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愛喜劇愛生活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舟行天下 發表於 2013-8-20 22:38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19年前的《我愛我家》和7年前的《武林外傳》至今還被作為業界標杆拿來與任何一部有野心要走紅熒屏的中國本土喜劇相比。最近,被定義為「古裝職場喜劇」的《龍門鏢局》就「遭遇」了這個命運,監製兼編劇寧財神抬著八字真言「龍門無法超越武林」迎接槍林彈雨。

會出現這樣的情況是因為精品太少。關於原因,編劇張馳表示:「喜劇多以諷刺來呈現,在目前的審查狀態下諷刺能做到什麼程度,創作者們心中自有邊界。而整個影視劇行業演員片酬佔大部分製作成本的情況也是畸形,所以不可能出現美國年年有好戲的情況。」作為舶來品的情景喜劇,本土化的過程里還是有精品,雖然表達方式不同,在根子上有共通點——你在喜劇中盡情樂呵,藉以逃避現實的困頓,但無形中卻一再和充滿煙火氣的生活重逢,30分鐘,一逃一遇也就足夠了。

杯中風暴

《龍門鏢局》在置景上鳥槍換炮,寧財神帶著劇組去雲南束河鎮搭景。脫離了固定單一的室內場景,但它骨子裡仍然是一部情景喜劇。

電視劇理論研究者普遍將情景喜劇的劇作特徵總結成一個詞:杯中風暴。

我們見過很多「杯子」:《我愛我家》中的傅家,《六人行》中的Central Park咖啡館,《武林外傳》中的同福客棧,《生活大爆炸》里Sheldon和Leonard的公寓……在這些杯子中,有固定的主演群體,個個都有純粹的、辨識度高的性格特徵,有無傷大雅的小缺點,貪財的佟湘玉和不讓別人坐自己位子的Sheldon都是遵循了這個創作規律的結果。

《龍門鏢局》的「杯子」面積大了,但主演群體依然遵循了情景喜劇的設置,同樣有開口閉口「老子信了你滴邪」的「花痴」邱瓔珞、貪財的八斗、愛說教的當家的和擁有一堆前女友的恭叔。

「風暴」由這些怪咖們合力完成。這裡的「風暴」與大媽們愛看的狗血連續劇中的妻離子散型「風暴」不一樣。首先,怪咖們之間不具備強戲劇衝突連續劇中人物之間的複雜關係,不是一家人,就是老友,要麼是因緣際會組合起來的「同事」,相互之間有點碎碎念,也依然是一個和諧的整體。其次,怪咖們沒有連續劇中主人公必須去完成的比如出人頭地、替父復仇、追到一個女神等目標,也就是編劇們常說的「沒有貫穿始終的故事線」,所以情景劇在美國也被稱作「A Show About Nothing」。風暴來自於外來的新人物,固定角色之間的關係變化或突發事件,一本編劇書將「風暴」總結成了100多個類型,包括送錯了的禮物、前女友來訪、重大的節日、弄壞/丟重要物品等,風暴在30分鐘之內得到解決,所有因為這場風暴而生出罅隙來的主要角色都會在片尾和好。

你看到的一切都是生活

上個世紀90年代初英達從情景劇大本營美國回來,創作《我愛我家》。製片人杜禹產生了大膽的構想:「電視劇可以把生活中剛剛發生和正在發生的事情編進去,充分調動群眾的參與意識,我中有戲,戲中有我,電視製作單位以最快的速度編播,達到電視劇欄目化,與生活同步。」於是在大師梁左的把握下,120集的《我愛我家》幾乎是改革開放后經濟尚未快速騰飛的1990年代中國社會風貌的縮影。

體制內的鼓書藝人和平走穴,機關幹部賈志國下海賣包子,無所事事的賈志新成天想當老闆,居委會號召滅四害除老鼠,「太極混元功」讓人不打針不吃藥,1949年跑去台灣的姑媽回來探親,大學生賈小凡第三者插足教授的家庭,好吃懶做的紀春生研究水變石油偽科學……這些大大小小的事件,都是或見諸報端或發生在普通人家的。當然,也感謝還沒有成立廣電總局的那個稍微鬆弛的年代,讓那些真正由辛辣的諷刺構成的喜劇留存並傳播。

