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4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資本主義實現了社會主義,社會主義實現了資本主義 原創

[複製鏈接]

160

主題

1696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17951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粒子在 發表於 2013-9-16 00:32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本帖最後由 粒子在 於 2013-9-16 00:43 編輯

資本主義實現了社會主義,社會主義實現了資本主義   原創

七月初有兩篇報道,一篇報道說英國有一個母親帶著11個孩子生活,她從來都沒有工作過,卻從來都享受著政府的救濟金。最近政府專門為她和孩子們量身訂造了一座豪宅,有十幾個房間,三個洗手間,還有孩子們玩耍的庭院。
相信這篇報道不是嘩眾取寵。
這是不是資本主義實現了社會主義?我想是的。請看4/7日的這篇報道。

另有一篇報道,刊載在6/7日的南方周刊上,是不是很資本主義?不敢說是。但起碼不是黨宣傳的社會主義優越性。

這兩篇報道在這裡集聚,很無奈。是不是很心嚮往,又很心酸?我自然是,不知道黨的幹部是不是?仰或有愧或無愧?仰或有心或無心?總之是不是需要反身省悟一下?

嗚呼,社會主義不社會主義,資本主義卻突然有了社會主義,當今的世界真的變得不能認識了。不知馬克思在,當如何解釋?又不知毛澤東在,當如何解決這個問題?

注/ 以下附件均來自倍可親快訊

附一/
白住50萬英鎊豪宅英單身母親被封「福利女王」(圖)
京港台時間:2013/7/4 消息來源:廣州日報
  



  希瑟•佛洛斯特一家所住的豪宅。

  對於一個單身母親來說,沒有工作,沒有任何收入,生活可能難以為繼。而對於英國一位有著11個孩子的佛洛斯特而言,她卻幸運很多,因為她和孩子們即將入住價值50萬英鎊的奢侈生態大宅,而房租完全由納稅人支付。正因為此,媒體將這位母親封為「福利女王」。

  政府建生態豪宅

  這位名為希瑟•佛洛斯特的單身母親,今年37歲,這輩子從未工作過。她未來的大房子位於英國格洛斯特郡,有6間卧室,足夠一家12口人入住。而她現在和孩子們住的房子只有兩個大房間,而這僅有的兩個大房間也從原來的一個大房間分割開來的。她說,在她向政府抱怨自己現在所住的居住條件是「噩夢」后,政府為她「量身訂製」,蓋了這棟大房子。

  據報道,佛洛斯特和孩子們將要入住的房屋位於鄉下,風景如田園詩畫一般。這個房屋被稱為「生態大廈」,用來減少能量和水的消費,並且讓自然光盡量地得到充分利用。當地媒體報道說,這個夢想家園是按照嚴格的質量規範特別設計的。該房屋佔地1850平方英尺,有3個洗手間,有一個大的開放式廚房,還有兩個裝有法式窗戶的休息處。

  鄰居請願反對入住

  佛洛斯特還沒搬到新家,新家周圍的鄰居就集體請願,想讓這一家遠離他們所住的地區。請願者之一,珊迪•艾爾斯告訴媒體,她很難想象11個孩子的家庭是多麼的吵鬧。還有一個鄰居吉姆•米瑞森說:「這說明政府對那些努力工作的人是多麼不公平。」當地政府的發言人還表示:「我們未來有一系列房屋發展計劃,這些房產用來滿足不同家庭的需要。」

  這位11個孩子的母親如今不能再孕,因為她患有子宮癌,每年治療費用也要花去3萬英鎊。而英國人平均的年工資只有2.65萬英鎊。
[ 俺想說幾句 ] [ 查看網友評論( 9 ) ]

160

主題

1696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17951
沙發
 樓主| 粒子在 發表於 2013-9-16 00:35 | 只看該作者
附二/
他們為什麼選擇去死?「對不起,窮是一種罪」(組圖)
京港台時間:2013/7/6 消息來源:南方周末

