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金錢與謊言:民主的另一面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舟行天下 發表於 2013-9-6 10:25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陳季冰/文

米特·羅姆尼即便不是美國歷史上最富有的總統候選人,也是最富有的總統候選人之一。根據其競選團隊先前公布的數據,他擁有1.9億至2.5億美元的巨額財富。這似乎再一次印證了我們中國人從小到大一直被反覆灌輸的一種觀念:西方的民主說到底都是富人的遊戲,而所謂選舉,其實也不過是金錢的比拼而已。

那麼,這種判斷當中究竟包含了多少真理成分呢?

史上最昂貴的選舉

首先,選舉毋庸置疑是一件需要花很多錢的事情,甚至可以說,完全就是靠金錢堆起來的。

據美聯社報道,截止到10月25日,奧巴馬和羅姆尼總共為競選募得了17億美金。再加上所謂「超級政治行動委員會」所募集的3億美元以及非盈利組織為競選廣告募集的幾千萬美元,2012年美國總統競選的募款已經超過20億美元。按照觀察選舉經費運用的無黨派研究機構響應性政治中心預估,今年總統選戰的總花費將達到25億美元,改寫2008年上屆選舉的18億美元紀錄,成為有史以來最昂貴的一場選戰。

另據報道,截止到9月底,奧巴馬2012年選戰籌款總額便達到了9.47億美元。這同時意味著,奧巴馬幾乎肯定將成為首位籌得超過10億美元競選資金的總統候選人。當然,羅姆尼團隊的吸金能力也不相上下,到10月中旬,他們共籌得9.19億美元。

除了必要的行政成本支出外,這些錢大都花在了廣告上。《紐約時報》援引媒體專家估計,2008年大選中,美國全國花在政治廣告上的資金約有25億美元,而今年的開支有可能增加三分之一,達到33億美元。(作者註:之所以這個數字會高於前文提到的競選總開支,可能是因為後者包含了其他並非直接為服務於總統大選的政治廣告,例如國會兩院議員以及各種地方性的選舉等等)眼下,許多地方電視台甚至不得不削減新聞節目的時長,以容納蜂擁而至的廣告,電視網上許多熱門節目從現在到選舉日的廣告時段都已售罄。在一些重要的搖擺州,如內華達,每周有1萬條競選廣告在電視屏幕上狂轟濫炸,內容多達近百種。

其次,金錢對於選舉的結果的確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

2008年,奧巴馬獲得的競選捐贈遠遠高於他當時的對手、共和黨總統候選人約翰·麥凱恩,這使他能夠在競選廣告上花費創紀錄的資金攻擊後者、宣傳自己的「變革」。

今年,在漫長的共和黨總統候選人初選中,儘管相比於眾議院前議長紐特·金瑞奇、得克薩斯州眾議員羅恩·保羅、賓夕法尼亞州參議員里克·桑托勒姆、得克薩斯州州長里克·佩里等其他多位老資格候選人,羅姆尼在共和黨內部的認同度和人氣並非最高,但憑藉其在華爾街金融業及美國商界的口碑和人脈,羅姆尼籌得了比前者多得多的政治捐款,這幫助他最終擊敗黨內所有對手,如願奪得共和黨總統候選人提名。而過去一年多來我們還能看到,現任總統奧巴馬在籌款總額上一直超過羅姆尼,他的民意支持度也一直領先於後者。但羅姆尼的籌款自夏天開始後來居上,9月和10月的頭兩個星期連續超過奧巴馬訴所獲得的籌款。這使得羅姆尼得以利用首輪辯論的勝利優勢,將大量資金投在關鍵州的電視廣告宣傳上。這在大選的最後衝刺階段取得了顯而易見的效果,民調中顯示,羅姆尼的支持率持續上升,甚至已反超奧巴馬。

那麼,金錢又是如何影響選舉的呢?讓我們來看一下今年春季美國石油行業發起的一場史無前例的造勢活動,此舉目的是對半年後的總統大選施加影響,旨在利用以頁岩氣和石油為主導的美國能源轉型。

這場由美國石油學會發起的「為能源而選」活動,提出的議程包括增加開發、限制對石油和天然氣公司的監管。其主席傑克·傑拉德表示,頁岩氣和石油變革創造了一種「改變遊戲規則、重塑能源領域藍圖的機會」,它需要特定的政策決議。美國石油學會希望通過在15個州發動的電視、廣播、海報、印刷品等宣傳攻勢,讓能源政策成為本次大選中的核心問題。傑拉德認為,藉助於產量的增加、可再生能源,以及加拿大石油供應,「未來12年,美國能夠實現能源上的獨立。」

