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曾飛
國家要大治,吏治需清明。但中國官場,歷來腐敗,當權者渾渾然不知其所以然,直至人亡政息。而最苦者,歷來是老百姓。
宋時,范仲淹在《上執政書》中說:「今之縣令循例而授,多非清識之士。衰老者為子孫之計,則志在苞苴,動皆徇己;少壯者恥州縣之職,則政多苟且,舉必近名。故一邑之間,簿書不精,吏胥不畏,徭役不均,刑罰不中,民利不作,民害不去,鰥寡不恤,游惰不禁,播藝不增,孝悌不勸。以一邑觀之,則四方縣政如此者十有七八焉,而望王道之興不亦難乎!」
好個「政多苟且,舉必近名」,「民利不作,民害不去」,如此官場,害民敗國有餘,而振興無望。
宋朝冗官最多,候補入官者多。蘇軾說:「今……一官缺,率常五、七人守之。」明朝也通此病,霍韜指出:「天下冗官,……以數十官員治一民」,「政何由不弊,民何由不窮」?當官利大,為爭陞官,必「政多苟且,舉必近名」,以創政績,以至於「民利不作,民害不去」。
當今政界,冗官更多,升一官更難,不顧一切創造政績以圖一呈也就更為慘烈。
當今官場,如何才有政績呢?一句話:「創造GDP」。於是官員考核的GDP瘋狂也就演繹了駭人聽聞的官場政績瘋狂。
請看一則報道:
2013年08月05日新華網:《580米中國第一高樓「上海中心」封頂》:「3日上午,隨著大廈主體結構最後一根鋼樑吊裝就位,目前國內在建最高樓——「上海中心」實現主體結構封頂,按計劃達到125層580米的建築結構高度。」「作為世界級的創新工程,「上海中心」完成了主樓大底板6萬平方米混凝土一次性澆築,創造了一項民用建築工程領域的世界紀錄,攻克了世界上最大、最高、最難柔性幕牆設計、加工生產和現場安裝的難題,突破了滑移支座國產化的難題,真正實現了中國「智」造,積累了一大批自主創新的先進技術。」
一語以蔽之:政績大大的!其背後的高官,此刻美滋滋地……
然而,評論四起:
搜房網《今日話題:上海第一高樓封頂 國人有高樓崇拜?》評論說:「中國人為什麼如此建摩天大樓?究其心理,恐怕難免炫富心理和好大喜功的政績觀作祟。上海金茂大廈的設計單位、美國SOM建築事務所的著名結構工程師法茲勒•康認為,今天建造190層的建築已經沒有任何實際困難。要不要蓋摩天樓或在城市裡如何處理摩天樓,並不是工程問題,而是個社會問題。」
新加坡《聯合早報》評論說:「全球20大高樓中,中國佔據半壁江山,到2014年,中國將攬下全球20大中的13座。《摩天城市報告》數據顯示,全球在建的摩天大樓中有87%在中國,五年後中國的摩天大樓總數將超過800座。」
香港《大公報》評論說:「面對這種『摩天高燒』,如果從社會發展來審視,就會發現在建設摩天大樓狂熱的背後是許多地方對城市空間的無知,是設計師們把城市視為模型和沙盤加以肆意擺弄的衝動,是企業家開發商對賺取資金最大效益的無節制的貪婪與瘋狂。」
彭博新聞社評論說:「希望阻止一場中國『崩盤』的審計員們正在忙著詳查中國地方政府負債纍纍的賬簿,經濟學家們則在全神貫注地檢視著數據、債券息差法、電錶和證券股價。如果這些人能把自己的視線從賬簿和報表上稍稍移開,向天空看一看,或許他們能夠發現更多。」
新加坡《海峽時報》評論說:「鑒於中國人爭相建造高樓的瘋狂步伐,中國似乎最有可能成為這一魔咒的下一個犧牲品。」
香港《大公報》:「眾所周知,『摩天大樓』就其所消耗的巨大資金人力物力和難以計數的建築工程材料而論,早就被人們稱為是一種工業化時代的『指向天空的災難』。有些經濟學家甚至把摩天大樓的拔地而起與經濟衰退相提並論,他們認為『全球第一高樓封頂之時,即是經濟衰退之日』。德意志銀行的證券分析師安德魯•勞倫斯在檢視了20世紀摩天大樓與商業周期的關係之後,首先『發現』二者之間有一種病態性的聯繫,這就是所謂的『勞倫斯魔咒』。」
中國高官何以有如此膽略而根本不怕經濟災難呢?這連幼兒園的小朋友都能理解:為此而死得很慘的是國家和百姓,陞官發財的卻是高官自己。只要大私無公到家,膽略自然有。
然而,最高執政當局難道不怕因此而人亡政息嗎?當然會擔心。於是一面厲行GDP考核,迫使官員創造能夠在百姓面前和世界面前炫耀自己執政的豐功偉績,以此證明統治的合法性;一面又要嚴厲治吏而謀求社會的安定,這可能嗎?實在不太可能。何以不可能,因為兩者南轅北轍。
既然釐定了GDP考核的官場遷升規制,那麼「政多苟且,舉必近名」,「民利不作,民害不去」的官僚政績瘋狂就是必然結果。即使派出無數的巡按也無濟於事。
如今高官之獲利,早已經不僅僅是三百多套房屋和108個美女。動輒數以億計的官僚巨額財富具有難以抗拒的誘惑力。GDP考核的官場遷升規制決定了無數高官政績瘋狂的走向。而第一高樓熱僅僅是其中之一。此外,鬼城瘋狂,樓堂館所瘋狂,開發區瘋狂,機場瘋狂,高爾夫瘋狂,高速路瘋狂,大橋瘋狂,地方政府舉債瘋狂,甚至是現代阿房宮瘋狂,這瘋狂超越了全世界的任何分瘋狂!其「優越性」舉世無雙。其後果也舉世無雙——大地忽而成霧都,忽而成熱島,河水湖水地下水,甚至海水大片被污染;如今的熱島,水泥高樓林立有著不可謀滅的巨大貢獻!須知,當年「舉全國之力」而耗資無數的奧林匹克體育場如今形影相弔,大投入小產出可能是中國官家的最大特長。而遭殃的永遠只能是中國太過厚道的老百姓,特別是那些無法購房結婚的大齡青年,被城鎮化的失地失房的村民和被物價飛漲所困的市民們。
總之,中國想要大治,就必須立即廢除GDP考核,否則吏治無以改善,大治無望。但願執政者能潘然醒悟,開始以利民為唯一官吏考核標準,並持之以恆。老子曰:「民之從事,恆於幾成而敗之。慎終如始,則無敗事。是以聖人慾不欲,不貴難得之貨;學不學,復眾人之所過;能輔萬物之自然而弗敢為。」意思是人們做事,常在快要成功的時候走向失敗。做事的最終時刻像最初那樣遵從於道,那就不會壞事。因而願做別人不願做的事情,不貴重難以得到的東西;學別人不願學的東西,返回到別人不願意走過的地方;能夠做到只輔助萬物自己發展而不妄自作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