  「這塊土地上的自殺者,像秋天落下枝頭的樹葉,無聲無息飄零,那些陷入困境的自殺者家庭,基本上是自生自滅。他們和老舍、張國榮的死沒什麼兩樣,可他們的死、死因、他們活著的痛苦、死後親人的痛苦,幾乎無人關注。」作家孫惠芬說。(CFP/圖)

  中國平均每年約有28萬人死於自殺,200萬人自殺未遂。

  2009年,世界衛生組織(WHO)的《全球性醫學研究報告》指出,世界各地每年約有100萬人死於自殺,其中約有三分之一發生在中國;中國的自殺死亡者,80%來自中國農村。

  自殺為我國人群第五大死因,是15歲~34歲青年人群的首位死因,農村自殺率是城市的3倍,其中女性自殺率比男性高25%。

  老年人是中國兩大自殺高峰人群之一。截至2012年3月30日,中國60歲以上老人數量為1.85億,其中49.7%老年人為空巢老人。中國農村孤獨居住老人,已接近四成,很多「空巢老人」 缺乏精神慰藉,存在不同程度的焦慮、孤獨、失落、抑鬱等情緒。

  2013年7月1日起,修訂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老年人權益保障法》施行,該法稱:老年人有從國家和社會獲得物質幫助的權利,有享受社會服務和社會優待的權利…… 「老無所依」、「老無所養」從倫理問題變成了法律問題。

  「你們來採訪農民自殺,不會對庄河不好吧?」

  在接受南方周末記者專訪前,作家孫惠芬很是糾結。她怕自己接受採訪,會給家鄉大連莊河帶來負面影響。

  2009年末,同是庄河老鄉的賈樹華給她發出邀請時,她猶豫了兩年,才決定和丈夫一起參與到賈樹華的「農村自殺行為家庭影響的評估與干預」調查中。

  從2000年起至今的13年裡,大連醫科大學心理學教授賈樹華帶領團隊,一直在她的家鄉大連莊河農村,進行自殺死亡系列研究:「90%的自殺死亡者,從未尋求過任何幫助,自殺家庭獲得國家和政府渠道的正式救助幾乎是零。」賈樹華告訴南方周末記者,她邀請孫惠芬加入課題組的初衷,是想「讓社會注意到中國農村的高自殺率,繼而能夠幫助那些因為自殺陷入困境中的家庭」。

  庄河是遼寧省大連市下轄的一個縣級市,人口約92萬,在2011年全國百強縣(市)中排序為第44位。

  「2006年6月到2011年6月,庄河自殺者高達五百多例,但和全國其他縣級市同比人口相比,這還是一個中偏低的數字。」一個個數字,讓孫惠芬感到震驚。

  「為什麼選擇庄河作為自殺研究基地?它是我的家鄉,各方面關係都有,能夠順利開啟自殺這個一直被視為禁區的研究計劃。我們第一個研究測試,就是從我妹妹家的鄰居開始的。」賈樹華告訴南方周末記者。

  2013年5月,作家孫惠芬的小說《生死十日談》在《當代》發表,繼而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中國作家協會專門為這本書召開研討會,「中國農民自殺死亡」現象引發社會關注。

  為了不給家鄉抹黑,孫惠芬甚至在《生死十日談》中都沒有提及「庄河」的名字。但她沒有料到,《生死十日談》出版后,庄河市委宣傳部向全體黨員幹部推薦了這本書,並希望基層政府能夠採取實際行動,幫助那些因自殺陷入困境中的家庭。

  「如果沒有開明的官員的理解,民政、婦聯等組織的幫助,一線工作的婦聯主任的支持,這些計劃也不可能進行。」賈樹華剛剛完成的項目,是她的第三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課題「農村自殺行為的家庭影響評估與干預研究」,在近三年的時間裡,她和她的團隊,走訪了庄河八個鄉鎮,現場調查採訪254個自殺者家庭,試圖找到「中國式自殺」對於農村喪親遺族和家庭的影響及其干預策略來。

