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中國為什麼迄今沒有獲得諾貝爾傑出科學獎?

[複製鏈接]

4977

主題

5008

帖子

6732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6732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shishangxiu 發表於 2013-8-13 16:53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作者:青雲志

中國為什麼迄今沒有獲得諾貝爾傑出科學獎?當今中國教育為什麼培養不出一流的傑出科技人才?一時間,這樣的考問把中國教育一次次的推上審判台,讓身背大黑鍋的教育業界人士一時語塞,拿不出話來說一說。

青雲志乃無多少話語權之貧寒教師,雖感自己也在被指責者之列,卻本不想在這個問題上發表什麼奇談怪論,因為依筆者愚見,當今之中國還不具備討論這個問題的土壤,討論來,討論去,也討論不出什麼諾貝爾大獎來,至多不過讓心存不滿之人士發發牢騷。

   總起來說,當今中國教育不景氣是個不爭的事實,以至於越來越遭遇國人的信任危機,外部對中國教育的指責之聲甚囂塵上。殊不知中國教育的最大問題恰好出在外部環境不好上,外部環境是教育生存和發展的土壤,土壤不好就長不出好的教育,教育不好就長不出天才,這個辯證關係,魯迅先生早就講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1924年1月17日,在北京師範大學附屬中學校友會上,魯迅先生作了著名的《未有天才之前》的演講,「不但天才,還要有使天才得以生長的民眾。天才並不是自生自長在深林荒野里的怪物,是由可以使天才生長的民眾產生,長育出來的,所以沒有這種民眾,就沒有天才。……所以我想,在要求天才的產生之前,應該先要求可以使天才生長的民眾。——譬如想有喬木,想看好花,一定要有好土;沒有土,便沒有花木了;所以土實在較花木還重要。……然而現在社會上的論調和趨勢,一面固然要求天才,一面卻要他滅亡,連預備的土也想掃盡。不但產生天才難,單是有培養天才的泥土也難。我想,天才大半是天賦的;獨有這培養天才的泥土,似乎大家都可以做。做土的功效,比要求天才還切近;否則,縱有成千成百的天才,也因為沒有泥土,不能發達,要像一碟子綠豆芽。」

怎樣才能生存天才,只有魯迅先生找到問題的根本。中國是一個人口大國,而且聰明有種,在教育不發達的古代,也會自生自滅產生很多傑出人才,試問,孔子是什麼樣的教育培養出來的?祖沖之是什麼樣的教育培養出來的?張衡是什麼樣的教育培養出來的?這些人夠得上那個時代的諾貝爾水準吧。

可是在教育四肢發達的今天,我們的傑出人才絕跡了,可見我們的教育的確起到了阻扼人才成長的作用。或者說,中國的教育過於「拔苗助長」,總想讓我們的苗子一勞永逸贏在起跑線上,結果是讓我們的苗子后程乏力,倒在了終點線前。這樣的價值觀和做法是中國教育自上而下的頑疾,早已是沉痾積習。外部功利觀念太重形成對中國教育干預太多太重,社會幹預學校,學校干預教師,教師干預學生,其結果就是教育行政主管部門職能錯亂,校長辦學理念缺失,教師教學沒有思想,如此惡性循環,生生不已。筆者只舉一例可見一斑,北大自主招生「中學校長實名推薦制」在一片爭議之中出籠,當人們滿懷希望校長「不拘一格降人才」之時,推薦偏才、怪才上北大卻變成一場考試分數的大比拼。其實,中學校長們並非不想推薦偏才、怪才,只是分數牢牢地束縛著他們的手腳,在社會誠信缺失、唯考試分數論高下的前提下,只有分數是最公平的,在這樣的背景下,中國的校長都成了懦夫。

看來,眼下中國教育急需改善外部環境,急需一場自外而內的解放運動。

解放教育局,不要讓教育局長為了教育GDP而變得凶神惡煞,亂動干戈。讓教育局長成為學校發展的編外後勤主任,去斡旋政府,為教育經費百分之四不至於成為空頭支票去展現局長的本事和才能,而不要在校長面前趾高氣揚,在老師面前指手畫腳。

解放學校,讓校長成為教育家,要有教育家的辦學思想,要有合乎教育規律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行為,專家治校。不要讓校長成為官員,成天為了自己的行政級別搖尾乞憐,戰戰兢兢,既沒有思想,又沒有脾氣,對上無人格,對下無威信,成天為升學率做惡夢,為缺錢花而皺眉頭。

解放老師,讓老師成為教育者,溫家寶總理提出讓人民有尊嚴的活著,有尊嚴的活著應該首先做到師道尊嚴,這其實早已是一個歷史的命題了,只是到了今天還不得不為之爭取。教師有了待遇,有了自豪,有了靈性,有了神思,就有了追求和可能去看書,去鑽研,去思考,去操作,就不會成為教書匠,就不會把學生變成機器之前,先把自己變成了機器。

解放學生,讓多數學生成為天才的土壤,在多數的土壤中誕生天才。不要把學生現在的學習和他未來的就業對應起來,不要讓學生只是在學生時代吃苦,然後就躺在一張高級別的文憑上、一份高收入的工作上一輩子吃香喝辣而不愁。把學習和就業分開,淡化學校教育,尤其是基礎教育的就業功能,改變以文憑和分數取人用人的機制,探求在動態中用人,在使用中用人,在德和能的綜合、發展中用人。

    總之,青雲志很悲觀,以當今中國這樣的外部土壤,想要中國教育傑出人才輩出,是不太可能。青雲志也願意憧憬,假以時日,到中國的校長出現了很多的張伯苓、陶行知、蔡元培時,中國的教師中出現了很多的的徐特立、朱自清、錢鍾書時,中國學生就自然會出現很多的楊振寧、丁肇中、李政道了。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27 20:05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