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海外華人孩子學中文為何難

[複製鏈接]

2479

主題

2935

帖子

4913

積分

二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4913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簡單快樂 發表於 2013-9-5 04:57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日本百合博客

   最近有網友來諮詢我有關孩子學中文的事情,原文是這樣的:我也和你一樣生活在日本,是兩個孩子的媽,孩子爸也是日本人。在家裡都說日語,所以孩子不會中文。我很想孩子學會中文,以後能用中文和媽媽聊天。可在日本沒有這個環境,請問您是中文老師,有沒有什麼好的辦法能讓孩子對中文感興趣並愛說中文呢?我很羨慕身邊夫妻兩個都是中國人的家庭,他們的孩子中文很棒,日語也不錯!



   可能不了解的人根本無法想象,媽媽是中國人,孩子卻不會說中文,而且媽媽還說家裡沒有語言環境,這不是開玩笑嗎。事實確實如此,我家情況也差不多,而且我每年都會遇到幾個這樣的學生。我生活在日本的二線城市,很少有機會遇到中國人。在我的經歷中,中國父母或者通過國際結婚在日本長大的孩子絕大部分都不會中文。不光在日本,在其他國家生活的華人父母也普遍存在著教孩子中文難的問題。今天根據自己多年來學外語和教外語,以及在海外生活的經驗,談一下自己對為何海外華人孩子學中文難的見解。



   想學好外語,無非需要達到以下幾個條件中的至少一個:語言環境、說外語的必要、有想說的內容、對外語的興趣、持續的努力等等。



   1 語言環境

   一個嬰兒放在哪種語言環境中成長,他就自然地掌握那種語言,學語言就和人天生要吃飯、會走路一樣自然,沒有人覺得自己說的這門語言難學,因為他從來就沒有「學」過就會了。孩子生活在哪個國家,他就很自然的記住並且應用哪種語言。有人覺得儘管外界沒有中文環境,媽媽在家中用中文和孩子多說話孩子不就會了。其實一個人在兩種語言中經常轉換是件很累的事情。像我在學校里教中文,為了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夠清楚地聽到我的聲音,我每天幾個小時高聲講課,帶學生念課文、練發音,一遍又一遍。在學校在兩種語言中切換來切換去已經累了,回到家后哪還願意再「上」一節漢語課呢,只有輕鬆的講低低的日語對我來說才是休息。如果對孩子講中文的話,對日本老公又該講哪門語言呢?有時候孩子聽懂了但是老公理解起來費勁,或者情況反過來,有時候孩子沒事但是老公煩了,或者情況再反過來。要在家裡統一語言環境需要全家人達成共識,否則大家都會選擇最簡單的方法,即選用最方便的語言作為共通語。



   這次回國時一登機,聽到飛機里周圍人高聲用中文談話,兩個孩子一下子興奮起來,忽然開始說起了中文。一個問:「你叫什麼名字?」另一個回答:「太貴了!」一個再問「你幾歲了?」另一個回答「我8歲了」。兩個人一問一答,互相併沒有認真聽,有時候回答得驢唇不對馬嘴。但是他們都沉浸在興奮之中,很自豪的把自己會的僅有幾句中文全都抖落了出來。這個就是環境的巨大影響力。在日本他們說中文會覺得很害羞,因為誰都不想表現得和別人不一樣。但是在周圍人都講中文的環境里,他們瞬時做了調整,完全沒有一點點不好意思的樣子。



2 講外語的必要性

   海外華人父母對孩子最大的苦惱之一就是孩子無法和國內的家人交流,也擔心他們忘記祖國的語言和文化,忘記自己的根。但是這個煩惱是屬於大人的,孩子感覺不到和自己有任何關聯。他們的母語就是自己生活的國家的語言,只要生活、學習上沒有困難,有自己的朋友圈,他們就很滿意目前的狀態。他們絲毫不擔心自己和國內親戚交流有障礙,對他們來說,得到周圍人的認可比同一年也見不了幾次面的親戚交流要重要得多。他們也預料不到將來自己可能會尋根,追問父母的以前,探尋自己的人生意義。只要父母沒有讓他們做海龜的打算,又能夠和父母交流,費勁學習父母的母語對他們來說有什麼必要呢?



   有的海外華人孩子懂得分開使用幾種語言,比如和中國姥姥和媽媽說中文,和美國爸爸說英語,甚至還能聽懂姥爺的上海話。並非因為這樣的孩子天生聰明伶俐,而是家裡講不同語言的人沒有能力或者故意不統一語言,孩子不懂得分開使用幾門語言的話就無法和家人交流,於是就在無形中練出了這個本領。



   對我來說,說日語是生活所迫。兩個孩子會不會中文沒有關係,但是我不會日語就無法正常生活,更別提實現自己的價值。所以我從孩子一出生就用隻言片語的日語與他們交流,直到他們現在能夠訂正我的錯誤。渴望能夠和孩子用自己的母語交流,恐怕是出於對自己外語水平的不自信。與其把自己的夢想寄托在孩子身上,還不如轉為自己努力提高自己的外語水平。這樣自己的行動和成績將來也可以激勵孩子在其他方面努力。



