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看了這篇文章就看懂了中國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明了清晰 發表於 2013-8-6 00:36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本帖最後由 總斑竹 於 2017-2-25 00:44 編輯

北周的開國者、也是南北朝時期一大猛人,宇文泰,為一統天下曾遍訪天下賢才。有天他遇到了號稱有諸葛亮之才名的蘇綽,向其討教治國之道。兩人一見如故,密談三日三夜。

  宇文泰問:「國何以立?」
  蘇綽答:「具官。」
  宇文泰問:「如何具官?」
  蘇綽答:「用貪官,反貪官。」

  宇文泰有些納悶:「為什麼要用貪官?」蘇綽答:「無論打江山還是坐江山,都需要手下人為你賣命,可讓別人為你賣命就必須有好處,你並沒有那麼多錢,只好給權,讓他用手中的權去搜刮民脂民膏,他不就得到好處了嗎?」 宇文泰問:「貪官得了好處,我有什麼好處呢?」蘇綽答:「他能得到好處是因為你給的權,為了保住自己的好處,他就拚命維護你的權,有貪官維護你的政權,江山不就鞏固了嗎。」
  宇文泰又問:「既然用了貪官,為何還要反?」

  蘇綽答:「這就是權術的精髓所在,用貪官,就必須反貪官。你看,其一、天下哪有不貪的官?官不怕貪,怕的是不聽你的話。以反貪為名,消除不聽你話的貪官,保留聽話的貪官。這樣可以消除異己、鞏固你的權力。其二、官吏只要貪污,把柄就在你的手中。他哪敢背叛你,只會乖乖地聽你的話。所以,『反貪官』駕御貪官的法寶。如果你所用皆是清官,深得人民擁戴,要是不聽話,你哪兒有借口除掉他。假使硬行除掉,也會引來民情騷動。所以必須用貪官,才可以清理官僚隊伍,使其成為清一色的擁護你的人。」

  宇文泰大喜,蘇綽忽反問:「如果你用太多貪官而招惹民怨怎麼辦?」宇文泰一驚,急急請教:「先生有何妙計?」蘇綽答:「這就是奧妙所在,加大宣傳力度,祭起反貪大旗,讓民眾認為你是好的,不好的只是那些貪官,把責任都推到他們的身上,讓民眾知道社會出現這麼多問題,並非你不想搞好,而是下面的官吏不好好執行你的政策。對那些民怨太大的官吏,宰了他!為民伸冤的同時,再把他搜刮的民財放進你的腰包。這樣,不負搜刮民財之名卻得民財之實惠。總之,,除貪官來消除異己,殺貪官來收買人心,沒貪財來實己腰包,這才是權謀的最高境界。」
  宇文泰如醍醐灌頂,十年用心用力,終成一時霸業。

  當然,史書上只記載兩人有過一次長談卻並無對話內容,並不知上述對話真實作者是誰、是否假託之文。但,這真是一個好的故事。

  這是一個好故事,卻不是最早的好故事。差不多在宇文泰與蘇綽對話發生的七百多年前,有個叫蕭何的人與他的門客也有一次對話。那時蕭何已月下追過了韓信,項羽亦在烏江抹了脖子,劉邦正與異姓王最後一搏。為支持劉邦在前線打仗,蕭何在後方大力督辦後勤、安撫體恤人心,老百姓很擁戴他。有段時間劉邦特別愛打聽蕭何在幹什麼,使者如實回答「安撫、體恤之事而已」。劉邦聽后,沉默不語。
  消息傳到後方,門客大驚:「看來蕭相國你不久便會滿門抄斬了。」

  蕭何不解:「我克己奉公,何來滿門抄斬之災?」
  門客:「自入關之後你便興水利、辦實事,深得百姓擁戴,身居相國之位竟從不貪污,還曾把家產拿出來以做軍資,這就不合常規。老大屢次打聽你在幹什麼,難道不是怕你借民心、民意圖謀不軌嗎。」
  蕭何深知劉邦性格,黯然:「如何?」
  門客說:「你為什麼不幹點賤價強買強征農田、掠奪民財之事,以污自己名聲,讓老百姓都罵你,老大自然就放心了。」
  蕭何想了想,依計而行,強買民田及掠人錢財,竟至鬧到群眾當街舉報的地步。劉邦接到探報,不怒反喜,班師回朝時指著蕭何取笑:「你這個人,身為相國,跟小老百姓爭什麼爭,啊,哈哈。」
  蕭何,遂得善終。
差不多在宇文泰與蘇綽的對話五百多年後,有個叫豹子頭林沖的軍事幹部,因家庭冤屈,一把火燒了草料場跑到了梁山。那天白衣秀士王倫見他來投,說:「若要入伙,需交投名狀」。林沖本來以為就是填個應聘表格之類,卻不料這投名狀竟是讓他下山殺人……縱為八十萬禁軍教頭也知道,不殺不足以表明忠心,不交投名狀就是暗藏貳心。為示忠誠,於是下山與楊志殺得天昏地暗。幸好碰到了晁蓋來到,才免得血濺五步。
  當然,老晁後來也被投名狀害了命。梁山眾兄弟在繼任大哥宋江的帶領下,為向朝廷表忠心就與方臘激戰,整體地交了一個很大很大的投名狀,幾乎個個死得很難看。

  中國的故事基本是這個樣子:啟用大量貪官,迫使少許清官變成貪官,把官場變成有編製的黑道,讓黑道成為官場的預科班……總而言之是交出投名狀。中國三千多年文明史,就是三千多年的投名狀史。要爛大家一起爛,擦爛污成了入行的敲門磚。你混黑道不殺人,怎麼證明能跟兄弟們同生死;你混官場不貪錢,怎可能與同僚共患難。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4 01:30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