  2013年5月23日至28日,南方周末記者和孫惠芬、賈樹華及其調查團隊,一起走訪了自殺死亡研究地,探訪了十多戶自殺者家庭。

  沒法過了

  自殺檔案1:家庭矛盾

  「我如果那天不罵她,她就不會喝葯自殺。」趙明軍坐在凌亂的大炕上對南方周末記者說。

  趙明軍的家在一個土坡旁,遠離公路,也遠離趙村。趙家是一排紅瓦坡頂的房子,這裡被四周的果園包圍,黃土地上,綠色的果樹生長茂盛,蜜蜂嗡嗡飛舞,遠遠看上去,充滿詩情畫意。這是趙明軍為了結婚蓋的瓦房。

  一踏進趙明軍的家門,是過道也是廚房,落滿灰塵的灶台雜亂無章,一個碩大的鐵鍋里還有些剩飯,灶台邊堆著高高低低的碗,兩個剩菜碗里,是沒吃完的魚,招來了許多蒼蠅,四處亂飛。

  趙明軍今年43歲,小學畢業,瘦高個,濃眉大眼,頭髮花白,鬍子拉碴,臉色蠟黃,見到南方周末記者時,他剛剛從午睡中醒來,衣服上都是污漬,身上一股酒味兒。7歲的女兒異常沉默和早熟,過道里是依靠著板凳的患軟骨症的老母親。

  喬霞沒上過學,也不認識字。2004年,21歲的喬霞嫁給36歲的趙明軍。婚後不久,趙明軍發現喬霞經常為小事發脾氣,有時候還愛摔東西,大吵大鬧。性格急躁的趙明軍也來氣了,往往就會對妻子大打出手。每次吵架,喬霞總說自己不想活了。

  2009年6月的一天中午,趙明軍回家吃飯,喬霞正在屋裡做飯。他看見妻子沒有洗雞蛋,而是直接把從雞窩拿來的沾著毛糞的雞蛋放到鍋里,和米飯一起煮,趙明軍又罵了喬霞。兩人爭執到最後,趙明軍打了妻子兩巴掌。

  吃完午飯,趙明軍去睡午覺,一個小時后醒來,發現喬霞倒在地上,已經失去了意識,身旁放著百草枯的藥瓶,滿屋都是刺鼻的藥味。

  「我國女性自殺誘因以家庭、婚姻糾紛為主,比例超過50%,甚至可以達到80%。惠芬老師的解釋是尊嚴的喪失。」賈樹華告訴南方周末記者,「農村婦女素有遇事『一哭二鬧三上吊』之說,這是傳統的愚昧的解決問題方式方法和現象。現在中國人都不上吊了,喝農藥更方便更經濟更容易一些。各種農藥太容易獲得,家家茅房後面都有,村村小賣店有賣。」

  「百草枯」是一種除草劑,在賈樹華眼裡,「百草枯」是農村自殺者的「第一殺手」,她此次調查的245例自殺案例里,喝「百草枯」的自殺者是最多的。

  「我不該和妻子動手,脾氣太暴躁。」趙明軍一直活在內疚和後悔中。

  妻子死後,趙明軍每天4點就去地里幹活,到了飯點還要趕回家給母親和女兒做飯,因為忙不過來,家裡的豬沒人看管跑掉了。

  在農村,自殺被認為是不光彩和晦氣的事情。沒人會選擇嫁給他,甚至鄉親們沒有必要都不會來他家,趙明軍一家生活在孤獨中,村裡同齡的小孩也很少和女兒玩耍。

  賈樹華和當地的村幹部曾想幫助這個家:「這個女兒已經有點自閉,我想把她帶到大連,找個城裡人家寄養,這樣父親也更容易找到老婆。」後來發現不行,女兒現在是這個家庭運轉惟一的希望和動力,父親和奶奶因為內疚,把自己的愛和希望都給了這個孩子,如果她離開了,這個家也就散了。

  如今趙明軍算是接受了妻子的離去;多年躺在床上的老母親,靠著板凳也能夠行動了,偶爾還能夠幫孫女做點飯,或者去門前的地里摘洗點菜。7歲的女兒也快要上小學了。

  她拿出了自己的拼音本,給南方周末記者看一筆一畫的鉛筆字。裡面不小心掉下一張照片,那是她媽媽的證件照,照片上,她媽媽穿著一件紅色的衣服,發黃的照片上滿是女兒的手印。