傑拉德與羅姆尼有著密切的私人關係,有消息說,如果羅姆尼當選,傑拉德可能會成為未來羅姆尼政府的辦公廳主任。雖然活動宣稱自己沒有任何黨派色彩,不支持任何個人候選人,並且也獲得了一些民主黨州長和工會的支持。但該學會提出的加快石油和天然氣開發的核心議題,包括儘快批准一項輸油管道項目、維持新的稅收和監管政策,遭到了奧巴馬總統的反對。獨立研究機構 Kantar Media CMAG的數據顯示,今年4月份,美國一共打出了16991個負面廣告,其中超過80%與能源有關並且絕大多數是針對奧巴馬的。媒體還稱,能源行業遊說的投資回報率有時會達到3000%。

《世界是平的》一書的作者、《紐約時報》專欄作家托馬斯·弗里德曼曾經撰文揭露,羅姆尼之所以在此前的選戰中說了那麼多明顯偏向以色列右翼勢力的話,是因為自拉斯維加斯的美國博彩業巨頭、猶太人謝爾登·埃德爾森是以色列現任總理內塔尼亞胡的超級支持者。因此,猶太右翼想聽什麼,他就說什麼;而作為回報,埃德爾森又會對羅姆尼的競選團隊撒出多大一筆捐款。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一位教授的研究表明,近年來,美國企業每年在遊說者方面的花費高達35億美元,是10年前的兩倍。根據狹義定義估算,目前華盛頓的全職說客數量在1.5萬人左右,並且還在不斷增加。甚至在經濟萎靡之際,華盛頓的遊說業也出現了就業增長。

躲在幕後的金主們

那麼,躲在奧巴馬和羅姆尼身後一擲千金的又是些什麼人呢?華爾街當然首當其衝,自金融危機以來,圍繞金融業救助與監管的政治鬥爭日益深刻地影響華盛頓的政治版圖。

美國聯邦選舉委員會今年1月底公布的募款記錄數據顯示,金融業精英對今年總統選舉提供的政治獻金出現了根本變化。小布希主政期間,美國爆發了次貸危機,奧巴馬當時以非凡的政治魅力俘獲了華爾街的人心。但4年後,他的魅力開始減退,本來就傾向於共和黨的華爾街金融大亨現在回頭支持羅姆尼。

政治觀察機構指出,羅姆尼政治募款的幾大源頭是企業主管,以及高盛、摩根大通、摩根士丹利、瑞士信貸、花旗銀行和美國銀行屬下的政治行動委員會。截至2011年底,上述華爾街六大巨擘共捐了180萬美元給羅姆尼。至於奧巴馬,2011年的20 大政治獻金來源當中,高盛是唯一的大金融機構,但兩面押注的高盛捐給奧巴馬的也不過是6.4萬美元,不及捐給羅姆尼的49. 6萬元的一個零頭。

眾所周知,羅姆尼曾擔任貝恩資本的首席執行官,所以他一開始投入選戰,金融業者就倒向他,因為最了解他們並能夠為他們的利益說話的人莫過於羅姆尼。在給羅姆尼捐贈超過100萬美元的支持者中,有對沖基金業的顯要人士,包括保羅·辛格、朱利安·羅伯遜、約翰·保爾森以及羅姆尼聯合創立的私人股本公司貝恩資本的前同事。迄今為止,其他行業給羅姆尼競選團隊的捐款無一超過華爾街。

此外,支持羅姆尼的主要超級政治行動委員會「重振我們的未來」去年下半年僅從199個捐款大戶手中,就籌集到近1800萬美元。這些贊助人包括愛麗絲·沃爾頓——報告中稱她為「牧場主」,其實她更出名的身份是沃爾瑪家族的繼承人之一;另一位是以刻薄著稱的風險投資商、億萬富翁薩繆爾·澤爾,他在收購芝加哥論壇報集團之後又使之破產;著名的科赫家族的老三——威廉·科赫也是其中之一。

令人頗感意外的是,儘管奧巴馬總統曾公開說華爾街是造成美國經濟低迷的因素之一,並厲聲指責華爾街高管是有錢有勢的「肥貓」,對他們獲得的巨額獎金予以譴責,並試圖提高他們的稅負,還簽署了對金融機構接實施更嚴格監管的《多德-弗蘭克法案》,美國金融業也對奧巴馬政府怨聲載道,認為他對2008年給予他的慷慨捐贈的自己忘恩負義,但美國證券投資業卻仍是奧巴馬所籌競選資金的一個重要來源。

