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白露天氣漸涼 養生要注意三方面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魔之右手 發表於 2013-9-13 20:29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白露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五個節氣,其是全年溫差最大的一個節氣,氣溫開始下降,天氣慢慢轉涼,出現秋高氣爽的天氣。白露之際,氣候的燥熱會使人的皮膚變得緊繃繃的,甚至是起皮脫屑等。所以我們要在白露節氣做好養生工作,以免疾病的侵襲。
  白露為霜 保暖防涼
  白露過後,溫度下降速度加快,要注意保暖,及時添加衣物,以防感冒發生。《養生論》曰:「秋初夏末,不可脫衣裸體,貪取風涼。」養生專家提醒,白露時節,由於秋高氣爽,很多人依然穿得很少,尤其是追求時尚的青年女性,無視天氣的變化,常常是裙裾飄飄,甚至穿著弔帶衣、露臍裝上街,就顯得有些不合時宜了,而且還會傷害身體。
  雖然俗話說「春捂秋凍」,但彰顯靚麗也要量力而行。有句諺語叫做「過了白露節,夜寒日里熱」,意思是白露時節雖然白天天氣溫和,但早晚涼意漸濃。如果這時穿得過於裸露,冷空氣會刺激皮膚,人體因著涼而免疫力下降,無力抵禦寒邪,容易出現肺部及吸呼道疾病,如發燒、咳嗽、支氣管炎、肺炎等。若風邪侵犯經絡筋骨,嚴重者可能出現四肢麻痹症。
  養生專家表示,此時節,公眾在秋裝選擇上要寬緊適度,長短大小適宜。秋季的外衣褲應用純絲或純棉織品或混紡品為面料,既可防秋涼,又能防燥熱。另外,寒從腳下起,對於耐寒能力差的人,白露過後,更要注意足部保暖,以防寒邪侵襲。
  俗話說:「白露身勿露,著涼易瀉肚。」隨著夜間的涼意一天比一天明顯,撤掉涼席,關上窗戶和空調,換上長袖衣入睡,將薄棉被備在床頭,是十分必要的,否則很容易受涼引起腹瀉。特別是病人、老人、體弱者,更要注意隨著氣溫的變化加減衣物。但也不宜一下子添得太多太快,同時秋季一定要增加適時適度的耐寒鍛煉,有助於冬季抗寒能力的提高。
  外出遊玩 當心花粉
  炎夏已逝,暑氣漸消,白露時節,秋高氣爽,正是人們外出旅遊的大好時機。但養生保健專家提醒,人們外出遊玩時要當心「秋季花粉熱」。常有不少遊客在旅遊期間出現鼻癢、連續打噴嚏、流清鼻涕,眼睛流淚、咽喉發癢,耳朵發癢等類似感冒的癥狀。這些表現很容易讓人誤認為受了寒涼,而當作感冒治療。其實這不一定是感冒,而可能是「秋季花粉熱」。
  花粉熱的發病有兩個基本因素:一個是個體體質的過敏,另一個是不止一次地接觸和吸入外界的過敏原。由於各種植物的開花時間有明顯的季節性,因此,對某種或某幾種抗原過敏的人的發病也就有了明顯的季節性。秋季是藜科、腸草、蓖麻和向日葵等植物開花的時候,也正是這些花粉誘發過敏體質者出現「秋季花粉熱」。
  養生保健專家提醒,過敏體質者,秋季出遊前15天左右就要採取措施,口服抗過敏藥物,並從以下幾方面做起:隨時保持鼻腔清潔;盡量減少戶外活動,尤其上午5點到10點是花粉擴散的高峰時間,不宜在戶外久留;外出回家后要及時淋浴,對去除身體上的過敏原會有幫助;注意加強身體鍛煉,早晚不可貪涼,預防過敏性疾病併合理調整飲食。
  調整飲食 謹防秋燥
  告別炎熱的夏天,迎來涼爽的秋天。但是秋風降溫的同時,把空氣中的水分也吹乾了,中醫把這種氣候特點稱為「秋燥」。專家表示,初秋時節,夏季的高溫尚未退卻,再加上天晴少雨、氣候乾燥,這個時候容易出現口乾、唇乾、鼻干、咽干及大便乾結、皮膚乾裂等癥狀,嚴重者會出現由於乾燥導致的鼻腔出血。因此,值此時節,一定要當心秋燥傷人。
  白露是典型的秋日節氣,是真正涼爽季節的開始,秋季主氣為燥,當秋燥沒能得到及時地預防和控制,便會發展為疾病狀態。白露過後,燥氣漸盛,燥易傷肺,所以營養專家提醒要特別避免容易在秋季發生的鼻腔疾病、哮喘病、支氣管病等呼吸道疾病的發生。特別對於那些過敏體質的人,在飲食養生上更要慎重。
  很多人在調養身體時一味地強調海鮮肉類等營養品的進補,而忽略了季節性的易發病。為了預防呼吸道疾病,營養專家表示,凡是因過敏引發的支氣管哮喘的病人,平時應少吃或是不吃魚蝦海鮮、生冷炙燴腌菜、辛辣酸咸甘肥的食物,最常見的有帶魚、螃蟹、蝦類,韭菜花、黃花、胡椒等,宜食清淡、易消化且富含維生素的食物。
  營養專家建議,公眾可選用些宣肺化痰、滋陰益氣的中藥,如人蔘、沙參、西洋參、百合、杏仁、川貝等,對緩解秋燥多有良效。除了上述藥物之外,要多吃梨、山竹等涼性水果,同時增加對芝麻、蜂蜜、枇杷、西紅柿、百合、烏梅等柔潤食物的攝入,以益胃、養肺、生津。另外,還應多喝水,以保持肺臟與呼吸道的正常濕潤度。
  此外,要保持居室內外空氣流通,以保持室內空氣潔凈新鮮;但因此時節的呼吸道疾病多因受涼而發,所以在開窗通風的同時也要注意保暖。另外,不要到空氣污染嚴重的地方去,有晨霧的天氣盡量不外出,更不能在晨霧中鍛煉。夜晚時在屋內放一盆水,這些都對緩解秋燥有良效。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0 12:52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