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7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漢字危機》——當提筆忘字已經成習慣!

[複製鏈接]

7176

主題

7333

帖子

1萬

積分

六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12495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32

主題

933

帖子

1173

積分

一星貝殼精英

新新移民(六級)

Rank: 4

積分
1173
沙發
laiting275 發表於 2013-8-8 23:04 | 只看該作者
道理真的是這樣嗎?

拼音文字就不會出現寫錯字嗎? 真的是能說就能寫嗎? 那麼為何巴西的文盲比率,是世界最多的幾個國家之一?

為何有些字我們不會執筆忘字,有些字思前想後還是寫不出來? 是字的問題? 還是自己的問題? 要弄清楚兩者的關係!

自我地測試一下,就會知道,是人的問題,與字何干!

為何我們會識字、會寫字? 是天生的嗎? 這一切來自教與學。教之不法,學之難成!

我們看字、讀字、寫字,都不是要在思考下進行,大多是來自直覺反應,是來自大腦的文字記憶區域的本能反應,這種本能反應的強弱與記憶的深度和熟習程度會成正比,就是說,成事在人而不在字!

很多人說,寫簡化字比寫繁體字快,是表面的,是二減一等於一的數字遊戲,但不是事實的真相。我女兒在大三上學期到新疆大學當交流生。雖然大一時學會簡化字,但是從幼稚園到大學都是學習和使用繁體字,她的文字本能反應完全是繁體宇。她們幾個香港學生在堂上做功課和測驗都會只用繁體字,教授批評她們寫不規範的文字,她們說,在有限的時間內要完成,寫繁體字會快些。教授說,簡化字比繁體字筆劃少,會更快。她們說,寫簡化字要思考字的結構,寫繁體字自然地得心應手。教授沉思後,批准臺港澳學生可以用繁體字。教授終於明白了,是在人而不在字。要清楚,人才是文字的真正載體!

錯誤的觀點,不管用了多少的道理,錯誤還依舊是錯誤,道理還是改變不了的。
文字載體是人,大腦儲存的文字資料,才是文字運用的本錢。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2

主題

933

帖子

1173

積分

一星貝殼精英

新新移民(六級)

Rank: 4

積分
1173
3
laiting275 發表於 2013-8-10 23:33 | 只看該作者
東方日報
坦言集:或然率不是必然
在一個場合裏,一位在大學教書的竭力推銷他以或然率為基礎的政策改革方案。我不反對他的方案,但以或然率來作為取捨依據,我卻絕不苟同。或然率的核心是或然,不是必然。無論或然率多高,也不是必然。或然率或可幫助一些人在事前去作預備,但即使是百分之九十多或然率,結果還是對與錯的二分法。同樣地,或然率只有若干,乃至接近零,最後也仍然是對與錯的非此即彼。
事前預測沒有絕對的肯定,總的都是不可知;事後結果卻是絕對的肯定,已經發生了,便是對或不對。以或然率來預測對錯只是努力去把不可知的因素來減除,希望變為可知,卻只是希望和努力,不是通過希望與努力便可達到可知的階段。

故此,無論學術界怎樣地努力,或然率不能用作審案的法律基礎或條件,還需證據。環境證據包含部分或然率因素,可不是依賴高或然率,而是依賴過往的例子以證明環境證據與犯案的關係。即使如此,亦非完全可靠。

以或然率來推銷政策、推銷政改方案,貌似科學和學術,根本上屬以假當真,這類人多是以為社會或政治可用工程的方法來決定、擺布。

不過,有知識的科學家也不敢相信絕對。愛因斯坦的相對論改變了把科學當作神的思想。社會工程師還以為他們可以預知世界,操縱人類。除了名利權力,心裡沒有人本主義,也缺乏最基本的哲學訓練。以這類人在大學教出來的學生,自然都以社會工程師、社會救世主自命。

陳文鴻
本文連結 : http://orientaldaily.on.cc/cnt/news/20130810/00184_001.html

為什麼我會轉貼這篇文章? 就是想大家知道,或然率不是必然,想當然並不是真當然,世事無絕對,只有相對而論。

我們不妨回顧過去的「專家」對漢字的批判、對改革漢字所持的道理,都是或然而論,都是想當然。再看看簡化字的六十年實踐,再與另一個繁體字的實踐場- 港澳臺作比較,就很容易地察覺到被騙了,被或然所惑了,被錯誤得道理所欺了。如果還盲目地追隨,就是缺少了分析的能力,變成「專家」的迷信者了。
文字載體是人,大腦儲存的文字資料,才是文字運用的本錢。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2

