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8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正確認識新中國的兩個三十年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3萬

帖子

6萬

積分

貝殼光輝歲月

倍可親決策會員(19級)

Rank: 6Rank: 6

積分
60345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2009年08月17日 08:36:41  來源:人民日報  

    ——朱佳木研究員談如何準確把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

    當前,全國各族人民正以喜悅的心情迎接新中國成立60周年。如果以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為標誌
,前後兩個時期剛好在這60年裡各佔大體30年時間。對於這兩個30年,有的人在認識上還比較模糊。比如,有的認為改革開放以來的30年,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巨大成就,而之前的30年曾經出現過「文化大革命」這樣的錯誤,因而以後30年否定前30年。有的則認為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出現了許多以前沒有的新矛盾,甚至認為我們走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偏離了社會主義方向,因而以前30年來否定后30年。如何正確認識這兩個30年的關係,決定著能否正確評價新中國60年的歷史,也關係著能否準確把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最近,記者就這個問題採訪了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當代中國研究所所長朱佳木研究員。

    為什麼不能用后30年否定前30年呢?朱佳木指出,改革開放30年來,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綜合國力極大增強,人民生活明顯改善。但應當看到,這一切的起點並不是1949年舊中國留給我們的那個滿目瘡痍的爛攤子,而是1978年新中國在經過近30年艱苦奮鬥后建立起來的宏偉基業。新中國成立后,我國建立了社會主義的基本政治制度,奠定了社會主義公有制的經濟基礎,使中國從此結束了蒙受屈辱、戰亂頻仍、四分五裂、民不聊生的黑暗歷史。在此後約30年裡,我國通過連續四個半五年計劃的建設,初步建立起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我們黨在領導人民進行社會主義建設的過程中,形成了一些符合中國國情和客觀規律的認識,積累了許多寶貴經驗。同時,還挫敗了外國侵略勢力對我國的孤立、封鎖、干涉和挑釁,發展了同許多國家的友好關係,為和平建設爭取了有利的外部條件。可以說,新中國成立后的頭30年,為改革開放提供了根本的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礎、基本的物質和技術條件、寶貴的實踐經驗和必要的國際環境。當然,在前30年裡,我國各項事業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遠沒有改革開放后那麼顯著。但這絕不表明那段歷史對於后30年無足輕重、可有可無。

    對於前30年當中我們曾經犯過的一些錯誤,朱佳木認為毋庸諱言,而是應該辯證、客觀地看待和評價。他指出,在前30年裡,我們確實犯過不少錯誤,有的錯誤甚至是全局性、長時期的,給黨、國家和人民的事業造成過嚴重損失。但絕不能因為有這些錯誤,就否定那段歷史是新中國60年光輝歷程的重要組成部分。鄧小平同志曾說過,前30年,我們儘管犯過一些錯誤,但還是「取得了舊中國幾百年、幾千年所沒有取得過的進步」。這是前30年的基本方面,是我們總體評價那段歷史的主要依據。只要把那段歷史的錯誤,包括「大躍進」和「文化大革命」那樣的嚴重錯誤,同上述基本面放在一起比較,孰重孰輕、什麼是主流什麼是支流,就會看得很清楚。

    對於為什麼不能用前30年否定后30年,朱佳木指出,改革開放以來的30年,我們黨形成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和相應的一整套方針政策,使社會主義和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大地上煥發出勃勃生機,使中華民族大踏步趕上時代前進潮流。改革開放后的30年,我們在許多方面都大大超越了前30年,對此大家都有切身感受,我們完全有理由為我國改革開放的歷史性成就感到自豪。實踐充分證明,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團結帶領人民開闢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形成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完全正確的。看不到后30年對前30年的巨大超越,混淆前後兩個30年的顯著區別,就看不清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究竟「特」在哪裡。當然,同時應當看到,后30年對前30年的這種超越並沒有離開科學社會主義的軌道,而是社會主義的自我完善和發展。比如,改革開放后,我們打破了公有制和按勞分配一統天下的局面,確立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但同時仍然堅持以公有制和按勞分配為主體,把全民所有制和集體所有製作為社會主義經濟制度的基礎,把國有經濟作為國民經濟的主導力量和支柱。再如,改革開放后,我們不斷深化政治體制改革,堅定不移地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但同時始終堅持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核心領導作用,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的有機統一。看不到后30年與前30年的這種連續性,把前後兩個30年割裂開來,就看不清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為什麼是社會主義道路而不是別的什麼道路。