   學不會父母母語的孩子大多數是感覺不到學習的必要。他們生活得很幸福,為何要作改變呢?如果很認真地希望他們能夠掌握自己的母語的話,也許故意製造一些不方便是必要的。

2479

主題

2935

帖子

4913

積分

二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4913
沙發
 樓主| 簡單快樂 發表於 2013-9-5 04:58 | 只看該作者
3 大人的過高期待

   我這次回國遭到了不少批評,也聽到了很多遺憾的聲音。有人說,你的孩子一點兒都不會說中文,說什麼他們都聽不懂。我在心裡說不是這樣的,他們暑期里跟我去學校上課,會說將近十句中文,能夠聽懂二十來個單詞,能從一數到一百,還會唱「兩隻老虎」。你說他們不會說中文,是因為你沒有耐心聽一個孩子說話。中國人比任何國家的人都疼愛孩子,但同時卻不把孩子當成一個人來看待。



   在國航的飛機上,我給我們三個人都訂了靠窗的座位。這就意味著我在途中將不能照顧兩個孩子。空姐來送飲料的時候,小亞在沉睡,我告訴後面的小桃,你對她講英語,她能夠聽懂的。結果孩子沒有要到飲料。小桃告訴我,我對她講了Orange juice,please.但是她根本沒搭理我。可能空姐完全沒有注意到一個8歲的孩子看著她,和大人一樣向她提要求,因為她的腦子裡沒有認真傾聽一個小孩子說話的意識。



   不懂尊重孩子的人拿我的孩子當傻子看,他們期待一個外表10歲但外語能力相當於1歲的外國孩子說出流利的中文。沒有得到他期待的答案,甚至還沒有等到孩子做出任何反應,對方就已經沒有耐心等下去了。這讓孩子感覺很有壓力,很惶恐。這就是孩子們在飛機里高聲快樂的說中文,但是到了中國以後一聲不吭的緣故。



   我的學生里有好幾個父母都是中國人,但是自己卻不會中文的孩子。他們心裡也想和爸爸媽媽用中文交流,於是選擇在學校里學中文。大家都是初學者,沒有人笑話他們,這樣的環境讓他們安心。而且他們比完全沒有接觸過中文的其他日本學生略強一點,有一點優越感。他們在學校里很認真地學習中文,但是卻老實說去中國沒有意思,因為聽不懂大家說話。如果有人肯拿出耐心認真對待他們,放下過高期待,接受他們真實的語言年齡,像教孩子一樣慢慢的教,這些孩子會比在學校里學習取得快得多的進步的。



4 有願意學習的內容

   世界上哪裡都有對外國語言和文化痴迷並精通的外國人。早些年在中國有來自加拿大的大山,這兩年還飄過一位紅過一時又突然倒下的「在中國最有名的日本人」加藤嘉一,他能夠用中文寫專欄著書。最近還有位鼎鼎大名的「蒼老師」,佩服她的中文微博和現在的年輕人幾乎沒有什麼區別。還有一位大家可能不知道的人物,叫做石山雄太。他初中時對中國京劇產生痴迷,並且來到中國學習京劇,現在作為唯一一名外國演員活躍於中國京劇院。全世界也有很多動漫迷為了能夠看懂日本的原版動漫,而熱忱的學習著日語。如果一門外語或者文化中有吸引他的東西,或者這個國家對他有著無法抗拒的吸引力,你想攔他都攔不住。



   我雖然沒有在家教過孩子中文,但是在家經常和他們談中國的文化,並且將之與日本的以及西洋的文化做對比。孩子不光對中國有興趣,也對其他國家都有著濃厚的興趣。有著半個中國血統不意味著他們只要把眼光對準中國就好了,他們有著更廣闊的視野和世界觀。世界那麼大,應該有無限的空間供他們去自由翱翔。



   這次回國讓兩個孩子非常興奮,家人問他們願不願意將來來北京讀書,他們立刻異口同聲地回答:「願意!」這個答案是發自內心的,因為他們懂事以來第一次見到如此遼闊的國家,宏偉的建築;第一次坐北京的公交,感受到了它的便利和廉價;親眼看到了北京隨處可見的古代建築,感受到歷史的凝重;親自去菜市場買菜,放開肚皮吃了無數在日本吃不到的美味。他們感受到了北京的多元和活力,家人的親切與大家庭的熱鬧。他們在中國接觸到了太多太多日本沒有的東西,中國給他們留的印象太好了。



   想讓孩子親近中國學中文,先幫助他找一個願意這樣做的理由吧。



5 父母的方法不得當

   重申一次,日常能夠講流利外語的海外華人父母教孩子自己的母語並不像大家想象得那麼容易。如果媽媽自己喜歡中文,有一定的教養,願意且有耐心教,能夠教得有趣,讓孩子不感覺困難和枯燥,那麼成功的可能性就大。而大部分父母教孩子中文只教了個皮毛,然後就永遠停滯在那裡了。



