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美漢族博士后教你看世界(206) 千載難逢的文化大發現

[複製鏈接]

510

主題

606

帖子

1151

積分

一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151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風華少年 發表於 2013-9-3 08:32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美國漢族博士后教你看世界(206): 郭店楚簡——千載難逢的文化大發現

  1999年歲末,武漢大學珞珈山中外學者雲集,都來參加「郭店楚簡國際學術研究會」。圍繞郭店發掘的804枚竹簡所記載的1.3萬多字的典籍,涵蓄了先秦文化史的方方面面,引起了全球漢學界中外學者開展了一場空前的大討論,專家們認為「這是千載難逢的文化大發現」,這批竹簡提供了「驚世駭俗的信息」,這將對中國的傳統文化起到了正本清源的作用。

  這批戰國時期的楚簡的發現,重要的是由於秦始皇實行「焚書坑儒」,先秦戰國古籍幾乎毀於一旦,今天所見大部分先秦戰國古籍,並不是先秦直接傳下來,而是由漢代儒生整理後傳諸後世的。還有大量古籍現已佚失,無從尋找了。楚簡的面世,將對中國先秦戰國時期的歷史、文化、哲學、政治等諸多領域的研究產生難以估量的影響,填補這些研究領域的一系列空白,並修正、補充以往學術研究的成果。

  八百枚竹簡,為中國傳統文化正本清源

  在湖北省荊門市的紀山鎮郭店村,是郭店一號楚墓所在地,這裡是楚國貴族古墓群中被盜挖過的眾多隱墓之一。這些價值連城的楚簡能從盜墓賊的洗劫中被保存下來,不能不說是個奇迹。紀山鎮距楚國都城郢都——紀南城僅10公里,南距荊州市25公里,北距荊門市65公里,2300年前,這裡是楚國王公貴族的墓葬區,目前,古墓群佔地面積約12平方公里,其中從地表可以看到土堆的墳墓297座,有十幾座古墓直徑有60多米,高約十幾米,至於地表上看不到土堆的隱墓不計其數。這裡有紀山鎮「掘地三尺,寶貝無數」的說法。這裡交通方便,盜墓團伙和國際文物走私集團長期覬覦於此。所以郭店村也是當時盜墓活動最為猖獗的地方。在打擊盜墓活動的同時,荊門市博物館的考古專業人員對被盜的古墓進行了大規模的搶救性發掘。1993年10月,他們在發掘郭店一號楚墓時,發現這個墓已經於數月前兩次被盜。墓中存有一槨一棺,當時槨東南角的蓋板已被盜墓賊打開了一個40厘米的洞。據現場分析,由於墓室積水,盜洞開口太小,無法鑽入墓室,盜墓賊只好用鐵耙伸進墓室,扒撈青銅器。考古人員進駐現場后,對墓室展開了細緻的清理。

  就在大家默無聲響地清理時,一位叫高華的工作人員從墓室的積水中摸到一枚竹片,捧到手裡翻來覆去掂了掂,竹片濕漉漉的,因淤泥侵蝕而呈黑色,與平常生活中所見的篾條沒有什麼差別,他覺得沒什麼把握,便喊來曾參與發掘過楚簡的李代華。李代華過來仔細將竹片辨認了一番,雖然竹片上見不到任何字跡,但他肯定地說「這是楚簡,裡面說不定還有」他們驚喜的聲音把大夥都吸引過來,人們小心謹慎地繼續往下探尋,竟發現了一大卷竹簡。從現場清況分析,竹簡的位置處於墓室的東北角,盜墓者的鐵耙無法觸及,但攪動墓室積水震蕩了竹簡原來的位置,竹簡的順序被打亂。

  「這一大卷楚簡被清理出來后,在場的人都驚出了一身冷汗,盜墓賊的鐵耙若長一點,郭店楚簡恐怕早已灰飛煙滅。」主持現場清理工作的崔仁義心有餘悸地說。如果盜墓賊將這些竹簡盜走,竹簡可能會因得不到及時處理而永遠湮沒。當時黑乎乎的竹片上什麼也沒有,大家並沒有意識到自己已經取得了一項驚人的發現。要讓竹簡現字,首先都得進行化學還原處理。經過一個月的緊張試驗,從清淤到再現字跡,竹簡的化學還原處理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功。還原后的竹簡韌性如同新竹一般,文字墨跡不僅清晰,而且還有光澤。

  隨後兩年多的時間裡,考古工作者又開始對竹簡進行文字識別,把散落和次序混亂的竹簡重新排序,並進行了註釋。記者在荊門市博物館戒備森嚴的文物庫里看到,一枚枚竹簡分別裝在盛滿蒸餾水的密封試管中,透過試管壁可以看到竹簡上的文字墨跡清晰。博物館館長王必勝介紹說,剛出土的竹簡經歷2000多年歲月浸泡,竹筋的組織已腐爛破壞,竹片柔弱得像泡爛了的麵條,字跡難辨。現在博物館對郭店楚簡用兩種方法保存,一種是將清洗過的竹簡繼續浸泡在蒸餾水中,隔上十夫半月還要換水一次;二是對竹簡進行脫水處理,然後將竹簡保存在密封的真空玻璃管中。第二種方法能永久保存,但由於經費緊張,至今只對四分之一的楚簡採用了這種保存方法。

  這麼多的竹簡隨葬,勢必與墓主的身份、地位有關。據發掘報告,墓主人下葬年代在公元前300年前後,據楚墓規制判斷,墓主人地位相當於「上士」(古代的官職)。據隨葬品上的銘文「東宮之師」推斷,墓主人是楚太子橫的老師,而郭店楚簡就是他向太子授課時用的教材。這是目前被學術界較能接受的觀點。