    對於如何正確認識兩個30年的關係,朱佳木認為,關鍵是要認識到,雖然兩個30年之間有很大區別,但它們的區別並不是社會基本制度、國家核心領導力量、意識形態領域指導思想的區別,更不是執政黨的宗旨和遠大奮鬥目標的區別。在這兩個30年裡,我們實行的都是社會主義制度,領導國家的核心力量都是中國共產黨,居於意識形態領域指導地位的思想都是馬克思主義,執政黨的宗旨和最終奮鬥目標都是為人民服務和實現共產主義。因此,它們之間不是彼此割裂的,更不是相互對立的,而是內在統一的、繼承發展的。只有這樣看待兩個30年的關係,才能對新中國的60年有一個正確的認識,也才能準確把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葉 帆 朱佩嫻)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海納百川,  有容乃大

112

主題

267

帖子

317

積分

貝殼網友二級

Rank: 3Rank: 3

積分
317
沙發
51coin 發表於 2013-8-12 03:15 | 只看該作者
《執政黨善於領導政治體制改革》人民日報

老大們全盤西化的文件快定稿了,近期可能公布。用毛思想共財產,用鄧理論分財產,用習民主保財產。他們的子女受過西方教育后,都成了資本大鱷,實行三權分立,資本垂簾,大鱷簾聽政的時機已經成熟。

開放、對等、共識、直接參與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9

主題

380

帖子

371

積分

貝殼網友二級

Rank: 3Rank: 3

積分
371
3
chunnj555 發表於 2013-8-12 03:16 | 只看該作者
總而言之,中共執政並無前三十年與后三十年之分,只不過是為了能夠繼續執政的調整而已。但對於人類社會普世價值的關注與否則無關緊要。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96

主題

8058

帖子

7211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7211
4
11nn93n9 發表於 2013-8-12 07:03 | 只看該作者
前三十年是公有制。后三十年是逐漸私有化。之後一定是徹底的私有制。然後嘛。。。, 再公有制?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萬

主題

3萬

帖子

6萬

積分

貝殼光輝歲月

倍可親決策會員(19級)

Rank: 6Rank: 6

積分
60345
5
 樓主| 新鮮人 發表於 2013-8-18 22:05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新鮮人 於 2013-8-19 08:22 編輯
11nn93n9 發表於 2013-8-12 07:03
前三十年是公有制。后三十年是逐漸私有化。之後一定是徹底的私有制。然後嘛。。。, 再公有制? ...


  我在網上找了一篇文章,《恐怖的中國---2010年中國工業數據匯總》,可供我們參考,內容如下:

http://home.blshe.com/space.php? ... 18100&id=104548

一、基礎工業數據:
  1、 粗鋼產量:  6.27億噸,   同比增長9.3%,  佔世界總產量的44.3%,超過第2-第20名的總和;
  2、 鋼材產量:  7.98億噸,   同比增長14.9%
  3、 水泥產量:  18.68億噸,  同比增長15.53%,佔世界總產量的60%;
  4、 電解鋁產量:1565萬噸,   同比增長21.4%, 超過世界總產量的65%;
  5、 精鍊銅產量;457萬噸,    同比增長10.6%, 佔世界總產量的24%;進口429萬噸,消費當量達880萬噸,超過世界總產量的50%;
  6、 煤炭產量:  32.4億噸,   同比增長8.9%,  佔世界總產量的45%;
  7、 原油產量:  2.02億噸,   同比增長6.9%;  進口2.39億噸,同比增長17.4%;表觀消費量達4.39億噸;
  8、 乙烯產量:  1418.9萬噸, 同比增長31.7%, 世界第二(美國第一);當量消費2400萬噸,自給率約為59%;
  9、 化肥產量:  6740.6萬噸, 同比增長5.6%,  佔世界總產量的35%;
  10、塑料產量:  5550萬噸,   同比增長20.9%, 佔世界總產量的20%;
  11、化纖產量:  3090萬噸 ,  同比增長12.44%,佔世界總產量的42.6%;
  12、玻璃產量:  6.3億重量箱,同比增長10.9%, 超過世界總產量的50%
  二、工業產品數據:
  1、 汽車產量:1826.47萬輛,同比增長32.44%,佔世界總產量的25%;
  銷量1806.19萬輛,同比增長32.37%,超越了美國創造的新車銷售1750萬輛的歷史最高紀錄。
  2、 船舶產量:造船完工量6560萬載重噸,同比增長54.6%,佔世界總量的為41.9%;
  新接訂單量7523萬載重噸,同比增長290%,佔世界總量的48.5%;
  手持訂單量19291.5萬載重噸,佔世界總量的40.8%;
  其中造船完工量和手持訂單量所佔世界份額均比2009年有較大提升;
  出口額首次突破400億美元,同比增長42.07%。
  3、 工程機械產量: 590億美元,同比增長20%,佔世界總產量的43%(工程機械:挖掘機、裝載機、推土機、起重機、混凝土泵 、叉車、壓路機等)
  4、計算機產量:2.46億台,同比增長35%, 佔世界總產量的68%,份額比2009年提升8個點;
  5、 彩電產量:1.18億台,同比增長19.5%,佔世界總產量的50%,份額比2009年提升2個點;
  6、 冰箱產量:7300萬台,同比增長23%, 佔世界總產量的65%,份額比2009年提升5個點;
  7、 空調產量:1.09億台,同比增長35%, 佔世界總產量的80%,份額比2009年提升10個點;
  8、 手機產量:9.98億部,同比增長61%, 超過世界總產量的70%;份額比2009年暴增20個點;
  9、洗衣機產量:6100萬台,同比增長21%, 佔世界總產量的44%,份額比2009年提升4個點;
  10、微波爐產量:6800萬台,同比增長12%, 佔世界總產量的的70%;
  11、數碼相機產量;8200萬台, 佔世界總產量的65%;
  12、數字電視機頂盒:1.5億台,佔世界總產量的73%;
  三、基礎設施數據:
  1、電力:新增裝機容量9118萬千瓦,總裝機容量達到9.62億千瓦(美國為10億千瓦),同比增長10.07%;
  2、發電量:42065億度,同比增長13.2%,佔世界總發電量的22%,首次超越美國(美國2010年約為41100億度),躍居世界第一;
  美國在這個位置上已經坐了100多年了,發電量超過美國是個裡程碑的標誌;
  3、公路:新增公路通車裡程10.5萬公里(含高速),公路網總里程達到398.4萬公里;
  新增高速公路8258公里,總里程達到7.41萬公里(美國9萬公里);
  4、鐵路:投產新線4986公里,其中客運專線1554公里;
  投產複線3747公里;
  營業總里程達9.1萬公里(僅次於美國),其中高速鐵路8358公里。
  5、能源:一次能源消費量為32.5億噸標準煤,同比增長6%,首次超越美國,躍居世界第一,這也是個裡程碑的標誌。
  四、輕工產品及其他:
  1、紗產量:2717萬噸,同比增長17.5%,佔世界份額的46%;
  2、布產量:800億米,同比增長6.2%
  3、黃金產量:340.876噸,同比增長8.57%,世界第一;

  引用2010年的數據是因為裡面能夠找到「佔世界總產量的百分比」,網上還有2012年的數據,但裡面沒有「佔世界總產量的百分比」的數據,因此沒有採用。自2007年至2012年間中國經濟增長4.7萬億美元,而美國則增長1.7萬億美元。換言之,中國增長總量是美國的2.86倍,因此金融危機以來中國的發展相對發達國家更快了,2012年中國與世界佔比應該會更高。

  以上資料顯示,中國在一些主要工業品領域,佔世界比例動輒一半以上,個別甚至佔到70%與80%,中國工業產值已經是世界第一,這些數字以各國海關數據為依據,是不可能人為虛報的。

  當然即便如此,一些人還是不認同中國工業品GDP佔比高的意義,在他們眼中,中國工業品是低端代名詞,而西方國家才是高科技,中低端怎麼能比得上高端呢?

  這個質疑當然是有道理的,但畢竟中國剛剛追趕了60年,再給中國點時間,比如20年或40年,以中國人民的勤奮勁,就一定跨不過高科技這道坎?

