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民國暗殺狂潮的背後到底有什麼苦衷?(組圖)

[複製鏈接]

5055

主題

5090

帖子

7157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7157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菊花包子 發表於 2013-8-5 16:20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民國暗殺狂潮背後的苦衷

  


   


  暗殺似乎是民國立國來的傳統。從民初的宋教仁遇刺,國共內戰時的李公朴、聞一多暗殺案,到蔣家王朝逃台後的江南案,乃至21世紀的3.19槍擊案,這種暴力法寶貫穿各種政治變革始終。

  暗殺狂潮背後影射的,是於亂世中崛起的國民黨組織上的隱憂。無論是興中會,還是同盟會,創立國民黨的先驅,都是些知識分子和上流人士。這些通過亂世直接進入上層建築的「書生」,其政見和革命口號或可召來軍閥和實力派的支持和興趣,但始終無法絕對領御實權派,說白了就是手裡槍杆子不硬。如此一來,孫中山會讓位袁世凱,後來者蔣介石,亦是在各種派系鬥爭中三次下野,以退為進發展實力才漸漸理順一個國家的集權統治形式。

  一個黨、一個國家的組織形式欠缺硬朗,所帶來的直接後果就是謀亂者眾、異見者眾。蔣介石貴為一國之首,但周遭多的是他明著「動不了」的人。對於當時的蔣來說,要剷除異己、樹立國家威權,最直接見效的手段就是暗殺,所以有了令後人聞之色變的軍統、所以蔣家王朝至始至終會與青幫、斧頭幫之類下三濫掛鉤。一個崇尚國家恐怖主義的政權,如何能不敗?

  清末,帝國主義鯨吞蠶食中國領土,滿清政府腐敗無能,對外不能抵禦侵略,對內卻鎮壓愛國運動,已經覺醒的資產階級革命黨人孫中山、黃興等意識到,要想救中國,必須先推翻清政府。作為反清暴力鬥爭的一種特殊手段,暗殺被廣泛地運用,中國當時幾乎所有的名人:孫中山、黃興、蔡元培、章太炎、陳獨秀、汪精衛、徐錫鱗、秋瑾、陳其美、陳炯明……都走上政治暗殺的道路,成為百年前中國的「恐怖分子」。在他們的策劃下,1905年,吳樾在北京彈炸五大臣;1907年,徐錫鏻在安慶射殺巡撫恩銘;1910年,汪精衛親上陣刺殺清攝政王載灃……包括辛亥革命的成功,暗殺作為革命的手段之一,都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汪精衛曾暗殺清攝政王

  「慷慨歌燕市,從容作楚囚;引刀成一快,不負少年頭。」抗戰時期與日本人合作而被中國人視為「史上最大漢奸」的汪精衛早年卻是個狂熱革命分子,參與創建孫中山領導的中國同盟會,效仿古代「荊柯刺秦王」的豪舉,試圖暗殺當時清攝政王載灃,以期用生命喚醒革命。

  徐錫麟射殺安徽巡撫恩銘

  1907年,徐錫麟發動著名的「安慶起義」,射殺安徽巡撫恩銘。徐錫麟當初是買官進入體制內的,恩銘對他一直提拔有加,他「恩將仇報」刺殺恩銘,這令很多人疑惑,徐錫麟卻說:「他待我是很仁厚,可這是私惠;我殺他,這是天下的公憤。」

  一個很奇怪現象是,在人們傳統印象中,暴力暗殺是恐怖行為,是草莽武夫之作為,而辛亥年間的赴死義士,基本是文人學士;其次,中國人素來以為南方人秀弱,不如北方人威武慷慨,辛亥年間的暗殺烈士,70%以上都屬於南方人士;再次,一般的成見,以為走入暴力的,多為底層貧民,是暴民革命,而辛亥年間的烈士,絕大多數出身富家,並且多數為海外留學歸來優秀專才。這是為什麼呢?

  其實仔細思考也不奇怪,孫中山他們這些革命黨人的恐怖暗殺活動,雖表面針對的是獨裁者的肉體,但實際指向的卻是專制政體;暗殺的目的不在於個人復仇,他們與暗殺對象之間並無個人恩怨,甚至素不相識,他們的目的是追求共和憲政與人權理念。也正因此,辛亥年間的暗殺不是一般意義上的恐怖主義,也不是一般人的作為,暗殺者的身份不是暴民而是追求民主、人權、憲政的戰士,並甘願為民主共和而「敢以頸血濺諸侯」的英烈義士。

  

  圖中分別為史量才(左上),楊杏佛(右上),李宗仁(左下),王亞樵(右下)

  蔣介石貪權引發的殺戮

  按理說,辛亥革命成功,中華民國建立,暗殺活動也該消停了吧,但事實是,辛亥革命的成果很快被袁世凱竊取,孫中山等人緊接著進行反袁的護國運動、護法運動,以及其後以消滅軍閥為目的北伐,這期間,宋教仁等革命黨人又莫名地成為被刺殺的對象,相繼遇害。一代梟雄蔣介石在北伐中迅速崛起,並成為孫中山逝世后的國民政府首腦,為排除異己,鞏固威權,蔣把暗殺這一手段「發揚光大」,凡與其政見不合者,蔣均設法讓其消失。我們甚至可以這樣說,整個民國時期就像是一個暗殺的時代,深深地籠罩於恐怖主義陰影之下。

  如果說,當初孫中山等人因為手中沒有軍隊這一國家機器作工具,不得已採用暗殺這一恐怖手段進行革命,那麼,為什麼後來集黨、政、軍最高權力於一身的蔣介石竟更大肆進行暗殺活動呢?是他有不得已的苦衷,還是建立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民國政府本身制度不健全、主政者太過獨裁恐怖呢?

