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驚人預測薄案1-2:福爾摩斯與華生對東方國度離奇案情的回顧

[複製鏈接]

8

主題

14

帖子

24

積分

註冊會員

新手上路(初級)

Rank: 1

積分
24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andyyam 發表於 2013-9-4 09:20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本帖最後由 andyyam 於 2013-9-4 09:25 編輯

blog dot sina.com.cn/s/blog_80f9a1a7010179xd.html
驚人預測:去年的貼子居然把薄熙來案子算得這麼准!


夫人真的謀殺了英國紳士么?——福爾摩斯與華生對東方國度離奇案情的回顧(一)
(2012-10-12 10:15:40)


華生:親愛的,自從我們來到這個神奇的東方國度,我就感受到它和大不列顛的巨大差異,為什麼一個英國紳士的死亡在英國無人關注,而在這裡卻掀起了巨大的波瀾,似乎歷史也要因此而改寫。



福爾摩斯:匪夷所思,是因為秘密還沒有被揭開,或者謎底又太過離奇。不管怎麼說,英國紳士之死的故事是如何發生的,究竟是什麼在操控一切?引發了我巨大的好奇。



華生:如果說夫人的殺人動機是因為紳士威脅到了夫人的兒子,那麼法庭應請這位公子提供相應的證詞,但是沒有人看到。我們只知道夫人的母親委派了律師到美國找到這位頗有爭議的公子,拿到了一些證據,但是似乎法庭並沒有採用。



福爾摩斯:哈,華生,這位公子當然是涉案的關鍵證人,可是他竟然被法庭疏漏,是個有趣的現象,據說連紳士的好友,一位法國建築師都被協助調查,可是最關鍵的相關涉案人證竟然沒到場,說明了什麼呢?只能說明這位人證提供的證據,不是法庭需要的證據。所以他被法庭忽略了。



華生:如此說來,即便謀殺案存在,動機也與公子無關?



福爾摩斯:是的,如果有謀殺案,也是因為別的什麼,公子與此無關。但是夫人真的謀殺了紳士么?我們看到所有公開的資料都顯示紳士一家與夫人一家交往深厚,並且紳士的太太也是由夫人介紹而結識,夫人還是他們的兩個孩子的教母。年長的那個孩子已經11歲了,但是法庭卻說7年前紳士寫信與夫人結識,這樣奇怪的表達是想極力掩蓋這兩個家庭之間深厚的友誼,使人們不再好奇為何會有那樣不可理喻的「威脅公子人身安全」的殺人動機。



華生:動機,我真想知道什麼才是真正的「動機」。歇洛克,並且為什麼他們把謀殺日期定在英國公使與夫人的總督丈夫會面的前一天呢?



福爾摩斯:這也是所有人忽略的一個問題。「謀殺」與「刺殺」最大的不同,是不想讓別人知道兇手是誰,不希望人們關注此事。而從謀殺日期上看,剛好設定在英國公使與總督會面的前夜,這從策劃者的角度來說,是希望此案能夠引起某種重視以及外交摩擦,從而引爆一些什麼東西。如果策劃者是總督夫人,那麼她是否太恨自己的丈夫,並且也太急於暴露自己?而這位夫人實際上是一個精明強幹的女人,這樣的設計顯然不是出於她的思維。



華生:所以他們說夫人有精神障礙,你知道,她確實在服藥。



福爾摩斯:這些不是重點,重點是夫人是否想要紳士的命。如果確實出於某種隱秘的原因,紳士成為了夫人的一個障礙,她必須除掉他,她會怎麼做?