  現在中國對外出口比例最大的已經不是勞動密集型產品或農產品,而是機電產品,中國人均GDP現在處於世界的中上游位置,表明目前中國經濟技術水平是由中等而非低等技術主導,中國目前正走在扎紮實實追趕發達國家的路上,而不是一些人渲染的那樣貧窮落後,沒有進步。

  人的屁股決定腦袋,行文至此,那些認為中國一團漆黑的人照樣會忽略上面枯燥的GDP數據,在他們看來中國GDP高一點也不光榮,這些都是中國人的血汗換來的,並且以損害環境為代價,中國貧富差距巨大,中國人民創造的財富都讓貪官極少數人剝奪了,因此人均GDP沒有任何意義,而且GDP再高,也大都用來伺候外國人了,中國人又能享受多少?所以中國人民還是生活在水生火熱之中。

  其實只要不帶偏見,普通中國人生活水平的提高是顯而易見的,比如我們三十年前平時吃什麼?穿什麼?玩什麼?我們現在吃什麼?穿什麼?玩什麼?但即便面對現實,一些人仍然相信那些民主國家對民眾一定比中國人享受的更多,那麼有沒有資料來說明這個問題呢?我找到一個資料,是2011年末統計的《中國主要工農業產品消耗量》



  中國以不到20%的人口,消費世界超過人均1倍的豬肉,接近1倍的海產品,2倍的蔬菜,看來中國人的日常生活水平比世界平均水平要高很多啊,超出來的這些豬肉與蔬菜總不會被那些貪官與少數先富起來的人消費了吧,中國有那麼漆黑一團嗎?

註:上表中糧食的單位顯然有錯誤,應是億噸,但是轉貼,保持原狀。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海納百川,  有容乃大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633

主題

5156

帖子

6881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6881
6
沒有放屁 發表於 2013-8-19 06:01 | 只看該作者


「十五」時期糧食產量與增長速度



年  度  糧產量(萬噸)    增率    人口(億)    增率    人均糧(公斤)

1949年     11318       —   5.4167     —      208.9
1950年     13213     14.34%     5.5196    1.86%     239.4
1951年     14369      8.05%    5.6300    1.96%     255.2
1952年     16392     12.34%     5.7482    2.06%     285.2
1953年     16683      1.74%   5.8796    2.23%     283.7
1954年     16952      1.59%   6.0266    2.44%     281.3
1955年     18394      7.84%   6.1465    1.95%     299.3
1956年     19275      4.57%   6.2828    2.17%     306.8
1957年     19505      1.18%   6.4653    2.82%     301.7
1958年     19765      1.32%   6.5994    2.03%     299.5
1959年     16968     -16.48%     6.7207    1.80%     252.5
1960年     14385     -17.96%     6.6207    -1.51%     217.3
1961年     13650     -5.38%    6.5859    -0.53%     207.3
1962年     15441     11.60%     6.7295    2.13%     229.5
1963年     17000      9.17%    6.9172    2.71%     245.8
1964年     18750      9.33%    7.0499    1.88%      266.0
1965年     19453      3.61%   7.2538    2.81%     268.2
1966年     21400      9.10%    7.4542    2.69%     287.1
1967年     21782      1.75%   7.6368    2.39%     285.2
1968年     20906     -4.19%   7.8534    2.76%     266.2
1969年     21097      0.91%   8.0671    2.65%     261.5
1970年     23996     12.08%     8.2992    2.80%     289.1
1971年     25014      4.07%   8.5229    2.62%     293.5
1972年     24048     -4.02%   8.7177    2.23%     275.9
1973年     26494      9.23%    8.9211    2.28%     297.0
1974年     27527      3.75%   9.0859    1.81%     303.0
1975年     28452      3.25%   9.2420    1.69%     307.9
1976年     28631      0.63%   9.3717    1.38%     305.5
1977年     28273     -1.27%   9.4974    1.32%     297.7

1978年     30477      7.23%    9.6259    1.33%     316.6
1979年     33212      8.23%    9.7542    1.32%     340.5
1980年     32056     -3.61%   9.8705    1.18%     324.8
1981年     32502      1.37%  10.0072    1.37%     324.8
1982年     35450      8.32%   10.1654    1.56%     348.7
1983年     38728      8.46%   10.3008    1.31%     376.0
1984年     40731      4.92%  10.4357    1.29%     390.3
1985年     37911     -7.44%   10.5851    1.41%     358.2
1986年     39151      3.17%  10.7507    1.54%     364.2
1987年     40473      3.27%  10.9300    1.64%     370.3
1988年     39404     -2.71%  11.1026    1.55%     354.9
1989年     40755      3.31%  11.2704    1.49%     361.6
1990年     44624      8.67%   11.4333    1.42%     390.3
1991年     43529     -2.52%  11.5823    1.29%     375.8
1992年     44266      1.66%  11.7171    1.15%     377.8
1993年     45649      3.03%  11.8517    1.14%     385.2
1994年     44510     -2.56%  11.9850    1.11%     371.4

