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2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僧敲月下門」真實意思:本是出家人出軌隱語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3萬

帖子

6萬

積分

貝殼光輝歲月

倍可親決策會員(19級)

Rank: 6Rank: 6

積分
60345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新鮮人 發表於 2013-9-14 06:20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本帖最後由 新鮮人 於 2013-9-14 07:09 編輯

2010-05-04 08:45:42 歷史的天空

  大凡上過學的人,都知道「推敲」一詞,語文老師在作文課上總會嘮叨--寫文章要反覆推敲。其來源於唐朝詩人賈島在創作《題李凝幽居》一詩過程中的故事:

  閒居少鄰並, 草徑入荒園。

  鳥宿池邊樹, 僧推月下門。

  過橋分野色, 移石動雲根。

  暫去還來此, 幽期不負言。

  

  圖:推敲圖(現代繪畫作品)

  據《苕溪漁隱叢話》,賈島寫好此詩後,對其中「僧推月下門」一句感到不滿意,欲將「推」易為「敲」--「僧敲月下門」。賈島騎驢行路時仍在想著,一邊念叨,一邊比劃,到底是「僧推月下門」形象,還是「僧敲月下門」有感覺?不知不覺間,驢子闖進了時任京城行政長官的韓愈的出行隊伍中間。擾亂京官出行,這可是一起不大不小的事件。韓愈在了解情況後,不只未責怪賈島,還幫賈島一塊思考分析。韓愈認為「僧敲月下門」更好,敲門聲在月光下響起別有韻味。兩人還由此結下了很深的「布衣之交」--「推敲」一詞也誕生了。

  或許有人會驚訝於賈島的才情,「月下僧人敲門」,一般人怎麼也不會想起意境如此幽深的佳句啊。此固然因為賈島太有才了,但與賈島的出身和生活環境更有關係。據《唐詩紀事》,賈島早年曾出家當和尚,法號「無本」。如果賈島沒有當過和尚,他能聯想起僧人的夜生活情景?至於賈島為什麼後來又還俗了,也與韓愈有關,這裡順便也說一下。元和六年(西元811年)春,賈島從長安到洛陽拜見了韓愈,韓對賈的詩文十分賞識,便勸他還俗,參加科舉,考試入仕。但賈島屢考不中,舉進士不第,僅做了參軍一類的低層小官,這是後話。

  「僧人月下敲門」,其實是一件很風流的事情,本是和尚出軌隱語,詩外反映的是過去一些不守戒規和尚與尼姑之間私會的「潛規則」,說不定就是賈和尚的「經驗之談」。

  男人出家為「僧」,俗名「和尚」;女人出家為「尼」,俗稱「尼姑」。但一個人只要出家,不論是和尚,還是尼姑,都是要斷紅塵,絕六欲。特別是男女間性事,必須杜絕,做到性冷淡。為此,過去寺廟裏的山門在太陽一落下後,便要關閉,謝絕香客,與世隔絕。

  但是,「色,食性也」,一個人出家,紅塵可斷,性慾難滅。若是年老者還好辦,有正常性慾的壯男寡女則難了,孤伴青燈是苦中苦啊。於是,總不免有尼姑「思凡」,和尚偷食禁果,難忍寂寞之下,暗渡陳倉,弄出《西廂記》中張生崔鶯鶯月下私會那出故事來。

  特別是在賈島生活的唐代,社會上對性的要求寬鬆,比今天還「性開放」,和尚與香客、尼姑與施主、和尚與尼姑之間,風流韻事不斷,不論是「僧推月下門」,還是「僧敲月下門」,在當時都不算是新聞。唐高宗李治與皇后武則天的關係,便是在武則天出家後搞定的。據《唐會要》,「太宗(李世民)崩,武則天隨嬪禦之例出家,為尼感業寺。」身為已故皇帝的妃子,當了尼姑後是不可能再還俗的,武則天為什麼可能?是因為她與李治「有一腿」,從此事中可知那時寺庵內的「亂象」。



