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復古劇的長青年代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舟行天下 發表於 2013-8-23 18:06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Agnes/文 如果你擁有福爾摩斯的完美邏輯和抽絲撥繭的才華,還會不會滿足於在廚房和起居育兒室里流連掉一生大部分的時光?沒有《絕望主婦》和《慾望都市》中的華服與複雜人物關係,沒有浮誇的角色設定,也沒有和觀眾之間多年來的漫長感情烘培,當《布萊切利四人組》以簡潔利落,絲毫不拖泥帶水的凌厲姿態出現時,這個關於二戰後四個女人的偵破故事迅速風靡成為收視黑馬。

《布萊切利四人組》的復古迷你劇模式

製作方ITV這個英國獨立電視台,一直以來是BBC的最大競爭對手,《唐頓莊園》即出自它的手筆。在《布萊切利四人組》里,四個二戰時在軍方高機密組織布萊切利密碼破譯辦公室工作的女人,她們破譯的情報讓德軍的戰略部署浮出水面,深刻地改變了戰爭的進程。二戰後,四個女主角生活平淡無奇,或嫁作人婦,或是在寂寥的圖書室工作,甚至在餐廳為人端茶送水,徹底成為她們曾經口中的「普通女人」。直到倫敦發生一起讓警方束手無策的連環兇殺案,早已分散城市各角落的四個女人重新聚在一起,像戰時破譯德軍密碼一樣開始分析案情。我們可以看到上世紀四、五十年代的倫敦風情和生活方式,包括在任何劇集里都一副官僚主義笨墩兒樣的蘇格蘭場。劇情紮實,步步為營,僅三集的迷你劇讓觀眾大呼過癮,意猶未盡。

說到底,哪裡有什麼特定年代熒幕中截然不同的熒幕中的人生,觀眾的心裡有的只有披著復古年代外衣的當下。不滿足於在餐桌前作填字遊戲的SUSAN和當下不甘於在寫字樓里朝九晚五的普通白領心態相當,那些二戰時期緊張又驚心動魄的破譯年代,對照了當下過往的躊躇滿志時代。在報紙填字遊戲之外如何找到樂趣和生活的意義?劇中灰暗的戰後基調和人物設置非常到位,質樸的親切感和英劇獨有的優良質感讓情節熨貼又張力十足,劇情緊湊乾淨漂亮。

第一季剛結束在完美的收視率中間,第二季風聲已山雨欲來。執行製片人Jake Lushington對英國媒體介紹起新系列:「這個新系列同樣是在1950年的英國與邪惡勢力做鬥爭,Susan, Millie, Jean和Lucy四個人正在試圖建立屬於自己的地方和作為女性身份的時代,將這些英勇的女性個人故事和一個引人注目的驚悚劇情結合在一起。無論是在英國還是在國際上,這明顯已經是一個成功的組合。最近我們在美國的首映也獲得了媒體的一致好評。」

沒有美劇里的天才論也沒有神經質長年磕葯的主角,四個女主角聚在一起分析模式拿口紅在鐵路線地圖上作記號之餘,還得慌慌張張趕回去為丈夫做晚餐或者上咖啡店晚班,她們也不能拿戰時的工作作為茶餘飯後的談資,還得非常低調地隱藏那些往事的光輝。耐人尋味的幾個細節:Millie的閨房裡掛著一幅中國書法「業精於勤」,得靠苦求老闆幫她替一個班才能有時間去當「兼職福爾摩斯」;曾截獲德軍密報的susan,卻只能在送丈夫上班吻別時被告知給她買最難的拼圖遊戲;Lucy連舊日好友上門拜訪時,礙於脾氣暴躁的丈夫都戰戰兢兢不敢讓姐妹們進門……然而她們卻很執著地認為,曾經是幕後女孩並沒有妨礙她們可以身入險境去拯救別人,即使並不擅長此事,也得不到任何官方的幫助。更接近常人思維的罪案分析過程——用紙筆塗塗畫畫及出門做「家訪」,吻合了當下流行的心理分析和數字模型。如果擁有足夠的數據,對資料過目不忘的記憶力,加上可以從獲得秘密情報的資源的許可權和模式分析能力,四個精密的零件被扣在一起,最完美的斷案四人組就誕生了。