  求死自殺

  檔案2:老無所依

  2007年8月5日下午5點,在離村莊不遠的山上,85歲的張元峰在自己腹部割了兩刀,第一刀沒有割開,就割了第二刀。

  「當時腸子都出來了,他在地上疼得直翻滾。」發現他的村民對南方周末記者回憶,他們跑回村,找來他的兒女,把他送回家中,請來鄉村醫生診治,村醫認為傷口太大,已經無法縫合傷口。他的7個兒女,不肯出錢往城裡大醫院送,放棄了搶救。第二天早晨,張元峰因流血過多致死。

  張元峰有4個兒子和3個女兒。很多年裡,他一直和四兒子一起居住。張元峰性格開朗,十分勤勞,除了有風濕病,身體基本健康,還經常上山下地勞動,家務活也都是自己干。

  57歲的四兒子把父親的死歸於老年痴呆症和精神錯亂,理由是自殺前兩周,父親記憶力明顯下降,不僅經常忘事,有時連家人都不記得了,到了吃飯的時間也不回家,夜間睡覺時還經常出現震顫癥狀。

  當地村民背地裡說,張元峰雖然有7個子女,但活得並不幸福,其他兒女平時基本不管老人,和他住在一起的四兒子長期酗酒,脾氣暴躁,兒媳也不孝順。對父親的自殺,四兒子不願多談,他覺得父親自殺讓兒女們蒙羞;另一個兒子則對南方周末記者說「感到羞恥」,父親這樣離開,不免村裡人在背後說他們不孝。

  「中國已經成了老齡型社會,截至2012年3月30日,中國60歲以上老人數量為1.85億,其中49.7%的老年人為空巢老人。農村還有570多萬,是『無子女、無收入來源、無勞動能力』的孤寡老人。」賈樹華對南方周末記者說,老無所依、子女虐待老人已成為農村普遍現象,不給老人飯吃,給老人餿飯吃,逼迫高齡老人下地干農活等虐待行為屢見不鮮。「但這個85歲的老人生養了7個健康兒女,最後剖腹自殺,沒有當場死亡,兒女放棄治療,不送到醫院縫合和搶救,還是比較極端的。」

  和張元峰不同,80歲的黃吉勝自殺是不願意再拖累侄兒。

  黃吉勝小時候患有眼疾,視力微弱。26歲時,黃吉勝的妻子難產,最後妻子和孩子都沒保住。他大受刺激,從此眼睛失明,需要別人幫助和照顧才能維持日常生活。

  因為怕拖累別人,黃吉勝一輩子未再娶。黃吉勝的大哥不放心弟弟一個人過,把他接到家中一同生活,一照顧就是五十多年。

  2006年,黃吉勝的大哥胃癌去世,侄兒接過父親的接力棒,繼續照顧黃吉勝。

  「我叔叔眼睛不好,但為人很好,善解人意,很明事理,一輩子都在替別人著想。我和叔叔感情很好,生活中遇到事情,不和父親商量,卻會和叔叔商量。」侄兒黃軍對南方周末記者說。

  雖然經濟狀況一般,但一家人日子過得很開心。2010年6月,黃吉勝大嫂突發腦血栓,全身癱瘓,家裡經濟負擔更加沉重。

  「我母親癱瘓以後,叔叔就有些反常,以前很喜歡聽廣播,後來也不聽了,經常和我說不想活了。他說了很多次,我只是安慰下他,沒當回事。現在想起來十分後悔,如果我當時多開導叔叔,他也許就不會自殺。」侄兒黃軍對南方周末記者說。

  2010年12月25日,黃吉勝在侄子和侄媳都出門后,在家裡窗檯下上吊自殺。

  黃吉勝到死也不知道,針對他這樣的孤寡老人,年滿60歲、喪失勞動能力,可以去政府的敬老院生活。

  53歲的李春菊選擇自殺,是因為愛,她不願意再拖累丈夫孫德勇了。

  2009年2月25日,剛剛過完春節,孫德勇去大連打工,8天後,李春菊在家,偷偷服「三步倒(老鼠藥)」自殺。在遺書中,她叮囑丈夫;「你要再找個伴,但一定要找個身體健康的妻子。」