   海外華人教孩子中文最常用的方法之一是讓孩子背詩或者優美的文章,再加以講解,以為這樣就能夠把中國文學的精華傳授給孩子了。這種方法就像精心建築一個小池塘,再美麗也終究成不了活水。而活的語言需要流動,和不斷注入新鮮的東西。掌握一門語言還需要無數遍重複和實際應用。也許自己沒有意識到,周圍人從一個孩子出生時就不斷的刺激你,直到這門語言定著。當只有父母教孩子的時候,孩子接受的信息和刺激就會少得多,父母會覺得收效甚微,很容易就會失去信心最後放棄。所以在海外教孩子中文,環境太封閉,只憑父母的力量效果太微薄了,最好的方法還是帶他進入使用中文的環境,讓他接觸活的中文,最好能夠交上朋友,願意用中文積極表達和溝通。



                        寫真:週2回、KUMONの教室で學習  寫真:教室のない日は、宿題のプリントで學習



6 親子關係有問題

   有很多在日本的華人家庭,按說父母都是中國人,孩子有語言環境,但卻不會中文。他們和父母很少交談,有事非談不可的時候靠比劃,筆談甚至是畫畫。有的孩子能夠大概聽懂父母的中文,但是只會用日語回答。這樣的家庭大都在親子關係上存在問題,或者說親子關係質量低。父母工作忙,顧不上和孩子交流,孩子的母語停滯在幼兒階段,外語突飛猛進,但家長的外語長進不大,突然有一天發現自己和孩子已經到了無法互相交流的地步。還有父母固執己見,家裡沒有民主,孩子心裡有話但無法和父母講,親子的心理距離越拉越遠。有的家長不肯入鄉隨俗,走到哪裡都堅持中國的就是最好的,導致孩子也不理解和尊重父母的語言和文化。有個媽媽每天給孩子的便當里放中國的炒菜,炒菜的湯滲進米飯里,放久了連菜帶飯都很難看,而且吃的時候還需要加熱,這些都讓孩子感覺到很難堪。當孩子提出要吃和同學們一樣精緻美味的便當時,父母批評他日本料理有什麼好吃的,哪有中國菜營養美味,既不表示理解,也不肯想辦法解決。久而久之,孩子的反感心理越來越強,他每天把從家裡帶來的便當偷偷倒進垃圾箱,然後買學校的便當吃。成長於這樣親子關係的家庭,孩子會願意學父母的語言嗎?



7 雙語孩子不一定都有優勢

   選擇在海外生活,自然既有得到的東西,也有不得不做的犧牲。只要我們對孩子不提過高的期望,至少他是個平常快樂的孩子,而不是什麼遺憾或者失敗。中國人對外語如此執著,來自於被外國列強欺辱和看不起的歷史,以為學好外語就能夠洗清自己的屈辱,揚眉吐氣。但是外語不過是一門語言,是獲得信息和交流的工具,最終展現的是一個人的真正價值,而這個價值無法通過流利的外語來升值。一個外語達到最高級但是沒有其他價值的人最多只是一個昂貴的翻譯工具,可以用錢來買到。



   你覺得別人家孩子中文很棒,可能是與自己家完全不會中文的孩子相比較的結果,事實上未必如此。我遇到過一些會日中雙語但是完全沒有任何優勢的例子。學生里有會講中文的學生,但是漢語考試分數並不比別人高。他的試卷上有很多錯別字,字跡潦草,一眼就能感覺出浮躁和輕狂。他英語學得不好,以為高考時選擇考中文會佔些便宜。但是中文又沒有認真學過,看看真題一點都不比英語簡單。別人的讚揚讓他懸空,以為自己會中文,但實際上卻回答不了相當於中國初中水平的語文考卷。這樣的「會中文」如果激不起鬥志的話,就只能讓孩子感覺很受挫折。



   還有的雙語孩子長大後會遇到自我身份認同問題,苦苦的探尋卻沒有人能夠給他們一個滿意的答案。在中國時我認識了一個父母是中日聯姻,在中國和日本兩國之間晃來晃去的日本留學生,他感覺自己既不是中國人又不是日本人,世界這麼大卻找不到自己應該屬於的地方。他眼睛里藏著躲閃和沒有自信,只有和中國低層級的人稱兄道弟的時候才有一點優越感。這種會兩國語言的人被別人羨慕,心裡卻清楚自己其實哪門都不精,幹不成什麼大事,恨自己還不如做一個單純的人。



   最後談了這麼多負面的想法很抱歉,也許大多數孩子都不會遇到這麼難解決的問題。如果非常希望孩子學會中文,那麼為他創造語言環境、幫助他找到學習動力與耐心、持久地支持他努力三要素就必不可少。歸根結底,我們能為孩子提供的只是一個儘可能良好的環境,作為父母自己該做的都做了就好,不要對孩子奢望更多,更不要代替他設計人生,因為人生畢竟是孩子自己的。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9 18:10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