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大英博物館策劃拍攝的影片《高清龐貝實況》(Pompeii: Captured Live in HD)正在英國各大影院熱映,這部將博物館的大型展覽《龐貝和赫庫蘭尼姆的生與死》(Life and Death in Pompeii and Herculaneum)立體地呈現給觀眾的影片,使人們有機會在全方位的視聽震撼中,體味「關於人類過去的最富啟示性的遺存」。
影片以大英博物館館長的歡迎辭開始,然後,觀眾在劍橋大學教授等專家的引領下開始了一場特殊的遊歷。音樂、詩歌及六位「殞者」的回憶交織其間,策展人還會帶觀眾前去遺址一探究竟。這次展出的400多件展品包括近年出土的陶製品、象牙板、壁畫和數具遺骸,很多展品首次離開義大利本土。影片分80分鐘和90分鐘兩個版本,後者專為7至11歲的小學生而制,特別增加了10分鐘內容,涉及歷史、科學、藝術、社會生活等各方面知識。
僅僅十幾個小時的時間,奢華的龐貝城和赫庫蘭尼姆城就從人類的眼中消失了,直到18世紀才被偶然發現。對於歷史上這場驚心動魄的滅頂之災,人們有著種種猜想。許多人認為,龐貝的覆滅,包括後來整個古羅馬帝國的覆滅與整個國家都沉浸在聲色之中有著直接的關係。
《高清龐貝實況》展現的很多展品都直接呈現了當時龐貝地區情慾橫流、糜爛墮落的社會風氣。在影片中擔任解說的劍橋大學古代史學家瑪麗·比爾德(Mary Beard)著有《龐貝:一座古羅馬城市的生活》(Pompeii: The Life of a Roman Town)一書。她在書中寫道:「在門道、麵包爐上、街面上,生殖器觸目可見」,那是「權力、地位和吉祥的象徵」。妓院、別墅中,色情的繪畫、雕塑和工藝品無處不在,如人羊交媾的雕塑就赫然擺在一座花園中。在義大利乃至作為帝國屬地的倫敦,都出土了令後世匪夷所思的古羅馬硬幣,在數字的另一面鑄造著尋歡作樂的場景。
對於這部電影,英國《衛報》(The Guardian)點睛地說:「希望這樁文化盛事能提醒全世界,龐貝不是供遊客走馬觀花的景點,而是關於人類過去的最富啟示性的遺存。」
英國《每日電訊》(The Telegraph)說:「從未見過有人用大英博物館這種方式來呈現或講述(龐貝)故事的。」這部獨闢蹊徑的影片6月18日以來正陸續在英國各大影院上映,頭兩天觀眾就達5萬多人次,其後還將在51國的1,000多家影院上映。 此前的2011年,倫敦國家美術館(The National Gallery)拍攝的《萊昂納多·達芬奇:米蘭宮廷畫家》(Leonardo da Vinci: Painter at the Court of Milan)在41家影院放映時,上座率也曾達98%,並帶來一輪觀展熱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