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發人深思:台灣被日本殖民化50年備忘錄

[複製鏈接]

3516

主題

3766

帖子

6825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6825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1895年隨著清政府在中日甲午戰爭中的慘敗和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的簽訂,台灣開始了長達五十年之久的日本殖民管轄時期。

  日本在台灣的統治經歷了「始政時期(1895年-1915年)、同化時期(1915年-1937年)和皇民化運動時期(時期(1937年-1945年),其政策從高壓到軟硬皆施,最後企圖將台灣變為日本的一部分兒進行皇民化運動,特別是在二戰期間日本對台灣的皇民化運動,對台灣社會的影響深遠。

  日本佔領台灣后,對台灣人民進行了非常殘酷的經濟掠奪,以此來增強日本的經濟實力,為其進一步的侵略擴張服務。

  日本是個後起的資本主義強國,資本出於追逐利潤的天性,當然也會對台灣的經濟近代化起到一定作用。比如在台灣進行人口調查、水利建設、改進農作物、推行使用化肥、交通建設等。但為了能夠大量掠奪台灣的稻米,實現其「農業台灣,工業日本」的殖民統治的經濟模式,從創辦「農業試驗所」著手,全面改造台灣地區傳統的耕作方法和生產條件,如引進優良品種,增施肥料。到1905年,台灣地區的水稻產量增至62.2萬噸。不過日本殖民統治者採取多種手段提高水稻產量的根本目的,只是為了適應日本本土的需要,即選擇台灣作為日本的農產品生產基地,使日本騰出勞動力進行工業化。此外,台灣生產的鳳梨、香蕉、樟腦、蔗糖等農林產品也被日本殖民統治者大量地掠往日本,或銷往歐美各國。台灣每年都要向日本出口大量的農產品,而從日本進口的東西卻很少,這樣就形成了給人以假象的巨額名義出超。1935年台灣對日出超9600萬日元,1939年一躍上升為1.84億日元,幾乎是1935年的一倍。

  推行日語教育。殖民當局早在1896年就分別設立了最早的日語教學機構「國語學校」,「國語傳習所」。「國語學校」類似以後的中學,傳習所又分為甲、乙兩科,分別以成人和兒童為對象,其目的是「對本島人教授國語(日語),作為日常生活之用,並養成本國之精神」。日語教育非常嚴厲,在學校不準講漢語(台灣話),一講漢語即施予各種處罰。  建立奴化教育體制。1919年殖民當局出台所謂「內地延長主義」,又稱「同化主義」。為防止中國人接受高等教育,從中等教育開始,就限制中國學生所學專業;高等教育基本上由日本人獨佔,而且除了醫學專門學校及台南高等商業學校外,其他一切高等學校都在日本國內舉行考試。教學內容是以傳播殖民主義文化為主,有關中國的歷史、思想、文化均在被排擠之列,以從根上切除中華民族文化的影響。在初級教育階段,中國兒童就讀的則是「公學校」和 「國語傳習所」及「教育所」(高山地區的原住民兒童就讀),無論在什麼學校,都把日語當作基本語言。

  日本割佔台灣后,將它當作向中國華南地區以及東南亞進一步擴張的基地,從台灣賺到的錢、製造的商品、掠奪的原料、僱用的廉價勞工,直接用於對東南亞的侵略。二戰期間,不少台灣人成為日本侵略者的炮灰,葬身於菲律賓、印尼、馬來西亞等地的戰場。

  1945年日本天皇宣布無條件投降。按照《開羅宣言》規定,日本「竊取於中國之領土」台灣等必須歸還中國。當時日本駐台灣總督安藤利吉即策動一些日軍中的軍國主義分子和「皇民」在台灣建立起「台獨」組織,這是「台獨」活動的發端,后被粉碎。

  從 1945年台灣光復到上世紀60年代,在日本聚集了大量「台獨」組織和「台獨」分子,他們中絕大部分是日本統治台灣時期培養的忠實為日本效勞的「皇民」,有著極深的「日本情結」。這一時期的「台獨」活動也都是以日本為大本營展開進行的,時到今日,日本仍為「台獨」分子活躍之地,有人甚至認為,親日的「台獨」分子比親美的「台獨」分子還要多,所有這一切發人深省。

  而從此看,儘管戰後中華民國政府在台灣輸入民族主義教育、積極強調日本殖民台灣的負面影響,並將之與中國抗日戰爭類比等其他相關反日、仇日的成分。但台灣民間對日本仍大多抱持好感[5][6],與其他二次大戰中受日本侵略國之立場大相逕庭。

  靖國神社告示牌上的台灣征討戰役共陣亡日軍將士1130人,但是,日軍攻打台灣並佔據51年期間,對原住民族部落發動160餘次戰爭,包括原住民族在內的台灣人民共犧牲了60餘萬人的生命。這對當時最多只有500餘萬人的台灣來說,可以說是空前絕後的大災難,日本軍國主義欠下了中國人民無數永遠也無法償還的血債。,1945年實施徵兵制,由日本侵略者強征入伍、為日本賣命而戰死的中國人達3萬餘人。至於在戰爭期間被日本強征入伍的更是多達207183人,這還是根據日本厚生省的統計,實際上肯定超過此數。

  在中日建交前,日本利用美國"台灣地位未定論",公開支持"台獨"勢力。中日建交后,仍有日本右翼勢力叫囂著,暗地裡支持"台獨",希望以此遏制中國。至盡仍有些日本有益分子希望將台灣當作處理中日關係的砝碼。

  在台日政客的影響下,「皇民化教育」的流毒逐漸死灰復燃,近年來演變成為鋒頭強勁的「哈日風」。部分台人講話、寫字時漢語、日語混用,飲食上崇尚「壽司」、 「御飯糰」或「關東煮」,逛街必到「三越」、「SOGO」或「高島屋」,而看的漫畫、電視劇則是《家有賤狗》、《名偵探柯南》、《東京愛情故事》之類的日劇,看球賽也只看日本野球(即棒球),連味精也只用日本的「味之素」,起名字也多用義雄、文雄、智雄、秀雄、英雄、昭彥、文男、信良、靜枝、太郎之類的 「日本式名字」。雖然對大部分民眾來說,「哈日風」只是一種「跟風潮」,他們對日本流行事物的商品意義的追求遠大於其對文化意義的理解,對日本也沒有什麼特別親近的感情,但確實有少數學者在「親日情結」的驅動下,想方設法把這種「哈日風」上升到文化認同的高度,從根本上割斷台灣與大陸的文化紐帶和血肉聯繫,為「台獨」做準備。

  萬家墨面沒蒿萊,敢有歌吟動地哀

  心事浩茫連廣宇,於無聲處聽驚雷。魯迅《無題》

  靈台無計逃神矢,風雨如磐暗故園。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薦軒轅。魯迅《自題小像》

  就以魯迅先生這兩首詩作結尾,發人深省啊!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2 20:22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