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毛澤東為何沒有親自結束「文革」?(圖)

[複製鏈接]

5203

主題

5258

帖子

7493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7493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堅果兒 發表於 2013-8-12 15:36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毛澤東與紅衛兵

  1977年8月12日至18日,中國共產黨第十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北京召開。

  華國鋒主持大會並代表中央向大會作了政治報告。總結了同「四人幫」的鬥爭,宣告「文化大革命」結束。他指出,安定團結不是不要階級鬥爭,文化大革命這種性質的政治大革命今後還要進行多次。他重申在本世紀內把我國建設成為社會主義的現代化強國,是新時期黨的根本任務。

  葉劍英代表中共中央作了關於修改黨章的報告,指出,我們黨只有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作為自己的指導思想和理論基礎,才能保持無產階級先鋒隊的性質;強調健全民主集中制和加強黨的紀律,要求全黨保持和發揚黨的優良傳統和作風。鄧小平致閉幕詞。

    毛澤東一樁未了的心愿

  從1969年召開中共九大之日起,如何結束「文化大革命」的問題提上了議程。在此以前,毛澤東曾經多次談到結束「文化大革命」的問題,但都因為條件不成熟而作罷。

  在毛澤東看來,中共八屆十二中全會解決了劉少奇的問題,全國也建立了省、市、自治區一級的革命委員會,「文化大革命」已經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再經過 「斗、批、改」,這個運動就基本上可以結束了。因此,他向中共九大提出了這樣的希望:「我希望,我們的大會,能夠開得好,能夠開成一個團結的大會,勝利的大會。」①

  毛澤東的希望落了空。他沒有料到,黨面臨的是一場更加驚心動魄的鬥爭,其始作俑者正是那位「親密戰友和接班人」林彪。

  1971年9月13日,林彪摔死在溫都爾汗,客觀上宣告了「文化大革命」的理論和實踐的破產。毛澤東在精神上陷入極大的痛苦和自責之中。然而,毛澤東畢竟是飽經風霜的無產階級革命家,他以非凡的毅力儘力彌補已經覺察到的過失,積極支持周恩來主持中央日常工作,使各方面工作有了轉機。

  周恩來在主持中共中央工作期間,提出了要集中批判極左思潮的問題。這使結束「文化大革命」有了可能。在這個問題上,毛澤東與周恩來的看法不同。毛澤東認為,當時的任務仍然是反對「極右」。②還說:林彪是極右。修正主義,分裂,陰謀詭計,叛黨叛國。③儘管周恩來是在充分肯定「文化大革命」的前提下,提出要批透極左思潮的,但是,這個口號本身,畢竟觸及到了對「文化大革命」的評價等深層問題。這不但是靠「文革」起家的江青等人所不能容忍的,也遭到了毛澤東的否定。接踵而來的所謂「批林批孔」運動,又把中國捲入了無休止的動亂之中。結束「文化大革命」的努力再次落了空。

  1973年起,毛澤東多次提議恢復鄧小平的工作。1975年1月,中共十屆二中全會選舉鄧小平為中央副主席、政治局常委,他在毛澤東的支持下開始主持中央工作。

  毛澤東希望在肯定「文化大革命」的理論和實踐的前提下,結束「文化大革命」。事實證明,這只是空想。1975年11月20日,毛澤東提議要鄧小平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作出一個肯定「文化大革命」的決議,總的評價是「七分成績,三分錯誤」。鄧小平婉言拒絕了這個提議,表示:由我主持寫這個決議不合適,我是桃花源中人,不知有漢,無論魏晉。④這年年底,毛澤東批准發動「批鄧、反擊右傾翻案風」,全國再度陷入混亂之中。

