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秋夏之交 ,正是調肺養髒的好時候!

[複製鏈接]

4977

主題

5008

帖子

6732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6732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shishangxiu 發表於 2013-8-20 17:56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一葉落知天下秋,秋之氣自上而下,秋色現於高林,層林盡染。立秋之後的三個月,肺氣旺盛。肺居於胸腔,左右各一,在五臟中,位置最高,覆蓋在五臟六腑之上,美其名曰;「華蓋」。

  肺,五方屬西方;五行屬金;情志屬悲等等。肺主一身之氣,藏魄,司呼吸,主宣發肅降,通調水道,朝百脈之治節。筆者從以下層面談起。

  秋夏之交,做到真正的「調肺養臟」,需要從「導引、理療、膳食、作息、家居、漢方」六大方面以及「調、理、宜、滋、潤、養」六個步驟全面詮釋。

  由肺部保養不當而引起延展的常見疾病有:氣胸、肺大泡、肺氣腫、肺部陰影(嚴格講不算單獨疾病,但臨床上常作為多種肺部佔位病變的統稱)和肺癌,肺心病、呼吸衰竭、肺栓塞、肺膿腫、肺炎、新生兒肺炎、小兒肺炎、氣管炎、哮喘、肺結核、塵肺、間質性肺疾病、呼吸系統疾病等。特別是到了立秋之後,以下由肺部引起的疾病尤為注意。

  [慢性支氣管炎]

  慢性支氣管炎指氣管,支氣管粘膜及其周圍組織的慢性,非特異性炎症,如患者每年咳嗽、咳痰達3個月以上,連續2年或更長,並可除外及其他已知原因的慢性咳嗽,可以診斷為慢性支氣管炎。

  [肺氣腫]

  肺氣腫是指肺部終末細支氣管遠端氣腔出現異常持久的擴張,並有肺泡壁和細支氣管的破壞,而無明顯肺纖維化。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概念,是一種具有氣流受限特徵的肺部疾病,氣流受限不完全可逆成進行性發展,確切的病因還不十分清楚,但認為與肺部對有害物質的異常炎症反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與慢性支氣管炎和肺或肺氣腫密切相關。當慢性支氣管炎和肺氣腫患者肺功能檢查出現氣流受阻並且並且不能完全可逆時則診斷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其氣流受限為可逆性,則診斷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慢性肺心病]

  是由支氣管,肺組織、肺血管或胸廓的慢性病變引起肺組織結構和功能的異常,產生肺血管阻力增加肺動脈壓力升高,使右心室擴張或肥厚,或伴有右心衰竭的心臟病,並排除先天性心臟病,和左心病變引起者。

  [哮喘]

  哮喘是多種細胞和細胞組分參與的氣道慢性炎症疾病,這種慢性炎症導致氣道反應性增加,通常出現廣泛性可逆性氣流受限,並引起反覆發作性的喘息氣促胸悶或咳嗽等癥狀,可自行或經治療緩解。長期反覆發作可使氣道重建,導致氣道狹窄。

  [支氣管擴張症]

  支氣管擴張症是指直徑大於2mm中等大小的近端支氣管由於管壁的肌肉和彈性組織破壞引起的異常擴張。主要癥狀為慢性咳嗽,咳大量膿痰和反覆咯血。患者多有童年麻疹、百日咳或支氣管肺炎等病史。

  [呼吸衰竭]

  呼吸衰竭概念是各種原因引起的肺通氣和換氣功能嚴重障礙,以致在靜息狀態下亦不能維持足夠的氣體交換,導致缺氧高碳酸血症,從而引起一系列生理功能和相應臨床表現綜合症,在海平面下,於靜息條件呼吸空氣,並排除心內解剖分流和原發性新排血量降低等情況后,動脈血壓低於60mmhg夥伴有或伴有二氧化碳高於 50mmHg,為呼吸衰竭。

  [肺炎]

  肺炎是肺實質和間質,由於多種病原體引起其他如放射、化學、免疫、過敏及藥物等因素亦能引起肺炎。

  [肺膿腫]

  肺膿腫是多種病原菌引起的肺部化膿性感染,早期為肺組織的感染炎症早期為肺組織的感染性炎症,繼而壞死、液化、形成膿腫、臨床特徵為高熱、咳嗽、咳膿臭痰。

  [肺結核]

