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開帖說說如何處理和父母關係

[複製鏈接]

3006

主題

3534

帖子

6083

積分

三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6083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悠閑活著 發表於 2013-8-17 00:14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發信人: solespeaker

1 不是所有父母都是完美的父母,不是所有父母都疼愛每個孩子
世界上沒有十全十美的父母,他們都有各自的缺點和不足,但不能因為這樣就抹殺所有
的關愛。同時,也不是所有的父母都疼愛他們的每個孩子,國內有些寫父母不要但虐待
毒打孩子,更有狠心的父母販賣殘殺他們的孩子。所以,要看父母對孩子有沒有那顆愛
心,有愛心的不能因為偶爾的過錯而去記恨,沒有愛心的也不能因為偶爾慈悲而感懷於
心。

2 養育之恩雖重,舔犢之情更重
有些人常說,父母雖然對我不好,但養育之恩難報。但還有句老話「虎毒不食子」,連
動物都懂得不隨意欺凌幼仔,更何況高級進化的人。因此,如果父母沒有正常的舔犢之
情,那麼所謂的養育之恩也只能反饋為一種簡單的義務-養老送終。但這不是一種更大
的悲哀嗎?

3 百善孝為先的真正含義
百善孝為先不是說無條件的順從和盲目的孝順,孝其實是感情付出的一種平等契約。也
許有人對此不解,那麼來想想婚姻吧。婚姻其實是愛情的一種平等契約,如果你的另一
半背叛了感情,你是否會選擇忽視而繼續維持這段婚姻呢?所以,孝其實是對父母當年
的感情投入的一種回報,是一種關愛的反哺。

4 斯德哥爾摩症和感情缺失症
現實中確實存在有些人刻意討好父母來企望獲得小時候未能獲得的關愛,有些人稱之為
斯德哥爾摩症。其實這並不正確。斯德哥爾摩症是孩子對父母的虐待產生依賴,以至於
產生越虐待越渴望被虐待的現象。而實際是孩子在幼年沒有得到父母正常的關愛而在成
年後通過某些補償式活動希望重新獲得父母的關愛來彌補自己的缺失,這是一種感情缺
失症。事實上,得感情缺失症的人的這種補償式行為並沒有很好的反饋效果。

5 金錢的作用
有些人會以為自己的父母因為金錢的原因無法給自己關愛或因金錢的原因缺乏安全感,
於是把金錢作為處理與父母關係的重要甚至唯一方式。但事實如何呢?用金錢去滿足父
母不斷的慾望的,最後必然因為金錢而產生惡劣後果,這和玩火者必自焚是類似的道理
。金錢只能作為潤滑劑來滿足父母必需的需求,真正維持和父母感情的是你的關懷和交
流。

其他的另提另議。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27 09:04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