據前文提到的響應性政治中心統計,奧巴馬與美國民主黨全國委員會(簡稱DNC)截至今年4月底已從證券投資業籌集了逾1400萬美元資金。當然,上述集資款總額遠遠低於奧巴馬與DNC在2008年美國總統競選期間從證券投資業籌集到的2820萬美元。在向奧巴馬競選團隊和DNC提供捐款最多的十大利益集團中,證券投資業最新排名第三,反而比2008年總統大選時還提前了一位。

這再次證明了有關奧巴馬「反商業」的說法是無稽之談,這種幼稚可笑的論調一度不僅得到了「佔領華爾街」運動人士的響應,甚至還被一些商界巨頭拿來作為攻擊奧巴馬的理由。3M公司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喬治·巴克利曾公開向英國《金融時報》抱怨說:「我們知道奧巴馬具有羅賓漢般劫富濟貧的本能,他是反商業的。」他還威脅將生產線從美國轉移至加拿大或墨西哥。然而,正如我們後來看到的,奧巴馬最心腹的白宮辦公廳主任威廉·戴利恰恰來自摩根大通,而新任美國國家經濟委員會主任斯珀林則曾與高盛公司有密切的生意關係。奧巴馬還創立了一個就業與競爭力委員會,由通用電氣首席執行官傑弗里·伊梅爾特擔任主席,成員為美國運通、杜邦、柯達以及西南航空公司的多位CEO們。

在民主黨的眾多金主中,「量子基金」管理者、擁有200億美元身家的投資大亨喬治·索羅斯大概是最出名的一位。他曾經保持著總統競選中的最高捐款紀錄,即2004年高達2500萬~2750萬美元的捐款,當時是旨在促使小布希在大選中落敗。但在今年,這項紀錄被上文提到的拉斯維加斯賭場老闆謝爾登·埃德爾森打破,後者已向共和黨捐款7000萬美元。不過索羅斯今年仍然出手闊綽,他先是向一家支持民主黨的超級PAC「21世紀美國橋樑」捐款100萬美元,它的使命是追蹤共和黨候選人的言論;到9月下旬索羅斯還高調承諾,向投放廣告幫助奧巴馬競選連任的超級PAC「優先美國行動」捐款100萬美元,並向幫助民主黨國會議員候選人的「多數委員會」和「眾議院多數委員會」捐款50萬美元。

在民主黨和奧巴馬的支持者中,最有號召力的大概是家喻戶曉的好萊塢演藝明星了。作為第一夫人的頭號擁躉,華納兄弟主席巴里·邁耶為米歇爾·奧巴馬舉辦了一場入場費為2500 美元的募捐會;著名製片人哈維·韋恩斯坦也剛剛為奧巴馬籌得240 萬美元,其募捐會入場費高達35800 美元;5月,影星喬治·克魯尼的籌款晚宴為奧巴馬團隊募得資金1500 萬美元……

必須要指出的是,除了上述這些資本家和明星大富翁,無名無姓的普通老百姓也是選舉背後的重要資金來源。至少從他們的捐款流向來看,奧巴馬和民主黨一直把自己標榜為普羅大眾和弱勢群體的代言人也並非一點道理都沒有。聯邦選舉委員會的數據顯示,奧巴馬獲得的小額捐款占其籌款總額的35%,而羅姆尼這方面的比例僅為17%。

沙發
 樓主| 舟行天下 發表於 2013-9-6 10:25 | 只看該作者
「超級政治行動委員會」在行動

少數富人「收購」民主的現象在美國一直存在,但從未如此突出。這是因為,前文已經多次提到的所謂「超級政治行動委員會」從根本上改變了競選方式,對競選產生了巨大影響。它使一小部分超級富豪能夠對選舉產生比以往大得多的影響。

迄今為止美國競選資金的最大來源是個人捐款,美國法律規定,每個美國公民在一年內對某位總統候選人捐款不得超過5000美元,外國公民則禁止對美國選舉捐助。為管理這些龐大的政治資金並且防止出現腐敗醜聞,美國設有聯邦選舉委員會(FEC),對競選團隊的經費籌集和開銷嚴格監管。

1905年,西奧多·羅斯福總統向國會宣布:「企業對任何政治委員會或任何出於政治目的的捐款,都應當受到法律禁止。」兩年後他簽署了一項法案,使對這類捐款的禁令正式成文。但一個世紀以後,這條戒律卻壽終正寢了。在2010年對「聯合公民」一案的審判中,聯邦最高法院作出了一項判決,賦予企業為影響選舉進程而投入沒有上限的資金的權利,尤其是對聯邦一級選舉的捐款,理由是「企業與個人一樣享有言論自由」。令人十分奇怪的是,法律雖然對捐獻給單個候選人用於競選活動的金額進行嚴格限制,卻不限制宣傳或攻擊其他候選人等與具體競選活動無關的活動的開支。