  肺結核是結核分枝桿菌引起肺組織滲出、干絡樣壞死及其他增值性反應的傳染病。

  [肺癌]

  是最常見的肺原發性惡性腫瘤,絕大多數肺癌起源於支氣管粘膜上皮,故亦稱支氣管肺癌。近50多年來,世界各國特別是工業發達國家,肺癌的發病率和病死率均迅速上升,死於癌病的男性病人中肺癌已居首位。40多年前,在中國因肺部疾病施行外科手術治療的病人中,絕大多數為肺結核,次之為支氣管擴張、肺膿腫等肺化膿性感染疾病,肺癌病例為數不多。近30多年來,肺切除術的病例中肺癌逐漸增多,已躍居首位。據上海市惡性腫瘤統計資料,在男性癌腫病例中,肺癌發病率急劇增多,居第一位。

  由此可見,調養肺臟是如此重要,保證健康的肺臟也便避免如上疾病的發生了。




  立秋之後便是養肺的季節,收穫的季節,陽氣漸收,陰氣漸長。這個季節尤其注重對肺臟的保養。

  肺臟主要作用:氣體交換的場所。水谷精微之氣及與吸入的天空清氣相結合而變為真氣。

  肺臟的主要功能:

  ①呼吸,還包含感覺,聲音,水分代謝,皮膚毛髮的正常運行。常見的肺臟虛證,包括肺氣虛弱及肺陰不足,可選用一些食補加理療進行調理。

  ②肺主氣,開竅於鼻肺主皮毛,皮毛由肺的精氣生養,汗孔也有調節呼吸的作用,應為汗孔又稱為「氣門」。肺氣虛,肌表不固,多有自汗,皮毛為一身之表,包括皮膚與汗腺,汗毛等組織。潤澤皮膚的抵禦外邪等功能。肺屬於嬌器。

  ③肺藏魄,屬於精神活動,包括人體的部分自覺和動作。

  ④肺主聲,肺氣足的人聲音洪亮肺氣虛的人聲音低弱,我們也可以從這看他的氣足於不足。同時肺又是可以通調水道等,人身體的水液代謝不僅和脾的運化,腎的氣化有關還和肺氣的肅降也有密切的關係,通過肺氣的肅降作用,才能保證水液的運行並通達於膀胱,而使小便通利。

  立秋之後就是燥熱的季節,要多吃白色的食物,但是也要看體質的,因為白色的食物是去燥熱的,大多數都是屬於寒涼性的。像過敏性的寒性的體質就不要多食,或要與其他的食物一起吃把食物的性質給平掉。這段期間,體質也是及容易過敏(易發)。

  立秋後,由於皮膚和皮下組織血管收縮,周圍血管阻力增大,導致血壓升高。寒冷還會引起冠狀動脈痙攣,直接影響心臟血液供應,誘發心絞痛或心肌梗塞。針對這些易發癥狀,採取有效的健康方案,其中效果最明顯的要屬於臟腑瑜伽之金脈導引。

  [應季推薦-金脈導引]

  改善肺氣,排除本臟濁氣,推動機體全身及各部各臟各腑的血液帶氧循環,改善營養吸收與代謝物排泄,保障人體陰陽平衡,遏制代謝物淤積及乳酸代謝(乳酸代謝又稱葡萄糖的無氧代謝,易引發人體酸性腫瘤體質。)通過改善體表毛囊的代謝與排毒,改善肌膚的整體通透感,細膩度,彈性與活力。人體的肺系主收斂,大腸的血液循環,蠕動和排泄功能是機體,臟腑和皮膚保持健康和清朗的又一關鍵環節,女性尤重。

 秋夏之交 調肺養臟

  【理肺補臟-理療】

  一、丹田三

  主要調理心肺功能,呼吸與血液的運行。對於胸悶氣短,三高三低,上呼吸道感染,失眠多夢,乳腺問題。

  1)心肺功能:秋天養肺。肺和心又是一家的,心主血脈。肺主呼吸道。常見的問題有:喉嚨不舒服,干,癢,有東西,但是咽不下也咳不出。或者就是有痰,有白色或黃色的,白色的肺部有點受涼,黃色的肺部燥熱。