  李春菊和孫德勇育有一兒一女。生女兒時,因為難產,大出血,雖然保住了性命,但因當時的醫療條件,加上家裡經濟條件差,患上了嚴重的神經性頭痛,32年來嚴重失眠。為了給她治病,孫德勇帶妻子去了很多醫院看病,前前後後,傾家蕩產,還欠下了大約7萬元債務,最終還是沒能治好。

  壓倒他們的最後一根稻草出現在2008年末。這年年底孫德勇打工回家,工錢卻沒有拿到,一家子只能過了一個拮据的春節,這令好面子的李春菊備受打擊。2009年正月十六,她對丈夫說,不想活了,拖累了丈夫一輩子,病也治不好,活也幹不了。

  孫德勇在家陪了妻子一周,為了生活還是得外出打工。臨行前李春菊還勸慰丈夫說,會好好照顧自己的,讓孫德勇放心去幹活。

  李春菊的自殺,對孫德勇打擊巨大。以前他很愛湊熱鬧,妻子去世之後,他不再去人多的地方,沒事就自己一個人抽煙,每天晚上他也開始失眠,只能睡兩三個小時。

  「我經常想起妻子,覺得對不起她,跟我辛苦了一輩子,沒過上好日子。我不應該把妻子一個人留在家裡,如果我不去打工,她就不會死。」孫德勇這麼多年一直陷入在深深的自責中。

  直到2010年,孫德勇的女兒去日本打工,才把當年看病的7萬多元債務全部還清,這讓孫德勇稍稍感到了一絲欣慰。

  「中國自殺死亡,與社會轉型變化有關,倫理道德水準下降有關。老無所養,農民外出打工,城市化進程,對農村影響巨大,很多農民自殺死亡都與這些社會變化有關,從這個意義上來講,自殺其實更多的是社會問題。」賈樹華說。

  



  喬霞自殺后,村裡人覺得晦氣,基本上和趙家斷了來往。同齡小孩也很少和女兒玩。女兒現在7歲了,她異常地沉默和早熟。沉默了很久,小女孩拿出自己的拼音本,給南方周末記者看一筆一畫的鉛筆字,裡面夾著一張媽媽生前的證件照,照片上滿是女兒的手印。 (南方周末記者 張英/圖)

  對不起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60

主題

1696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17951
3
 樓主| 粒子在 發表於 2013-9-16 00:36 | 只看該作者
自殺檔案3:殘酷青春

  江梅是在男友家中院子喝百草枯自殺的,死亡時22歲。

  江梅乖巧又任性,父母很寵愛她。2008年7月31日,男友打電話,讓江梅去他的家住幾天。8月4日上午10點,江梅和男友鬧了點矛盾,一怒之下,順手拿起窗台上的百草枯,一口氣喝下。男友趕緊把江梅送去了鎮醫院,后又轉去了縣醫院。

  看著悲痛欲絕的父母,江梅十分後悔。看到哭泣的男友,江梅意識到男友是愛她的。但百草枯毒性大,醫生也無能為力。知道自己沒救了,她在床上給父母磕了三個響頭,說:「對不起父母的養育之恩,也對不起男友。」

  江梅停止了呼吸,「走的時候沒閉上眼睛。」江梅母親賈雪玲對南方周末記者說。

  江梅死後,賈雪玲的心臟病明顯加重,容易暈症,腦供血不足,頭痛嚴重,每晚上只睡三四個小時;記憶力明顯減退,經常丟三落四;脾氣也變得容易激怒。丈夫也身患腦梗,一直在養病。如今,19歲在外打工的兒子,是這個家的惟一希望。