  圖:《賈島還俗》

  出家人不得有性需求,如果有,怎麼辦?比較安全的辦法是尼姑找和尚,和尚約尼姑,一般不會與俗人往來,以維護宗教自身形象和內部秩序。和尚廟附近必有尼姑庵的說法,可能就是這麼來的。南宋週密著《癸辛雜識》中記錄了這樣一件事:當年杭州附近有一座名叫「明因寺」的尼姑庵,這庵裏便發生了和尚與尼姑通姦的事情。如果有大和尚來庵裏了,晚上必會叫出年輕的尼姑陪睡。為了應付越來越多的和尚,越來越頻繁的「來訪」,庵裏想出了一個法子,專門弄了一間「貴賓房」,名曰「尼站」。尼站內安排不少尼姑進去,接待這些有地位、有需要的和尚。

  過去,有的尼姑庵實際就是一處打著「佛門凈地」旗號的妓院,庵內的尼姑就是削去青絲的暗娼。在這種情況下,和尚於月色之夜推開或敲開尼姑的房門,更是件自然的事情。為何會有這種「尼姑庵」出現?一是庵主為了「創收」,保持「香火」;二是有的嫖客有特殊的性心理,在膩煩了青樓女子後,對尼姑別有情思,尼姑經不住這種男人三番五次的勾引,而失身為妓。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海納百川,  有容乃大

1萬

主題

3萬

帖子

6萬

積分

貝殼光輝歲月

倍可親決策會員(19級)

Rank: 6Rank: 6

積分
60345
沙發
 樓主| 新鮮人 發表於 2013-9-14 06:22 | 只看該作者
  自從賈島將和尚風流現象入詩後,「僧敲月下門」,這句過去出家人出軌隱語,便為更多的「俗人」知曉,不少文人出身的主政官員,甚至將之寫進僧尼因性還俗的判詞中。

  在清代,畫家鄭板橋在山東濰縣做縣令期間,曾發生了一件僧尼私通案件:當地崇仁寺和大悲庵門對門,崇仁寺內的一名和尚,與大悲庵內的一名尼姑對門相望,日久生情,導致私下通姦。僧尼的保密工作可能沒有做好,這事讓附近鄰居發現了,鄰居知道僧尼心虛,便欲敲詐他們。但僧尼不買帳,於是鄰居將此風流事告了官。僧尼被傳喚到了縣衙,鄭板橋見他們年齡差不多大小,是天生的一對,文人鄭板橋不忍心「煮鶴焚琴」,拆散他們,於是責令他們還俗,結為夫妻。鄭板橋提筆寫下了這樣的另類判詞:

  

  圖:僧敲月下門(戴敦邦繪)

  一半葫蘆一半瓢,合來一處好成桃。

  從今入定風規寂,此後敲門月影遙。

  鳥性悅時空即色,蓮花落處靜偏嬌。

  是誰勾卻風流案? 記取當年鄭板橋。

  民國初年,安徽壽縣縣城的箭道巷內有座尼姑庵,庵裏有一個小尼姑,法號「覺雲」。覺雲年方二十,人長得漂亮。正值妙齡的覺雲,難忍青燈之苦,於是不顧清規戒律,向縣衙遞交了還俗申清。當時的縣長也是文人出身,講究民主,反對封建,對覺雲的行為深表同情,於是在還俗申請作了這樣的答覆:

  小尼姑,名覺雲,

  喜紅塵,厭佛門。

  脫袈裟,著鑼裙,

  準、準、準!

  準尼姑尋夫君,

  免得僧敲月下門。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海納百川,  有容乃大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8181

主題

1萬

帖子

2萬

積分

貝殼光明大使

Rank: 6Rank: 6

積分
26631
3
小康人家 發表於 2013-9-15 06:37 | 只看該作者
僧敲月下門或者是僧推月下門,性質應該是一樣的。僧推月下門更清楚的表明,把門虛掩著,正是尼姑在等待著和尚。所以學者一直認為這是一首言情詩,是有道理的。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9 01:43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