《廣告狂人》:1960年代廣告業的眾生相

是的,《布萊切利四人組》的觀眾,除開懸疑偵探迷,還有相當一部分是復古迷,尤其是迷人的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從《廣告狂人》黃金收視率和全球風靡度就可見一斑。《Mad Men》(《廣告狂人》)究竟有多紅?到如今大概不用再作贅述。該劇曾獲得第65屆、第66屆、第67屆美國電影電視金球獎最佳電視劇,並連續四年奪得艾美獎劇情類最佳電視劇獎。這位50年代廣告界的詹姆士邦德,帶領整劇無論從人物服飾和儀態等都洋溢著那個年代的格調,一部電視劇被製作成舊電影般的緩緩精緻質感,實屬少見。那是美國的廣告業步入全盛時期的1960年代,那是一組曼哈頓的麥迪遜大道的廣告公司內眾生相。然而廣告根本不是真正的重點,富有文學性和嚴肅社會性特質的劇情和人物設計才是重點。《Mad Men》國內譯作廣告狂人,不過Mad這個詞在這個片名里有多重意思,Mad,是Madison的簡稱,Madison也是美國紐約曼哈頓一條著名街道,它和廣告界的關係,就等於華爾街和金融界的關係。

有人說美國人的60年代就像我們中國的80年代。有很多人懷念,但是不知道為什麼。扣人心弦的劇情自然是主因,廣告狂人的成功之處還在於無論是哪個層面的觀眾,都能找到心頭愛點。比如對於時裝迷來說,那些美輪美奐的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復古裝扮,足以讓他們守候整個六季。

另外,《廣告狂人》中,從廣告業的興衰、公司辦公室政治到男主人公的風流韻事和每個角色背後透露出對人生的惶惑空虛思考,更在自然地帶入了 五、六十年代美國社會種種驚天動地的大事:朝鮮戰爭、美蘇對峙(豬灣事件、古巴導彈危機、美國全民在後院挖「防核彈地窖」)、肯尼迪當選、夢露自殺、肯尼迪遇刺、南方黑人民權運動興起、反煙草運動興起等等。

2010年夏,《廣告狂人與哲學》一書出版,該書主編威廉·歐文對時代周刊說:「與蘇格拉底所說未經省察的生活不值得過相反的是,《廣告狂人》中的人物從不反思他們的生活。他們缺少自我意識,使這部電視劇成了哲學討論的沃土。」《廣告狂人與哲學》一書的副標題是「一切都不是看上去那樣」,之所以取這樣一個副標題是因為「《廣告狂人》中人物之間的關係很少是表面上那樣,該劇幾乎是在讚頌操縱和詭計,並在留白處惹人神傷。《廣告狂人》的片頭動畫中,一位衣冠楚楚的男子從斑斕廣告中的摩天大樓墜下。那個剪影的墜下已經註定整部劇集迷惘憂傷的格調。Don作為60年代初的廣告創意總監,卻並沒有被打造成時裝劇中慣常存在的俗麗形象,60年代當世界變革帶來的人生惶惑和憂傷,因戰爭而改變的人生軌跡以及所有往事中不忍回顧的暗影和秘密,在劇中隨處可見,尤其是每一集結尾之處,從來都是一個耐人尋味又灰色的退幕。可以說,《廣告狂人》之所以在眾多模式相同的美劇中算上精品,它的文學元素不可忽略。

在流行復古劇集的情節之外

《大西洋帝國》的故事和《廣告狂人》一樣,也是發生在美國近代史上風起雲湧,醞釀巨大變革的歷史時期。只是這個復古劇的時間設定更早,是在1920年代末,那是美國立法禁酒,令製造販運私酒陡生暴利,造就了美國黑道的一個黃金時期。後來赫赫有名的阿爾·卡彭,在《大西洋帝國》中也不過是一個大佬的司機,而女性獲得投票權、3K黨興起等歷史事件,也都是《大西洋帝國》重要的劇情線索。

復古劇的優雅和慢熱規避了習慣美劇快節奏的觀眾,但也正是因為慢熱造就了類似《廣告狂人》般的精緻感。

編劇們在復古劇里熱衷於刻畫人物在巨變歷史背景中的命運,有野心的製作方總希望把一部電視劇賦予電視中的史詩口彩。不過在時代背景的刻畫上,還真沒有幾部像Mad Men一樣,能將時代背景與角色、情節密切交織。

不過《演播時刻》也是將故事背景設置在英國社會正在發生巨大變遷的1956年,講述一群有理想的新聞工作者的故事。還有《泛美航空》,這部60年代劇擁有激情、嫉妒、與暗算,而這一切還發生在3萬英尺的高空之上,噴氣時代的活力與熱情還有琢磨不透的感情糾葛都在這部新劇里呈現得別有味道。

回顧前兩年,值得細品的還有2011年HBO出品,根據James M.Cain同名經典黑色小說《noir novel》改編的《幻世浮生》(MILDRED POERCE)。由凱特·溫絲萊特主演,這部戲只有十來集,算是在復古劇中排名前列的精品劇集。有人評價說,這是一部完全靠導演和演員的功力撐起來的,散發著大匠之氣的家庭肥皂劇。劇情聚焦於大蕭條時期一個中產階級家庭中一對母女的人生故事。作品描繪Mildred和女兒Veda的關係,本質上是一種交易:「一種通過金錢,通過經濟狀況,通過階級展現出來的交易。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7 22:14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