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毛澤東唯一一次持槍衝鋒經歷(圖)

[複製鏈接]

9622

主題

9699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13704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jiankang001 發表於 2013-9-3 11:15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毛澤東罕見持槍照片
       

毛澤東說我沒有想到打仗


  如果將毛澤東比之於像秦始皇那樣的「千古一帝」,恐怕是不合適和不恰當的。但就毛澤東在軍事上對人類的貢獻而言,他決不比古今中外的任何軍事家遜色,說他在軍事上是「千古一人」恐怕不算溢美之辭。其智慧、謀略、膽略、氣魄都是超乎常人的。我們很難設想,三湘四水是如何孕育出這個偉大的軍事家的。正因為他的偉大,對他在人類軍事史上的貢獻和在軍事理論上的成就的評價或許還要待多少年後才能看得更清晰。

  湘人歷來有尚武精神,自曾國藩的湘軍「剿滅」了起自廣西的「長毛」熖平軍犞后,「無湘不成軍」的民諺便不脛而走,傳遍了全國。

  但在30歲之前,毛澤東根本沒有想到打仗,沒有想到他一生中最重要的年華會在打仗中度過,沒有想到他會成為一名叱吒風雲的戰爭大師。

  1965年3月,他在會見敘利亞客人時坦率地說:「像我這樣一個人,從前並不會打仗,甚至連想也沒想到過要打仗,可是帝國主義的走狗強迫我拿起武器。」青年時代的毛澤東,最大的志願是當一名教師,其次是記者。1921年初,毛澤東在新民學會討論「會員個人生活方法」時說:「我可願做的工作:一教書,一新聞記者,將來多半要賴這兩項工作的月薪來生活。」

  這個志願對其一生都有著重要的影響。當他成為一名職業革命家和黨的領袖后,還曾多次談到自己當教師的志願。即使到了晚年,他仍念念不忘自己曾短期從事的教員生涯。

  辛亥革命發生后,毛澤東也像許多熱血青年一樣,投身革命軍,但時間很短,只有半年。他所在的部隊是第二十五混成協第五十標第一營左隊。他在30年代向斯諾回憶時說,當時他不喜歡學生軍,認為它的基礎太複雜了,「我決定參加正規軍,為完成革命儘力。」「我的軍餉是每月7元——不過,這比我現在在紅軍所得的要多了。」孫中山和袁世凱達成協議,南北統一后,「我以為革命已經結束,便退出軍隊,決定回到我的本行上去。我一共當了半年兵。」關於這半年士兵生活對他的影響,他在後來提及說:辛亥革命的時候背過幾天煵角梗牐什麼立正、稍息,托四把槍還相當可以。不是吹牛皮,單個教練、排教練、連教練、營的野外演習也搞過。

       一位不願拿槍的軍事家

  毛澤東從本質上說是書生,是知識分子。他一生與書作伴,在書海中游泳,戰時行軍,在馬背上吟誦,在擔架上看書,直到暮年,猶在床頭堆滿了書。但是,他卻用槍杆子改寫了中國的歷史。

  毛澤東會打仗,卻很少拿槍;雖然他提出過著名的「槍杆子裡面出政權」的論斷,並為此被人封為「槍杆子主義」,但他卻不喜歡弄槍,非到萬不得已不拿槍。

  老將軍蕭克說他僅看到過毛澤東掛過一回槍,那是在井岡山的時候,傳說他被開除了黨籍,不能當前委書記了,便改當師長。在紅四軍成立大會上,毛澤東掛著駁殼槍。他詼諧地說:「身背盒子槍,師長見軍長。」

  當然毛澤東也並非僅拿過一回槍,在危險的時候他還曾親自持槍衝鋒陷陣。1929年初,紅四軍向贛南閩西進軍,被國民黨軍劉士毅部窮追不捨,紅軍遠離根據地在白區作戰接連失利,險象環生,瀕臨絕境。在大柏地,紅軍下決心與追敵決戰,大年初一,紅軍在大柏地設伏,敵劉士毅部兩個團進入紅軍布下的「口袋」后,紅軍各部拼全力向敵猛攻。軍長朱德帶隊沖在前頭。平時很少摸槍的毛澤東,在這關頭也提槍親率警衛排向敵人衝鋒,身邊的警衛排長受傷了,他仍奮不顧身地向前沖。朱毛深知,紅四軍生死存亡,在此一舉。鏖戰到第二天下午,終將敵兩個團大部殲滅,扭轉了紅四軍的被動局面。陳毅稱這一仗「為紅軍成立以來最有榮譽之戰爭」。幾年後,被削了軍權的毛澤東戰地重遊,不禁感慨系之,寫下了「當年鏖戰急,彈洞前村壁。裝點此關山,今朝更好看」的豪邁詩句,可見他對這次作戰印象之深。(轉)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5 02:23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