶來的變化。」

    老楊家祖祖輩輩務農,回想起30年前,他說:「改革開放前,農村吃的是大鍋飯,田地里種什麼、怎麼種,農民都沒有自主權,每天起早貪黑還掙不到兩毛錢,大家生產沒有積極性,遇到收成不好的年頭連飯都吃不飽。」

    「改革開放以後,國家在農村搞家庭聯產承包,農民的積極性調動起來了,收入也提高了。」老楊說,「到了上個世紀80年代中期,很多人在農業生產之餘搞一些副業,有的人開始進城打工。」

    老楊的紡織加工廠就是那時辦起來的。一開始只是一個家庭小作坊,農閑時做些活計。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床上用品、家居飾品等需求也多了,小作坊生意越來越好。「國家對我們這樣的家庭工廠很扶持,不僅給政策、還給貸款,廠子的規模也一天天擴大。」

    「現在社會變化太快了,競爭的壓力也更大,我們這一代人正在經歷很多過去從沒經歷過的事情,需要不斷給自己充充電。」老楊爽朗地笑著說,「相信隨著改革開放進一步深化,國家會越來越好,我們的生活也會越來越好!」

    從工人到個體戶的隋國宏:沒有改革開放,就沒有我這樣的人

    農曆正月初一。一家人剛吃過晚飯,隋國宏就打開窗戶,儘管遼寧丹東很冷,但他「喜歡呼吸鴨綠江邊的空氣,因為它新鮮又自由」。

    46歲的隋國宏自參加工作以來,一直沒離開過印刷行業,但1992年卻是他人生的一個分水嶺。此前他是國營單位的工人,此後成了一個「個體戶」。他常常這樣講:「沒有改革開放,就沒有我這樣的人。」

    1980年,隋國宏接父親的班,成為遼寧省丹東市一個印刷廠的工人,上班第一個月他領到的工資是37元,這個數字固定不變地伴隨了他好多年,「37元的工資幹得好也不會多,幹得差一點也不會少」。

    1992年的元旦,隋國宏和愛人度過一個不眠之夜。他至今仍無法忘記妻子的鼓勵:「只有出來自己干,你才更有希望,更有出路。」

    隨後,隋國宏辭職「下海」。他首先去瀋陽進了一批掛歷批發給丹東的商場,一下賺了幾千元。談及此事,他至今仍很興奮。

    「你說改革開放好不好?你說共產黨好不好?」他反問記者,「1999年我搬出筒子樓,住進了丹東鴨綠江邊的兩室兩廳的商品房。2006年,我又買了一輛車。至於冰箱、彩電等已經不用提了,想買就買、想換就換。」

    「還有加入世貿組織這件事。」他說,「雖然我說不清楚,但我知道這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巨變,東西越來越豐富,也越來越便宜。我是為國內出口企業做配套印刷的,他們的生意這幾年越來越好,我的收入也跟著不斷上升。改革開放,形勢肯定是越來越好。」



    進城務工青年盧鶴:不是改革開放,我哪能開上屬於自己的小汽車

    「我可以說是和改革開放共同『成長』。不是改革開放,我怎麼能從東北老家來到首都北京工作?我哪能開上屬於自己的小汽車?」除夕夜,在北京南二環邊租住的一套兩居室里,談起自己的成長過程,出生於改革開放之初的盧鶴感慨萬千。

    盧鶴目前在北京的一家私有汽車銷售公司工作,之前他曾做過幾年保安。說他與改革開放「共同成長」非常貼切,不僅僅是他的生活變化,就是他所從事的行業本身就是改革開放的產物,無論是從1984年才開始成立的保安服務公司,還是近些年才大量走進家庭的小汽車,無不是隨著改革開放的進程而逐步發生髮展起來的。

    「我小時候,日子過得緊緊巴巴,一年到頭省吃儉用也剩不下什麼錢。」盧鶴說,「隨著我年齡的增長,生活也慢慢好轉。我從學校畢業后,在家閑著找不到合適的事干,於是就想走出去闖一闖。」

    改革開放為盧鶴提供了廣闊舞台。「我原來只想來北京看看,沒想到還挺順利,北京給我提供了很多機會。」

    盧鶴7年前剛來北京時做保安工作,每月可以收入1000多元錢,一下成了家裡掙錢最多的人,可以為家裡分憂了。

    為了適應時代潮流,盧鶴一直在充實自己:自學英語,拿出省吃儉用攢下的3000元錢學電腦,又拿出3000元錢學開車……

    經濟的發展也為盧鶴提供了更多機遇。2005年,他成為一名汽車銷售代表,因業績突出,收入比剛來北京時翻了幾番。幾年前,幾十元的故宮門票捨不得買,現在故宮、長城等「該轉的地方都轉過了」;幾年前為了省路費不回家過年,現在有了屬於自己的小汽車,幾乎開車跑遍了北京的城裡城外……