  賈雪玲一直在後悔,後悔當初同意女兒去男友家,後悔女兒小時候喜歡吃粘米糕,曾有一次問她要1塊錢買,賈雪玲心疼錢,沒有同意。她不敢讓自己空下來,因為這樣會想起女兒。

  女兒自殺后,賈雪玲打了男孩一巴掌。但她現在已經不恨那個男孩了,「男孩是真心喜歡梅梅的」。男孩在床上躺了好幾個月才下床,因為這件事,遠近的姑娘都不願意嫁給他。

  王麗麗死時只有16歲。她是家裡的小女兒,從小被家人寵愛,脾氣說一不二。

  2008年3月5日,馬上要參加中考時,王麗麗因為成績排名被分到了差班,老師建議她不要讀高中,去讀幼師學校。王麗麗放學回家后,哭了一個晚上。

  第二天王麗麗沒去上學,在家躺了一整天,傍晚時她出門去,半個小時后回來進了裡屋,用被子蒙著頭躺在床上。當母親進屋喊女兒起床吃飯時,才發現女兒已經喝了「樂果(農藥)」自殺。

  母親至今仍把女兒的死歸結於自己,對著南方周末記者聲淚俱下,她覺得如果自己當天去和女兒,或者和老師談談,做點什麼,女兒就不會自殺了。

  父親從此不再外出打工,他怨恨的是學校:「初中老師介紹王麗麗讀幼師是為了拿回扣,而不是根據學生實際情況,為學生著想。如果老師不勸女兒去讀幼師,而是鼓勵她考高中,女兒就不會自殺,家裡的一切不幸就可以避免。」王麗麗自殺后,學校把本要推薦去幼師學校和其他職高的初三學生,都叫回來繼續讀書,這沒有讓當父親的寬慰,反而加深了他對學校的不滿和怨恨。

  窮是一種罪

  自殺檔案4:中年危機

  侯世勇先是服用了70片安眠藥后,又喝了農藥自殺的,死亡時45歲。

  他死於2008年7月22日,自殺當天,他在家吃完飯,把剩飯放在鍋台上,忘記把飯蓋起來。夏天蚊蠅較多,妻子回家后,發現暴露在外的飯菜沒法吃,對侯世勇破口大罵。當時他就拿起家中的農藥準備喝,被一個鄰居阻止,後來趁著鄉親去地里幹活,第二次自殺。

  在大哥侯世才看來,弟弟是被弟媳逼死的。

  侯世勇原來是一名技工,收入高,有養老保險。2006年,侯世勇患上了腦血栓,經過兩年治療,病情好轉,但記憶力和運動機能受損,不能在工廠繼續工作,只好回家種水稻養家。

  南方周末記者走訪的幾戶家庭,都有巨大的庭院,寬大的房子。紅磚瓦房,電冰箱、洗衣機、電視、電話、熱水器、衛星接收器、摩托車,一應齊全。年齡更年輕的家庭,還有電腦、寬頻、上網的智能手機。

  經濟收入落差讓妻子心裡不平衡,二哥侯世金告訴南方周末記者,弟媳經常對丈夫惡言相對,包括「你不能賺錢不如死了算了」、「你怎麼不喝農藥自殺」之類的話。在一次吵架中,弟媳用菜刀砍了弟弟後背一刀,後來侯世勇去醫院縫了7針。

  侯世金和南方周末記者談了一個多小時,沒有露出過一絲笑容,不停抽煙,看得出來他的壓抑。

  「我對弟弟的自殺行為剛開始很生氣,現在反而能夠理解他,患有腦血栓,夫妻關係不和,生活不幸福的人,自殺也是一條出路。」最讓大哥生氣的是,弟媳在弟弟去世后不久就改嫁了。

  南方周末記者和侯世才聊天的時候,妻子一直在旁邊提醒他不要多說,夫妻兩人充滿了戒備。

  鄭永紅的小院遠處有條小河,河邊有幾棵楊樹,樹上有幾個鳥巢,她在這樣一個生機勃勃的地方,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鄭永紅和丈夫育有一個兒子,兩人感情不錯,經常一起在院里種地幹活。2001年,為了供孩子讀書,鄭永紅的丈夫外出打工賺錢,逢年過節才回家。後來,丈夫回家的次數越來越少,一年只回家一次。