華生:殺掉一個在中國混跡的英國人,並非難事,作為夫人她有一位警督好友,並且精通各種先進的刑偵手段和廣泛的黑白人脈。他們完全可以隱蔽的,乾脆的完結此事,而不用由夫人親自動手,並且在總督轄內,在英國公使眼皮底下,冒這麼大的風險。



福爾摩斯:正是,所以可見這個「謀殺案」根本就是沖著總督而來。夫人只是被挾裹進去的陪葬品,或者說設計者可能認為如果將夫人置之事外,將會給設計者帶來巨大的威脅,因為夫人是一位不尋常的律師,如果有人陷害她的丈夫,她會給他們強烈的反擊。



華生:所以他們暫時放過了他們的兒子,因為他還沒有成為一個成熟的對手。但是仍然不忘給他一個操弄「商業回扣」的說辭,並且大肆傳言他是個花花公子。



福爾摩斯:我們再回到案發現場,紳士應夫人邀請來到總督轄地,正好在英國公使來訪的時間,如果真的是夫人的安排,表明隨後他們可能會有個私下的聚會,無論官場或生意場都需要這樣的社交活動,所以夫人更不可能在此時殺他,那麼他的死亡,確實是一個不正常的事情。即便是紳士喝醉導致的心臟病突發,也不正常,因為英國公使的來訪必須讓他們保持一種克制的情緒,為隨後可能舉辦的任何活動和會面。所以紳士的突然死亡,在一個敏感的時間和地點,無論因為什麼,都十分可疑。



華生:他們說夫人在夜間去了紳士的房間,隨從在門外侍候,等夫人把紳士灌醉之後,被夫人叫進去,兩人一起把紳士從衛生間抬到床上,夫人在紳士要水喝的時候,把氰化物藥水用早已準備好的醬油壺給紳士灌了進去。



福爾摩斯:這是個非常荒唐的畫面,華生。夫人為什麼不用注射器或者香水瓶這一類帶噴嘴可以迅速噴出水流的工具?氰化物接觸到人的口腔黏膜後會立即使人中毒,如果她蓄意殺人就應該選擇能夠準確噴出水流的工具,而不是醬油壺這類沒有力量和準頭的東西。並且作為夫人而不是廚娘,醬油壺也不是她經常想到的東西,而香水瓶或注射器才是她常用到的物品。她一直在生病不是么?



華生:並且如果真的把毒藥灌進去后,紳士就會立即死亡,並出現一些猙獰駭人的表現,而這些都未能讓夫人和隨從感到不適,彷彿他們是老練的殺手。在灌藥之後還細心的布置毒品偽造現場,又顯示出他們不知道吸毒過量而死與氰化物中毒根本不同。還有在從容離開時,夫人還對服務生說紳士喝醉了,需要休息,表示她根本不介意人們知道她來過這裡。但是在警督的供詞中又說為了掩蓋夫人的罪行,他把夫人去過紳士房間的錄像給夫人銷毀。那麼那個跟夫人打過招呼的服務生呢?



福爾摩斯:哈,是啊,華生,我很好奇為什麼在對警督審判時,那個服務生沒有出場,既然錄像被銷毀了,這位服務生就成了關鍵的人證,嚴肅的法庭又忽略了一個重要的證人,難道服務生也有深不可測的背景?所以如果他們找不到這位服務生或者其他目擊證人,怎能證明夫人當夜去過酒店?僅憑那個警督偷偷錄下的夫人談話么?當然他們還提到一些杯子上的指紋,但是最關鍵的是時間點無法確定。所以可以推斷夫人可能去過紳士的房間,但不是在他們所說的那個時間。

警督究竟是什麼角色?——福爾摩斯與華生對東方國度離奇案情的回顧(二)
(2012-10-12 10:19:06)


華生:最難以理解的是警督的舉動,歇洛克,他的角色轉變令所有人瞠目結舌。似乎他是個藏在總督一家身邊的卧底。



福爾摩斯:這個人的舉動是有些不可思議。我們討論過夫人不可能策劃這個離奇的謀殺案,那麼是誰呢?很多人指出是警督在策劃,如果真是這樣,以警督的專業水平來說,策劃的又太粗糙了。比如說陽台上的腳印,為什麼不清理乾淨呢?還有既然第一時間偷錄夫人的談話想保留罪證,為什麼卻把所謂的監控錄像銷毀了呢?並且還有那些「心血」,是最沒有說服力的證據,因為沒法證明不是后被毒藥污染的,而屍體的照片以及病理組織標本,這些直接的證據卻一樣也沒有。



華生:可以理解為警督在最初是想包庇夫人,而後來反悔了,導致證據丟失么?



