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傷童案破再質疑,網民到底要什麼?

[複製鏈接]

5055

主題

5090

帖子

7157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7157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菊花包子 發表於 2013-9-6 09:55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作者:劉雪松

山西汾西男童被挖雙眼慘案,昨天在警方披露部分偵破細節之後,本應成為一個重要的結點,告一段落。然而這場幾近全民破案的集體圍觀,質疑、爭論的高潮依然不退。柯南們坐在電腦前指點案情,希望通過鍵盤敲打出一個個問號,緊逼警方提供新的發現,新的依據,解疑釋惑。

   誠如警方所述,「由於犯罪嫌疑人張會英自殺身亡,犯罪動機尚難確認」。這起慘案,因為受害者只有6歲,也因為涉嫌施害的「大大」自殺身亡之後死無對證,所以,連受害人雙方家屬都不願認可的事實,要讓圍觀的人們個個不疑,難免有瓜被強扭的感覺。因此,指責網民寧可聽信途說也不願相信偵斷,這種觀點就顯得有些霸氣外露。

   不可否認,警方公布的部分偵破細節,有事實,也有誠意。但縱觀這場全民圍觀偵破的案件信息發布,依然未能跑贏媒體、跑贏小道消息,暴露出被動滯后帶來的尷尬。

   許多案情,由於偵破手段的特殊要求,警方不宜第一時間發布,情有可原。但小斌斌被挖雙眼這個已經引發全民關注、並且警方已經有償廣徵線索的慘案,完全出於偵破手段不能公布的信息,應該非常有限。因此,同時享盡濟南中院文字直播庭審帶來快感的受眾,無疑希望小斌斌案件的偵破,能給人們帶來即時、透明、準確的信息。但這個原本可能給警方辦案形象大大加分的機會,至少在信息發布這個環節上,未能充分地把握住。警方面對自媒體傳播形態、面對公眾關注的迫切心態,表現得有些磕磕絆絆,猝不及防。

   也許在警方看來,披露的這些細節已經足夠清楚。但尷尬在於,在這波未停的質疑或者爭論聲中,很多人其實並非完全不相信警方的結論,而是他們感覺還有很多疑惑未解。因此,那種責備網民「不公布說你瞞著,公布了說你編著」的委屈態度,恰恰是一種不願反思官方信息發布軟肋的習慣性居高臨下姿態。

   「不破案,質疑警方效率;破了案,質疑警方能力。我不知道網民們要的是什麼。」這句話,一語道破了信息把控的官方,面對信息「飢餓」的網路民意,表現出來的不適應。
   網民要的是什麼?是對一個殘暴至極的案件的關注,是對一個不幸被挖去雙眼的六齡童的同情與關切;是知情權的尊重,是與警方同樣「絕不放過一個壞人、也不冤枉一個好人」的共識與追求。
   這些「需要」,對警方辦案來說,既是一次展現過硬辦案能力的機遇,更是一次與民誠意互動、用快速準確的官方信息跑贏小道消息的機遇。

   但是,從案件偵破以來的倉促發布,到被動應對的偵破細節回應質疑,警方應對媒體和公眾輿論表現出來的凌亂,即便算不上太糟糕,但也確實未能達到讓絕大多數人滿意的效果。
   官方在過去很多應對重大事件的信息披露上,之所以小道消息漫天飛,很大程度上是將公眾的知情權,當成了好奇心。許多後來證實為謠言的小道消息,都能在民眾知情權得不到尊重上,找到根本的原因所在。小斌斌用一個6歲孩子失去雙眼的沉痛代價,給太原警方出了一張匡扶正義、所善懲惡的卷子,可惜,民眾給出的分數卻不是很高。
   不是民眾愛挑剔,而是官方不適應。很多官方機構,迫切需要在濟南中院那場全民只盯官方發布的成功範例中,好好地去補補課。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7 18:55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