  毛澤東真誠地希望結束「文化大革命」,卻無力回天。他曾經無奈地形容這是「樹欲靜而風不止」。產生這種巨大矛盾的根本原因,是毛澤東不僅不願意放棄「無產階級專政下繼續革命的理論」,而且始終認為這是捍衛馬克思列寧主義理論的純潔性、戰鬥性所必需的。他講過,他一生做過兩件大事,一件是把蔣介石趕到一群小島上去,另一件就是發動「文化大革命」。可見「文化大革命」在他心目中的地位。他看到並且親自糾正了「文化大革命」的某些錯誤,包括像「打倒一切」、 「全面內戰」這樣重大的錯誤,但卻始終堅持「三七開」的結論。鄧小平後來說:「毛澤東同志到了晚年,確實是思想不那麼一貫了,有些話是互相矛盾的。比如評價『文化大革命』,說三分錯誤、七分成績,三分錯誤就是打倒一切、全面內戰。這八個字和七分成績怎麼能聯繫起來呢?」⑤這時,毛澤東已經不能正視錯誤,否定自我,像以往那樣奇迹般地從困境和曲折中走出來。

  毛澤東曾經這樣評價斯大林:「黨和國家的任何一個領導人,當他不是把個人放在黨和群眾之中,而是相反地把個人放在黨和群眾之上的時候,當他脫離了群眾的時候,他對於國家的事務就會失去全面的洞察力。只要是這樣,即使像斯大林這樣傑出的人物,對於某些重大的事務,也不可避免地要作出不合實際的錯誤的決定。」⑥像毛澤東這樣的時代巨人,同樣不能超越歷史的局限。結束「文化大革命」,也就成為毛澤東的一樁未了的心愿。

    鄧小平的整頓

  歷史進到70年代中期,已經形成了這樣一種局面:不根本否定「文化大革命」,就無法結束「文化大革命」。

  鄧小平曾經說過:「其實,撥亂反正在一九七五年就開始了。那時我主持中央黨政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整頓措施,每整頓一項就立即見效,非常見效。這些整頓實際上是同『文化大革命』唱反調,觸怒了『四人幫』。他們又一次把我轟下了台。」⑦

  鄧小平整頓的綱領是毛澤東的「三項指示」。鄧小平在中央讀書班的一次講話中,傳達了毛澤東的三條意見:第一,要學習理論,反修防修;第二,要安定團結;第三,要把國民經濟搞上去。並說:「這三條指示互相聯繫,是個整體,不能丟掉任何一條。這是我們這一時期工作的綱」。⑧隨後,他又要人起草了《論全黨全國各項工作的總綱》,對「三項指示」作了進一步的闡發。

  《總綱》雖然重複了「無產階級專政下繼續革命理論」的內容,重複了「文化大革命」的一些錯誤結論,但是把鋒芒對準了極左思潮及其表現———拉山頭、打派仗,並批駁了盛極一時的所謂「造反」、「反潮流」精神,剝掉了極左思潮的馬列主義外衣。

  尤其重要的是,《總綱》集中批駁了極左理論家揮舞的所謂「唯生產力論」的大棒,旗幟鮮明地提出了「辯證地理解政治和經濟的對立統一關係」和關於社會生產力標準的觀點。《總綱》援引列寧的話:「政治教育的成果,只有用經濟狀況的改善來衡量。」又引了毛澤東講過的話:「中國一切政黨的政策及其實踐在中國人民中所表現的作用的好壞、大小,歸根到底,看它對於中國人民的生產力是否有幫助及其幫助之大小,看它是束縛生產力的,還是解放生產力的。」接著指出:「區別真馬克思主義和假馬克思主義,區別正確路線和錯誤路線,區別真幹革命和假幹革命,區別真干社會主義和假干社會主義,區別幹部所做工作的成績是壞是好,是大是小,歸根結底,只能也只應按照列寧和毛主席所提出的這個標準來衡量。」這實際上是1975年整頓的指導思想,在當時的特定條件下,具有振聾發聵的作用。

  1975年3月5日,鄧小平在全國工業書記會議上明確提出:把國民經濟搞上去,為實現四個現代化目標而奮鬥,這就是全黨的大局。⑨會後有人說,這是「復辟綱領」。⑩

  就這樣,一場系統糾正「文化大革命」錯誤的變革,緊鑼密鼓地拉開了帷幕。這場變革,來得突然,但卻有綱領,有理論,有步驟,有策略。從1975年2月到 9月,鄧小平召開了全國工業書記會議、鋼鐵工業座談會、全國農業學大寨會議、中央軍委擴大會議、國防工業重點企業會議、農村工作座談會等一系列的會議,並聽取了中國科學院的工作彙報,開始了全面整頓。

