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漢字韻味】誠 能化解矛盾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明了清晰 發表於 2013-7-31 11:22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漢字韻味】誠 能化解矛盾
作者:陳喆



正統漢字的內涵所反映的,是古人「天人合一」理念和對傳統倫理道德的遵守。所以,去理解每個漢字,就會在人們面前呈現出一幅幅生動形象的人文景觀,領悟到每個漢字所蘊含的文化奧秘。

誠的涵意
誠從言,從成,意謂對待人要誠實講信用。其義有:真實無妄曰誠,如「誠者自成也」 (《禮記.中庸》);赤心曰誠,如「今臣盡忠竭誠」 (《獄中上樑王書》);信,誠信,如「誠之者,擇善而固執之者也」(《禮記.中庸》);真誠的,如「開誠心,布公道」(《蜀志.諸葛亮傳》);真,確實,如「以德服人者,心悅而誠服也」(《孟子.公孫丑》)。

《禮記.中庸》說:「誠者天之道也,誠之者人之道也。」認為「誠」是天的根本屬性之一,努力求誠以達到合乎誠的境界則是為人之道。又說「誠者,物之終始,不誠無物。」認為一切事物的存在皆依賴於「誠」。

孟子也說「是故誠者天之道也,思誠者人之道也」,又說「反身而誠,樂莫大焉」,認為反省自己以達到誠的境界,是非常大的快樂。荀子也把「誠」看作是進行道德修養的方法和境界,說:「君子養心莫善於誠,致誠則無它事矣,唯仁之為守,唯義之為行。」

《大學》引申《中庸》關於「誠」的學說,以「誠意」為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根本。北宋周敦頤以誠為人的本性,說:「誠者,聖人之本,大哉干元,萬物資始,誠之源也。」(《通書》)朱熹說:「誠者,真實無妄之謂,天理之本然也。」(《四書集注》)

「誠於中,必能形於外」,真誠在內心就是純凈無染,表現於外就是真實不虛、率真自然;如此則自然心懷坦蕩正直無私。因此,真誠的心性就像陽光雨露般,能溫暖人心,凈化心靈,其力量無遠弗屆。

任何矛盾與衝突,都能在真誠的言行中化解;任何怨恨不滿,都能在真誠的關懷中消融;任何困頓消沉,都能在真誠的互勉中消逝;任何猜忌誤會,都能在真誠的交流中圓解。故誠能行之永久,是處事立身的根本。至誠能感通一切,使人能廣結善緣,使人能永遠立於不敗之地。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27 12:14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