  鄭永紅髮現丈夫有了外遇,還又有了一個孩子,最讓鄭永紅難以接受的是,丈夫回家把性病傳染給了鄭永紅。她患上了抑鬱症,兩年內曾四次自殺未遂,兩次在親戚家時企圖觸電,服毒一次、投井一次,都被親人及時救下。

  丈夫多次提出離婚。鄭永紅一直期盼丈夫能回心轉意,拖了兩年,被迫在離婚協議上籤了字。

  離婚後,鄭永紅情緒低沉,覺得丟人,在親友面前抬不起頭來。整天沉迷於網路的兒子不理她;父親終日與酒為伴。

  2008年1月19日,鄭永紅在村裡小河邊的楊樹上上吊自殺,死時44歲。喪事是弟弟和兒子借錢操辦的。

  鄭永紅的母親高月鳳現在和丈夫、二兒子生活在一起,丈夫有三十多年的酗酒史,南方周末記者到他們家時,能聞到濃郁的酒味。面對神智不清的丈夫,高月鳳毫不掩飾她的煩躁,和南方周末記者聊天時,提起丈夫的行為她也會暴跳如雷,轉身斥罵這個男人。

  高月鳳30歲時成了當地的「大仙」,靠算命和驅邪來維持生計。她不願意談論自己的算命生涯,她給別人算了半輩子「命」,卻沒有算出女兒的「命」。「跳大神」的行頭擱置在房間角落裡,滿是灰塵,自從女兒去世后,高月鳳再沒有給人算命。

  白玉強自殺,是因為給兒子貸款買房。

  白玉強和妻子感情不好,婚後一直吵架,兒子的出生暫時挽救了這個家庭。平時他在家種地,農閑時去街上擺水果攤。

  兒子長大後進城工作,找了一個城裡的對象,為了結婚,要在城裡買了一套價值80多萬元的樓房。白玉強東拼西湊,借了9萬元付了首付。撲面而來的是每個月的還款,妻子又開始發脾氣,怪白玉強沒能力,賺錢太少。吵架不斷升級,白玉強患上了抑鬱症。

  2010年初,白玉強的母親因病去世,這個打擊讓白玉強早難以承受。「兒子當時對我說,自己不想活了,要是他不在了,就請我去女兒家養老。」84歲的父親白成對南方周末記者回憶。

  4月16日早上,白玉強的妻子回娘家辦事,白成很早上山幹活,9點鐘左右,白成回家發現兒子在暖氣管上上吊自殺,死亡時52歲。

  兒子死後,兒媳婦馬上搬到了城裡兒子家。高大的房屋裡,只剩下白成一個人,屋裡有一股難聞的氣味,凌亂的雜物隨處可見,無人清洗的臟衣服堆放在床邊。老人聽力很弱,對有些問題很難理解,南方周末記者的訪問進行得並不順利。提起兒子的去世,老人幾度哽咽,卻始終沒有掉下眼淚,只是當說到自己生活遇到的困難時,他用手抹了抹眼淚。屋外的一角,是鄰居送來的土豆和地瓜。

  「坦率地講,今天的農村,絕大部分家庭都脫貧了,如果人勤快點,搞點大棚種植,家畜養殖,其實也能過得不錯,加上農閑再出門打工賣力氣,再差每月也能夠掙個五千,如果能夠吃苦耐勞,掙到八千一萬也有可能。」孫惠芬對南方周末記者說。

  賈樹華和她的調查團隊感嘆的是,他們進入農村太晚了:「中國自殺死亡和國外很不一樣,國外的自殺者往往是不想活了,他們對死亡往往是主動的;中國大部分自殺者都不想死,好死不如賴活著,自殺往往是被動的,只是他們解決問題的一種方式。中國農民要面對很多難以抗拒的社會問題,土地流轉、房屋拆遷、移民、夫妻感情……一旦不能公平合理地解決,他們往往會以自殺和壓抑來抗爭。」