  隔著2000多年的歷史長河,直接聽到了先哲的聲音

  經過整理后,804枚郭店楚簡展現在人們面前的是儒家和道家的16篇重要文獻,共計13000字。郭店楚簡共分5組,一組簡文為道家文獻,包括《老子》甲本、乙本和丙本,《太一生水》、《語叢四》;其餘組均為儒家文獻,包括《緇衣》、《五行》、《魯穆公問子思》、《窮達以時》,《唐虞之道》、《忠信之道》,《性自命出》、《成之聞之》、《六德》、《尊德義》,《語叢一》、《語叢二》、《語叢三》。其中,除《老子》、《緇衣》、《五行》和《窮達以時》部分內容見於世傳文獻外,其餘兩篇道家著作和10篇儒家著作均為首次發現的佚籍,不見於世傳。這意味著,我們隔著多年的歷史長河,直接聽到了古代聖賢先哲的聲音。

  1998年5月,《郭店楚墓竹簡》由文物出版社正式出版,從此揭開了學術界對郭店楚簡研究的序幕。這幾篇經典著作引起國際漢學界的高度重視,並且迅速成為海內外人文學的研究熱點、焦點和前沿問題,近兩年就出版了論著、論文集8部,發表論文100多篇。圍繞郭店的學術研討會在祖國大陸、台灣及美國、日本等地已召開過多次,取得了相當豐厚的研究成果,但學者們依然興緻不減,就在武漢大學召開的「郭店楚簡國際學術研討會」上,共收到來自德、美、日等6個國家以及祖國大陸、香港和台灣100多名專家學者的80多篇論文。時至今日,涉足中國傳統文化領域的人,從青年博士到學界泰斗,莫不對郭店楚簡投來熱切的目光。

  探究「郭店楚簡熱」的成因,還得從文化考古的角度談起。我國在紙張發明和廣泛使用之前的長達數千年的歲月中,木、竹簡犢是最主要的書寫材料。不過,由於竹木質料不易保存,因此無論是墓葬或遺址,商周時代的簡牘至今沒有出土過。我們現代可以見到的最早的竹簡,是戰國早期遺物,如湖北隨縣擂鼓墩出土的曾侯乙墓竹簡,絕對年代與墓葬時間距現在約2400年。長沙馬王堆出土的帛書和郭店楚簡的年代均在距今2300年之前。簡牘與金銀銅鐵器具、玉石陶瓷等古董文物都不同,除了出土,從來沒有經世人相傳到現代的,主要是簡牘不易保存,其保存方法至今仍在探索。所以宣稱是世人相傳的簡牘,必偽無疑。現今簡牘大部分出土於甘肅與湖北,因此日本學者將蘭州和荊州稱為簡牘學的「麥加」。

  簡牘出土,在歷史上最為重要的有下列幾次一次是在漢武帝時,魯恭王擴大宮室,將孔子故居拆毀,從牆壁挖出一大批竹簡。另一次是在西晉武帝太康二年(公元281年),波郡有個名叫不準的人盜掘戰國古墓,從魏王墓中挖到大量的竹簡,都是用戰國文字寫成的古書,據說有幾十車之多。後來國家派了著名學者荀勖、束皙等對這些竹簡進行整理,編成了《逸周書》、《穆天子傳》、《竹書記年》等多種古籍,可惜大多又再度亡佚。

  包括楚簡在內的先秦簡帛是世界文化史上的奇觀和人類文明的珍貴財富與資源。在國外學者看來,郭店楚簡引發的中國傳統文化學術大討論,其意義完全可與當年的《死海古卷》大討論(在以色列死海北岸發現的《死海古卷》,其中有2000年前《聖經》古抄本,所載基督教知識與今日基督教知識不盡相同,引發了西方學術界的大討論。)媲美。日本東京大學教授池田知久專門出了一本專著《郭店楚簡研究》,在他看來,「中國傳統文化有利於治療、應對現代化進程中產生的危機」。歐洲漢學學會主席、德國海德堡大學教授瓦格納說,郭店楚簡的出土為重新評估東方文化提供了契機。研究歷史有兩個途徑,一是通過古書,一是通過文物。許多古籍經過世代傳抄,跟古人原作相去甚遠,而作為文物的簡牘,則是研究歷史的第一手材料。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曾經多次在出土文物中發現簡牘,但無論從竹簡數量和文字數量來看,郭店楚簡都名列前茅。以804枚郭店楚簡達13000餘字,涵蓋了先秦文化史的方方面面,對弘揚中國傳統文化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將會使全世界對燦爛的中國古代文明產生新的認識。

  郭店楚簡有我國迄今為止最早的《老子》文本,流傳今日的《老子》與古代的《老子》有何不同,郭店楚簡無疑提供了最有價值的資料。在西方,外國典籍被翻譯最多的是《聖經》,其次就是《老子》。老子的著作不僅在中國漫長的文化歷史中長盛不衰,隨著地下墓葬一再發掘出它的傳抄本而越發受到舉世矚目。1973年長沙馬王堆漢墓出土大批帛書,其中以兩種帛書《老子》最為人知曉。郭店楚簡中竟有3種《老子》節抄本。這些《老子》節抄本雖不是最原始的祖本,但它們已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抄本。

  拂去歲月的風塵,郭店楚簡將我們帶進了一個純真而古樸的哲學世界。在那裡,「聖人」先哲的聲音清晰如鏡,動人心弦。

  千百年來的古訓中,原來有許多以訛傳訛的信息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6 22:54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