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謠言止於知者而不是智者

[複製鏈接]

4795

主題

4842

帖子

7096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7096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吃貨一號 發表於 2013-9-6 17:07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作者:  馬勇

自從有了自媒體,一直被壟斷的輿論環境發生極大改變,人們不再像過去那樣偏聽偏信,而是多了一個心眼,凡事都願問一個是什麼、為什麼?這是社會進步,是五四思想先驅鍥而不捨的追求。

  伴隨著思想一律、輿論一律漸行漸遠,多元化的聲音,知識精英動輒質疑,人們尤其是管理者或許有些不適應。其實,這是一個社會最正常不過的事情,管理者在多元格局中要學會容忍,學會傾聽,學會見賢思齊。

  網路上確實有些智者聽風是雨,添油加醋,繪聲繪色將那些不完整的信息,尤其是官方不願公布的一些政治信息用智慧,用想象給予補充,使之構成合乎歷史與邏輯的故事鏈條。比如去年重慶「休假式治療」消息發布后,無數網路智者根據支離破碎的信息,別開生面,描繪了一個驚心動魄的故事。今天看來,那些描繪,有傳聞,有見聞,有想象,但是如果對照濟南中院最近發布的庭審記錄,我們也必須承認,在去年信息發布不完整的時候,網路上的傳言大致滿足了人們的好奇心。

  當然,對照庭審記錄,也可以看到一些完全出於想象的瞎編,尤其是各位高人無限制地擴展「陰謀論」,現在看來可能是有問題的。陰謀論是明清以降中國人非常特殊的審美情趣,但陰謀論在政治實踐中究竟佔多大比重,實際上很值得重新研究。

  想象的傳言給管理者帶來不少困擾,但管理者不能由部分不實傳言去追查傳言,或謠言。所謂傳言倒逼真相,就是說當這些傳言可能與管理者掌握的真實有差距時,讓傳言繼續流傳可能會對社會誤導時,管理者就應該適時發布部分真相,不要讓那些新聞發言人總是在重大新聞發生時缺位。

  新聞發言人缺位,真實信息被封鎖,為流言、傳言、謠言提供了最合適的土壤。智者憑藉自己的智慧,從已知推導出未知。這是人類好奇心的驅使,也是人類知識積累的基本途徑,是人類對自己已有智慧的挑戰、考驗。而且,如果管理者不能及時發布真相,滿足大眾好奇心,那麼,這些流言、傳言、謠言,也勢必構成故事發展的一個當然組成部分。我們所知的中國歷史,從古典到今典,那些有根無根的流言、傳言、謠言,對於一個完整的歷史敘事來說,既是果,也是因。我們如果不注意這些流言、傳言、謠言的發布、影響及動因、後果,我們就根本無法準確解讀幾千年的中國史。三言記錄了歷史片段,也參與了歷史創造。

  舉一個例子。我們都知道1898年秋天政治逆轉非常可惜,如果不發生那樣的悲劇,中國完全有可能在政治改革道路上往前推進一大步。一百多年後我們重新檢討那一年那些事,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由於朝廷當年信息發布不完整不及時,政治變革從一開始就被籠罩在三言中:兩宮間真實關係究竟怎樣,翁同龢為什麼被罷官,為什麼急於提拔四小軍機,又為什麼小題大做將禮部六堂官集體免職,懋勤殿究竟設不設,袁世凱為何而來,伊藤博文在北京與李鴻章、總理衙門大臣、康有為單獨談話究竟說了什麼。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假如當時的皇上有一個美國總統式的發言人及時發布消息,相信康有為無論怎樣孤僻,怎樣具有想象力,都不會得出皇上已被囚禁的結論,然後再根據這個大膽假設去策反清軍,動員江湖。信息的不完整、滯后,是1898年政治逆轉的最大教訓,為康有為這樣的智者預留了想象的無限空間。我們今天可以根據史料指責康有為過於急切耽誤了中國,也可以指責他的那些想象毫無根據,但我們如果從清政府立場去檢討,是不是也有信息發布方面的教訓可以總結?

  傳言、流言、謠言,誤導了政治,改變了歷史,三言本身又在這種情形下構成了歷史的一個當然組成部分。我們今天研究1898年政治史,如果無視三言,許多問題都說不清楚。信息的完整、及時,是讓智者的智慧最大限度地節省;信息的不完整、不及時,就是有意無意激活了智者的智慧。老話說「謠言止於智者」,可能是不對的。真實的情形應該是,「謠言止於知者」。

  信息公開了,完整了,知道的人多了,無論多麼智慧的人,都沒有發揮的空間了。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9 11:09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