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清華女教授延遲領退休金建議為何被罵?

[複製鏈接]

4977

主題

5008

帖子

6732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6732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shishangxiu 發表於 2013-9-13 11:06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作者:zhenhepeng

西晉時期,有一個傻子皇帝晉惠帝,在他執政時期,有一年發生飢荒,百姓沒有糧食吃。消息被迅速報到了皇宮中,晉惠帝坐在高高的皇座上聽完了大臣的奏報后,大為不解。「善良」的晉惠帝冥思苦想后說:「百姓無栗米充饑,何不食肉糜?」(百姓肚子餓沒米飯吃,為什麼不去吃肉粥呢?)為此,在政績上,晉惠帝沒什麼建樹,唯獨此典故卻讓他流傳千古。

你說晉惠帝他傻嗎?其實他閣下一點也不傻,只不過他閣下自幼生活在宮中,過著錦衣玉食的生活,而對民間的生活並不知情!方才出現這樣雷人的話來。如果換一位君主,自幼經歷過苦難,吃過苦,切身體驗老百姓的生活。便知道飢荒對老百姓意味著什麼?對國家帶來什麼樣的危害!當然,我們這些後人用現代的人目光看他,可能有些後知後覺,但做為一個領導者來說,如果看不到民間老百姓的疾苦,那麼他就是失職,是一種忘本的行為!換而言之,做為一位為國建言獻策的專家,如果不去實際了解情況,特別是民生問題,就放空炮,是很不負責任的表現!

最近,清華大學有一位公共管理學院教授楊燕綏在《七分之一》節目里說:「不是延遲退休年齡,是延遲領取退休金。」她建議65歲領取,並稱發達國家都是這樣。解說:面對外界質疑,清華大學方案提出,領取養老金的年齡推遲后,就業形態應該分階段。記者:如果說一個人50歲退休的話,65歲才領到養老金,這15年當中是怎樣過渡的?楊燕綏(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我們現在正在寫這個政策建議,讓他們從生產企業退出來經過培訓居家就近參與老年服務。50到65歲的男性去做一些老年養老院的園林義工,樹啊草啊,50歲到65歲的女性去陪老人做做飯,洗洗衣服做點編織多好。

楊燕綏女教授的言論引起了社會很大的爭議,讓老年人當義工,讓女性洗衣服,搞編織。也虧她想出來,真是飽漢不知餓漢飢呀!可能在她的眼裡,認為這些行為是培養高尚的情操,但對大多數民眾來說,是很要命的。為此,她遭到了很多人的辱罵!罵人或許是不文明的行為,但對普通老百姓來說,因為當自己的利益,個人權利被無端剝奪,而又無處訴說的時候,唯有罵上幾句來泄憤了!

在這裡,我只能對這一位清華教授楊燕綏說,你所說的話,跟那個傻子晉惠帝有異曲同工之處,都只是站在自身條件優勢去看待社會問題,視角未免有些短視!要知道,做為一個為國建言獻策的專家和學者,要目光放大,放眼天下,體恤民眾之苦,走出象牙塔去體現民眾的生活,就不會說這樣的話了。

而今,你說這樣的話,無非是閉門造車,自鳴得意的一種行為,說明你並不了解中國普通民眾所需的生活,還有你只是把自己所擁有的生活強加了普通老百姓的身上,這對一個建方獻策的專家學者來說,是不嚴謹,不合格的!要知道,50歲退休,65歲領養金,可能對吃國家飯的人來說,平日撈一些外塊,有些積累,所以15年不拿著養老金,生活也過的自在如意,但一般老百姓來說,沒有收入來源,在這15年裡所要面對的衣食又該向誰討要呢?他們當義工,陪老人做做飯,這樣的生活是需要經濟來支撐的,如果不領養老金,他(她)們又該拿什麼來支撐這15年的費用呢?

當今中國,畢意像楊燕綏女士這樣特殊的人士是不多,而多數是需要養老金來維持生計,而對普通民眾來說,國家給予的養老金,還只是杯水車薪,遠遠是不夠的,可能這是跟國家現階段政策相關,但對楊燕綏女教授這翻言論,不招人罵,反倒是怪事一件了。

中國現階段社會缺少的是真實了解民眾實際生活,敢說實話的專家,而像楊燕綏這樣的女教授,自認為讀了幾本書,就高高在上,仰視蒼生,然後滿口胡言迎合某集團的人,怎會不遭人唾棄呢?一個人躲在陰暗的角落裡,難免會染上怪病,為此,清華女教授應該多接地氣,走出象牙塔,不要讓塔陰濕的環境影響你,再看看現實的中國,看看那些為一日三餐而奔波的老年人,看看留守農村可憐的孤獨老人,或許你就會知道,自己的言論是多麼的可笑和幼稚!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4 11:07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