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南京的鴨子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南京人和鴨子的淵源很深,三兩朋友小聚,或是尋常家宴,都會斬盤鴨子,配些素菜,燉個葷湯,就成席了。鴨子視季節而定,烤鴨豐腴多脂,宜秋冬,鹽水鴨清瘦適口,宜春夏。江南地下水位高,水網密布,鴨禽多,加之南京是亞熱帶氣候,夏季酷熱,地氣燥,鴨子性涼,可以調理體質,補體液。這麼說來,嗜鴨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南京人是從什麼時候開始嗜鴨的呢?據說起於朱元璋時代。本地產鴨以湖熟種為上,湖熟隸屬江寧,明初成為貢鴨產地,趕鴨人從湖熟放鴨子入水,鴨子沿途一路覓食小魚小蝦,抵寧時已經膘肥體壯,又因為每日堅持運動,不至於肥膘過度。讀過汪曾祺的《雞鴨名家》,裡面有趕鴨的盛景,趕鴨人在每隻鴨子嘴巴上都作了記號,這樣,即使在蘆葦盪里混養,也不會弄錯主人。鴨子上岸的次日,開始去內臟,腌制,抹鹽以後用石板壓制,是為板鴨。南京的名物桂花鴨,說是因為八月桂花飄香,又正是鴨肉最細嫩時而得名,我看這純屬附會,頂多是夏日食用鴨子比較解暑罷了。南京鴨子的動人處,恰恰在於它沒有詩情,只有市井味。
南京鴨子久負盛名,口味好,身材棒,常常有人問我南京姑娘的樣子,我說:「桂花鴨你見過嗎?身長玉立,不肥不瘦。」我不愛吃北京烤鴨,廚師肅立在旁,飛刀切肉,極有儀式感,可是鴨子偏肥,過於油膩。不過嗜之者愛不釋手,梁實秋說吃烤鴨就是要吃那層油,廣式烤鴨為了省掉「填鴨」的程序,直接吹鼓了皮烤,吃起來沒有油分,讓梁老先生大失所望。
口味這種事,真是很微妙和私己的經驗,我不喜歡吃鵝,覺得纖維粗——鵝食草,鴨食雜糧,當然後者肉細,口感滑潤。
鴨子所惠南京人大矣!早晨出門后第一件事是買鴨油燒餅,然後騎車上班。中午沒有胃口,可以吃碗鴨血粉絲湯——這正是南京本地的經典小吃。做鹽水鴨、燒鴨棄之不用的鴨雜:鴨血切成指甲大,鴨內臟悉數剁碎,加上豆腐混煮而成,吃的時候,服務員用竹兜涮熟一把粉絲,扔進沸湯,再撒上香菜和煮過的鴨雜,湯經過久煮,已經微微渾濁,但滋味不錯,鮮,香,熱。我個人喜歡山芋粉絲,耐煮,有嚼頭。晚上懶得做菜,買份鹽水鴨,整齊的鴨脯肉吃掉,剩下的邊角就做湯,把白蘿蔔(也有用泡蘿蔔的)切絲,或是炒白菜餘下的菜幫,慢慢地燉個把小時,就行了。啤酒鴨也非常簡單實惠,到超市買現成的鴨腿,切塊,用啤酒代替料酒,燒熟就行。連鴨子裡面的土豆、粉條,都特別好吃。
沒個性的南京人,現在又被鴨脖子征服了,街頭巷尾都是絕味鴨脖的連鎖店。不過話說我也很愛吃絕味系列,常常散步途中,就買個十塊錢的鴨脖子或是筍絲、腐竹之類的回去,做夜讀的佐餐。鴨脖子和南京鴨子雖是近親,然滋味迥異,潑辣強勢,大開大合。常常讓我想起楚地女作家,也是文風彪悍居多。初來南京的時候,我商量和幾位女士一起創業,我說加盟個鴨脖子店好了,差點沒被眾女扁死,結果她們繼續走風雅路線,賣日單小玩意、名品咖啡了,只有我,還對鴨脖子店懷想不止。紅彤彤的招牌,熱辣辣的氣味,連櫃檯、燈光都是暖色系的,有股子強勁霸道的點燃生活的熱望,應該不亞於張愛玲嚮往的牛肉庄吧。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5 17:34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