主題

933

帖子

1173

積分

一星貝殼精英

新新移民(六級)

Rank: 4

積分
1173
4
laiting275 發表於 2013-8-11 14:44 | 只看該作者
我們日常是怎樣寫字的? 清楚了,就會知道怎樣,不要把責任推往文字身上。

幼兒時,是臨摹,小學初期,要思考,到了一定的基礎後,我們是心中造句,手自然寫字。當然是看大腦對文字記憶深度與熟習程度了,因人而異,沒有一個標準。這就是我們的成長,是我們寫字的習慣,寫字大部分來自自然的本能反應。

我外婆是婢女出身,她仿如唐伯虎的秋香,是小組的伴讀婢,四書五經無一不通,詩詞歌賦隨口而頌,談吐對答大家規範。由於始終是伴讀婢女,從來沒有寫過一個字,不管她識字多少,都只是局限在字的音、意和影像上,大腦的記憶就是缺少了寫字的記憶和本能,結果她連自己的姓名也寫不出來。

孫中山,十歲入讀私塾,十三歲到檀香山半工讀小學,在香港完成中學和醫科。他實際學習中文的只有鄉間的那幾年,但是,從來沒有人質疑孫中山的中文水平。

現代大部分人都批評以前私塾的填鴨式教育,不斷地要學子大量的背、抄、默,都認為不科學的教育。

人的成長有階段性,幼兒到十四五歲時,記憶能力很強,而分析能力很弱隨著年歲的增長,記憶能力會不斷地減退,相反分析能力卻不斷地增強,這是人大腦成長的自然規律。

私塾式教育就是利用了記憶強的階段,強行把大量的文字記在大腦的記憶內,並且多化寫字的本能功能。相反現代的教育卻少了背、抄、默,卻增加了語法的分析,增加了句子結構的分析,在分析能力最弱的時候去學習這些,佔用了記憶文字的時間和資源。現在教育出來,文字識得比較少,寫字的本能比較弱,再用上電腦,寫字的本能不斷地減退。原因不在文字上,是基礎教育時沒有鞏固我們對文字的本能反應,基礎打得好,少會出現執筆忘字了。

想當然的或然率是要以人為本,人才是文字的載體、是文字的使用者,脫離了人而論,本位已錯,不管是何道理,都是錯得的道理。
文字載體是人,大腦儲存的文字資料,才是文字運用的本錢。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2

主題

933

帖子

1173

積分

一星貝殼精英

新新移民(六級)

Rank: 4

積分
1173
5
laiting275 發表於 2013-8-13 22:10 | 只看該作者
東方日報
政情:中環出更:廖秀冬拆解讀寫障礙之謎
離開官場後,加入港大擔任校長資深顧問(可持續發展)嘅前環境、運輸及工務局局長廖秀冬(Sarah),原來一直有讀寫障礙,但Sarah排除萬難苦學成才,經驗多到夠出書。尋日佢就以過來人身份,出席由東華三院同恆生銀行合辦嘅「讀書無障礙計劃」,大爆當年曾經為咗找出患病之謎,搵專家照腦。
自爆搵過專家照腦
Sarah憶述,自細寫字成日掉轉曬,老師好厚道話:「當你寫啱啦」,但佢仍極之困擾。後來佢囝囝蕭偉中,都患上同一障礙,而且問題比佢嚴重,兩母子用盡方法記字,但始終搞唔掂,質疑自己個腦袋到底搞錯咗啲乜?後來Sarah搵到加州一位特殊教育專家,幫佢用磁力共振照大腦,分析佢串字時,腦袋有乜異樣,最後得出結論係,讀寫障礙係一種機能障礙,唔關知識事。認清問題後,Sarah確信腦袋無事,只要搵啱學習方法,一樣可以戰勝障礙。