  2)胸口處的膻中穴就是人的中丹田。主人的真氣,這邊不通暢,就容易有胸悶氣短的現象。現在常見的打嗝於此處就有很大的關係。加上秋天本就是燥熱的季節,心情本就會有煩躁的現象。也影響到睡眠。所以要特別注意一下心情。適當放鬆一下。多走進大自然。

  3)心肺位於胸部處,心肺功能弱的也容易導致乳腺問題。同樣有小葉增生的也要特別注意一下心肺功能及腋下淋巴排毒。

  二、溫腎

  現在的夏天很少有人會大汗淋淋了,即使大汗淋淋也覺得不舒服,立馬就去沖澡。吃的食物大多數都是從冰箱里剛拿出的。所以我們可想而知在這個夏天身體里積累了多少的濕寒氣,夏天本應該是多流汗來疏通我們的各腺體和汗孔。所以在這個季節我們要適當的做做溫腎加溫通。秋天不養好,冬天就特別容易不舒服。冬不養藏,春必病溫。

  立秋之後做溫腎主要功能是去除身體的濕寒氣,而冬天的溫腎主要是補腎,養腎。

  三、面部

  皮脂膜:是皮膚的最外層。

  皮脂膜受損會導致:干,紅血絲,敏感

  皮脂膜受損原因:內在缺水,外在儀器。空氣,陽光等。內源不足,皮膚的抵抗力弱。真皮層有血管。神經,毛囊,皮脂腺,汗腺構成

  面部肌肉是在皮下組織,呈網狀的,網狀與網狀之前是有經膜的,不能讓經膜黏連,要不然就會有經節。這樣就容易導致氣血運行不到表皮,皮膚看起來是沒有光澤的,不夠紅潤。

  肺主皮毛,所以秋天的皮膚特別容易過敏,要特別注意選擇合適的護膚品。也要把皮膚底層的障礙毒素給排除。同時要提前把皮膚的營養補充好,到冬天才不容易有干及細紋的現象,並不是等到了冬天或等皮膚已經幹了或有細紋了再去補水已經來不及了。

  特別是秋天一定要提前給皮膚補充好水分。

  秋天的皮膚須注意以下六點:

  ①過敏的皮膚(正在過敏的肌膚)

  ②修復皮脂膜(有高原紅現象的,遇冷遇熱會臉紅的,皮膚表皮非常薄的,有紅血絲的都是這個季節最常見及頭痛的問題。)

  ③皮膚暗沉沒有光澤的,和身體有很大的關係。

  ④皮膚不飽和狀態或是正處於要缺水的時候,這也是很容易被大意掉的問題。

  ⑤建議最好是在做完面部脈搏立馬就做面部護理或眼唇部,因為當剛把面部經節打開的同時,緊接著做護理吸收將會是平時的3到5倍。

  同時我們也會根據不同的皮膚問題不同的季節配家居產品來做保養。

  飲食上忌辛辣,刺激,寒涼,燥熱等,多喝水。

  ⑥建議定期做面部脈撥和面部護理:比如面部脈搏,疏通面部的經絡,梳理面部的肌肉組織。改善及預防面部下垂。面部護理:會按不同時皮膚設計部個性化的面部護理。秋天和春天是皮膚最容易出問題的季節。

 【宜肺利臟-膳食】

  每個人都需要健康。健康需要呵護五臟六腑。只有臟腑強盛,才能獲得長久的健康。3000多年前我國最早的醫學全書《黃帝內經.素問》提出:「色味當五臟:白當肺、辛,赤當心、苦,青當肝、酸,黃當脾、甘,黑當腎、咸。故白當皮,赤當脈,青當筋,黃當肉,黑當骨。」中醫認為:心為「五臟之首」,喜歡紅色的食物(活血化淤,疏通血脈);肝為「排毒之盾」,喜歡綠色的食物(富含維生素、葉綠素和鎂等,能養肝明目、排毒);脾為「後天之本」,喜歡黃色的食物(富含蛋白質、胡蘿蔔素、葉黃素和礦物質,能健脾養胃);腎為「先天之本」,喜歡黑色的食物(富含礦物質,能補血壯骨,補腎益精);肺為「氣之本」,喜歡白色的食物(美白肌膚,潤肺通氣)。可見五色食物深得五臟喜歡。

  宜肺利髒的膳食按功效分為以下六大類:

  [一是,養心美容膳食]

  針對心臟:負責供血、主管人的精神,為小腸、舌及臉面的內應;只有心氣充盛,顏面才能紅潤光澤。

  選擇:五味子、山楂、大棗、龍眼肉、酸棗仁、絞股藍、金銀花、菊花、銀杏茶、桑葉、綠茶麵粉、蕎麥、玉米、小米、黑米、血糯米、高粱、白扁豆、黃豆、綠豆、豌豆、紅豆、黑豆、禽蛋、螺旋藻、紫菜、海藻、牛奶、蜂蜜、黨參、黃芪、黃精、甘草、首烏、當歸、地黃、枸杞子等38種心臟喜歡的食物。

  用途:能逐漸清除「人體垃圾」、改善體內微循環、防治高血脂、高血壓、高膽固醇、高血粘度、肥胖、心腦血管疾病等諸多現代「富貴病」。

  功效:心氣旺盛,血脈暢通,精力充沛,面色紅潤,多種損容性疾病就會漸漸消失。

  [二是,養肝明目膳食]

  針對肝臟:負責藏血、加工製造營養、排毒解毒,是眼睛、筋及膽的內應;若肝臟強健,則眼睛飽滿有神,筋腱強壯有力。

  選擇:麵粉、蕎麥、玉米、小米、黑米、血糯米、高粱、白扁豆、黃豆、綠豆、豌豆、紅豆、黑豆、禽蛋、螺旋藻、紫菜、海藻、牛奶、蜂蜜、白糖、黨參、黃芪、黃精、甘草、首烏、當歸、地黃、枸杞子、五味子、山楂、大棗、龍眼肉、酸棗仁、絞股藍、金銀花、菊花、銀杏茶、桑葉、綠茶等39種養肝明目的食物和食葯。

  用途:能抗損傷肝臟的化學毒物、保肝排毒,防治脂肪肝、肝硬化、肝炎,控制脂肪和膽固醇的積蓄。

  功效:肝臟健康,則面色紅潤,雙目清晰,光亮有神,身體強壯。


 

4977

主題

5008

帖子

6732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6732
沙發
 樓主| shishangxiu 發表於 2013-8-20 17:57 | 只看該作者
  [三是,健脾養胃膳食]

  針對脾臟:負責消化吸收和運送營養,是胃、唇及肌肉的內應;只有脾氣充盈,肌肉與口唇才能紅潤豐滿。

  選擇:黃精、甘草、當歸、山楂、大棗、龍眼肉、酸棗仁、絞股藍、金銀花、銀杏茶、麵粉、米粉、蕎麥、玉米、小米、黑米、血糯米、高粱、白扁豆、黃豆、綠豆、豌豆、紅豆、黑豆、禽蛋、螺旋藻、紫菜、海藻、牛奶、蜂蜜、白糖、黨參、黃芪、綠茶等34種健脾養胃食物。

  用途:能調和脾胃、補脾安神,消除四肢酸軟無力、肌肉消瘦、顏面水腫、四肢腫脹、口唇淡白、皮膚粗糙等證。

  功效:脾胃強健,則面色紅潤,肌肉豐滿,皮膚細膩,口唇潤澤,那些損容性疾病就會漸漸消失。

  [四是,潤肺美膚膳食]

  針對肺:負責呼吸,為皮膚、鼻及大腸的內應;只有肺部健康,才有美麗細嫩的皮膚。

  選擇:禽蛋、螺旋藻、紫菜、海藻、牛奶、蜂蜜、白糖、黨參、麵粉、蕎麥、玉米、小米、黑米、血糯米、高粱、白扁豆、黃豆、綠豆、豌豆、紅豆、黑豆、黃芪、黃精、甘草、五味子、絞股藍、金銀花、菊花、銀杏茶、桑葉、綠茶等31種潤肺美膚食物。

  用途:能潤肺通腸,抗病毒,抗感冒,抗炎症,抗菌抑菌,排毒養顏。

  功效:肺與大腸得到了呵護,則呼吸暢通,水液代謝正常,肌膚水分充足,語音清晰有力,皮膚潤澤光華,肌肉富有彈性,一些損美性疾病就會逐漸消失。

  [五是,補腎養顏膳食]

