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薄熙來案公開審判是中國法治建設的重要節點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eztomcat 發表於 2013-8-25 23:20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薄熙來案公開審判是中國法治建設的重要節點

2013-08-25 00:46:53  DW博客  牛淚

    被媒體冠以「世紀審判」的薄熙來案法庭調查階段已經結束。這次審判的公開與公正,相信是迄今為止給人們留下的最直觀、最深刻的印象。中共在薄熙來案上史無前例的公開透明和對薄熙來作為犯罪嫌疑人的正當權利的維護,不僅回擊了西方媒體和觀察人士給此案戴上的「政治審判」帽子,也印證了老牛此前就薄熙來案審理審判所透露的重要信息:

    「早在薄熙來案發之初,高層就定下了『依法依規嚴肅處理』的基調。在薄熙來被提起公訴之前,『要嚴格依法審理審判』的批示也顯示高層已達成在司法軌道上嚴格依法處理薄熙來案的共識。所以,我相信,儘管在薄熙來案和其他一些影響可能更加巨大的貪腐要案上會充滿政治博弈因素,但這些案子最終一定會透過司法軌道穩步推進並公開處理。我對這類大案有這麼一個自信,也認為這是一種政治和法治上的進步。」(文見:《歸來囈語:每遇大事要靜氣》。)

    薄熙來案公開審判不是由中共哪個派系、或者由哪個政治人物「作局」。在中共黨內,已經沒有哪個派系或哪個人物有在薄熙來案上「作局」的能力,也沒有哪個派系或哪個人物有在薄熙來案上「作局」的動機。有鑒於此,你可以說薄熙來的命運掌握在他薄熙來自己手裡,掌握在濟南中院的主審法官手裡,或者說是掌握在中共最高領導集體手裡,但就是不能說掌握在某個派系或某人政治人物手裡,不能說是一場「政治審判」。

    事實上,中共高層內部的政治態勢也決定了任何人都不敢發出「殺薄」或「救薄」的指令,在各方政治力量微妙平衡並受具體利益牽制的情況下,任何人「作局」都是自尋死路,「政治審判」自然也無從談起。只有透過司法渠道,在法治軌道上依法公開透明處理,才是最恰當、最保險的處理方式,才能如溫家寶所言把薄熙來案辦成一個經得起歷史檢驗的鐵案。再者,薄熙來已成為一個犯罪嫌疑人,在政治上人人避之猶恐不及,高層誰都不想因為不當涉入而沾腥受損,誰都不想因此而留下罵名,在這種情況下,還有誰有對此案指手畫腳的動機呢?

    中國法治進程中的一個難得的里程碑事件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被動產生的,這其實多少也算是一個諷刺。薄熙來案雖然沒有進行電視實況直播,官方的微博播報雖然也進行了刪節整理並延時發布,但和中共此前在此類案件案件上的做法相比,這已經算得上是一個顯著進步。我們雖然經常批評指責中共,但對於他的一些難得進步,還是要及時表揚鼓勵,以免其自暴自棄。

    在薄熙來案審判過程中,最大的敗筆應該是黨媒喉舌和宣傳管理機構的過火反應。在薄熙來第一天庭審翻供后,官媒喉舌連續發表兩篇題為《無賴與狡辯:虛偽最後的瘋狂》和《聽風者:從薄熙來案首日庭審看反腐鬥爭之複雜艱巨》的文章,並勒令國內網站在首頁和新聞中心首頁顯著位置轉載。此外,還有消息指中共宣傳管理部門三度發令,禁止內地媒體派記者前往濟南採訪報道,相關報道只能採用新華社通稿,並封殺對薄熙來OK手勢的相關評論等等。

    這種過度緊張、撲上去就咬的「幫倒忙」行為確實具有非常強烈的「政治輿論審判」色彩,給原本在法治軌道上依法審理的薄熙來案蒙上了「政治鬥爭」的陰影。在法治精神已深入人心並日益注重對犯罪嫌人正當權利予以保護的情況下,官方此舉不僅招致了大眾輿論的逆反性反擊,也凸顯了宣傳機構管理人員及官媒喉舌與社會現實的整體脫節。

    在官方文章發布不久,就有評論認為「官媒那些措辭嚴厲的批判有點太過文革色彩。薄熙來是犯罪嫌疑人,任何犯罪嫌疑人都有權利為自己辯解脫罪,翻供也是案件庭審過程中再正常不過的事情。檢方只要從證據上做到邏輯嚴密,確鑿而不可駁斥,薄熙來自然難以脫罪。」但是,對於這樣的理性認識,中共官媒和宣傳機構管理人員顯然還沒有建立。

    薄熙來案公開審判已成為中國法治建設的里程牌事件,這是一個難得的進步,不知道中國意識形態領域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標誌性進步事件到何時才能出現。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0 03:29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