Sarah鼓勵家長多體諒有讀寫障礙的子女,好似佢個仔咁,雖然寫字倒轉曬,但音樂同打機天分高,有次為咗拆解打機秘笈,苦讀日文,最後花半年成功考取日文文憑資格。講番近況,講嘢向來淡淡然嘅Sarah話:「都係一般退休生活。」問佢對現任環境局局長黃錦星有乜評價,佢就三緘其口話無嘢發表喎。

本文連結 : http://orientaldaily.on.cc/cnt/news/20130813/00176_090.html
文字載體是人,大腦儲存的文字資料,才是文字運用的本錢。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2

主題

933

帖子

1173

積分

一星貝殼精英

新新移民(六級)

Rank: 4

積分
1173
6
laiting275 發表於 2013-8-15 22:46 | 只看該作者
陝西有位教授,說他叔父的事,我只記得大意,想說出來,用以作為一種認知。

教授說,他自幼是由叔父養大和供書教育,所以經常會從陝西回京探望叔父。叔父年老時患了老人癡呆症,身邊的人和很多往事都忘記了。但是,他發現叔父看電視時能讀出螢幕上字幕的文字。他得出的結論,人很難忘記童時所學的東西。

我在前文說過,三歲至十四五歲是人生記憶能力特別強,而分析能力卻特別弱,隨著年歲的增長,分析能力不斷地增強,相反記憶能力卻不斷下降。這是人成長的自然規律。

人寫字的功能是培養出來的,越是年幼越容易培養,同時也越難忘記,這是自然的規律。

我們不妨回看一下自己的過去,在今時的教育下,我們從幼稚園到中三這段時期到底學了多少漢字? 同時我們用筆寫過多少遍? 現代的我們實在學得太少了、寫得太少了!這就是造成執筆忘字的主因。

廖秀冬能從讀寫障礙培養成沒有障礙,是努力的成果,學習就是要努力以赴,上天不會恩賜的。

寫字,是從思考模仿開始,不斷的練習,會達到機能反應,再努力下就會達到本能反應。試問,誰會在簽名昤要仔細思考後才動筆的,大家都是一揮而就,腦裡並沒有半點思考名字的影像,這就是寫字的本能反應。我們日常寮作,心中造句,手中之筆自然地寫,這是本能反應下的現象,也是體會幼時培養寫字的成績表。
文字載體是人,大腦儲存的文字資料,才是文字運用的本錢。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2

主題

933

帖子

1173

積分

一星貝殼精英

新新移民(六級)

Rank: 4

積分
1173
7
laiting275 發表於 2013-8-19 22:59 | 只看該作者
以字論字,多一筆,慢一筆;少一筆,快一筆,1+1=2; 2-1=1,這是數字遊戲,表面而看,道理也。

以人論字,字的載體是人,字之運用在於腦,在於對字的本能反應,熟習的,快而難忘,生疏的,慢而易忘,人性也。

專家之言不一定是對,但是一定要錯得道理,這是真偽專家之別,不能以名氣取捨。

漢字,何為漢字? 漢字能容天下語,不管南北東西,不管各方各語,皆可用,多元化也。

周有光說漢字要拼音化,那是單一的,容不下第二種語言,非漢字也。周有光能識很多漢字,但卻不認識漢字也。
文字載體是人,大腦儲存的文字資料,才是文字運用的本錢。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2

主題

933

帖子

1173

積分

一星貝殼精英

新新移民(六級)

Rank: 4

積分
1173
8
laiting275 發表於 2013-8-20 22:35 | 只看該作者
「簡化漢字有利掃盲」,這是當年提倡簡化字的理據與預期。簡化字已六十年了,到現在,大陸每年都有新文盲者出現,而且為數不少。另外的繁體字實驗場- 臺港澳,四十多歲的人基本沒有文盲了。是字改變了人和社? 還是教育改變了人和社會?

「漢字不能機械化」,現在電腦年代,漢字完全可以機械化、電腦化了。

只要細心地回看過去的專家的道理,不難發現,過去的道理是錯得道理的「道理」,受不了時代進步的考驗,都變成了偽道理了。

話說回來,文盲,怎樣才算文盲? 從第一個五年計劃提出九年免費教育開始,初中畢業才是脫離文盲之列,小學畢業只能算是半文盲了,因為每個適年學童都應該完成九年的免費教育。如果以此為標準,大陸的文盲、半文盲的人是多少?
文字載體是人,大腦儲存的文字資料,才是文字運用的本錢。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9 19:06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