  鄧小平大膽指出:「當前,各方面都存在一個整頓的問題。」「整頓的核心是黨的整頓。」「整頓主要放在整頓各級領導班子上」,「領導班子整頓好了,黨員的問題就容易解決了。」

  他還指出:「割裂毛澤東思想這個問題,現在實際上並沒有解決。比如文藝方針,毛澤東同志說,要古為今用,洋為中用,百花齊放,推陳出新。這是很完整的。但是,現在百花齊放不提了,沒有了,這就是割裂。」

  ⑾經過幾個月的整頓,全國工農業生產和交通運輸的形勢明顯改觀,黨、政、軍、民、學等各個方面有了新的氣象,長期受到極左思潮壓抑的知識分子開始揚眉吐氣。更重要的是,鄧小平在毛澤東的支持下,同江青集團展開了針鋒相對的鬥爭,並且迫使江青向毛澤東和中央政治局交出了書面檢討。⑿這件破天荒的稀罕事,極大地打擊了極左思潮的氣焰。

  1975年底,正當整頓逐步發展成為對「文化大革命」錯誤的系統糾正的時候,形勢急轉直下。毛澤東提出:「有兩種態度,一是對文化大革命不滿意。二是要算帳,算文化大革命的帳。」⒀他還對整頓的綱領提出尖銳批評,說:「什麼『三項指示為綱』,安定團結不是不要階級鬥爭,階級鬥爭是綱,其餘都是目。」⒁並且再次重申對「文化大革命」「三七開」的評價,即「七分成績,三分錯誤」。⒂

  就這樣,一場整頓與變革,被「以階級鬥爭為綱」的指導思想扼殺了。接下來,是一場很不得人心的大批判運動。然而,這次整頓喚醒了人們長期受到極左思潮壓抑的理性思考,促使人民群眾朦朧地感到了中國未來的方向。「以階級鬥爭為綱」的批判火焰,實際上為徹底否定自身創造了條件。在這種情況下,批判越猛烈,不滿和反抗就越強烈。人心向背,發生了根本性的轉變。

    「柳暗花明又一村」

  1976年,是中國人民化大悲為大喜的一年。這年伊始,周恩來總理病逝。接著,眾望所歸的鄧小平,在主持了周恩來的追悼會以後,被再次打倒。隨之而來的,是一浪高過一浪的「批鄧、反擊右傾翻案風」的大批判浪潮。2月2日,中共中央根據毛澤東的提議,決定由華國鋒擔任國務院代總理。毛澤東沒有讓江青集團染指黨和國家的重要權力。

  從1月到4月,人民悼念周總理的各種活動有增無減。4月5日清明節前後,一場聲勢浩大的悼念周總理、聲討「四人幫」的群眾運動席捲全國。江青集團的骨幹分子,都是靠運動群眾起家的。但是,他們最終逃不脫群眾運動的懲罰。這是人民的抗爭。

  四五運動絕非偶然。它是林彪事件以來,人民群眾對極左思潮多年觀察反省的結果。這場運動,集中地表現出人民群眾對極左思潮的代表者———江青集團的痛恨,表現出人民群眾對黨內健康力量的代表者———周恩來、鄧小平等人的懷念和呼喚。為了表達擁護以鄧小平為代表的黨的正確領導的意志,許多人甘冒受批判、被關押的風險。

  四五運動雖然被鎮壓了,但是,結束「文化大革命」的願望並沒有消失。它使中共中央領導層的相當一批人看清了人民的意志,並為後來粉碎「四人幫」奠定了堅實的群眾基礎。

  毛澤東再次作出了錯誤的決斷。他在聽取了關於天安門事件是「反革命政治事件」的彙報后,表示:這次,一、首都,二、天安門,三、燒、打,這三件好。性質變了。他還提出:開除鄧小平的一切職務,保留黨籍,以觀後效。⒃但是,毛澤東在作最後一次重大人事安排時,仍然沒有讓江青集團染指黨政軍大權,而由華國鋒擔任中共中央第一副主席、國務院總理。

