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以前那段糟糕的日子嗎?那時候新車買主結賬時必須為一些隱匿的費用埋單,或是被迫買些根本不需要的售後配件,比如防污座套之類。現在一個位於俄亥俄州代頓市的經銷商集團似乎又故伎重演了。據《汽車新聞》報道稱,傑夫•施密特汽車集團(Jeff Schmitt Auto Group)被控採用「五指成交法」(five-finger close,一種用來推動迅速成交的銷售策略——譯註)掩蓋銷售合同中的額外收費,還對金融行業客戶表示他們必須購買防鏽服務合同及其他昂貴的配件。集團所有人傑夫•施密特表示「只有很少的客戶」可能權利受到了侵害,但這家公司的這類行為已經引起了俄亥俄州首席檢察官辦公室的高度關注。
如果大家只看新聞標題,難免會認為日本人是靠利潤微薄的批量銷售來推高銷量的,而底特律三巨頭卻正壯士斷腕般地削減批量銷售。比如「車界內幕」(The Truth About Cars)這個博客就稱:「七月份,底特律三大廠商都稱批量銷售額下降,而日產汽車(Nissan)、豐田汽車(Toyota)和現代-起亞汽車(Hyundai-Kia)的批量銷售額卻大幅上升。」不過,如果你繼續讀下去就會發現,底特律車企是從峰值上逐漸下滑的,而這些亞洲廠商卻是從很低的基數開始逐步上升的。比如七月份福特有22%的批量銷售,而豐田僅有5%。向租車公司批量銷售這一做法一直就飽受詬病,它會影響新車銷售,也會損害殘值。新的勞動合同被認為有助於底特律車企逐漸減少批量銷售,但積習難改、本性難移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