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說說朱令案最近出現的那封神秘的信……

[複製鏈接]

3409

主題

3943

帖子

7081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7081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versace 發表於 2013-10-1 08:44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張捷

朱令案的發展越來越詭異了,這裡我們看到朱令案又新有一封很有疑點的信,就引發了各種的分析,本人開始的時候沒有說話,就是要看一下輿論的各種反應,一向為孫維辯護的方舟子對此稱:「有人稱朱令家人收到一封寫自美國洛杉磯、寄自拉斯維加斯的爆料信件http://t.itc.cn/mKyQD ,這封信明顯是一個在中國生活的人為了繼續讓人相信同宿舍的人集體謀殺的神話而偽造的。比如信中提到洛杉磯有個案子,有人因鄰居經常吵鬧,拿槍殺了他,被法庭判無罪。這顯然是沒有在美國生活過的人對美國的浪漫想象。我沒有查到洛杉磯的案子,但美國其他地方發生過類似案子,都是以謀殺罪或傷害罪起訴並被判罪名成立,有的被判入獄長達40年……」
對於當前的輿論,我們越來越發現在這些分析當中為孫維等人脫罪的文章受到了一些媒體的青睞和推薦,其中一個叫石毓智的叫獸文章脫穎而出,主要文章有《朱令父母「神秘來函」的疑點分析》http://***/s/blog_63af05000101rft8.html,《給朱令父母神秘信函者的真正意圖》http://***/s/blog_63af05000101rfls.html,和《揭秘朱令案「神秘來函」的信封》http://***/s/blog_63af05000101rfd1.html,等多篇被新浪推薦,文章均來自一個叫做石毓智的河南人的分析,他是新加坡大學的教授,在國內多所大學也有客座教授地位,在這封信出來之後,他表現的特別活躍,就此我們再開始我們的分析。
這個人所有的質疑無外乎兩點,那就是這封信如果是孫維及其室友的相關人所為,鉈們太愚蠢了,愚蠢到不可能;還有就是這封信是中國人的書寫習慣不應當是長期生活在美國的人寄出的。對於這兩點質疑看似是很有道理,但我們要知到的就是真真假假絕對不是那麼簡單的,對於搞中文語言學的石教授肯定知道一個成語叫做欲蓋彌彰,兇手故意自污然後讓別人認為不可能是自己這樣的計謀是很常見的,兇手故意以國內人方式寫信留下明顯的破綻給你分析也是非常合理和可能的,對於這樣的情況還是當時這位石教授分析說貝志誠有嫌疑的邏輯,石教授怎麼那麼的健忘呢?這裡完全可能是兇手故意這樣露出破綻讓你分析方向轉向,使得自己脫離嫌疑,因此是否一定為某人要構陷孫維而偽造,在邏輯上並不成立,這樣的智商方舟子先生怎麼就低估了呢?我們可不能低估方舟子學長的智商哦。因此從這封信當中能夠得出孫維等人嫌疑增大或者不是鉈們兇手另有其人可能性增大的理由都不充分的。這封信有人扭曲這樣的概率藉此來洗白某人是別用有心,信是孫維等人家人乾的甚至是鉈本人乾的可能性很大,不會改變我們對於兇手的推定;某些人主張的嫌疑人具有干這個的邏輯,也無法證實某些人當初的主張,而這些人當初懷疑他人所使用的欲蓋彌彰邏輯,到這裡就選擇性失明,足以說明他們沒有佔到一個公正的立場上,是為特定嫌疑人洗白的辯護人。
對於這樣的真真假假欲蓋彌彰,到底真相在哪裡?其實有一個很簡單的驗證方法,就是看這樣的事件拋出以後誰的舉動反常積極,和幕後的推手在幹什麼!按照這樣的推手的反面去找答案,就可以知道問題的關鍵在哪裡。我們看到原來在朱令案不是熱點的石教授突然冒出來了,而分析的儘是有利於孫維的結論,分析的都是不可能在校內投毒的結論,並且這樣的分析連續得到朱令案被限制報道的主流網站的不斷推薦,這些背後就是這封信和幕後推手的目的,從這裡我們就很容易有一個問題的判斷方向,這樣的分析在一些國家可能形成心證,但在中國是實證體系,你這樣分析有人就要說你是陰謀論,但鉈們的代表石教授等人那樣的分析卻永遠不會「陰謀」論的。不過那句來搬弄是非者必是是非人,中國人總該是有共識吧!貝志誠是朱令的同學,本人是朱令的發小和律師,我們有天然進入這個案件的紐帶,但石教授這樣積極是為了什麼?為什麼這個時候他的這樣的分析和論點得到了重視和推薦?
這裡對於石教授這樣的分析筆者認為他未必就與孫維某人有必然的聯繫,在這裡大家的認識都有一個誤區,那就是這封信一定是兇手或者與兇手有關的人乾的,無論是孫維王琪金亞以及他們的親屬泄憤信還是另外的兇手故意,大家的思維都沒有脫離兇手,但這封信實際上最可能的情況是兇手之外的人乾的,為的是把案件引向兇手和破案。我們要知道的就是對於兇手現在輿論已經冷卻,新起來的輿論是朱令家如何向清華索賠和追究清華相關人的責任了,此時兇手不幹什麼讓事情冷卻下來是最好的選擇,尤其是對於孫維,當初她怎樣讓大家認定她就是兇手的,恰恰就是她不甘寂寞的在天涯上發表了《孫維聲明》,其後孫維就知道了這樣做對她是不利的,她的主要動作就是不接受任何採訪也讓朱令的同屋不接受採訪,她們絕對不是要再製造什麼動作的樣子。而如果另外有兇手,另外的兇手也是一樣保持現狀是最好的,不斷的主動要求追兇不如現在有人承擔兇手的嫌疑被全社會基本認定,再製造事端引發注意是很有風險的,多寄一封信也是風險存在的,這封信提供了新的物證。因此我們要注意的就是兇手之外是否有人有這樣的動機。