  1976年9月9日,毛澤東逝世。儘管他在晚年犯了嚴重錯誤,但是,他在人民心中仍然享有崇高的威望。人民深切地悼念他為共和國立下的不朽功績。同時,毛澤東的去世,也為系統地糾正「文化大革命」的錯誤、結束這場內亂,鋪平了道路。用葉劍英的話說,人們沒有了「投鼠忌器」之虞。

  ⒄毛澤東去世后不久,一場黨內健康力量同極左思潮的最後堡壘———江青集團的總決戰,終於不可避免地到來了。這場較量,實際上是鄧小平在全面整頓中同江青集團鬥爭的繼續。鬥爭的結果,中共中央政治局執行黨和人民的意志,一舉粉碎了江青集團,「文化大革命」終於以人民的勝利宣告結束。

  「文化大革命」的最後結局,表面看富於戲劇性,卻揭示了歷史的必然。實際上,這個結局本身,正是10年生聚的必然結果。

  「文化大革命」10年間,人民群眾和黨內健康力量同極左思潮的鬥爭較量,從來就沒停止過。一次次抗爭,一次次挫折,使人們逐漸悟出一個道理:不徹底否定極左思潮,「文化大革命」就不可能結束。這樣,就使得人民的抗爭開始進入更高的形態:否定「文化大革命」。促使人民深刻地認識到這一點的,正是鄧小平的全面整頓。在鄧小平同江青集團的較量中,鄧小平暫時失敗了。但是,他卻因此成為人民心目中的英雄。「四人幫」表面看是勝利者,卻從此徹底脫離了群眾。這就是歷史發展的辯證法。(轉)

  註釋①毛澤東在中共第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講話,1969年4月1日。

  ②《三中全會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下),人民出版社1982年8月版,第813頁。

  ③《周恩來年譜(1949—1976)》下卷,人民出版社1997年5月版,第567頁。④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中央電視台《大型電視文獻紀錄片〈鄧小平〉》,中央文獻出版社1997年1月版,第116頁。

  ⑤⑧⑨⑽《鄧小平文選》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10月版,第301、12、4、10頁。⑥《建國以來重要文獻選編》第8冊,中央文獻出版社 1994年8月版,第230頁。⑦《鄧小平文選》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10月版,第81頁。⑾《鄧小平文選》第2卷,第35~37頁。⑿《周恩來傳》(四),中央文獻出版社1998年2月版,第2135頁。⒀⒃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關於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註釋本》(修訂),人民出版社1985年9月版,第426、429頁。⒁《人民日報》,1976年2月29日。⒂《中國共產黨七十年》,中央黨史出版社1991年 8月版,第458頁。⒄《葉劍英傳》,當代中國出版社1995年3月版,第644~645頁。

422

主題

4013

帖子

2492

積分

六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2492
沙發
shanren 發表於 2013-8-13 04:39 | 只看該作者
哈哈哈哈,編得很有幽默感。顯然是寫給沒有經歷過文革、對文革史實和毛澤東的所作所為不清楚的年輕人看的。

1.  70年代的「批林批孔批周公(=周恩來)」,除了毛澤東,誰有這個本事發動?江青???

2.  毛澤東想「結束文革」? 誰說的「7、8年就該搞一次(文革)」?不是毛賊自己親口所言?66、67年搞了第一次文革,可惜他第一場沒搞完、根本沒來得及搞第二場就見閻王了(謝天謝地)!

3. 誰不知道 76年 10月 「北京革命群眾」 歡慶四人幫倒台的時候伸出來的都是 5 個指頭?那第五個指頭不是毛澤東的話那是誰?
司馬南同志移民。。。美國!? 真的沒去紅太陽照耀下的北朝鮮!?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6 10:47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