  腎臟:負責藏精、納氣、生髓、造血、排尿,為耳、頭髮、骨骼、牙齒的內應;只有腎氣充盈,才能頭髮烏黑光亮,牙齒光澤堅固,耳充皮膚潤澤。

  選擇:蕎麥、玉米、小米、黑米、血糯米、高粱、白扁豆、黃豆、綠豆、豌豆、紅豆、黑豆、禽蛋、螺旋藻、紫菜、海藻、牛奶、蜂蜜、食鹽、面鹼、黃精、首烏、當歸、地黃、枸杞子、五味子等27種補腎養顏的食物和食葯。

  功效:能補腎益精、補血養顏、強身健體。

  [六是,補血養顏膳食]

  血液負責運送體內營養與垃圾,是人類自然的「美容院」。如果貧血,就會面無血色、臉色蒼白或者萎黃,不僅影響容顏,而且將會誘發諸多疾病。

  選擇:白扁豆、黃豆、綠豆、豌豆、紅豆、黑豆、玉米、小米、黑米、血糯米、高粱、禽蛋、螺旋藻、紫菜、海藻、牛奶、蜂蜜、黨參、黃芪、黃精、甘草、首烏、當歸、地黃、枸杞子、五味子、山楂、大棗、龍眼肉、酸棗仁等30種補血食物和食葯同源的中草藥製成的常食。

  用途:能提高機體造血功能。

  功效:益氣生血,安神補腦,呈現面色紅潤,肌肉豐滿,精神充沛,皮膚細膩。

  秋天燥邪為盛,最易傷人肺陰。此時可以通過食療達到生津潤肺、補益肺氣之功。古代醫書提到:形寒飲冷則傷肺。是說如果沒有適當保暖、避風寒,或者經常吃喝冰冷食物飲料,則容易損傷肺部機能而出現疾病。因此飲食養肺應多吃玉米、黃豆、黑豆、冬瓜、番茄、藕、甘薯、豬皮、鮑魚、貝、海參、梨等,但要接個人體質、腸胃功能酌量選用。乾性皮膚者除了抹一些潤膚霜防乾燥外,還可採用一些食療法,如鼻、唇乾燥者可吃一些蘿蔔、芝麻、豆腐、豆漿等。還可服用白木耳、胡桃等食物。白木耳有補肺潤燥之功能,胡桃有補腎安神之效,秋季服用更有療效。此外,還可以鮮百合50克、蜂蜜30克,煎湯服食;或者用生梨2隻、川貝10克,加水燉服。以上兩方對肺燥久咳、慢性支氣管炎效果極佳。另外,保養肺臟的七大水果有以下幾種。

  一、梨

  梨肉香甜可口,肥嫩多汁,有清熱解毒,潤肺生津、止咳化痰等功效,生食、榨汁、燉煮或熬膏,對肺熱咳嗽、麻疹及老年咳嗽、支氣管炎等症有較好的治療效果。若與荸薺、蜂蜜、甘蔗等榨汁同服,效果更佳。

  二、葡萄

  葡萄營養豐富,酸甜可口,具有補肝腎、益氣血、生津液、利小便等功效。生食能滋陰除煩,搗汁加熟蜜濃煎收膏,開水沖服,治療煩熱口渴尤佳。經常食用,對神經衰弱和過度疲勞均有補益。葡萄制干后,鐵和糖的含量相對增加,是兒童、婦女和體弱貧血者的滋補佳品。

  三、柑橘

  柑橘性涼味甘酸,有生津止咳、潤肺化痰、醒酒利尿等功效,適用於身體虛弱、熱病後津液不足口渴、傷酒煩渴等症,榨汁或蜜煎,治療肺熱咳嗽尤佳。

  四、柿子

  柿子有潤肺止咳、清熱生津、化痰軟堅之功效。鮮柿生食,對肺癆咳嗽虛熱肺痿、咳嗽痰多、虛勞咯血等症有良效。紅軟熟柿,可治療熱病煩渴、口乾唇爛、心中煩熱、熱痢等症。

  五、石榴

  石榴性溫味甘酸,有生津液、止煩渴作用。凡津液不足、口燥咽干、煩渴不休者,可作食療佳品。石榴搗汁或煎湯飲,能清熱解毒、潤肺止咳、殺蟲止痢,可治療小兒疳積、久瀉久痢等。

