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女德學堂何以勃興

[複製鏈接]

3006

主題

3534

帖子

6083

積分

三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6083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悠閑活著 發表於 2014-10-2 05:57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從外部大環境講,雖然有這些年所謂「國學」熱復燃,以及在「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的「政治正確」旗號下的辦學淘金形成產業,等等氛圍和條件,而從個體內在的精神講,有旺盛的需求才有迎合市場的供給。

        鄢烈山


9月23日南都發表的來論《女德學堂,一場文化的反智催眠》,觀點我都同意。它當然是針對時下中國那些宣揚陳腐「婦道」的所謂「女德學堂」的,而不是在批評法國喜劇作家莫里哀的《夫人學堂》。莫里哀17世紀就在鼓吹人的天性不可戰勝、嘲弄夫權主義的愚魯呢。



讀了9月11日南周的特稿《「女德班」:教現代婦女守婦道》之後,我曾寫下一篇《現代女性該守怎樣的「婦道」》,正面闡述如何對待中國傳統文化。講「女德」講「婦道」的前提是,不能違悖憲法和婚姻法所確立的「男女平等」、「一夫一妻制」、「婚姻自由」諸準則。



不管反說正說,都不能迴避這個問題:這些公然宣傳男權主義舊倫理的「女德學堂」,何以能夠在當下中國「遍地開花」?



從外部大環境講,雖然有這些年所謂「國學」熱復燃,以及在「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的「政治正確」旗號下的辦學淘金形成產業,等等氛圍和條件,而從個體內在的精神講,有旺盛的需求才有迎合市場的供給。



對於那些交納不菲的學費(報道說東莞蒙正國學館女德班,一周培訓包括吃住是3000元),乃至不遠千里報名受訓的女同胞,不論已婚待婚、或老或少,我都真心地懷著敬意。在婚戀與性生活觀念日趨現代和多元,同性戀也已被社會容忍的今天,她們依然堅信夫妻關係和家庭的價值,在我看來這是值得欣慰的。更值得所有人敬重的是,她們有那種國人難得的自我反省意識,感覺自己在處理倫理關係上有問題,並願意在這方面下功夫改善和提升自己。孔夫子誇獎他最讚賞的學生顏回「不遷怒,不二過」。出了問題不遷怒於人,甚至比一種錯誤不犯兩回還難能可貴!



自願到所謂女德學堂受訓的這些女子,顯然屬於家境不錯的「中產階層」。她們不需要為了溫飽而賣命甚至賣身;也不是一心釣金龜婿的拜金女;也不想當有權有勢的「女強人」,她們願意做相夫教子的「賢妻良母」。那麼,她們的精神需求是什麼?



按心理學家馬斯洛的理論,人類的需要由低到高有五個層次,即生理(生存)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從報道內容看,所謂女德學堂即時地滿足了她們社交的需求(至於這種需求的內核「歸屬與愛」,則根本不是一周的培訓班能達成的)。你看南周的特稿說,「似乎只有在這個小小的院子里,女人們才能夠剝開自己堅強的外殼,也只有在這個特殊的時間段,……所有秘密和傷疤都可以向別人展現」。

人是需要傾訴的,是需要被傾聽的。過去在熟人組成的鄉土社會和街坊鄰裡間完成這種交流。說女人喜歡「嘰嘰喳喳」、「家長里短」,那正是她們在滿足社交的需要。如今這種場合和機會越來越少,在城市裡,在高樓大廈間,家住對門而不交一言成了常態;「七大姑八大姨」親戚關係也已疏遠。這種傾訴與傾聽因此成了一種稀缺的供給,從而轉化為一種生意。



在發達國家,有心理分析師,有牧師(或神父),充任傾聽者,讓遇到心結的男女講出自己的心事,宣洩情緒、舒緩焦慮。可是,中國很少有從事這種職業的人。記得美國大片《飛越瘋人院》(1975年)里,就有自費進精神病院「上學」的人(每天有校車送回家住宿),主要治療就是參加護士長主持的病人講述和討論。這些情景當然是有生活依據的。我覺得這所謂「女德學堂」就有點像這種精神病院,自感有病的人去求醫了。

女德班的宣傳廣告說:「今天,物質發達、經濟發達、科技發達,卻沒有了傳統文化的基礎,沒有了家庭孝道,我們的生活將走入空虛與迷茫的名利與物慾的追逐中,精神世界一片渺茫……」據稱這「也是更多人們的內心的聲音」。我看,這些話半通不通,似是而非。



中國現在仍然沒有走出男權中心的陰影;在尚未建立公平競爭用人環境的當下,有婦女幹部被提拔許多人就懷疑她「上面有人」。從這個角度講,社會倫理還很「傳統」,也正如魯迅先生所嘆息的「人心很古」。蒙正「女德班」講的那個四項基本原則「打不還手,罵不還口,逆來順受,絕不離婚」,不僅是對「男女平等」現代倫理的反動,也是不現實的:按舊道德,男方有休妻的「七出」之權;按新規矩,女方「絕不離婚」,能夠從法律上剝奪男方要離婚的權利嗎?



從「女德學堂」的勃興,我們可以發現夫婦關係和家庭倫理方面普遍存在的問題,以及當事人的精神文化需求。宣揚逆來順受的男權主義傳統固然是刻舟求劍,正視現實問題,並採取符合新時代價值觀的辦法來解決社會問題,比批判和禁止倒行逆施更重要。



2014/9/23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24 19:09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