福爾摩斯:我們已經討論過了,紳士的死亡是不正常的事件,如果有策劃者,一開始就有,而不是後來所謂的合謀者反目。所以策劃者不會輕易改變自己的初衷,如果要留存證據也會從事情發生時就收集,而不是事後找證據。並且從第一時間偷錄夫人談話的行為上已經顯示了收集證據的決心,那麼為什麼不收集齊全呢,並且遺漏的反而是最重要的證據。



華生:我不理解法官們是如何看待此案的,沒有直接的物證,也沒有相應的證人,只有幾個認罪的人之間彼此的揭發和悔悟,以及一份容易偽造的並且是偷偷錄下的錄音帶,似乎法官和罪犯們把法庭當成了話劇舞台,但是觀眾們大多都不滿意。



福爾摩斯:我們再談談此案的導火索,也就是警督突然去美領館要求政治避難。官方給出的解釋是因為向總督說出夫人涉嫌謀殺而被打併受到調查的壓力,如果真是這樣,警督應該去英國領館闡明事態而不是美國,有人會說因為美國比較能夠影響政府內閣,從而可以真正制服總督。那麼還是沒法解釋為什麼他一定要「叛逃」,要知道美國人不是上帝,在沒有事先接觸的情況下,不可能給人辦理「政治避難」,如果他想求助美國的影響力完全可以把消息透露給他們,而不是魯莽的闖進去,給自己安上一個「叛國者」的罪名。



華生:難道是警督慌不擇路么?還是受到了什麼蠱惑,才會做出這樣出格的舉動?



福爾摩斯:我傾向於後者,警督從總督的得力助手變成一個「叛國者」,我們暫不能了解他的想法。但是就法庭展示的證據來看,可以肯定的是他也不是謀殺案的策劃者,而只是一個犧牲品,跟夫人一樣。



華生:官方說警督進入美領館后先交談了一些公務,然後才要求的政治避難,對此我覺得有些可笑,既然目的是要求政治避難,那麼前面那些「公務」不是令人討厭的廢話么?一個因為生命受到威脅而選擇「政治避難」的人還有什麼「公務」可談呢?



福爾摩斯:哈哈,華生,以你的個性,斷然不會有心情談「公務」。不過我倒認為警督確實是去美領館談「公務」,而不是什麼「避難」。美國人已表示事先有約證明是公務,如果警督事先聯繫是為了「政治避難」事宜,則可以先知道可行與否,更不必當一個可恥的「叛國者」。



華生:難道是警督中了什麼圈套?歇洛克,你知道自從警督受審認罪后,很多人都表達了對他的不滿,還有很多緋聞也將他描述成一個道德敗類。



福爾摩斯:但是據我所知他的許多同行對他還是非常敬重,作為局外人很難了解其中的細節,但是要知道警督不僅只是一名警督,很多時候他充當著總督的左右手的角色,在一些政治表達上充分顯示了他和總督高度一致的傾向,使人不得不猜測在警督任期結束后,他的去向。



華生:我猜你想說的意思是警督未來的發展空間,才是他離奇行徑的深層原因,是這樣么?



福爾摩斯:對,儘管我還猜測不出警督究竟是在怎樣的情況下走進美領館的,但是直覺告訴我,應該和當時國家政權的未來元首出訪美國有關。你知道這位新元首一直對美國有一種強硬的態度,和現任有所不同。



華生:我已經在想象美國人是如何炮製這一切的了,但是僅僅靠美國人自己能夠成功么?



福爾摩斯:當然不能,美國人是通過他的重要盟友來操控一切的,你已經知道了他是誰。



華生:是的,我知道,但是又怎樣解釋警督和夫人的認罪呢?



福爾摩斯:方法很多,比如藥物控制。還有另一種可能,隱忍。



華生:等待新的機會?我想知道那是什麼。



福爾摩斯:我曾非常擔心他們又中了圈套,以隱忍來換取總督的平安,其結果反而是給了對手更多罷免總督的理由。但是目前看來,博弈似乎進入到了一種有趣的狀態,高高在上的人似乎騎虎難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 15:27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