  作為庄河人,賈樹華覺得自己最成功的經驗,就是勇敢地把老家的小妹妹和妹夫,教育成最幸福自在的農民,「他們現在十分得意於自己的生活狀態,幸福度遠比我們在城裡的兄弟姐妹高,幾乎沒有污染和食品安全的問題和壓力,過著晚上八點就上床睡覺,你十二點還沒睡;我吃的青菜不放化肥,那些放化肥農藥都給你們城市人吃了的田園生活。」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萬

主題

3萬

帖子

6萬

積分

貝殼光輝歲月

倍可親決策會員(19級)

Rank: 6Rank: 6

積分
60345
4
新鮮人 發表於 2013-9-16 08:36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新鮮人 於 2013-9-16 08:51 編輯

   1876年第一國際解散后,隨著科學社會主義在歐美的廣泛傳播,到80年代末歐美已有16個國家先後建立社會主義政黨。各國工人和社會主義者要求加強國際聯繫。恩格斯為了擊敗可能派奪取新國際組織領導權的企圖,做了大量工作,促使德、法等國社會主義政黨的代表於巴黎人民攻克巴士底獄100周年紀念日,即1889年7月14日,在巴黎召開「國際社會主義者代表大會」。有22個國家的393名代表參加,李卜克內西、倍倍爾、瓦揚、拉法格等27人組成大會主席團。巴黎大會主要討論國際勞工立法和工人階級的政治、經濟鬥爭任務,通過了關於每年慶祝五一勞動節等決議。這次大會標誌著第二國際的建立

  當代北歐主要是就是堅持第二國際的路線。「二戰」以後,社會民主黨在聯邦德國、瑞典、挪威、芬蘭等一些國家執政。它的主要特徵是:放棄無產階級的暴力革命,通過議會合法鬥爭執政;實行民主政治,反對專制主義;靠市場力量配置資源,國家對經濟實行調控,不實行國家所有制;實行高福利,真正踐行「共同富裕」,實現「從搖籃到墳墓」了社會福利計劃。

 面對東歐劇變蘇聯解體,第二國際的主要成員--英國工黨和德國社會民主黨明確提出了民主社會主義的新主張和改革,英國工黨領袖布萊爾提出了第三條道路取代資本主義和共產主義,德國社會民主黨提出多元化民主化的改革,得到民眾支持再次上台執政。目前東歐各國基本上都由社會黨執政。

  所以,北歐及英國(工黨)等都是按照恩格斯建立的第二國際要求,實行民主社會主義路線。他們本來就是社會主義國家。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海納百川,  有容乃大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60

主題

1696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17951
5
 樓主| 粒子在 發表於 2013-9-18 05:01 | 只看該作者
新鮮人 發表於 2013-9-16 08:36
1876年第一國際解散后,隨著科學社會主義在歐美的廣泛傳播,到80年代末歐美已有16個國家先後建立社會主 ...

所以,北歐及英國(工黨)等都是按照恩格斯建立的第二國際要求,實行民主社會主義路線。他們本來就是社會主義國家。

很感謝你的論述,很受啟發和教益。

本人十多年前在希臘一個小島上,因騎摩托車跌到,造成一個手指骨折,到島上醫院看,拍了幾次片子,打了石膏,前後幾次去醫院,沒化過一分錢。服務質量之好至今仍令我懷念。我一個朋友前些年在希臘作商務考察時,不小心跌倒摔碎了右膝的膝蓋骨,緊急送往雅典醫院,后做了兩次手術,住院兩個多月,出院結帳時只收了飯錢和其他一些雜費,共計兩千多歐元,不到兩千五百歐。這些在當前的中國都是不可思議的事情。但這些都是真實發生過的。希臘公立醫院看病不要錢,上學不要錢。這些都是社會主義的產物,所謂第二國際的思想和精神的延續。中國曾經對第二國際的思想和精神進行過不遺餘力地大肆批判,說是和平演變的修正主義。現在回過頭看,還是第二國際的思想和精神在現在贏得了人民和歷史的認可。歷史是一面鏡子。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2 22:38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