  上面說到,辛亥革命的成果被袁世凱竊取后,孫中山開始一系列的抗爭活動,後來,袁世凱雖然被推翻,國民政府卻淪落到北洋軍閥手中,孫中山領導國民黨與共產黨聯合進行北伐。1925年3月12日,孫中山去世,國民黨內部發生了激烈的鬥爭和分化,以廖仲愷為代表的左派支持繼續與共產黨合作,而以謝持等人為代表的右派則反對,雙方鬧得勢不兩立。1925年8月20日,廖仲愷在赴國民黨中央黨部開會途中,被右派打手亂槍打死,這一暗殺事件震驚整個中國,這為日後蔣介石不顧道義製造大小暗殺開「先例」。

  到1928年,張學良改易旗幟,蔣介石在名義上統一中國,他製造暗殺等恐怖活動更加肆無忌憚,即使抗戰時期有所收斂,但這種恐怖政策幾乎一直持續到他1949年敗退台灣。促使蔣介石殺人的動機只有一個,那就是權勢,他渴望得到真正統治中國的實權,因此,抗戰全面爆發前,他不惜十年「剿共」,抗戰時保存實力以便「剿共」,抗戰勝利后不惜一切代價「剿共」。在「剿共」的同時,他極力拉攏要求民主的進步人士,實在拉不動,也順便滅之。同樣,對於自己的政敵,他也不會放過。蔣介石十分鐘情採用暗殺的手段來對付他看不順眼的人,他這樣做,一方面因為他本人好名,不想落個劊子手的名號;另一方面,他要殺的很多人都位高權重有威望,他也不敢太招搖。

  一面殺人,一面慰問是蔣介石的慣用手法,而他這一套手法也曾瞞過芸芸眾生。蔣介石授命暗殺的都是重量級人物,他們中有張敬堯、楊杏佛、史量才、王亞樵、宋慶齡……就在1949年,蔣介石與中共的內戰中敗勢已定,在撤離大陸之前,他還秘密讓人列舉一份暗殺名單,排在首位的就是當時的代總統李宗仁。

    殺人者,人恆殺之

  

  「民國第一暗殺大王」王亞樵 廬山設計行刺蔣介石

  殺人者,人恆殺之,蔣介石等人大量製造殺戮,也不免遭遇被暗殺的命運。1931年,因派系鬥爭的緣故,蔣介石與國民黨元老胡漢民之間的矛盾日益尖銳。不久,胡漢民被蔣介石軟禁於湯山。這一來,使得胡漢民的部下們紛然反蔣,一方面準備另起爐灶,另一方面,準備對蔣介石行刺。胡漢民的親家林煥庭欲替其報仇,便潛赴上海,找到人稱「暗殺大王」的王亞樵,予以重金,囑其行刺蔣介石。而刺蔣原本就是王亞樵的一個心愿,所以他就爽快地答應下來。不過,王亞樵的暗殺計劃並沒成功,據說周密計劃毀於火腿。

  

  蔣介石和戴笠

  前面說了那麼多暗殺,當然免不了要提下替蔣執行暗殺活動的兩位重要人物戴笠和毛人鳳的下場。戴笠的死實則是一個很偶然的事件,毛人鳳則是退到台灣後背蔣經國給整倒的。

  順便可以說一下民國時期兩大絕頂殺手:王亞樵和詹森。王亞椎是安徽合肥人,曾當過私塾教書先生,因參加革命,組織社會黨失敗流亡上海,從此走上職業殺手之途。王亞樵率領手下殺手採取暗殺行動270多次,其中轟動全國的當數組織領導了刺殺汪精衛、宋子文、蔣介石等行動;轟動全世界的當數暗殺日本侵華軍駐滬部隊首腦,炸死侵華日軍最高司令長官白川義則大將,日本駐滬民團行政委員長河端,重傷日本第九師團長植田謙吉中將、日本第三艦隊司令官野村中將、日本駐華公使重光葵。

  著名的軍統特務沈醉在其回憶錄中寫道:「世人都怕魔鬼,可魔鬼卻怕王亞樵」。還有人說:蔣介石一聽到王亞樵的名字假牙就發酸,對此真假無法求證。但上海青紅幫老大黃金榮、杜月笙對王亞樵禮讓三分,只要王亞樵在某處出現,黃、杜兩人必繞路而行卻是真的。

  詹森則是國民黨軍統上海站除奸團成員,除奸懲惡只需一槍,從不失手。他來去無影,縱橫馳騁於十里洋場,讓漢奸內賊心驚肉跳。實為軍統當年第一殺手。不過這二人都因貪戀女色而亡。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4 01:33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