1995年     46662      4.61%  12.1121    1.05%     385.3

1996年     50454      7.52%   12.2389    1.04%     412.2
1997年     49417     -2.10%  12.3626    1.00%     399.7
1998年     51230      3.54%  12.4761    0.91%     410.6
1999年     50839     -0.77%  12.5786    0.81%     404.2
2000年     46218     -10.00%    12.6743    0.76%     364.7
2001年     45262     -2.11%  12.7627    0.69%     354.6
2002年     45711      0.98%  12.8453    0.64%     355.9
2003年     43070     -6.14%   12.9227    0.60%     333.3

2004年     46947      8.26%   12.9988    0.59%     361.2
2005年     48402      3.00%  13.0756    0.59%     370.2
2006年     49804      2.70%  13.1448    0.53%     378.4
2007年     50160      0.81%  13.2129    0.52%     379.6
2008年     52871      5.11%  13.2802    0.51%     398.0
2009年     53082      0.44%  13.3474    0.50%     397.7
2010年     54648      2.85%  13.4100    0.47%     407.5
2011年     57121      4.34%  13.4735    0.47%     424.0
2012年     58957      3.11%  13.5404    0.49%     435.4

我句句真話. 決不放屁. 版上如有臭味. 我沒有放屁. 不是我放的.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01

主題

6683

帖子

3161

積分

七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3161
7
和諧2008 發表於 2013-8-19 06:11 | 只看該作者

老和勸你別拿這個表出來到處丟人現眼了。趁現在看到的網友還不多趕緊收回扔到垃圾箱里去。
2010年全世界消費糧食23.6公斤,其中中國消費5公斤。請問這是在喂哪種微生物?喂螞蟻肯定不夠。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633

主題

5156

帖子

6881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6881
8
沒有放屁 發表於 2013-8-19 07:54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沒有放屁 於 2013-8-19 08:24 編輯
和諧2008 發表於 2013-8-19 06:11
老和勸你別拿這個表出來到處丟人現眼了。趁現在看到的網友還不多趕緊收回扔到垃圾箱里去。
2010年全世界消 ...


2010中國消費糧食應為54648萬噸!也是5.4億噸。 見6樓。
我句句真話. 決不放屁. 版上如有臭味. 我沒有放屁. 不是我放的.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萬

主題

3萬

帖子

6萬

積分

貝殼光輝歲月

倍可親決策會員(19級)

Rank: 6Rank: 6

積分
60345
9
 樓主| 新鮮人 發表於 2013-8-19 09:30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新鮮人 於 2013-8-21 02:32 編輯

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朱佳木談前30年

發布時間:1900-01-01 作者:朱佳木 來源:

    今年是新中國成立60周年。這60年如果以l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作為改革開放新時期的起點,前後兩個時期剛好大體各佔30年時間。目前關於如何評價這兩個30年的關係問題,理論界有不同的認識。正確認識兩個30年的關係,對於科學評價新中國60年的成績與經驗,正確認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有著重要意義。本刊記者就此問題採訪了中國社科院副院長朱佳木研究員,現將採訪主要內容整理如下。

  本刊記者: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開闢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30年來中國經濟飛速發展、綜合國力明顯增強、人民生活大幅度提高,取得了輝煌的成就。在總結回顧這60年歷史的時候,有人以後30年的成就否定前30年的成績,您是如何看待這個問題的?

