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北京人在紐約作者:移民美國挺荒唐 不值得

[複製鏈接]

5950

主題

8072

帖子

2萬

積分

貝殼精神領袖

Rank: 6Rank: 6

積分
29030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仲國民 發表於 2013-10-4 09:45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僑報】 -   2013-10-03   
  「如果你愛他,就送他去紐約,因為那裡是天堂;如果你恨他,就送他去紐約,因為那裡是地獄。」

  1993年,旅美作家曹桂林用這句風靡中國的台詞和一部《北京人在紐約》,告訴成千上萬做著「美國夢」的中國人,什麼才是真正的美國。

  2013年11月,曹桂林將要出版他的《北京人在紐約Part II》。移居美國30年的曹桂林,如今仍然操著一口純正的北京腔。他說,只有活到他這個歲數的美國「老移民」,才能真正體會,歷經二十年的世事變遷,許多身居美國的華人心靈深處「怎麼就那麼擰巴」。

  這一次,他的開場白是:「活了60年,做了30年夢,紐約啊紐約,曾把你比作地獄、天堂。如今兩鬢斑白獨自看,不值不值;空忙了一場,不懂不懂,挺荒唐。」

  第I部:橋那邊,荊棘叢生

  ——一家新移民的真實故事

  車窗外,資本主義世界一派花花景象:曼哈頓的摩天大樓燈火通明,Mc Donalds、SONY、JVC、PIZZA OPENING FOR 24 HOURS……霓虹燈和廣告牌的鮮艷和閃動令人眼花?亂。

  坐在姨媽的車裡,剛剛從糧布票時代走來的大提琴演奏家王起明,在《星條旗永不落》的高亢旋律下,手舞足蹈,豪情萬丈:「美國,紐約,我王起明,來了!」

  曹桂林說,他不是什麼專業作家,很大程度上,王起明就是他自己。

  1980年出國前,在中央廣播藝術團擔任大提琴演奏員的曹桂林,一個月的工資只有42.5元(人民幣)。「那時候中國外匯儲備少,出國時一個人只能帶16塊美金,連半拉車軲轆都買不起。」他說。

  姨媽把王起明和妻子郭燕撂在了地下室門口就走了。黑黢黢的牆壁和破爛不堪的屋子,與外面的燈紅酒綠天差地別。郭燕哭著說:「到了這兒誰都不管我們!在這個鬼地方,我覺得餓死了都沒人管我們!」

  「那個年代出國的人還是很辛苦的。」曹桂林說。在美國,「辛苦」的含義,主要還是沒錢。

  「美國其實是一個很自私的國家,主要還是憑個人能力。在中國,有時候能靠人情,有時憑一個巧勁;在美國,只要你沒錢,都得在底層。」曹桂林說。這是他初到美國感受到的第一個文化落差。

  如劇中的王起明一樣,到紐約的當年年底,敢折騰也會折騰的曹桂林在美國創建了C&J KNITWEAR公司,主要設計和生產美國高檔針織時裝。

  王起明後來的故事跌宕起伏:他有了錢,卻離了婚;他在美國為女兒創造最好的條件,女兒卻在中西方價值觀的碰撞中,成長得愈發叛逆無理;資本主義經濟走勢無常,連帶個體經濟和人生處境一同陷入低谷;面對昔日好友前來投奔,他只默默看著這個北京來的朋友開始重複自己的輪迴。

  同樣遭遇美國經濟不景氣的曹桂林,1989年有空回了趟北京。面對家人朋友的大宴小請、讚美眼羨,他覺得受寵若驚,又覺得受之有愧。

  在《北京人在紐約》的前言里,他記錄了這麼一段:

  老領導走過來,拍著我的肩膀說:「此一時來,彼一時也,你現在搖身一變,成了外商啦。」

  我順口搭訕說:「我是他媽的『內傷』。」

  「什麼內商,內商指的是那些國內的小倒爺兒。你在美國,是國際大倒爺兒,做的是大生意,所以,就叫作外商。」老領導給我作著耐心細緻的思想工作。

  我想張口解釋幾句,可又一想,算了吧,我的內傷,幾句話怎麼解釋得清楚呢?

  於是,在回美國的飛機上,他產生了一種衝動:我的內傷既然幾句話解釋不清楚,就慢慢地寫出來吧。

  回到紐約,他每天與客戶談好生意,回到工廠布置好工作,就趕快回家寫作;在路上,他把筆記本電腦放在駕駛座旁邊,遇到堵車,就拿起來寫兩筆。「我沒想發表什麼,就是想到什麼就寫什麼,寫自己經歷過的事。」

  曹桂林覺得,美國有很多好的地方,只要你努力,聰明,肯拚命,總會有成功的機會。但是,通往成功的橋那邊,並不是一片樂土田園;橋那邊,更是滿地陷阱,荊棘叢生,一不留神,就全玩兒完。

  「在第一部里,我通過一個家庭的變化,反映出中西方的culture shock(文化碰撞),這是一家新移民的真實故事,我寫的是真實的美國。」他說。

  第II部:想歸來,已無從開始

  ——一群華人精英的內心糾結

  在美國,曹桂林與太太葉英居住在太太任教的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立大學附近。葉英是中國有名的女高音歌唱家,以一曲《我愛你中國》家喻戶曉。1977年高考恢復后,她被中央音樂學院錄取;1981年,成為改革開放后第一個獲得聲樂國際大獎的中國人;1985年赴美留學;如今,她已經是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立大學聲樂的音樂系主任。

  「我在美國的華人朋友里,很多人都是像葉英一樣,1977、1978年參加高考,上世紀八十年代出國,後來移民國外,現在他們都已經成為美國主流社會的華人精英。」曹桂林說,《北京人在紐約Part II》中,王起明的故事也正是圍繞這些人展開。

  去年中秋,曹桂林召集他的華人朋友在家裡開party。「這些人工作都很忙,那一天幾乎是從世界各地趕來的。大家你帶一袋餃子,我帶一個韭菜盒子,或者一盒牛肉,聚到一起吃飯聊天。」他回憶,「忽然有人說,我們想聽聽家鄉的歌,於是就一起唱了一個非常簡單的『跑馬熘熘的山上……』。唱著唱著,大家都掉眼淚了。這是為什麼呀?是欣賞這首歌,還是勾起了什麼回憶,還是看著今年的月亮特別美?誰也說不清楚。後來大家都沒說什麼話,一人吃了幾口飯,就紛紛回家了,只聽到各自汽車發動的聲音。」

  曹桂林說,他感受得到這些身居美國的中國人內心的糾結。

97

主題

2387

帖子

2436

積分

六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2436
沙發
daomeidan 發表於 2013-11-7 12:40 | 只看該作者
是不是回國和別人比來著?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26 02:38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