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中國人哪來的戾氣?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舟行天下 發表於 2013-8-5 20:53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7月23日晚,北京大興區兩名駕車男子因停車問題與一名女子發生爭執。其中一名男子毆打這名女子,后又在盛怒中將嬰兒車內的女童摔在地上,導致女童嚴重受傷,最終死亡;

7月22日中午,北京一男子在北京馬連道家樂福超市購買刀具后持刀傷人,造成1人死亡,3人受傷;

7月20日傍晚,山東籍殘疾男子冀中星在北京首都機場T3航站樓引爆自製炸藥,導致自己的左手掌幾乎炸爛;

7月17日下午,北京朝陽區大悅城購物中心東側,一男子持刀將兩名行人砍死,其中一行人為外籍人士;

一個多月前的6月7日,福建廈門人陳水總下午交通高峰時段在當地公交車縱火,導致47人身亡;

更早以前的2012年12月4日,討薪未果的職工劉雙雲在汕頭一家工廠縱火,致使14名花季少女葬身火海;

……

如果一直向前回溯,這份沉重而血腥的清單還可以拉得更長。

看著這份清單,人們在沉痛和憤怒之餘最大的疑問是,這個到底社會怎麼了?曾經溫良恭儉讓的中國人身上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這股四處彌散的暴戾之氣到底從何而來?

審視這一起起惡性事件中的作惡者,儘管他們各自的成長經歷和社會境遇各不相同,但普遍都存在一個共同點:他們大多來自草根階層,甚至來自社會最底層,他們大多都遭遇過不公正的對待,對生活、對未來欠缺信心,從某種程度上可以說身上或多或少都打著「失敗者」的印記,是所謂的弱勢群體。

幾年前,這些人遭遇欠薪、強拆等不公正待遇,求告無門、走投無路時,大多都選擇了跳樓、自焚、自殘等極端方式來吸引社會和輿論的關注,主張、維護自己的權益。

然而,曾幾何時,他們人生中的孤注一擲漸漸開始調轉槍口,從傷害自己轉向傷害不特定的人群。換句話說,他們變成了隱身於我們身邊的不定時炸彈,只等待最後一根稻草落下,就會點燃引線。最近幾年的暴力事件都越來越明顯的表現出這種趨勢。

執政者和全社會必須警惕這種危險的傾向,但首先要搞清楚,到底是什麼把這些生活在我們中間,平時跟我們一樣柴米油鹽、家長里短,甚至前一天、前一個小時還在跟我們閑話家常的街坊鄰居、同事朋友變成了致命的危險分子?

在中國這樣一個社會,這個問題的答案註定不會簡單,但相信生活在這個體系中的絕大多數人都會把矛頭指向貧富差距的擴大,法律的權威性不足,社會保障體系不完善,腐敗、濫用職權等現象的滋生導致部分地方政府信譽嚴重受損等等。

生活在這樣的環境里,底層的人改變命運、改善生活的希望輕易就會被剝奪,而有些時候,這樣的希望也許是支撐他們生命的唯一支柱。一旦這個支柱被無情的擊碎,希望就會變成深深的絕望。於是,一部分不甘心就此被悄無聲息碾碎的小人物往往會在憤怒的驅使下孤注一擲、奮力一擊,希望至少能夠鬧出一點動靜。而這樣搏命式的一擊要麼毀滅自己,要麼甚至同時也會毀滅他人——我要不好過,大家都別過了。

怎麼辦?

一系列暴力事件之後,公安部7月25日下發通知,要求始終保持對暴力恐怖活動、個人極端暴力犯罪、涉槍涉爆等嚴重刑事犯罪的嚴打高壓態勢,集中整治影響夏秋社會治安穩定、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深入排查整改、堅決堵塞各種安全隱患漏洞,全力確保社會治安大局持續穩定。

縱火案之後買汽油要實名登記,持刀傷人案之後嚴管賣刀,惡男當街摔死幼童之後嚴打,這麼多年來,政府處理問題的思路一直沒有變,以至於網路上有人無奈地調侃,下一步是不是該剁手了?

頭痛醫頭,腳痛醫腳,這些年來,政府似乎一直在手忙腳亂、焦頭爛額地扮演救火員的角色,核心思路是堵,根本目標是穩定。在這樣的指導思想下,維穩變成了粗暴地壓制問題,甚至是無恥地掩蓋問題。於是,民間積累的怨氣找不到合理的出口,整個社會變成一隻巨大的高壓鍋,偶爾的爆發都會帶來災難性的後果。

不可否認,疾風驟雨式的整治行動短期內確實能收到立竿見影的效果,但誰都知道,問題依然在那。誰都不知道的是,下一聲平地驚雷什麼時候會在什麼地方響起?誰又會淪為悲劇的受害者?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8 08:59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