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暗殺袁世凱的女殺手 - 鄭毓秀

[複製鏈接]

1776

主題

1806

帖子

2566

積分

六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2566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sammy00210909 發表於 2013-9-10 15:08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她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女性博士,第一位女性律師,第一位省級女性政務官,第一位地方法院女性院長與審檢兩廳廳長。她還是民國第一女殺手。她的刺殺名單中,有袁世凱和良弼。她是誰?她做過什麼?

    鄭毓秀(1891年3月20日-1959年12月16日),別名蘇梅,女,廣東省廣州府新安縣(今屬深圳市)人,清末、中華民國革命家、政治家、法官、律師。她曾多次參與刺殺晚清政府要人,她還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女性博士,第一位女性律師,第一位省級女性政務官,第一位地方法院女性院長與審檢兩廳廳長。


    暗殺袁世凱

    在辛亥革命爆發后的一兩個月,鄭毓秀多次為革命黨人秘密運送軍火,傳遞情報。作為頗富傳奇色彩的女性,鄭毓秀曾兩次參與了革命黨人暗殺清廷要員的活動。

  1912年1月,因聽說滿清皇帝不願意退位是袁世凱支持的,京津同盟會決定刺殺袁世凱。這一刺殺計劃由鄭毓秀主要負責。

   刺殺小組一行12人,選擇的時間是1月16日的早晨,地點是袁世凱的馬車每天按習慣從家中到元帥府必經的一段路上。1912年1月15日晚,各組已奔赴各自崗位。鄭毓秀突然接到同盟會北京分會的緊急命令:放棄刺殺袁世凱,因為南北議和真正的阻力是來自良弼,並非袁世凱。

鄭毓秀飛快地跑去約會地點通知放棄計劃。她清醒地意識到,時間緊迫,倘若能夠阻止這次行動,就會減少同志們的犧牲。可是為時已晚,刺殺行動已經開始。大街上驚慌的人群四處逃散,現場一片嘈雜混亂。為了掩護其他同志,鄭毓秀掏出藏在衣袋裡的手槍,向著天放了兩槍,接著又朝袁世凱的馬車開了一槍,沒有想到子彈打中那匹上下跳躍的馬,馬匹當場倒下。當她再次舉槍向袁世凱射擊時,扳機卻出現了問題,右拇指一塊肌肉被夾在扳機上,鮮血染紅了手掌。

這一痛,鄭毓秀徹底清醒過來,意識到自己必須迅速離開這個危險的地方,她忙將手槍拋在一邊,把手藏在口袋裡,並故意靠近警察,大聲喊道:「豈有此理!那些無法無天的革命黨,竟敢光天化日之下干出這種事情!」並迅速乘黃包車離開了現場,那些警察怎麼也沒有想到,這位女子竟是刺殺袁世凱的主要負責人之一。

 刺袁行動十幾天後,鄭毓秀又加入了行刺良弼的第二次暗殺行動。良弼是滿人,他掌握著一定數量的軍隊,是宗社黨的核心人物。他堅決反對清帝退位,是頑固守舊的人,成為革命黨的死對頭。鄭毓秀等接到任務后,吸取了刺袁行動的教訓,改變了行刺方法,決定派一人先接近良弼,然後近距離炸死他。擔當刺殺任務的是革命黨人彭家珍,其實彭家珍正與鄭毓秀的姐姐處在熱戀之中,生離死別,鄭毓秀的姐姐傷心欲絕。鄭毓秀也十分悲傷,但為了革命事業,仍然堅決支持彭家珍的行刺行動。由於鄭毓秀等人的周密安排,刺殺良弼的行動終於成功。

鄭毓秀的父親是清朝戶部官僚鄭文治,家境富裕。鄭毓秀幼年學習儒學,研讀四書五經,後來到天津教會崇實女子學校念書。1905年(光緒31年),她到日本留學,其間經廖仲愷介紹加入中國同盟會。

1911年(宣統3年)歸國,擔任革命派暗殺要人任務的聯絡員等職務,曾參加京津同盟會分會暗殺袁世凱計劃。1912年(民國元年)1月,暗殺袁世凱行動開始前,受到京津同盟會分會的緊急指示而中止,改為刺殺良弼而取得成功,鄭毓秀在其中也作出了貢獻。同年中,鄭毓秀到法國勤工儉學。1914年,她在巴黎學習法律,1917年得到巴黎大學法學碩士學位,隨即加入法國法律協會。1919年,據說出席巴黎和會的中國代表團在壓力下準備簽署凡爾賽條約,時任代表團隨員的鄭毓秀在簽字日的前日即6月27日組織留學生數百人包圍首席代表陸征祥養病所在的聖•克盧德醫院,要求中國拒絕簽字。

歸國后,她和留學時代的友人魏道明在上海公共租界合作開設律師事務所。她也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女性律師。1926年(民國15年),南方政府派的大學教授楊杏佛被上海當局逮捕之際,鄭毓秀擔任其辯護律師,使其獲得釋放。同年4月,她當選西山會議派的國民黨第二屆候補中央監察委員。

1927年(民國16年)4月,鄭毓秀任江蘇省政務委員會委員,年末成為上海臨時法院院長,但未就任。她還兼上海法政大學校長。同年8月,她和魏道明結婚。1928年,她任國民政府駐歐特使,特別負責中國和法國的雙邊友好事務。同年中歸國,11月任立法院立法委員。其間她任民法編纂委員,在起草民法草案時特別提出增加多條女性權利保護條文。

以後鄭毓秀曾任建設委員會委員、賑災委員會委員。抗日戰爭爆發后,她兼教育部次長。1942年,其夫魏道明任駐美國大使,她隨行赴美國。1943年她任各國援華會名譽主席。戰後,她和魏道明一同回國,再任立法委員。魏辭任台灣省政府主席后的1948年(民國37年)末,夫婦一同移居巴西。後來因商業失敗等原因,她們夫婦又一同到了美國。

晩年,鄭毓秀患癌症。1959年12月16日,鄭毓秀在加利福尼亞州洛杉磯市去世。享年68歲。

 脫離波譎雲詭的政治中心后,鄭毓秀夫婦曾一度困頓迷茫。為求安身立命,他們前往距離中國萬里之遙的巴西,從事商業活動。但由於經營不善,外加人脈生疏,鄭毓秀夫婦在巴西逗留數年後又復返美國,過著旅居生活。此刻的鄭氏夫婦,欲返中國大陸不能,想回台灣,蔣介石卻「緩發」他們的通行證。漂泊異鄉的鄭毓秀,痛感英雄落魄而無用武之地,只好終日聚集朋友搓麻將、敘故舊、憶往昔,消磨時日。

  1954年,鄭毓秀左臂被發現癌變癥狀,被迫切除左臂,這對一世英名的鄭毓秀來說,無疑是個沉重的打擊。客居他鄉倍感落寞的鄭毓秀,晚年疾病纏身,度日如年,於1959年12月16日病逝於美國洛杉磯,終年68歲。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5 15:08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