  朱佳木:這種對待兩個30年的觀點是錯誤的。毋庸置疑,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在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開闢的。正是這條道路,使中國經濟飛速發展、綜合國力明顯增強、人民生活大幅度提高,使中國人民的面貌、社會主義中國的面貌、中國共產黨的面貌發生了歷史性變化,使中華民族大踏步趕上了時代前進的潮流,為世界經濟發展和人類文明進步作出了重大貢獻。但這一切的起點並不是l949年前的那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舊中國,而是l949年後走上社會主義道路的新中國;並不是舊中國留下的那個滿目瘡痍的爛攤子,而是新中國經過近30年艱苦奮鬥而建立起來的宏偉基業。正如胡錦濤總書記在十七大報告中所指出的:「改革開放偉大事業,是在以毛澤東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創立毛澤東思想,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建立新中國、取得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偉大成就以及艱辛探索社會主義建設規律取得寶貴經驗的基礎上進行的。」[1](p7)

  首先,在新中國的頭30年,我國取得了民族獨立、主權和領土完整,實現了大陸的統一和各民族的團結,剷除了帝國主義、封建勢力統治的根基,確立了以工人階級為領導、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的國體,建立了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進行了對農業、手工業、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完成了新民主主義革命向社會主義革命的轉變,奠定了社會主義公有制的經濟基礎,使中國從此結束了蒙受屈辱、戰亂頻仍、四分五裂、民不聊生的黑暗歷史。如果沒有新中國頭30年奠定的根本政治前提,要開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不可想象的。

  其次,在新中國的頭30年,我國通過連續四個半五年計劃的建設,初步建立起了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一定程度上改變了舊中國工業集中於沿海地區的不合理布局,並通過大規模農田水利基本建設和發展化肥、農藥、農用機械等工業,大大改善了農業生產條件。l949年,我國人民經過28年浴血奮鬥,從帝國主義、官僚買辦資產階級手中沒收的固定資產僅為ll2.4億元。而到了l978年,我國新增固定資產達6440億元,是那時的57.3倍。l949年至l978年,我國工農業總產值年均遞增8.2%,即使按國民生產總值(GNP)統計,據有的統計學家計算,年均增幅也達7.32%,不僅高於同期發達國家,也高於所有發展中國家。其中,鋼、煤、石油、水泥、發電量、機床的產量,分別是舊中國最高年產量的34.4倍、10倍、325倍、29倍、42.8倍、33.9倍;汽車、拖拉機、飛機製造和電子、石油化工等工業部門,更是從無到有;糧食、棉花產量分別比l949年增長1.7倍和3.9倍;糧食平均畝產由137斤提高到337斤,增長l.46倍。高校畢業生累計超過舊中國36年總數的l4倍,全國專業技術人員是新中國成立初期同類人員總數的13.2倍。中共中央《關於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以下簡稱《歷史決議》)指出:「我們現在賴以進行現代化建設的物質技術基礎,很大一部分是這個期間建設起來的;全國經濟文化建設等方面的骨幹力量和他們的工作經驗,大部分也是在這個期間培養和積累起來的。」[2](P804)如果沒有新中國頭30年積累的雄厚物質技術基礎,要開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不可想象的。

  再次,在新中國的頭30年,我們起初加入維護世界和平的社會主義陣營,首創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支持亞非拉民族解放和獨立運動,發展同中間地帶國家的友好關係,在極其困難的情況下打贏了抗美援朝等自衛戰爭,爭取到了蘇聯等社會主義國家對我國「一五」計劃建設的支援,挫敗了外國侵略勢力對我孤立、封鎖、干涉和挑釁的行徑,研製成功了「兩彈一星」和核潛艇,開展了旨在加強戰略後方的大小「三線」建設(大「三線」是就全國而言,小「三線」是就各省而言),從而大大提高了中國的國際地位,打破了超級大國的核壟斷和核訛詐,增強了國防力量,為進行和平建設贏得了寶貴時間。後來,面對新霸權主義的軍事威脅,毛澤東又及時提出關於三個世界劃分的理論,實現了中美和解,推動了我國同日本和西歐許多國家關係的改善,開展了從西方大規模引進成套先進設備和技術的工作,並在第三世界國家支持下恢復了我國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鄧小平講過:「毛澤東同志在世的時候,我們也想擴大中外經濟技術交流,包括同一些資本主義國家發展經濟貿易關係,甚至引進外資、合資經營等等。但是那時候沒有條件,人家封鎖我們。後來『四人幫』搞得什麼都是『崇洋媚外』、『賣國主義』,把我們同世界隔絕了。毛澤東同志關於三個世界劃分的戰略思想,給我們開闢了道路。」[3](P127)如果沒有新中國頭30年提供的有利國際條件,要開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不可想象的。