  六、大棗

  大棗能養胃和脾、益氣生津,有潤心肺、補五臟、療腸癖、治虛損等功效。中醫常用其治療小兒秋痢、婦女臟燥、肺虛咳嗽、煩悶不眠等症,是一味用途廣泛的滋補良藥。

  七、荸薺

  荸薺煮熟可作水果食用,具有清熱生津、化濕祛痰、涼血解毒等功效,可治療熱病傷津、口燥咽干、肺熱咳嗽、痰濃黃稠等症,與蓮藕榨汁共飲效果更佳。

  但需要注意的是,食用新鮮果蔬一定要適量,過食或暴食都會影響身體健康。再有,新鮮水果含糖量較高,老年人及心腦血管疾病患者尤須慎食。

  調肺養臟" name=image_operate_90961376559499984 alt="秋夏之交 調肺養臟">

  【滋肺護臟-起居】

  "早卧以避風寒,早起以領略秋爽",使精神安定寧靜,才能不受肅殺之氣的影響。心態方面要使"精神內守,不急不躁",這樣在秋天肅殺的氣象中,仍可得到平和,肺呼吸正常,這是"立秋過後的養生大道"。

  "秋季補肺三勢":"第一勢",以兩手抱頭項,宛轉迴旋俯仰10次。可疏通頸部及胸背部經脈,促住血液循環,增進肺的生理機能。"第二勢",以兩手相叉頭上,左右伸曳10遍。可去關節間風濕寒邪,治療肺臟諸疾。"第三勢",兩手拍腳脛(小腿前外側)10遍。可開胸膈,利肺氣,治療肺臟疾病。做此運動時若能配合叩齒,效果更好。具體方法是輕輕叩齒36次,不要出聲。

  七種滋肺護臟起居:

  ①搞笑宣肺

  笑是一種健身運動,它能使胸廓擴張,肺活量增大,胸肌伸展。還能宣發肺氣,調節人體氣機的升降,清除疲勞,驅除抑鬱,解除胸悶,恢復體力,使肺氣下降,與腎氣相通,增加食慾。

  ②沐浴益肺

  立秋之後季節勤沐浴有利於血液循環,使肺與皮毛氣血相通,一般秋季洗澡的水溫最好在25℃左右,洗浴前30分鐘,先喝淡鹽開水一杯,洗浴時不宜過分揉搓,以浸浴為主。

  ③補水養肺

  乾燥的秋天每天通過皮膚蒸發的水分在600毫升以上,所以,補水是秋季養肺的重要措施之一。一個成年人每天喝水的最低限度為1500毫升,而在秋天喝2000毫升才能保證肺和呼吸道的潤滑。每天最好在清晨和晚上臨睡之前各飲200毫升,白天兩餐之間各飲水800毫升,這樣,可使肺臟安度金秋。

  ④摩鼻

  不少人的鼻腔對冷空氣過敏,秋季一到,便傷風、流涕。對此,經常按摩鼻部有好處。具體做法如下:將兩手拇指外側相互摩擦,有熱感后,用拇指外側沿鼻樑、鼻翼兩側上下按摩60次左右,然後,按摩鼻翼兩側的迎香穴20次(迎香穴位於鼻唇溝與鼻翼交界處),每天摩鼻1-2遍。

  ⑤摩喉

  上身端直,坐立均可,仰頭,頸部伸直,用手沿咽喉部向下按摩,直到胸部。雙手交替按摩30次為1遍,可連續做2-3遍。注意按摩時拇指與其他四指張開,虎口對準咽喉部,自頦向下按搓,可適當用力。用拇指按人迎穴5-10次。這種方法可以利咽喉,有止咳化痰的功效。

  ⑥深吸氣

  每日睡前或晨起,平卧床上,可行腹式呼吸法,深吸氣,再吐氣,反覆做20-30次,一定要緩慢進行,有助於鍛煉肺部的生理功能。

  ⑦捶背

  端坐,腰背自然直立,雙目微閉放鬆,兩手握成空拳,反捶脊背中央及兩側,各捶3-4遍。捶背時,要閉氣不息,同時叩齒5-10次,並緩緩吞咽津液數次。捶背時要從下向上,再從上到下,沿脊背捶打,如此算一遍。先捶背中央,再捶左右兩側。這種方法可以暢胸中之氣,通脊背經脈,預防感冒,同時,有健肺養肺之功效。