《我愛我家》里賈志新嚷了一句:「打雞血、吃醋蛋、喝紅茶菌、做甩手操、爬行運動、倒立療法您是一樣兒沒落下!」相聲演員姜昆當時也有一個作品,叫《紅茶菌與打雞血》,諷刺當時社會上亂補身子、迷信民間偏方的風潮。

當時,相聲和小品相當貼近生活,針砭時弊是拿手好戲,「領導——冒號」這樣批評政府機關重視形式主義,不務實的風氣的作品層出不窮,趙本山常以農民口吻嘲諷公款吃喝的幹部,可是這股子辛辣勁兒,今天完全看不到了。這和缺失了梁左這樣的相聲創作者有關,更多的原因是積極的自我閹割。

文藝作品向來都該承擔這樣的職責,它是表達的出口。即便觀眾們不上台說,只要作品上台了,觀眾在觀看的過程中實際上已經完成了「表達」。當喜劇的這一功能被鉗制,自然是笑不出來的,這也不難理解為什麼春晚中的語言類節目有類似請出《開心麻花》團隊這樣向著無厘頭喜劇前進的勢頭。

張馳說,在美國,情景喜劇並不承擔對諷刺社會現狀和政治的功能,《生活大爆炸》、《摩登家庭》中,諷刺多落在怪咖的性格導致的後果上,那是因為西方的出口太多,脫口秀、新聞評論節目與政治八卦小報足以滿足人們的需求,戲劇經過藝術加工,顯然不如上述這些來得暢快。

出口是不能夠全部被封閉的,在本土優秀的作品中,我們能看到創作者聰明的迴避和恰到好處的一擊,比如《武林外傳》里那句「我上面有人」。

在《龍門鏢局》里,這個社會現實又往前走了一步:網路江湖。比如工恭叔的前女友在華山失足落崖是在影射之前微博上曝光的遊客摔死的事件,而陸三金開篇便談反對刑訊逼供,強調法治的重要性,也是微博上常見的論調。寧財神覺得這就是他目前最感興趣的部分:「最開始寫這個劇的時候我把自己定位成公知了,當時我覺得先要把道理講清楚,喜劇的東西有就有,沒有我不強求。」微博中的孔二狗(原名孔祥照)、「私奔」企業家王功權、北大教授孔慶東和紅人染香、和菜頭等,都被寧財神開誠布公地帶進了戲里。

寧財神將網路社會的現實鋪陳在劇中,再將他認同的普世價值傳遞出來,「《龍門鏢局》中的道理是給不上網的人說的,很多不上網的人不知道這些知識。比如說網路暴力這個事情,下次再有用道德去影響法律判決的,大家就知道是怎麼回事。使正反方的力量更均衡,使被引導的概率降低,我覺得我當然是功德無量。」

想保留喜劇的諷刺功能,借古喻今是必須的。這也給了中國情景喜劇一個奇妙的反差效應:當《武林外傳》中的秀才背出莎士比亞名段、李大嘴參加傳銷活動瘋狂買菜刀時,笑料就這樣產生了。

也許寧財神應該明白為何總有不知死活的觀眾衝到他的微博下留言,說《武林外傳》如何如何好,為什麼不再寫成那樣?因為即便美國有大量優質情景喜劇,但是劇中人遇到的問題也許你這輩子都不會遇到——你不會有一個舅舅和Drama Queen同性戀男友結婚並領養了一個越南女孩,但廣大中國人民群眾依然想看見自己的生活被搬上熒幕——即便局中人都穿了古裝,大家想看見發生在自己身上或身邊的魔幻現實主義故事以喜劇的方式傳播出去。這也是為什麼四處抄襲、拼貼但在拷貝的過程里本土化做得不錯的《愛情公寓》系列有這麼多人喜歡的原因了。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22 15:40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