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中日關係解凍的虛實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舟行天下 發表於 2013-8-9 21:44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7月29日,日本外務省常務次官齋木昭隆訪問北京,與中國外長王毅進行了簡短會見,中斷半年多的中日外交高官溝通渠道恢復。齋木訪華被解讀為「修好之旅」,但雙方對會談的成果都保持了「低調」,中日關係距離回暖還有相當距離,而溝通的恢復為解凍提供了基礎。

齋木昭隆能夠公開訪華,並與中國外長會面,意味著雙方都有意願改善雙邊關係,最糟糕的時刻可能正在過去。中日關係已經冰封了一年之久,各個層面的交流活動或者延遲或者叫停,現在到了一個臨界點。日本汽車在中國銷量的V型反彈便可窺知中日之間經濟依賴程度之深,更為重要的是,東亞地區的權力結構框定了中日關係的底線。美國副總統拜登與安倍晉三會面時要求日本改善與周邊鄰國的關係。日本國內政治的變化也為中日關係回暖提供了契機。

7月21日,自民黨贏得了參議院大選,改變了「扭曲國會」的狀態,安倍晉三獲得了長期執政的可能性。在選舉期間,外交議題被熱炒,選舉之後,安倍晉三需要一個更穩定的執政環境。贏得參議院選舉之後,安倍晉三表示,結束15年以來的通貨緊縮是首要的任務。對於安倍而言,改善與中韓關係,推進中日韓自貿區談判,有利於推動日本經濟的發展。安倍多次向中國喊話:中日關係是最重要的雙邊關係之一,希望兩國關係回到戰略互惠的原點。這反映了安倍在穩定了國內權力基礎之後,尋求外交破局。

安倍上台之後三度訪問東南亞,還試圖展開「地球儀外交」,但中韓兩國是日本無法繞開的鄰國。中日韓三國權力換屆之後,中韓首腦會晤順利進行,而日韓、中日首腦卻未見面,雖然安倍屢次造訪東南亞,但改變不了日本在東北亞被邊緣的現實。此前,安倍的親信飯島勛曾突訪朝鮮,但是朝日關係未有改觀。無論國力多強大都沒有可能選擇自己的鄰居,日本或者中國都是如此,最終,日本還是要扭轉與中韓同時交惡的局面。7月中旬齋木昭隆訪問韓國,而飯島勛則低調前往北京。「孤獨」只是推動日本主動尋求改變與中韓關係的一個因素,另外一個重大原因是美國總統奧巴馬連任之後與中韓首腦進行了長時間會談,給日本帶來了危機感。另外,日韓關係不暢讓美國夾在中間左右為難,而中日關係緊張讓美國既暗喜又煩惱。美國政府一直堅持不選邊站的政策,但又受制於日美軍事同盟的「責任」,因此,兩邊施壓促使雙邊關係改善也是理性的選擇。

無論是東北亞地區的權力格局,還是日本國內政治的變化都為中日關係改善提供了「實在」的理由。但目前中日關係的前景並不明朗,因為雙方還在試探彼此的底線,在外交的「過程」中還有不少雜音,從而造成了一種虛實不明的情勢。在中日關係解凍的過程中,秘密基礎與輿論戰同時上演,日本試圖製造一種緩和的「事實」,飯島勛在演講中稱與中國高官有接觸,中日首腦會晤即將開始,但中國外交部隨之闢謠,否認飯島勛與中國政府官員有接觸。對於安倍晉三「無條件進行首腦或者外長會晤」的說法,中國也予以「滅火」:承認釣魚島的主權爭議是會晤的前提。齋木昭隆訪華之後,中日兩國釋放的信息只是雙方交換了看法、闡明了立場,而共識似乎還沒有出現。

在齋木昭隆訪華期間,日本副首相麻生太郎在一次演講中呼籲日本可以模仿納粹德國「靜悄悄」地修改憲法和參拜靖國神社,一石激起千層浪,此舉被中韓兩國視為日本政治「右傾化」的又一例證,讓人們懷疑日本改善與鄰國關係的誠意。麻生太郎釋放的噪音,既是日本政治右轉的徵兆,也是自民黨內派系分化的信號,贏得參議院選舉之後,安倍也擔憂獨大的自民黨不能陷入派系之爭,但派系鬥爭幾乎是宿命。

爭吵總比打架好,雖然中日關係已經跌入底部,反彈回暖還需等待。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19 00:15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