  
調肺養臟" name=image_operate_741376559448625 alt="秋夏之交 調肺養臟">


  【養肺保臟-漢方】

  一、吐納用呬(xià)漢方,以調肺氣。

  肺臟主一身之氣,呼吸通過鼻腔,而周身皮膚的毛竅也完成一部分呼吸功能。古人講,肺葉嬌嫩,不耐寒熱,外邪侵襲,來自皮表、口腔、鼻孔;內有臟腑氣機變化、情志波動的影響。內外所致,出現鬱熱,「火性炎上「,向上也會影響肺臟的機能。以至於肺家勞熱,出現氣壅咳嗽,皮膚瘙癢,四肢勞煩,鼻塞,胸背疼痛等等。

  古人六氣治肺法有「呬」字訣,呬音xià,入聲字。念的時候,雙手擎天高舉,掌心向上以導引肺經;用鼻腔緩緩吸入氣,用口張開,默念,以自己的耳朵聽到為宜;發音短,氣拉長。最好在清晨時,念30遍。若雙手自覺酸痛,以十遍為度,稍事休息,再重複。

  用呬字吐納,可以在秋季,順勢增強肺臟清肅、清除廢濁之物;「金氣清肅」,也能使鬱熱下降化散,保持肺部通暢清潔。

  二、理肺宣肺漢方,從灸身柱談起。

  漢唐時期的中醫算是古典中醫,著述以張仲景的《傷寒雜病論》、孫思邈的《千金方》為代表,對疾病的論述,是直指根本。孫思邈在《千金方》中有大量的篇幅論及灸法。在對治大病中,往往是灸法配合湯藥,可挽狂瀾於即到,救人於危亡。

  未雨綢繆,灸法可以是準確、直接調整人體臟腑經絡。我的一位學生在國家某機構做人類學研究,7月份為我講述她為9歲的女兒艾灸身柱穴后,體質大為改善。她用的是直接灸,用米粒大小的艾粒,雖有創傷,愈后疤痕極小,數月後會逐漸變淡,真是果敢的母女。

  中醫治病,最勞者神氣也,面臨病患,多為陰邪凝滯。近代佩服的醫家中,有民國山西的趙輯奄、日本針灸家澤田健等等,都是60歲左右辭世,尋其遺跡,或多為病邪所侵也。澤田健在其弟子所寫傳記尤詳。其人修習武術,60歲體健猶如壯年,診務忙碌,也不覺疲倦。不意在61歲時的二月中,背部生一小疔瘡,起初並不介意,后竟然蔓延成癰瘡,遂卧床不起,於當年四月逝世。因其氣力健壯,為外邪侵襲,體內機能發動,奮起反抗,背部有疔瘡發於外,毒氣歸於內侵害心肺,以至於斃命。

  讀其傳記,每每興嘆!庸醫,或因其昏昏,神氣不用,反倒無險;明醫昭昭,以神氣探病邪本源,卻是險途。明醫未必長壽,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也!本固道生,醫患同理。今日病邪,西醫介入,手段剛猛,陽證發熱、炎性等等,能控制則被控制;再現病情,多是陰證、寒邪凝滯,非用陽而不能解,而以灸法最為顯效。

  背部大穴、要穴,對肺經及周身影響顯著著,身柱最為方便有效。身柱穴屬督脈,而灸身柱,影響督脈,而其作用能波及兩側旁開1.5寸的肺俞穴。

  【位置】:在項后第三胸椎與第四胸椎之間。

  【功用】:理肺氣,補虛損、解療毒,寧神志的功效。灸身柱穴,能溫補元陽、調和氣血,對呼吸系統的哮喘、咳嗽、肺炎、支氣管炎、感冒等都有良好的防治作用;能促進青少年的發育,對失眠、頭痛等等多有良效。

  筆者提倡的是直接灸,可以用艾絨搓如米粒小團,置於身柱穴,用線香點燃,第一壯,能忍過其瞬間痛楚,有肺部胸腔疾患者,猶能頓覺暢然。可灸5~7壯。每壯20秒鐘不到,自覺有灼痛約不足10秒。體壯者,可以灸至10壯以上,因皮表有灼傷,皮表神經的痛感降低,而氣脈已通,後面幾壯,痛感大為減輕,而艾灸熱力能更深透。