最高法院判決的效果立竿見影,自那以後,super PAC如雨後春筍一般大量湧現。此類組織通常因支持或反對特定議題而形成,它的特色是不依附某候選人,不受FEC的監管,也無須遵守捐款限制。最高法院的規定使它們可以無限量接受公司捐贈,並在選舉日之前的任何時間進行花費,只要它們不與候選人本人進行協調。在2010年的國會選舉和州選舉(中期選舉)中,這類機構共花費了4.55億美元。由於國會尚未通過強制公布捐獻來源的法案,其中有1.26億美元來源不明。

而在今年的大選中,這類「超級政治委員會」扮演了更重要的角色。

2008年共和黨總統候選人約翰·麥凱恩由於受制於上個時代的競選經費籌款規則的約束,整個競選期間僅籌集了約3.68億美元。今年,米特·羅姆尼的預算可能是他的三倍,super PAC在其中居功至偉。根據美國聯邦選舉委員會的數據,在2000年的選舉中,各超級政治行動委員會共捐獻了1.147億美元,2004年增至1.924億美元,2008年超過12億美元。在2012年不到7個月的時間裡,在競選活動尚未進入白熱化階段之時,各超級政治行動委員會已經捐獻了將近10億美元,估計在整個選舉過程中這一數字將超過20億美元。

目前全美規模最大的 super PAC,是由小布希總統的政治顧問、「籌款神童」卡爾·羅夫經營的「美國十字路口」。它的目標是為共和黨候選人籌集3億美元,這一金額三倍於小布希在2000年競選中的全部花費。它還擁有一個非營利性機構,該機構無需披露捐贈人的情況。

相比之下,支持奧巴馬的最主要的super PAC 「優先美國行動」成立較晚。在其成立之初,白宮曾拒絕支持它的籌款行動。雖然一些政府高官已同意參加籌款活動,但民主黨的許多重量級捐贈人仍對超級政治行動委員會抱有抵觸,因為民主黨的基本意識形態使他們很難認同這種新型的競選籌款格局。民主黨最大的金主喬治·索羅斯之前曾以拒絕向super PAC捐款的態度來表明自己堅決反對2010年最高法院對「聯合公民」一案的裁決。

一些政治觀察人士指出,由於超級政治行動委員會投入選舉進程的大量資金造成競選開支飆升,其最直接的後果是候選人越來越依賴於它們的捐款,從而形成一種惡性循環,這將加劇由企業來制定遊戲規則的「金錢政治」趨勢。支持民主黨的自由派人士還擔心,最高法院的裁決是明顯有利於共和黨的,從而改變了政黨之間的平衡,因為大部分億萬富翁和大企業的高管都是共和黨的支持者。

但從今年到目前為止的選戰資金流向情況來看,儘管super PAC的資金大多用於支持共和黨競選人,但民主黨競選人也獲得了史無前例的支持。這就引發了另一個憂慮:未來民主黨將日益背離少數族群、移民、勞工等弱勢階層的利益,因為它自己正變得越來越依賴於企業和富人的資助。這將徹底改寫美國的政治版圖。

奧巴馬競選團隊聯席主席之一、前國會參議員拉斯·范戈德曾在其創辦的「進步聯盟」網站上用「總統錯了」的大標題公開批評奧巴馬接受super PAC資金的行為。范戈德一針見血地指出,這些不透明的組織是在干預和腐蝕健康的政治運行方式,奧巴馬擁抱它們無異於「與魔鬼共舞」。相反,他認為,奧巴馬總統一有機會就應該任命一個「進步」的大法官,從而促使聯邦最高法院推翻先前認定超級政治行動委員會合法的裁決。

比一比誰更會撒謊和抹黑

由於重金在握,今年的大選宣傳演變成了一場史無前例「抹黑廣告大戰」。多家研究機構發表評估稱,2012年1月到夏初播出的電視選舉節目中,75%是負面宣傳。而在2008年同期,負面宣傳的比例僅為9%。

