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說說戰爭中的人數浮誇問題

[複製鏈接]

3006

主題

3534

帖子

6083

積分

三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6083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悠閑活著 發表於 2013-8-21 00:16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發信人: KingOfLunHui


本版人說的很對,司馬遷絕對是數學老師死的早,動不動幾十萬人就蹦出來了。包括長
平之戰,秦軍趙軍相加100萬人,有點誇張。

所以我甚至懷疑,是不是晉朝以前,中文中的「萬」相當於英文的thousand,所謂長平
坑殺趙軍40萬其實是4萬而已。4萬也不少了,因為趙括帶的可是趙國精兵。歷史可不是
玩遊戲,兵營呼呼出兵而且戰鬥力都一樣,精兵要訓練、作戰多年才能培養出來的,而
且古時部隊跟將領協調也非常重要。拉農民上陣可以,但是效果就是四散而逃。

因為看看漢武帝征匈奴、隋煬帝征朝鮮、沈括的《夢溪筆談》就知道,一個士兵(尤其
是遠離本土作戰時)所需要的後勤是很驚人的。比如隋煬帝30萬人征遼,需要200萬民
夫;漢武帝幾場戰爭下來,全國馬都沒多少了人口也減半;沈括的書說好像運一單位糧
食需要幾十單位消耗在路上(主要是運糧人)。

那說回到長平之戰,秦國人口600萬,能出55萬兵?這個是我高度懷疑的。尤其那時候
的技術、動員能力(跟政治有關)肯定比後來落後,就更費勁兒了。

所以另一方面我想說的就是,很可能55萬人指的不是作戰部隊,而是全部人員。就是說
部隊+後勤+民夫。這個相對make sense一點。

其實李自成離近代已經不是非常遠了,所以記載就詳細多了:雖然李自成「數十萬眾」
,其實大部分都是醬油眾——家屬,真正勇悍善戰的可能只有幾千人而已(史書記載)
,還有可能數萬的普通兵或是脅從人員,便足以橫掃天下了。太平天國也同理:下長江
的50萬眾,大概只有不到10萬是作戰部隊。

而且人數浮誇還得這麼看:

首先誇大自己的人數是有助於士氣的提升的。這個很簡單。

其次是「以少勝多」以後,勝利方誇大對方數字,則更能體現自己的功績。

所以可能人數浮誇也是符合常理的。

最後想說的是,今人看古人不能過於苛求。我們今人一看維基百科,啊,對方出兵多少
多少,跟玩遊戲差不多。古人的時候情報非常差,而且變數很多,所以對對方兵力基本
心裡沒底。

我看二戰歐洲戰場時,英美軍對德軍數目估計嚴重過高。主要他們都是assume德軍部隊
都是滿員的,實際上很多德軍的師,只剩下了一半的人員。現代人情報如此發達尚且犯
這種錯誤,別說古人了。

而且人還都有從眾心理:人數再多一旦士氣崩潰,立刻就會蔓延到全軍,尤其是聯合軍
。淝水之戰其實沒什麼神的,就是擊潰了苻堅的前鋒軍,然後引發連鎖崩潰全體撤回。

所以我倒也認為比如像「甘寧百騎劫魏營」並不荒謬。大黑天的,一群人殺進來你還能
問:你們多少人吶?這種恐懼心理人人都有,於是連鎖崩潰,很多人被少量人殺敗,也
並不奇怪。劉麗川7人攻陷上海,竹中重治12人奪取稻葉山城,都毫不荒謬、史載明文。

但是你說兩軍對陣,1個能打幾百個那就真是胡扯了。啊,如果像英軍面對土著那樣,
有重機槍,那50人打2000也問題不大。

最後說一個:我比較喜歡看日本戰國歷史。有人笑話說日本打仗人太少像械鬥,本人不
敢苟同。日本人的兵力是有根據的、相對並不誇大的。主要是他們根據領主的糧食產量
(石高)來算這個領主能動員多少兵力,所以很真實。大概是1萬石能動員235人(wiki
),所以百萬石的大名(已經很少了)大概能動員出23500兵力。

包括戰國最後為何是織田豐臣德川勝利?因為早有人說了,尾張、三河那周圍石高很高
,幾乎相當於3倍別的地方,動員力自然也就強。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4 09:40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