  最後,在新中國的頭30年,我們進行了適合中國自己情況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探索,並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其中既包括進行社會主義建設的方針,也包括加強執政黨建設的方針。例如,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要獨立自主,自力更生;要把中國建設成現代化社會主義強國,對人類作出較大貢獻;要走中國自己的道路,不要機械搬用外國經驗;要正確處理兩類不同性質的矛盾,調動一切積極因素;要以農業為基礎、工業為主導,工農業同時並舉;要統籌兼顧,適當安排,綜合平衡,按比例發展;要發揮中央和地方兩個積極性:要在文化建設上實行「雙百」方針;要在黨的建設上堅持「兩個務必」,警惕「糖衣炮彈」的進攻,防止執政黨脫離人民群眾,等等。這些正確方針進一步豐富了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形成的毛澤東思想,並且被以鄧小平、江澤民為核心的黨的第二代、第三代中央領導集體和以胡錦濤為總書記的黨中央所繼承和發展,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改革開放新時期繼續發揮著指導作用。另外,我們黨還繼承了在執政條件下加強自身建設的優良傳統,揚棄其中「左」的弊病,並結合新時期的新特點,連續不斷地進行黨的組織整頓和思想教育活動,對於廣大黨員和各級幹部在長期執政、實行市場經濟和對外開放條件下經受各種風險考驗,起到了重要的思想保障作用。在新中國頭30年的探索中,我們也有很多不成功乃至失敗的教訓,其中最大的教訓莫過於錯誤發動「文化大革命」。但鄧小平說過:「沒有『文化大革命』的教訓,就不可能制定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的思想、政治、組織路線和一系列政策……『文化大革命』變成了我們的財富。」[4]P272)可見,如果沒有新中國頭30年提供的正反兩方面的經驗教訓,要開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不可想象的。

  本刊記者:有些論者之所以否定新中國頭30年,是因為在頭30年我們曾經犯過一些錯誤,有過一些教訓,您是如何看待這些錯誤和教訓的?

  朱佳木:新中國頭30年發生的失誤和錯誤,給我們國家造成過不同程度的損失,有的損失甚至是巨大的。我們說新中國60年是光輝的整體,當然不等於說那些錯誤也是光輝的。但另一方面,絕不能因為那30年有錯誤,就否定那段歷史是新中國光輝60年的重要組成部分。否則,新中國60年的歷史就會被肢解,就無法解釋改革開放前30年為什麼會取得那麼多輝煌的成就。鄧小平指出:「我們儘管犯過一些錯誤,但我們還是在三十年間取得了舊中國幾百年、幾千年所沒有取得過的進步。」[3](p167)江澤民指出:「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的四十年,是中國歷史發生翻天覆地變化的四十年,是經歷艱難曲折、戰勝種種困難、不斷發展進步的四十年,是中華民族揚眉吐氣、獨立自主、在國際事務中日益發揮重要作用的四十年。」[5](P611)胡錦濤也指出:「在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我們確立了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在一窮二白的基礎上建立了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使古老的中國以嶄新的姿態屹立在世界的東方。」[6]他們的論述高度概括了改革開放前的基本方面,是我們全面評價那段歷史的主要依據。只要把那段歷史中的錯誤,包括「大躍進」和「文化大革命」那種嚴重錯誤,同上述基本面放在一起比較,什麼是主流什麼是支流,就會看得很清楚。

  分析歷史問題的關鍵,是把問題放到一定的歷史條件下。我們看新中國頭30年的問題,也只有放在當時的條件下,才能分清哪些做法是失誤,哪些做法是今天不再適宜而當時必須的;哪些失誤是可以避免的,哪些失誤是當時難以避免的。例如,頭30年人民生活水平雖然比起舊中國有明顯提高,但相對后30年來說提高得不快,農村大部分地區面貌變化也不夠大。這與當時搞建設急於求成的主觀指導思想有關,也與在積累與消費的比例安排上缺少經驗有關。但最主要的原因在於,新中國成立初期,我們面對帝國主義侵略的威脅和國家一窮二白的面貌,為較快建立現代化的工業、農業、科學技術和國防,抓住了蘇聯答應全面援助我「一五」計劃建設的歷史機遇,選擇了優先發展重工業的戰略,從而相應實行了集中統一的計劃經濟體制和農產品統購統銷政策,把有限的財力、物力和人力最大限度地集中用於工業化建設。這就決定了不得不暫時抑制人民的消費和限制農民自由進城,不得不維持適當比例的工農業產品剪刀差,從而一定程度地影響了消費品的生產供應和人民生活特別是農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正因為如此,我們才有可能在一個人口眾多的落後農業國里,用較短時間初步建成了獨立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擁有了以「兩彈一星」為代表的現代科技水平和現代國防力量,為後來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物質基礎。所以,那時人民生活的某些困難,從根本上說是為工業化打基礎而必須付出的代價,是前人為國家長遠發展而作出的寶貴犧牲。至於「大躍進」、反右傾,特別是「文化大革命」的錯誤,只不過是使生活困難的程度更為加重、時間更為延長罷了。當我們對改革開放前後兩個30年人民生活水平加以對比時,一方面應當實事求是地總結前30年工作中的教訓,另一方面,應當抱著對前人為後人節衣縮食、艱苦奮鬥的崇敬和感激之情,而不應當輕薄為文、諷刺挖苦。