    「對於這些年的發展,我覺得思想解放非常重要,否則不會有今天,也不會有未來。」盧鶴說。



    離職回鄉帶領農民創業致富的國家幹部曾紀元:改革開放改變了人們的生活

    2月6日傍晚,山西省定襄縣東霍村曾紀元家的兩層樓里燈火通明,門前大紅燈籠和紅紅的春聯映襯著新年的喜慶。

    「我小時候過年盼望穿新衣,吃平時吃不到的好吃的。」54歲的曾紀元回憶道,「1978年,改革開放開啟了一個嶄新的歷史時期,我那時剛剛參加工作,過年回家只有5元錢置辦年貨。」

    「我們每一個人都在經歷和感受著改革開放帶來的變化與衝擊,也分享著改革開放的成果。」曾紀元對記者講述了他創業的故事:1986年,定襄玉米生產獲得大豐收。但豐收后的農民卻怎麼也高興不起來,因為玉米賣不出去,當地又沒有一家能夠消化玉米的農產品加工企業。當時還在定襄縣鄉鎮局工作的曾紀元開始琢磨,如何才能幫助村裡化解這一難題。經過認真考慮后,他認為農民種下的糧,要想獲利,必須辦加工廠。經過努力,一個年產3000噸的澱粉廠建成投產了。

    如今曾紀元離職辦企業已有20多年,企業不斷壯大,經營不斷拓寬,然而始終沒有離開轉化玉米這條路子,並以此實踐著為村民辦實事、讓村民得實惠的初衷。他投資給東霍村硬化了所有街道;新修了校舍,安裝了鍋爐、暖氣,安裝了遠程教育設施,還設立了教師補助金和助學基金。曾紀元已累計向社會捐款500多萬元。

    企業發展激發了村民的勞動熱情。現在,東霍村沒有一個閑散勞力,人均年收入已由辦廠初期的不足千元增加到2007年的8600元。

    「孩子們都回來了,我準備帶他們好好轉轉,讓他們看看農村的變化。」曾紀元描繪著新年構想,「今年我計劃投資500萬元,給咱村建一所新學校、一個老年活動中心、一所文化大院和一座衛生院,還要改造一條過村公路」。(摘自《新華網》)
精衛銜微木,將以填滄海

454

主題

1947

帖子

4649

積分

二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4649
沙發
一九十一者 發表於 2013-8-4 08:07 | 只看該作者
希望某些人把墨鏡摘掉之後再看中國。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4364

主題

9732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17462
3
非常時期 發表於 2013-9-28 03:57 | 只看該作者
一九十一者 發表於 2013-8-4 08:07
希望某些人把墨鏡摘掉之後再看中國。

實事求是,全面的看中國,才能得出正確的結論。
格外小心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6224

主題

1萬

帖子

3萬

積分

貝殼精神領袖

Rank: 6Rank: 6

積分
30731
4
瘋瘋顛顛 發表於 2013-9-29 00:23 | 只看該作者
一九十一者 發表於 2013-8-4 08:07
希望某些人把墨鏡摘掉之後再看中國。

氣可鼓而不可泄,社會進步需要正能量推動。
世人皆醉我獨醒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7

主題

289

帖子

391

積分

貝殼網友二級

Rank: 3Rank: 3

積分
391
5
puyong 發表於 2013-9-29 14:02 | 只看該作者
這就是為什麼現在的「精英們」不能理解:普通百姓怎麼不聽他們「民主自由」那套東西的原因。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96

主題

8058

帖子

7211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7211
6
11nn93n9 發表於 2013-10-2 00:42 | 只看該作者
這麽大個國家, 四個什麼樣的都找的出來。他們的經歷具有多大的普遍意義,才是重要的。 他們是代表了百分之九十?百分之六十,還是百分之三十呢?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633

主題

5156

帖子

6881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6881
7
沒有放屁 發表於 2013-10-2 01:15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沒有放屁 於 2013-10-2 01:20 編輯
11nn93n9 發表於 2013-10-2 00:42
這麽大個國家, 四個什麼樣的都找的出來。他們的經歷具有多大的普遍意義,才是重要的。 他們是代表了百分之 ...


是啊,想毛時代,不用找,大家都知道,開腦袋的不如剃腦袋的,搞導彈的不如賣雞蛋的。這些專家工作完全是為了一腔愛國熱情。如果是海外回國,還要文革挨批鬥。
我句句真話. 決不放屁. 版上如有臭味. 我沒有放屁. 不是我放的.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3 00:29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