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什麼?你還不知道鹿晗是誰?(組圖)

[複製鏈接]

3996

主題

4055

帖子

5529

積分

三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5529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小發糕 發表於 2013-7-30 11:26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7月28日,北京,晴。不知是誰在五松棵體育館外場的臨時售賣區大喊了一聲,於是幾百個女孩蜂擁而至,為了一張印有偶像姓名的塑料紙而搶得香汗淋漓。抱著近距離觀察90后粉絲群體的心態,我也湊在搶到塑料紙的姑娘身旁看了看,「鹿晗」,那是誰?

  不出所料,微信朋友圈中幾乎沒有一個人認識這個被黃牛黨稱為「亞洲偶像」的小兄弟。不過,看著這些從外地組團包車趕過來買幾乎和周杰倫出場時同價的門票只是為了看下午的某娛樂節目錄製現場中鹿晗所屬演出組合EXO一面的妹子們,顯然是我和老夥伴們孤陋寡聞了。

  在了解鹿晗是誰之前,不妨來看一下這個微博——「@M鹿M」

  

  這個一共只發了5條微博的賬號,總共收穫了96972個贊,被轉發了152993次,被評論了1877903條,創下了單條評論125萬的記錄。(截止北京時間7月29日清晨7時)

  當被問及「這是單條微博評論量最大的了吧」的時候,新浪副總裁王高飛給出了一個汗的表情,說「幹嘛的這人?」

  新浪高管還是應該多熟悉下自家產品——如果搜7月28日當天有關首都機場的微博,會發現一共有兩類內容,一類是抱怨「我出來被人海給鎮住了,這是我這些年見過機場最多的一次人!」、「震死我了!哪見過這陣勢!」,另一類是鹿晗粉絲群維護的#京城鹿少回來了#話題貼,以及接機粉絲的直播貼。當天,新浪熱門微博TOP100中有7條和鹿晗相關,#京城鹿少回來了#衝到了熱門話題第11位。

  鹿晗,1990年4月20日出生於北京。是韓國最大娛樂公司S.M Entertainment於2012年推出的男子團體組合EXO里的正式成員。在韓國留學時因為「出眾的外貌和氣質」在明洞逛街時被SM星探發掘。(畫外音:「北京的票販子們樂開了花,他們重新認識到只要EXO在就是賺銀子的保證,又不是專場,第二排賣2400一張,聽說安排EXO開場一首,中間頒獎,壓軸一首,保證粉絲們不會提前離場。」)

  其實,與其說這個北京市海淀外國語實驗學校2005級的校草如今在少女群體中有魔怪一樣的號召力令人不可思議,還不如說普羅大眾竟然不知道此人的存在才更加不可思議。在百度貼吧「內地明星目錄」中,鹿晗吧常年霸佔第一,在「韓國明星目錄」中,EXO吧同樣一騎絕塵。在韓國Hanteo專輯銷售排行榜和 GAON歌曲排行榜中,EXO組合均佔據了前5席中的兩個位置。和他們同量級的,是女子天團少女時代(韓國版AKB48)、國民歌手趙容弼(與谷村新司、譚校長齊名)。更令人驚嘆的是,在Naver人氣熱搜榜中(Naver是韓國百度),鹿晗除了擠進青少年熱搜榜外,還排在了「主婦人氣熱搜榜」的第二位,搜索率是10%!

  當然,要分析鹿晗和EXO為什麼走紅,還可以寫幾本書。比如cp文化、耽美文化、在日韓運作多年已趨成熟的偶像經濟學、那些你壓根不認識卻每天都在「職業毒害歐羅巴少年」的日本愛抖露們……

  比如你根本不知道buono!在法蘭西有多麼受熱捧(粉絲集群號稱千人斬)、MOON-香奈是如何在暗中征服了英吉利、德意志、奧地利的腦殘粉,幾百個歐洲女漢子穿上女僕裝一起唱「兔兔」的場景,是超越絕大多數人三觀以外的世界。至於「馴鹿一生推」這種外人一頭霧水的黑話,卻打發了不知多少青春期女性寂寞的長夜。(簡單理解,就像是《柯南》中「新蘭派」或「柯哀派」那種同人設定)

  這種經濟模式,在韓國被稱為「超級印鈔機」,SM公司(別誤解,韓國最大的造星夢工廠,旗下成功案例:HOT、東方神起、少女時代、Super Junior、BoA、EXO等)每年平均砸10億韓元培訓團體成員,以少女時代為例,從練習生到2007年正式出道(約5年時間),投資金額粗估已超過 20億韓元。而這些團體一旦登場,就註定進入征服模式,EXO出道專輯《MAMA》一個月銷量突破十萬張,至今還盤踞在韓國專輯銷量前50榜單。拜其所賜,在五棵松體育館門口賣望遠鏡和標語牌的妹子都小掙了一筆,除了黃賭毒,還有比這更好的「拉動內需促進經濟轉型」模式嗎?

  一個令人唏噓的境遇是,「斷代」間的譏諷與漠視也出現在80后與90后之間。比如這張被很多大號轉發嘲笑的圖——

  

  且不說真實情況明明是武藝吧的粉絲坐三輪車去福利院做公益,就算的確是武藝粉絲坐三輪車北上看演唱會,你豈不是更應正視這些能從6線城市孩子口袋中掏錢的藝人(或者說是商業產品)?還有很多人熱衷於取樂@瀘州MC石頭,覺得自己智商爆這個農金非主流喊麥歌手8條街,醒醒吧!石頭哥現在出場費三萬,你月收入有人家一半嗎?

  2006年,前文化部長劉忠德說「超女宣揚的是一夜暴富、一夜成名的思想,這對青少年的成長是一種毒害。有關部門要對超女加強管理,甚至取締。」

  2013年,在網吧寫稿的我被身旁LOL玩家發出的叫嚷聲所困擾,原來他們都在看電視中直播的「中國好聲音」第三期節目,喊叫是為了支持一下自己的東北老鄉。

  你看,那些曾經難以被「老夥伴」們理解的文化,現在已經成為社會的天然拼圖之一。不是嗎? (轉)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19 06:08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