  分析新中國頭30年的錯誤,還應當把犯錯誤與犯錯誤的時期加以區別。例如,「文化大革命」長達l0年時間,但在那10年裡,除了搞「文化大革命」運動,社會主義經濟建設還在進行。《歷史決議》中說:那個時期,「我們黨沒有被摧毀並且還能維持統一,.國務院和人民解放軍還能進行許多必要的工作」,「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根基仍然保存著」,「黨、人民政權、人民軍隊和整個社會的性質都沒有改變。」「我國國民經濟雖然遭到巨大損失,仍然取得了進展。糧食生產保持了比較穩定的增長。工業交通、基本建設和科學技術方面取得了一批重要成就,其中包括一些新鐵路和南京長江大橋的建成,一些技術先進的大型企業的投產,氫彈試驗和人造衛星發射回收的成功,秈型雜交水稻的育成和推廣,等等。在國家動亂的情況下,人民解放軍仍然英勇地保衛著祖國的安全。對外工作也打開了新的局面。當然,這一切決不是『文化大革命』的成果,如果沒有『文化大革命』,我們的事業會取得大得多的成就。」[2](P816-817)因此,簡單地把「文化大革命」與「文化大革命」時期划等號,因為要徹底否定「文化大革命」而否定「文化大革命」時期黨和人民所做的必要工作和建設事業所取得的重大成就,都是不可取的。因為「文化大革命」時期我們黨犯了嚴重錯誤而否認那一時期我們黨的工人階級先鋒隊性質和我們國家的社會主義性質,更是對客觀實際的肆意歪曲。

  分析新中國頭30年的錯誤,還要把好心辦壞事與個人專斷、個人專斷與專制制度加以區別。例如,毛澤東發動「文化大革命」,出發點是解決黨和國家肌體中存在的陰暗面,鞏固人民民主專政。但他採取的理論和方法、依靠的力量和打擊的對象,都嚴重混淆了是非和敵我。發生這樣的錯誤,與他個人專斷的作風有關,個人專斷又與長期封建社會造成的封建專制主義思想影響有關。但個人專斷作風、專制主義影響與封建專制制度本身,畢竟是性質完全不同的兩碼事。胡錦濤總書記在十七大報告中要求「反對和防止個人或少數人專斷」,我們能因此就說今天仍然是封建專制主義社會嗎?因為存在個人或少數人專斷的現象而妄言改革開放前30年是什麼封建專制主義,嚴重混淆工作作風與社會性質的區別,是對那段歷史的惡意誹謗。

  總之,新中國頭30年雖然犯了不少錯誤,但取得的成績還是第一位的;犯錯誤的原因雖然有思想方法和工作作風上的問題,但主要的還是受客觀物質基礎薄弱和經驗不足的限制。我們過去批判過「四人幫」從「左」的方面對新中國頭l7年的否定,今天同樣要抵制從右的方面對新中國頭30年的否定。因為,否定了那30年,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就成了無源之水,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中的科學社會主義靈魂就會被抽去。新中國頭30年各項事業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遠沒有改革開放后那麼顯著,但這絕不表明那段歷史對於后30年來說無足輕重,可有可無。看不到前30年為後30年奠定的牢固基礎,就難以弄明白,當今世界上有那麼多發展中國家實行市場經濟和與國際經濟接軌,為什麼唯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會產生如此神奇的發展速度,取得如此舉世矚目的輝煌成就,顯示如此強大的生命力和影響力。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海納百川,  有容乃大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24 05:51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