我們看到的就是朱令案北京警方的聲明實際上就是警方宣告有些案子就是破不了,這樣都破不了以後對於朱令案相關的民事責任就要開始了,朱令家以及相關律師也把矛頭對準了朱令的學校清華大學,並且寄出了律師函,清華大學在實驗室是否有鉈、犯罪現場保護和重要物證丟失等諸多層面都有不可推卸的責任,這些責任導致朱令沒有得到及時的救治,導致兇犯難以被抓獲逍遙法外,對於這樣清華大學不但要賠錢而且有關責任人甚至有刑事責任的可能,對此清華大學相關責任人如果擺脫責任呢?這裡要推卸責任最好的做法就是再度引發刑事案件的偵破,再一次提供一些刑事案件的線索,在中國的司法體系裡面是先刑事後民事的,就算是清華的責任有瀆職等涉嫌刑事責任也是要案件無法偵破了以後才能夠追訴,因此製造一封信,製造一個兇手依然活躍的假象,大家又開始追訴兇手則清華大學在毒品管理和犯罪現場管理和物證丟失等問題上的責任就要再一次被從焦點上轉移了。因此從這個邏輯上來講,清華大學與朱令案有關的責任人是完全有寫這封信的動機的,這個動機是比兇手製造這封信的動機還要大的。這裡我們還要注意譴責所謂的孩子沒有教育好,的確是一種老師的口吻,非常符合清華相關的老師的心理狀態,這個案件出來讓他們也壓力巨大,她們的內心也是這樣的怨氣足足,反而是兇手家屬或者兇手對於朱令導致的宿舍人緣問題的仇恨未必有如此的扭曲,因為同年齡的人更多的是譴責朱令而不是朱令她媽,老師的情緒反而是會對著家長的,你不覺得這封信中帶有老師教育學生家長的味道嗎?發泄的不是所謂的朱令同屋女孩所謂的壓力等,恰恰就是這個案件給清華相關人的壓力啊!他們的嫌疑才最大。因此清華相關責任人的嫌疑最大,而且她們做這封信即使是被抓住所承擔的司法風險也最小,不會有兇手暴露罪證的問題,因此也最敢幹。如果是清華有關人寫的,他們的中文式信封也就不奇怪了。
認識到了這封信可能的與清華大學責任的內在聯繫,我們就可以知道這個特別積極的石教授和最近不斷出來的推手,背後也可能是給清華平事的,石教授更多的可能是為了清華辯護而不是為了孫維,他的立論焦點就是罪行不在清華,看似說孫維無罪更在說清華無責任,例如在此之前他還寫了博文《貝志誠是如何嫁禍清華的》http://***/s/blog_63af05000101ofn2.html,也是給清華辯解,學中文的在外國當教授哪裡趕得上清華文學院的教授或者清華這個學術平台的青睞呢?!因此石教授的分析符合清華的利益,是站在清華大學的立場上,是清華大學相關利益的一個話筒,所以在新浪等大網站之上就不斷被推薦,清華因為朱令已經收到了巨大的壓力,「百年鉈校、厚德載鉈」等已經是流行的醜化這個學校的用語,清華的一些校友也是有情緒帶有自身情緒傾向性的選擇趨向,在大家注意力開始追訴清華責任的時候,清華也需要輿論公關、需要轉移焦點、需要有代言人,所以我們對這封信所看到的各種被引導的輿論就可以理解了。清華佔據國內的位置,就有一大群諂媚者自覺的給清華貼金,對於這個案件很多人是想要把清華拉下神壇的,清華是中國司法的一霸,各種爭執訴訟都佔盡便宜,原因就是領導們可都想要到清華搞一個博士碩士哪怕是進修班也好的鍍鍍金,結果就是你想告清華,他們的關係網太強大了,因此很多律師是以告清華讓清華付出代價為夢想為中國法治進步的標誌的,這個案件要戳破清華金身,校內的壓力很大,相關老師的壓力很大可能會搞這樣的動作就可以理解了。
通過這樣的問題分析,雖然筆者對於把案件重點從追兇變成追訴清華責任,放過警方的一些責任和問題,是有保留意見的,但也理解一些以法律為主業的人追警方的壓力和追清華的動力,現在既然已經走到追清華的道路上,筆者認為對於清華一些人的責任追究是需要加強的,朱令缺的不是賠償,必要的時候要想辦法追究瀆職等方面的刑事責任,在巨大的壓力之下沒準有意外的峰迴路轉的機會,就如前不久海伍德的被投毒案,在追究相關人其它事情的壓力下,當事人就有人反水再拿出收藏的物證了,清華的相關責任人可能有知道的情況沒有說也可能有物證,甚至會有一些所謂的丟失的物證被某人偷偷的藏匿了起來,在清華存放的物證丟失,本身就是這些物證上可能有鉈,說這些物證沒有用了所以存放清華,然後二次丟失,但這些物證化驗鉈了嗎?化驗報告在哪裡?當初的化驗有假嗎?清華大學的很多人在朱令案的反應是令人鄙視的,中國頂級大學教師應當是什麼樣子?清華大學是否應當勇於承擔更多的社會責任?故事是在繼續的……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6 15:18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