  三、潤肺清心漢方,止咳化痰。

  《本草綱目》記載:「雪梨性甘寒,微酸」,能「清心潤肺、利便、止痛消炎、切片貼燙火傷,止瘍不爛」等功效。

  趙州有趙州禪、趙州茶、趙州橋、趙州梨等等,趙州梨歷史悠久,在北魏是就成為官廷的貢品。趙州雪花梨屬於白梨,唐玄奘印度取經前,曾到趙州觀音院(現柏林寺)向道深和尚學習《成實論》,傳說吃過雪花梨,並盛讚其位果中珍品,梨中仙品。雪花梨,色澤金黃鮮亮,表皮細嫩,上面布滿近似硃砂色的斑點;果肉純白似雪如玉,味道甘甜細柔,核小無渣,單果一般400克左右,最大有1900克的記錄。個大、體圓、皮薄、肉厚、色佳、汁多。相傳,乾隆皇帝曾於1750年(乾隆十五年)秋南巡,在柏林寺駐蹕飲茶,舉人米繹如獻梨,乾隆多有褒獎。

  ①蒸白梨蜂蜜,治療久咳咽干,方法如下:

  雪花梨1個,蜂蜜50克。先把白梨裡面的核挖去,將蜂蜜填入在裡面,加熱蒸熟。每天早晚各吃一個,連吃數日,可以生津潤肺,止咳化痰。

  ②雪梨膏。

  用上等雪梨5個,洗凈切絲,用白布包好擠出梨汁,加調優質蜂蜜,放在鍋內煎熬濃縮,光澤透明,清潤甜涼,在收入瓷瓶或玻璃瓶中待用,名曰「雪花梨膏」。筆者主張自製,簡單可行,只是需要耐心細心而已。《趙州志》有記載唐武宗李炎得怪病,口乾舌燥,心熱氣促,小便頻數,身汗陣熱。後有遠道而來的趙州一僧人,為之用上等雪梨取汁加百花精(蜂蜜)熬雪梨膏,服后而愈。

  史載有:「趙州御梨,大如拳,甜如蜜,脆如菱」的說法。雪花梨也能加工為罐頭、梨脯、梨乾、制醬、釀酒等等,與時令果品相比,遜色許多,且不理它。

  《詩經》有「山有苞棣」句子,是對梨的記載。唐玄宗李隆基廣植梨樹,在梨園有戲劇表演,便有了現在的「梨園行」、「梨園界」的稱謂。

  梨,分佈廣泛,秋冬季節,可以品嘗,對身體多有裨益。

  ③姜粥

  《黃帝內經》中講:「性寒冷飲則傷肺」,進入秋季,仍有嗜好冷飲者,多是臟腑功能的失衡。胃腸的燥煩,多是假象,真寒假熱也!不至於說是飲鴆止渴,也頗傷身體。

  冷飲傷及胃腸,夏季空調、冷氣已經侵襲皮膚、關節。入秋之後,多有感覺不適。老話:「一年之內,秋不食姜;一日之內,夜不食姜。」今人不同舊人,有寒邪入內者,可適當食姜,以姜粥最為適宜。可以益胃腸,去寒邪,化痰下氣。胃腸清凈,以利於肺臟宣發肅降。

  食材:小米200克、白米50克、生薑切絲10克。

  熬制:鍋內水適量,白米放入鍋內,開大火燒滾水,再放入小米,再次燒開水,加入生薑絲,文火慢熬45分鐘。

  ④地黃湯和烏梅丸加減

  處方:熟地黃15克、生地黃15克、烏梅15克、當歸15克、人蔘15克、川花椒5克、乾薑30克、制附片10克、炙甘草10克、肉桂5克、黃連5克、黃柏5克、五味子10克、鎖陽10克、麥冬10克、天冬10克。

  水煎服,加水約2000毫升,武火煮沸,文火煎煮120分鐘,得500毫升,分兩次內服。7服為一療程,因為個體辯證,故藥量平穩,以緩緩圖效。

  主治:1,反覆感受外邪,咳喘日久,損傷肺氣,肺金不能生腎水,肺腎兩虛而咳喘,2,房勞傷腎,巧思傷腦,腎不滋肺養脾之久咳、哮喘。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9 18:01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