事實上,抹黑宣傳遠不僅出現在奧巴馬與羅姆尼之間。在初選階段,支持羅姆尼的super PAC 就曾經耗費大筆資金打廣告攻擊桑托勒姆和金里奇等其他共和黨候選人。據統計,截止到10月中旬,奧巴馬已經在電視廣告上花費3億美元;羅姆尼的花費為3.66億美元。在奧巴馬的廣告花費中,有81%的廣告為針對羅姆尼的負面廣告;而羅姆尼在負面廣告上的花費佔總支出的88%。而Knatar的數據顯示,從4月羅姆尼以共和黨提名大熱門身份出現的時候開始,到9月臨近結束的時候為止,奧巴馬投放了大約34.7萬條廣告,幾乎是羅姆尼的三倍,其中有將近27萬條對羅姆尼有負面影響。而羅姆尼投放的廣告約為12.1萬條,其中有超過9.9萬條對奧巴馬有負面影響。

總的來說,奧巴馬對羅姆尼的負面宣傳更加強勁。在科羅拉多州的丹佛,羅姆尼及其盟友每播出5條競選廣告,奧巴馬和民主黨人就會播出7條,譴責羅姆尼不顧中產階級利益,並宣稱奧巴馬已經把經濟從崩潰邊緣拉了回來。在佛羅里達州,廣告數量的差距更加明顯。支持奧巴馬的競選廣告幾乎比支持羅姆尼的廣告多了一半——其中有大約1.3萬條廣告譴責羅姆尼把就業崗位外包到中國、試圖毀掉聯邦醫療保險,並把自己的納稅申報單置於公眾視線之外……

殘酷的、白熱化的選舉使雙方對對手的抹黑宣傳不僅貫穿於施政理念的弊端,還經常直接訴諸人身攻擊。一般而言,羅姆尼抓住奧巴馬未實現的競選許諾(特別是減赤與就業問題)不放,而奧巴馬則指責羅姆尼不斷改變立場,「見風使舵」。雙方在中產階級利益、對外政策、女性墮胎權利、移民等各條戰線展開了激烈的唇槍舌戰。

按照羅姆尼的說法,奧巴馬總統是個損害就業、肆意開支、信奉大政府的社會主義者,他的政策讓經濟更加衰退,還危及自由市場為基礎的資本主義。羅姆尼稱,奧巴馬「以近世沒有先例的速度」花掉納稅人的錢,「增加的債務幾乎相當於所有前任總統之和」。他還宣稱,奧巴馬周遊列國為美國道歉。

而民主黨幾個月來一直對羅姆尼的納稅申報表窮追不捨,在沒有提供任何證據的情況下,來自內華達州的參議院民主黨領袖哈里·里德公開宣稱,羅姆尼已經有好多年未曾納稅,還說他通過離岸避稅和其他的會計核算手段來逃避納稅。有意思的是,里德同羅姆尼一樣,也是一位摩門教徒。

奧巴馬的競選班子之後打出了一條廣告,稱羅姆尼是「首席外包官」。這條廣告在艾奧瓦、俄亥俄、弗吉尼亞等「搖擺州」播出。「羅姆尼從來沒有對抗過中國,」畫外音說,「他所做的就是把我們的工作送給他們。」作為回擊,共和黨的廣告指責奧巴馬「將納稅人的錢送出去」,在墨西哥製造太陽能電池板,在丹麥修建風車,並在韓國製造電池。這一指責涉及2009年的一攬子經濟刺激方案,稱將那些錢用於外國企業或依賴外國供應商的公司。

最無中生有和令奧巴馬受傷的還是對他身份背景的惡毒懷疑,其實,早在4年前,他已經被共和黨攻擊為隱藏著一份外國的出生證明的穆斯林分子。雖說眼下羅姆尼已經不能再這麼明目張膽,但他仍然想盡辦法試圖在選民頭腦里埋下對於奧巴馬是否忠於美國及其盟國的懷疑種子。就在最近,他指責奧巴馬泄露國家安全機密,從而背叛「國家利益」。他還在接受財經電視頻道CNBC採訪時說,奧巴馬的意識形態「很奇怪,在某些方面對美國體驗的哲學而言很『外國』」。奧巴馬則同樣沒有任何證據地反唇相譏,他把羅姆尼的從商經歷說成是美國理想的敵對者:沒錯,羅姆尼高唱自己多麼愛美國,可是他卻把美國的就業崗位拱手讓給外國人,還把自己的錢存在瑞士銀行。

根據美國一家報紙所做的分析,在今年的總統選舉中,奧巴馬講話中27%是假話或比較虛假的話,甚至有1%是徹頭徹尾的謊言。而羅姆尼講話中32%是假話或比較虛假的話,有9%是徹頭徹尾的謊言。

許多參與報道的資深媒體都說,謊言與攻擊可能是任何一場民主選舉都無法避免的,但今年美國大選的無恥謊言和惡毒抹黑實在已經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1 18:49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